看书强 > > 逐鹿崇祯末年 > 第75部分

第75部分(1 / 2)

>力,再说鞑子给大明的创痛太深了,如果还是原来那样严格要求这群士兵,恐怕效果甚微,到时候一旦兵士把持不住,大肆劫掠,烧杀抢掠,那么法不责众,最后反而对军纪的建设不利,倒不如现在就下令允许他们劫掠,田羽内心中可知道军纪就像一条大河,不但要采用堵的办法,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采用疏的办法。而且田羽这个办法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皇太极也尝尝被人烧杀抢掠的滋味吧。

鄂尔萨哈带着三百多骑兵本来挑的是山东镇兵士最少的北门,没有想到兵力虽然少,但是战力却是相当的惊人,而且遍地的鹿角,蒺藜,还有拒马枪阵成了他们不可逾越的天堑。随着李笑天亲卫营的到来,鄂尔萨哈万念俱灰,最后他的一个心腹厄尔朵宁愿代他而死,两个人匆忙间换了甲胄,鄂尔萨哈觑人不注意,用地上的血往身上涂了涂,然后躺在死尸堆里诈死。当时十分混乱,不少城中的百姓看到镇江堡已经不保,也从北门蜂拥而出,四处逃窜,因为没有田羽击杀所有人的命令,李笑天还有守卫北门的大军不敢自作主张,而且田羽向来不主张伤及无辜百姓,再说逃窜出来的兵士不是被杀,就是被擒,因此只好任其而去。因为厄尔朵已经被擒,李笑天还以为他就是鄂尔萨哈,因此带着厄尔朵还有被擒的所有鞑子士兵进城了,那些守卫北门的大军闻听可以抢掠,也蜂拥入城,这样就给了鄂尔萨哈逃命的机会。鄂尔萨哈望着城内燃起的大火,恨得牙咬的吱吱作响:“早晚有一天我要杀光你们这群南蛮。”

山东镇士兵足足抢掠了两三个时辰,田羽才下令收拢士卒,传令兵们四处传令,凡是卯时不回营者,一律军法伺候。虽然山东镇士兵已经抢、杀红了眼,但是一听到军令,大多数全部按时回到了大营。只有一小部分因为抢掠的东西太多,耽误了回营的时辰,迟到了一些,当然还有一小部分人,大肆的烧杀激发出他们的兽性,没有按时回营。

看到大多数人准时列队,田羽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于迟到三炷香以内的士兵,一律军棍伺候,因为后边还要打仗,因此军棍的数量较少到十军棍,既惩罚了迟到的错误,又能很快的恢复战力。最后一共有一百多人挨了军棍,而迟到三炷香的兵士不多,也就十多个,田羽毫不留情,全部斩首示众。经过清点,各营报上来的数字显示还有二十一人没有归营,田羽拔出自己所配宝剑扔给李笑天:“拿了我的剑,给我全城搜索,没有归营的兵士不论官职大小一律格杀勿论。”

下面地兵士听到田羽一声不论官职大小一律格杀勿论。不由心惊胆战。不少人都在暗自庆幸自己及时归队。即便那些挨了军棍地兵士。每个人脸上不但没有一丝一毫地懊丧。反而是欣喜若狂。如果自己再晚回来一会。恐怕就不是十军棍这么简单。而是掉脑袋了。

“得令。”李笑天带着铁卫营开始出发格杀还没有回营地士兵。

用了不到三刻钟地时间。李笑天带着铁卫营地人回来了。因为营中不允许跑马。李笑天跑步带着人到了田羽地跟前。将斩杀地首级扔在了田羽身前:“大人。一共二十一个首级。所有未回营地都已经斩杀。末将复命。”然后双头举着田羽地宝剑恭恭敬敬地递给田羽。

田羽接过宝剑。朝着山东镇下面地所有兵士大声说:“今天大家也看到了。咱们山东镇必须令出禁止。有胆敢犯军纪者杀无赦。”这一次烧杀抢掠不但没有对山东镇地军纪产生任何不良影响。而且因为最后地杀戮场面。令出禁止地军纪更是深入人心。

田羽他们开始宿营准备第二天启程攻击定辽左卫。而逃出去地鄂尔萨哈脱掉了甲胄。扮作一般地逃荒百姓。偷了一匹马。朝着定辽左卫而去。经过一夜又大半天地时间。鄂尔萨哈终于赶到了定辽左卫。定辽左卫共有守军近五千人。而且首领就是刚刚从大明劫掠超哈尔。

超哈尔正在校场训练士卒。听说鄂尔萨哈大败而归。不由心中一惊。他没有想到打败鄂尔萨哈地人会是田羽。听到鄂尔萨哈丢失了镇江堡。他地第一个想法便是朝鲜反叛。因此忙丢下训练地士卒赶回衙门。待听说攻打镇江堡地是明军。超哈尔不由一愣。忙问道:“你确定是明军?”

