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指间沙 > 第17部分

第17部分(1 / 2)

>烁龀桃Ы穑绽词懈觳坏桨肽甑囊桓鲂∶⒆忧雷吡苏飧鑫恢茫醪唤行男愿甙恋睦钅ㄈ菔驶鹬猩眨?br />

作为市府办的新人,被安排到这样一个重要的岗位上,我知道这里面不排除有吴副市长意愿,有潘主任心领神会的运作,更为重要的是,象吴副市长这样一个冰清玉洁、没有半点民间传说、最怕产生不良影响的女领导,怎么会容忍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充满争议的人呆在身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一辆“公共汽车”同进同出,包括领导,包括百姓在侧目之间,在点评之际,会不会手指一划,一个圆圈把两个人混为一谈,归类为一丘之貉?

所以,当李柠柠哭哭啼啼地找到某领导,那位领导被逼无奈只得屈尊降贵找吴副市长商量是不是考虑一下李柠柠同志的时候,吴副市长断然回绝:“谁给我干秘书,由组织上安排,我无权挑三拣四。”

后来,吴副市长在谈起这件事的时候,也基本上证实了我猜测。排除李柠柠的名声问题外,吴副市长也告诉了我一个很感性的原因:之所以选我作她的秘书,并不是因为我的文字水平之高高到市府办无人能比,也不是因为我眼明手快快到接近滑头的地步,在市府办这样一个人才济济、高手如云的地方,论水平、论心机,其实我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我能够有幸被吴副市长青眼有加选为随行秘书,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我象极了一个人,无论是长相、体形、还是言谈举止。

“失之东隅,得之桑榆。看来古人说的很有道理。”多年以后,吴副市长这样跟我说过。

2

这之后的日子里便随着吴副市长东奔西走了。前面咱说过,吴副市长分管交通、城建,而这几个口子典型的特点便是点多、线长、面广,战线拉得很长。尤其是那些年里,国家调整宏观经济发展政策,采取了拉动内需的战略,在政策和资金上明显地向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倾斜,各地各部门纷纷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种建设项目便如一场春雨落到了春日的竹林,雨后春笋般争先恐后地破土动工。各种规划、各种论证、各种蓝图、各种审批无一不需向吴副市长请示汇报,预科研究、奠基仪式、开工放线、楼宇开盘、竣工剪彩,无一不请吴副市长亲临现场。好在吴副市长已经适用了这种终日跑来跑去的生活方式和马不停蹄的工作节奏,跑工地,下现场,有时候一天要转好几个县,看十几个项目,连我这样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都跑得腿软了,可是她一个项目转换到另外一个项目的路程中靠在车座上稍一瞌睡,到得目的地后马上醒来,依然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竟然看不出丝毫的疲惫,让我不得不佩服她旺盛的精力。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到一处,在听完当地负责同志的汇报之后,她都会恰如其分地做出一番有针对性的指示,而且满口的术语头头是道,不但听得我如堕五里云雾只剩目瞪口呆份儿,连那些资深的施工人员也都听得点头连连,让我又不得不佩服她知识的渊博。

然而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还是她那种处乱不惊的大将风范。

那年端午节的早晨,我从食堂买来几个粽子准备犒赏自己。回到办公室里,刚刚拨开棕叶,还没来得啃上一口,吴副市长的电话便打了过来:“王良,赶紧跟我到市政广场!”

急匆匆赶到市政广场,黑压压一片人头,嗡嗡嗡一片噪杂,一条白底红字的横幅高高地挑在人群的前方:“我们要吃饭,我们要住房。”几辆警车停在不远处,一队警察神情慌张地站成了人墙,建设局的几个人正在和人群唇枪舌剑地交锋。

