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众生相、寿命相。何以为证呢?我如果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那我被节节支解时,必然会产生仇恨、恼火和愤怒,而我没有,反而心平气和地告诉大王,即使他将我大卸八块、碎成微尘,我依然可以忍受。那时,我还对大王产生了怜悯和爱念之情,并发誓成佛以后首先救度大王。须菩提:在过去整整五百世的前生中,我忍辱修行,能忍天下难忍之辱,能息天下难息之恨,成为一个忍辱仙人。在那些岁月里,我已完全摆脱了对自我、他人、众生、寿命的执著和分别,无一切相,离一切住,逍遥自在,无拘无束。”
说到这儿,如来佛随机引申、揭示真理,告诉须菩提道:“从以上所说来看,菩萨若要发愿追求无上圣智,证成佛果,就必须在远离一切相、消除一切住的情况下发此愿心,绝不应执著于可见之形象、状貌、颜色而生起其心;绝不应执著于耳闻之声、鼻嗅之香、舌品之味,身触之觉及意识所感觉认识的一切对象的情况下去生起其心;应生其无所执著之心,如果心中有所执著,则绝非其应住之所;如果心中无所执著,那才是应住之处,即住于无住,无住而住。所以如来佛要求菩萨之心应不执著于事物外在的各类形象、大小状貌、不同颜色等,在摆脱这一切分别计度、心澈无尘之后在去进行布施。须菩提: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菩萨应该这样布施。请注意,刚才如来佛提到的一切相,实际上都是空无一物的假相,而不是真实可取的相;所说的众生,从本质讲也是虚假因素的临时聚合,并非真正的众生。”
为了使听法者都能闻佛所说而不惊疑、不恐怖、不畏惧,如法受持、依理悟道,如来佛接着又说:“须菩提:如来佛是讲真话者、讲实话者、是言之有据者、不说谎话者、不说不一致话者。须菩提,如来佛所证之法和所说之法,虽说是没有实体,但绝非虚妄。它是一种微妙之法,说其实,无形可观,无相可得;说其虚,内有无量功德,用而不竭,依之可悟明真理,证成佛身,进达涅盘彼岸。所以你们不能有丝毫畏惧、疑惑之情,应欢喜领受,持修不怠,离相而修,无住而住。须菩提,打个比方来说,如果菩萨不信受如来佛所得之法,心住于此岸和彼岸的一切事物、现象、境界、概念,著于一切可见的与不可见的,可说的与不可说的,并由此而去进行布施,那他就像人进入黑暗的地方而毫无所见。如果菩萨信受如来所得之法,心不执著于这一切而进行布施,那他就像人有明澈的双眼,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可以清晰地见到事物的一切状貌。”
这时如来佛又重开格量之门,从各个方面显示如此般若圣典的功德妙用。如来佛首先说:
“须菩提:未来之世,如果有善男信女能够信受此经,经常读诵,依理行持,那么,如来佛肯定会以他所特有的圣智和神通,完整无缺地知道这些人,无一遗漏地看见这些人。这些人都将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也是毫无疑问的。
“须菩提:举例来说,如果有善男信女上午以恒河沙数之多的生身性命进行布施;中午又以恒河沙数之多的生身性命进行布施;下午再以恒河沙数之多的生身性命进行布施。在无数千万亿年的时间内,这些善男信女都像这样以自己的身家性命进行布施。如果另外有人听闻此般若圣典之后,开始生信而不毁谤,那么他们所获得的福报要胜过前面以身命布施的善男信女们所获得的福报。何况听闻经典之后还能抄写流通、信受持行、阅读背诵、为人解说,那福报就更大了。
“须菩提:简单地说,此经具有不可思议、不可估量、无边无际的功德,它是如来佛为决心学习大乘、誓愿证悟无上菩提、进趋佛果的人而说的。所以谁如果能信受、持行、读诵并广为他人解说,如来佛就可以完全知悉、完全看见这些人,这些人都可以获得不可估量、不可称计、广大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也就是说,这些人都可秉成如来佛的无上圣智、从而成就自觉、觉他的菩萨道并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相反,那些喜欢小乘法的人和那些持自我、他人、众生、寿者为实有之见的人,对于此大乘、无上乘之经是不能听闻、受持、读诵并为他人解说的。
“须菩提:无论是任何地方,只要有此经典,那么,一切世间的天神、人类、阿修罗都应该于此虔诚供养。应当明白,这些地方,都是如来灵塔所在之处,皆应恭敬,围绕礼拜,用各种鲜花、香枝供奉其处。”
如来佛接着又说:“再次,须菩提,如果有些善男信女们虽然在信受、持行、读诵此经,但仍为世人瞧不起,那是因为其前世所造的罪业本应堕于三恶道之中,他们转生于此善道,也只能是地位低贱。不过因为他们信受、行持《金刚经》,所以,即使今世为人轻贱,但先世罪业立即消灭,而且他们必将由此获得无上圣智,证成至高果位。
“须菩提:回想起我在遇到然灯佛以前,于过去无量无数万年的时间里,曾遇到过八万四千亿亿个佛,对于这些佛,我都恭敬供养、虔诚事奉,没有慢待过一位佛。如果另外有人于未来之世能受持读诵此经,那他所获得的功德与供养诸佛所获得的功德相比,供佛功德的百分也不及人家的一分,就是千分、万分、亿分,甚至多得不能再多,犹如恒河之沙、世界微尘等不可思议之多的譬喻都不及受持此经所获功德的一分。
“须菩提:未来之世,善男信女因受持读诵此经而获得的功德,我如果全部说出的话,或许有人听了之后,会心慌意乱、犹豫不决、半信半疑。须菩提,要知道此经之义趣是玄妙莫测、不可思议的,此经果报之巨大也是常理难测、俗智难解的。”
就在这时,须菩提又对如来佛说道:“世尊:善男信女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怎样能使他的心无住而住呢?怎样才能令他的心降伏呢?”
