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同学们有关他的名字为什么起“慕浩然”,是不是与中国的唐代诗人孟浩然有关。慕老师讲了一个故事:这名是他在中国上大学,第一学期时,老师给他起的。在回答同学们有关他对中国的印象时,他说:我喜欢中国,喜欢中国的文化,喜欢中国的风景,喜欢中国大自然的天然恩惠,喜欢中国的一切。有同学问,你对中国文化如此精通,喜欢中国哪位诗人,慕老师回答说:他喜欢唐代王维的诗。
总之,听了慕老师的课,让我由衷地敬佩,敬佩他的好学精神。他说:中国的汉语,他要学习一辈子。
挑鱼塘
傍晚,农民收工后,再忙再累也要集中到一起,分配次日的农活。那时,集中的地点就在生产队会计家。会计呢,是我的叔叔,我下放就住在他家里。
累了一天的我,一到土坯屋,就往摇晃不定的床上一倒,睡着了。快起来,外面在分工,晚了,就没你的活做。叔叔狠命地敲击着木头门叫我。我知道,分工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如果没有接到分工,就意味着明天没有活做,拿不到工分,没有工分年底分的粮食就少、分的鱼也就少。
我来到堂厅,已有很多农民已经到了,他们有的盘着腿,有的抽着大烟,有的朝我看着。我挤在他们当中,一副农民模样朝他们要烟抽。生产队长打开破旧发黄的小本子,用铅笔点着上面说:明天,我们都去挑鱼塘。他话音一落,我浑身没了劲。
虽然我没有挑过鱼塘,但多少也见过,就是农民捋起裤脚挑鱼塘的重体力活儿。
时值深冬,要将抽尽水的池塘再挖深些,为的是来年好养鱼。立在岸上,放眼望去,池塘里的一个一个深脚印,大小不一,显然是干鱼塘时留下的。依稀可见泥土里死了的鱼虾。我们要挑的鱼塘的低处与岸上足有三十米,这么陡的坡子,全凭农民肩挑,要一担一担地往岸上挑,仅烂泥不说,又没个跳板,上岸后,还要步行一百米,将泥土倒入田地里。
第一次挑鱼塘,我没经验。我学着农民兄弟的样子,穿着深靴子,搓把稻草当皮带系在腰间,还不忘别上一双布鞋。当我像模像样的挑起鱼塘来,我犯傻了,挑鱼塘并不像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还要有顽强的毅力。
我挑着簸萁,左手握着一把锋利的铁揪,在池塘的低处往上艰难地攀登,根本走不稳,人东倒西歪的,当我返回时,每趟都是沿着陡坡滑下去的,与我很近的农民不时地提醒我:慢点,小心滑倒。还有农民伸出手臂帮我一把。
我将簸萁往他们跟前重重地一放,他们往我的簸箕里只堆一揪土:太多了,你挑不动。他们这样劝我。我不服气,要与他们一样地干活,他们就是不依。我就用自己带的揪一脚踩下去,任我怎么做,就是没有他们做得漂亮。农民兄弟一脚踩下去,挖出来的泥土是方块的,有边有角,一揪一个,一个簸萁里只要堆上三揪就够了,而我一揪上来,全是碎的,要挖十几次,才能盛满簸萁。
三天过去了,我已经累的筋皮力竭,当我挑着泥土往岸上攀登时,一不溜神,我整个人连滚带爬地滑入池塘的低处,一下子,所有的农民急促地放下工具,朝我这边奔来,我顾不上面子,竭力站稳,却怎么也做不到,由于全身沾上的泥土,结果,失去了知觉。
当我醒来时,我发现自己躺在大队的医务室里打点滴。他们说,是几个农民将我背到医务室的。之后,我便发烧,一直持续了一周时间。再后来,凡是遇到这样的重体力活,生产队不再安排我了,而是安排我看青、送水之类的轻活。
怀念写字的年代
我是八十年代初招工进厂的,在生产车间工作了四个月,抽到机关当一名宣传干事。那会,起草文件、写新闻稿件、刷大幅标语、誉写材料,哪样都少不了笔。甚至出去开会,口袋里都要插着一至二支笔,笔成了我到哪都割舍不掉的书写工具。因此,笔伴我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