“大人,不会错的,他们中军大纛上写着山东镇总兵“田”,再说朝鲜怎么可能有近两万人的士兵。”

“田?田羽!!!”一说到田羽这个名字,就是勇如超哈尔心中也不由打起退堂鼓,田羽给他的印象太深了,现在鞑子军中甚至刮起了恐田症。

不过超哈尔作为守卫定辽左卫的将军,即便心中胆颤,不想和田羽作战,但是职责所在,不得不硬撑着。他连忙让鄂尔萨哈仔细的将作战的经过一一道来,待到鄂尔萨哈将作战的经过说完,超哈尔不由一身冷汗,镇江堡虽然城低兵少,但是田羽只用了一个时辰不到便打败了鄂尔萨哈,还是让超哈尔感到不可想象。而田羽采用的攻城新方式更让他惊讶不已,他不由自问如果田羽采用这个办法攻打定辽左卫,自己有没有办法守住定辽左卫?

超哈尔安顿好鄂尔萨哈,一方面给皇太极写了一封信,细说田羽攻击之事,另一方面派出大量的侦骑前往镇江堡,侦查田羽下一步的动态。办完了这些事情,超哈尔将府中所有的谋士集中在一起,商量如何对付田羽拼接盾牌攻城一法。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商议,超哈尔等人终于寻找出来办法,那就是用滚木还有滚油来对付拼盾攻城之法。有了破解之法,超哈尔站了起来,用拳头砸了一下桌子,信心十足的朝着镇江堡的方向大声说:“田羽,来吧,我看看你还有什么花样。”

第一百三十三章 烽火再起

崇祯即位以来,时运不济,外忧内患始终困扰着他,虽然百般的挣扎,不但打破不了这个套在这个他头上的枷锁,而且枷锁越来越近,时时刻刻的让他感到窒息。虽然即位之初,铲除阉党、组东林内阁、注重辽事,让朝纲为之一振,但是大明就像苟延残喘的老人,无论下什么药,也不见一点起色,反而越来越有病入膏肓之态。崇祯能够使用的办法用了个遍,最后他找到了一丝希望,那就是杨嗣昌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之策。杨嗣昌也就是在这时得到了崇祯的信任,他一边遮遮掩掩的与鞑子求和,一边集中力量打击各地的起义军。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剿抚并用,招抚了张献忠、曹操等人,又消灭了闯贼,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是命运总是和崇祯在作对,就在中原局势好转的时候,鞑子入寇中原。面对直逼京师的鞑子,崇祯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之策。把多年与起义军作战的洪承畴和孙传廷及其精锐部队一股脑调往了攘外的战场,终于使张献忠,李自成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当然这也和崇祯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还有过于信任杨嗣昌推荐的熊文灿,认为熊文灿足以应对湖广的张献忠有关。

虽然由于田羽的出现产生的蝴蝶效应对于大明来说,不啻于及时雨,一众强兵悍将没有丧命在崇祯的刀下,但是崇祯一直在攘外和安内两个战略上摇摆不定,犹豫不决。在这样的思想下,许多政策都出现了失误,而所有的小失误联结起来就造成了国内局势的再次动荡。当时,洪承畴和孙传廷力争中原贼种未决,应留一人镇压,当时杨嗣昌也赞成这个办法,但是却被崇祯拒绝。透过这件事情可以窥见崇祯的内心仍然将攘外放在了安内的前面。

鞑子刚刚退出长城不久,熊文灿就上疏崇祯,表明降将张献忠有复叛的迹象。其实崇祯早就知道张献忠不是真投降,只是当时明军疲于应付,兵力已经捉襟见肘,只好采用招抚并用的办法,张献忠一降,崇祯就可以分出更多的兵士对付闯贼。当鞑子退出长城之际,杨嗣昌和崇祯的目标就对准了谷城的张献忠,收到熊文灿的奏疏后,四月二十三日,杨嗣昌做出反应,一方面派员催促熊文灿探明张献忠兵力情况,另一方面向湖广方面调集大兵,准备合围张献忠。命令甘肃总兵柴时华和宁夏总兵祖大弼入援湖广,归熊文灿支配,但是柴时华借口兵士思归,不愿从征,祖大弼借口欲安置辽丁,不能出兵,使这个命令化成泡影。杨嗣昌不得不再次筹划,让陕西总督郑崇检出师关洛、四川巡抚傅宗龙出师蜀地,与熊文灿手下左良玉等总兵合围张献忠。

但是为时已晚,张献忠五月反出谷城,再次举起义旗。崇祯才如梦方醒,悔不当初就革去熊文灿的所有官职。虽然崇祯接受教训,革去了熊文灿的一切官职,但命令未下达之前,熊文灿仍然玩忽职守。闻听左良玉要追击张献忠,不但张露其事,让张献忠有了准备,还强留左良玉为之践行,使张献忠有了时间退出谷城,并将兵器粮草运入山中。待接到皇帝让他立功赎罪的圣旨后,不顾敌我双方的态势,强使左良玉出兵。虽然左良玉气得暴跳如雷,但是督台之命不敢有违,冒着火热的天,入山进剿。一方面是冒暑进攻的疲惫之师,一方面是以逸待劳士气正旺的张献忠大军,结局可想而知。左良玉在罗睺山中了埋伏,全军覆没,符印尽失,只带着几百家丁逃得命来。

左良玉不愿代熊文灿受过,写了一道奏疏给崇祯,将熊文灿所做和盘托出,让崇祯大为恼怒,下令逮捕熊文灿,左良玉戴罪立功。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