这是因芙蓉大街拓宽工程拆迁问题引发的一起千人上访风波。

芙蓉大街横贯海城市区东西,是海城城区的主要干道之一。适用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需要,芙蓉大街要在原有的双向二车道的基础上,改建为一块板六车道,除了要清除中间隔离带的花花草草外,还要拆掉沿街大大小小56家单位以及2400余户居民的住房。就好象画一幅画一样,在白纸上起笔你可以兴之所至,任意挥洒,纵横捭阖,但是要你去改动一幅已经有了墨痕和色彩的画,那难度恐怕比你出一幅新作要难得多。新城新建就好比是白纸上作画,旧城改造则纯粹是旧画新描,难中之难不是你如何下笔,而是如何在既不破坏整体格局又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损失的前提下,既快又好地完成清场拆迁、放线施工等一系列的任务。

沿街的行政事业单位尽管不太情愿,但是必须服从大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三下五除二便搬出了施工现场,国有、集体以及逐渐民营化的企业在得到应有的补偿之后,虽然感到离预计的期望值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既定的期限前撤出,最难缠的便是散居在周边的居民了。这些居民中,有祖祖辈辈便在此繁衍生息的原住民,有举三代之财力最近才迁入的新生代。最为可惜的还是那座刚刚盖起来不到一年的新宿舍楼,楼民们乔迁新居还不到半年时间,用居民的话说就是连油漆味都还没有跑净,屁股都还没有坐热,一眨眼的功夫便被扫地出门了。而作为拆迁补偿,每平米只有800元,而且不管你是花三万元还是花三十元进行的室内装修,全部一刀切。

对该楼居民的职业和收入情况,拆迁办曾作过一次初步的调查。居住在该楼的人大部分都是海城本地的产业工人。作为一个GDP在全省倒数第二的欠发达地区,海城产业工人平均月收入也就在千元左右,而当时海城的房价已经长到了每平方1500元。按照这种收入水平,一个产业工人要买下一套65平方的房子,不吃不喝不穿不用,至少也要奋斗八年,可以说这座楼中大部分的楼民是罄尽一生的积蓄才安下这个窝的。眼睁睁看着半生的积蓄顷刻之间便要消弥于无形,再想一想以后日子的艰难,住民们几次跟拆迁办交涉要求提高补偿未果之后,便气血上涌,一怒之下扯破床单,买来一罐子红漆,血淋淋地写上一行字,呼朋引伴啸聚到了市政广场。

“建设局说了不算,我们要见市长!”

“光要排场,不要百姓,什么鸟政府!”

“当官的都是白眼狼,不管百姓死活,俺×他娘!”

……

乌七八糟的叫骂声此起彼伏,群众的语言最为丰富,也最一针见血。

当我们跨过马路进了广场的时候,叫骂声更加汹涌澎湃。建设局的同志看到吴副市长来了,赶紧小跑过来:“吴市长,您看……”

“不用说,我都看到了。”吴副市长走到了人群前。

“市长来了,来了!”

“找的就是市长!”

“看她怎么答复我们!”

人群的叫骂声渐渐平息下去。

“同志们,我知道大家的难处。可是这补偿标准是上级确定的,不能随意更改……”吴副市长的话音未落,一块砖头从人群中飞出,不偏不倚砸在吴副市长的头上,吴副市长双手捂住脸蹲到地上,鲜血从她指缝里缓缓地流出,顺着脸颊淌了下去,滴答滴答地落到了衣服上。

“谁?是谁?”边上一个胖墩墩的警察慌了神,黑青着脸,高高地举起了警棍。

我赶紧走上去,扶住了吴副市长。

吴副市长一甩手把我推开,满脸是血地站起来,对正在高喊的警察说:“别找了,不用找了。”

然后转过脸来,面向黑压压的人群亮开嗓子说:“如果大家还有气的话,可以冲我多扔两块石头,我绝不躲闪!”

看着血流如注的市长凛然地站在那里,风姿绰约的人一时间变成了铡刀前的刘胡兰,上访的人群鸦雀无声。

“你们这样闹也不是办法,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我会把大家的意见带到市长办公会上进行研究,相信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鲜血流过嘴角,吴副市长掏出手绢轻轻地抹了一把,嗓音不高,却异常清晰。

“走吧,走吧,把人都砸伤了,再闹就出人命了。”人群中出现了动摇分子。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