作为宣传工作者,我发现,光会写字是不行的,能写一手好字,代表一个人的涵养。不久,我借来一本钢笔字帖,见缝插针地练,两年下来,小有成绩,为检验字写得如何,我买了《中国书画报》,从报上得到全国硬笔书法比赛的信息,试着将硬笔书法作品寄到外面,参加国内的硬笔书法大赛,先后三次在全国获奖。参加铜官山区举办民兵“红太阳杯”硬笔书法比赛,获得了二等奖。当我有了这些荣誉后,我才真正地体会到,写字带给我的不仅仅有个饭碗,还给我带来了更多的荣誉。
那个年代,字写得好,到哪都吃香,这是不争的事实,即使现在也是这样。一回,单位上报一个省劳动模范的表格,省里要求企业认真填写。我当时在组宣科,这样,填写表格的任务自然落到我的手上。接到任务后,我把它当着一项光荣的任务,认真对待,一点不敢马虎,表填好了,大家看了,都说我的字写得好看,听到同事们的一片赞美声,我心里美滋滋的。
以后,我更加热爱手写字了,手写字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九十年代末,我所在单位重组,成立了一家大公司,我们的办公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办公能力得到提高。单位给各个部室配备了电脑,实行无纸化办公,我呢,又成了一名计算机操作员。期间,我报名参加了公司举办的计算机培训班,培训班时间不长,但学习的内容很多,经过一周的培训,我顺利地通过了公司组织的计算机考试。
有了计算机后,更多的材料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渐渐地,我又成了一名打字高手,最快的时候,每分钟输入八十个汉字,打字快,引起了部领导的重视,一些急需上报的长篇材料,在找不到人手的情况下,都就由我来完成。
以前,职代会召开,各种材料都是由办公室打字员在打字机上完成,自从部室有了电脑后,加上单位实行无纸化办公,手写材料几乎没有了。除了职代会报告由办公室打字员来做,其他的材料都由工会、政工部门的操作员来完成,这在过去是少见的。
转眼到了二00六年的四月,我已由当初的一名电脑操作员成了一名内退人员,即使回家了,我仍然离不开电脑,整天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完成写作,真正告别了手写。如今,每当想起手写字的年代,我感慨万千,写字多好呀!
小画家…刘竞择
2001年11月初,也是我办书画室四个月以后,班里来了一位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名叫刘竞择,那年他才六岁,一看就很机灵,聪明。
乍到我处,他将自己近期画作拿出来给我看,一幅很简单的儿童画展现在我的眼前,上面画得是一个成人在宽阔的水面上游泳,人头露在水面上。为了检验该生的绘画水平(注:凡到我处学画都得当场作画),我给了他一幅难度大的画让他临,看他作画,那老练的动作还真让人佩服,画是画好了,结果是画面上的对象全部错位,我当场有点不解,该生前面的老师不知是怎么教的(他是从其他画室转来的)。当即,我将我多年的教学方法告诉他,不用一个小时,他就将画搞定了,并上了色,他的家长看了后比较满意,此种方法,在以后的画画中,他也一直用,再也没有出现类似错误。
不日,他带来了自己的画集给我瞧,厚厚的,上面画得尽是恐龙、螃蟹,而且像极了,如不看到他本人,很难想象到这本画集出自六岁的儿童之手。这时,我对他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心中有底了。
根据学生绘画水平,我对其家长说:你的孩子可以接受素描教育了。起先该生不大配合,我有意将半天的时间一部分时间画儿童画,一部时间画素描,久而久之,他对简笔画淡薄了,而是专心画素描了。
刚涉入素描的他,一开始学得就很认真、专注,这为他以后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上,我对每位学生都采取深入浅出,从打形、练线条开始,让他们起好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