佛告须菩提说:“善男信女中凡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者,应该生这样的清净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使其皆成佛果。灭度了一切众生之后,心中绝不存众生是我所度的思想。为什么呢?须菩提,若这些发菩提心的菩萨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那么他就不是真正的菩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法,也根本不存在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的菩萨。”
如来佛在此前曾讲述了菩萨若要发心求无上圣智,应破相去执、无住而住,现在又讲连发心求无上圣智的菩萨也是非实假有的,所以,菩萨绝不能有我能度众生或众生是我度的思想,若这种“我见”尚未根除,则其妄心就不能说已完全降伏,其本真之心也就不彻底安住。为了说明这一问题,如来佛又以其昔日为菩萨时发心求圣智,誓愿证佛果的往事为例,问须菩提道: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昔日身为菩萨时在然灯佛那里是否得到了无上圣智那样的微妙佛法呢?”
“没有,世尊。根据我对如来佛刚才所说般若之法的理解,我佛前世身为菩萨时在然灯佛那里没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这样的佛法。?”
如来佛对须菩提的回答非常满意,连声说:“是这样,是这样。须菩提,没有一种真实的名叫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法为如来佛所得到。须菩提,如果如来认为自己当时确实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这样的佛法,然灯佛就不会给我授记,预示说:‘你将于未来之世成佛,名叫释迦牟尼。’因为我当时的确不认为自己真正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这样的佛法,所以然灯佛才给我授记,说如下之语:‘你将于来世成佛,名叫释迦牟尼。’”
为什么说当初如来佛没有得到什么法就可以被授记成佛呢?佛接着解释说:“因为所谓如来,也就是诸法实相真如的意思。这种真如绝形绝虑、非有非无、无得而得,所以只要达到这种认识,与此实相相契,就是如来,就可成佛。如果有人说如来当年做菩萨时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这个人就是说错了。须菩提,如来佛确实没有得到名叫无上正等正觉这样的佛法。须菩提,如来佛所证的无上正等正觉是一种无实无虚的玄妙之法,即不能视其实有,也不能视其虚无,就像如来本身一样是万法的实相真如,是不可从相而求,不可从有而得的。正因为如此,如来佛所说的一切也都可以说就是佛法。须菩提,这里所说的一切法皆非真实无误、可取可说的法,而是虚幻假有、名言称说的法。譬如人身的高大”
须菩提没等如来佛说完便接过话题说道:“世尊,如来佛说,人身的高大并非真实的高大,只是假名的高大。”
佛接着说:“须菩提,菩萨也是这样。如果菩萨说这样的话——‘我将普度无量众生’,那他就不算作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一种叫作菩萨的法门。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如来又说一切法门皆无自我、无他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如果菩萨说这样的话——‘我将庄严佛土’那他就不算作菩萨。为什么呢?因为如来佛说,所谓庄严佛土者,实际上并非真正地在庄严佛土,而只是叫作庄严佛土罢了。
“须菩提,如果菩萨能理解上面所说的道理,透彻地信解受持无我之法,那么,如来佛就说他是真正的菩萨。”
既然说菩萨不见众生可度、佛土可净,不见彼是众生、我是菩萨,那么如来佛是否也不见诸法呢?为了消除听法者的疑问,如来佛又以五眼观照为例,问须菩提道:
“须菩提:在你看来,如来佛有没有肉眼呢?”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如来佛有肉眼。”
“须菩提:在你看来,如来佛有没有天眼呢?”
“是的,世尊。如来佛有天眼。”
“须菩提:在你看来,如来佛有没有慧眼呢?”
“是的,世尊。如来佛有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