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竹楼文集 > 第17部分

第17部分(2 / 2)

又是一个清早,我被说话声吵醒。起来一看,叶子一家就要返乡了。看着他们整装待发的样子,我非要叶子留下不可,吵着要与他们一起回去。此时,我分明看到叶子也流下了眼泪,然而叶子并没有吭声,只是熟练地跳进那副担子的一头竹筐里,蹲了下去,手背抹着眼角,默默地等待着大人起程。

就这样,叶子在我家共待了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我便多了一个该是我二姨的妹妹。叶子走后,妈妈跟舅公家总是有联系的,但我和叶子的联系也仅维系于此,并没有更热络起来。

一针一线都是情

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老大娘为人民子弟兵穿针引线,纳鞋底做鞋子,演绎着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镜头时,我怎么也不会忘记,童年时,为我们穿针引线,纳鞋底做鞋子的那位印大娘。

六十年代末,我们全家九口人(那时奶奶、叔叔的户口也在我家),仅靠父亲每月四十多元钱的死工资度日,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我们居住在十分简陋的两间半平房里,度日如度年,吃的是山芋片子烧稀饭,穿得是带有补丁的旧衣裳,更别说穿新鞋子了,就是母亲做了一双新鞋子,也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老三穿。这样的生活条件,一直维系好多年。

一日,父亲的一位战友携家室来我家做客,寒喧一阵后,父亲让我们出来见过客人,看到我们脚上穿的带补丁的破鞋时,客人忍不住地直摇头,从那以后,我们再也不必为没有新鞋穿而反省了,很快,春节临近,这时,印大娘总是将我们挂在心上,她提着亲手做的鞋子来到我家,有冻天穿的棉鞋,暖天穿的布鞋。记得印大娘给我做的第一双鞋是棉鞋,棉鞋是白色的平布底,黑色的帮子,给姐姐做的平布鞋系带子的。当我们兄弟姐妹六个穿上印大娘做的鞋子时,她还关切地问我们合不合脚。

以后,印大娘为我们做鞋子从不量尺称,每次做的都是一脚穿的。穿上新鞋,我们甭提有多高兴,幼小的我哪里知道,还以为是印大娘在集市上买的。稍为大了些,我们才知道,这么些年来,印大娘一直这样为我们亲手纳鞋子十多年。有一回,我将脚上穿得新鞋脱下,仔细端详,那鞋可凝聚了印大娘的一片心血,那鞋底的做工精制,布一层一层粘在一起的,底厚一公分,还要经她一针一线地纳出来,没有一定的功夫是做不到的。

有回父亲带我到印大娘家窜门,眼前的一切,让我见了真叫人寒酸,原先我还以为他们家多么富有,多么好,其实印大娘的三个子女脚上穿的鞋,还有衣着并不比我们好,居住的条件十分简陋,室内一片漆黑,没有一丝光线,还不如我们居住的环境好,但印大娘常年这样关怀着我们,将无限的爱给了我们。

以至后来,我在穿着上十分俭朴,养成了皮鞋穿破了补,补了后再穿。现在我脚上的皮鞋是牛筋底,鞋帮儿已经补过三次,仍然舍不得丢掉。因为我总是忘不了印大娘给我们纳鞋底做新鞋子的情景。

想看母亲的影集

上中学时,曾看过母亲的一本影集,至今我仍然记得,而且是本黑色的,给人的感觉年限已久,影集里记录了几代人的历史。

母亲一辈子清苦而忙碌,那个时代是属于她们的。有时我就在想,影集还是老样子吗?我始终未敢追问母亲。事隔多年,有一天母亲整理衣橱搬出那本像册,我再次见到它只当没回事。

不知母亲的那本影集现在还在不?记得里面的照片大部分都是父亲军旅生活掠影,年轻时的父亲英俊潇洒。其中一张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00多个小朋友的合影照,这张照片是母亲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三十多年唯一一张集体照。看着母亲与其他老师一样,手棒毛主席语录,站在后排的左边,那时可神气了。

后来我下放,渐渐地将影集淡忘。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后来再也没人提起这本影集,最近,我突然萌发了想看母亲的影集,一种怀旧心情促使着我,我不顾一切努力着、寻找着。几次与母亲聊天闲谈,流落出想看影集的表情,母亲总是找些话题,打消了我看影集的念头。至今我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母亲不让我看她的影集。只从父亲病故以后,母亲一人操持着这个家近二十年,用她那坚强不懈的精神支撑着这个大家,操劳了一辈子。也就是这二十年里,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我们兄弟姐妹陆续参加工作,成家立业,许是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吧,母亲不愿怀旧,也不想面对,不忍唤醒那个遥远的梦。也许正是母亲苍凉失落的情绪触动了我,有时,我真得想放弃。

一日,母亲不在家,一心想看到影集的我,便动起手来翻找,折腾了二个多小时,找出了我中学时的影集,如获至宝。“想看母亲的影集”还不容易吗?我使出浑身解数,就在那张一百多个小朋友的合影照上打起了注意,干脆就写这个吧,顺便向母亲要照片,许能看到影集呢。“妈妈,最近我写了一篇怀旧的稿子,主要是说你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同幼儿园小朋友合影照的故事,我记得你站在左边,手棒毛主席语录,与小朋友一起合影的照片多威风,能给我看看吗?”一听说我要写文章,母亲便当着我的面翻找起来,找呀找,找了半天,“也不知道放到哪去了,”母亲用这句打发我,“再找找看看,”经过几次翻找未果时,老母亲不时地安慰我:“过二天,我去问问那张阿姨,看她的还在不在。”

当我再次回来时,母亲将一张用白纸包好的照片递给我,当我打开时,里面正是我要的那张一百多个小朋友的珍贵的合影照,看着照片上的母亲,再看看眼前的近七旬的老母亲,真得判若二人,岁月不饶人呀。

请允许我叫您一声娘

李华老师这两天老是往校收发室跑,她要看看儿子来信了没有。一天,不经意中,收发室老胡将一封信递给她:李老师,你儿子来信了。嘿,嘿,一看到儿子的信,看你乐的。老胡在笑她。李老师满脸幸福地捧着儿子的信,显然,信在途中拖了一段日子。她拆开皱巴巴的信封,熟悉的字体跃入她的眼帘。

尊敬的娘:

我是十八日到校的,军训刚刚结束,班也分好了。闲着无事时,我便想念您,要不是阿姨,不,要不是娘近二十年来的精心抚养和教育,我是不可能进大学的校门。娘,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是您一手将我抚养成人,成了一名大学体校的学生……您的儿子:二愣子

读着、读着,李老师的眼角湿润了,她揩去泪水,将信用手帕包好放进抽屉,她立在窗前,往事历历在目。写信的学生是二愣子。这孩子没少吃苦呀。李老师不由得心中感觉到自己没有招顾好二愣子。二愣子上学的那天,李老师要他不要惦着她,有空写写信就行了。

二愣子八岁那年的一天,他的父亲倒了一车蒜苗,返回的时候,钱弄丢了,母亲为此与老伴争吵不休,倔强的父亲一时想不开,冲出门外,当时没人拦着,跃身跳进自家门前的那口深井,那年才三十岁。乡亲们将父亲的尸体打捞上来,二愣子哭得的死去活来。原本身体就不大好的母亲因失去丈夫,悲痛万分,从此卧床不起,半年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