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远东1628 > 第360部分

第360部分(2 / 2)

当然,公司之前接收流民的标准非常高,所有流民都是三顿饱饭,穿戴铺盖也是非常齐全。但在今年严峻的形势下,为了救活更多的流民,肯定不能采用以前的那种标准。

今年的标准初步定为每天两顿,每顿一碗浓稠的稀粥,再加上一个玉米面饼子。这样一来,原来为五十万流民准备的粮食,按照今年的标准执行,就能保证百余万流民的一年所需。

即便如此,远东公司仍然要准备数十万吨的粮食,才能保证明年秋收之前,二百万流民所需的口粮。以这个时代的农业生产水平,数十万吨粮食绝对算是天文数字了。

这还只是远东接收的流民,大明各地还有数不清的灾民,徘徊在生死边缘。虽然远东今年将以山西游击支队为骨干,在大明北方几省组建若干支流民武装,依靠劫掠大明的地主富户、士绅官僚的粮食,养活散布在大明各地的流民,但还是需要公司支援大批的粮食,才能救活更多的灾民。

而且今后几年,大明南北都将遭受旱灾和水灾,流民只会越来越多,如果光靠中南半岛的暹罗、真腊等国的稻米,肯定无法满足大明流民所需的粮食。

辽东今年收拢的流民,只要熬过了这个冬天,明年开春公司农林部就会组织流民大规模开荒,进行农业生产,如果气候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秋收时就能有收获。而济州、台湾、吕宋和南洋各岛接收的流民,马上就能进行农业生产,在年底就能收获一季粮食。

远东公司农林部经过几年的发展,海参崴农林技术学校,每年都能培养了大量的农林渔牧技术人员。并且在远东控制区各地,都建立了优良的种子培育中心,现代社会的很多优良种子,在远东各地区都得到了普及推广,使得远东各地农业亩产水平,虽然比不了现代社会,但比这个时代要高太多了。

公司化工部目前在远东各地建立了大量的土化肥作坊,生产的自制土氨水、土硫酸铵、土复合肥、土磷酸二氢钾、土氮氨磷复合肥等土法生产的土化肥。

土化肥原料广泛,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其肥效不亚于化肥。虽然成本非常低廉,但生产方式极为原始,产量一直无法保证,面对辽东耕地的不断增多,各地区的土化肥供应非常紧张。

随着公司化工部在海参崴的化肥厂第二期的扩建,每年生产的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产量将会逐年增加,未来两年公司所有的耕地,都将达到化肥为主,土化肥为辅的格局,到时候远东的农业亩产进一步增加。

农林部也派出了大批的专家技术人员,在辽东各地规划耕地,为明年春天的农业大生产做准备。各种生产工具、种子、化肥、耕牛等物资,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争取在明年春天之前全部准备完毕。(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章崇祯大旱(十一)

虽然远东今年接收的流民,如果辽东没有大的灾荒,在明年秋收之前就能解决他们的基本温饱,但还有近一年的时间,需要的粮食也得是一个天文数字。

持续几年的崇祯大旱,每年大明境内的流民只能越来越多,远东每年接收一百多万流民,已经是砸锅卖铁的硬撑了,对大明境内的流民根本无能为力。

因为大明各地突然出现井喷式的流民潮,原本被大明官军大力清剿,陷入低迷的各地流民军,势必会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流民军想壮大,就会在大明四处流窜,大肆裹挟沿途的流民,宛如蝗虫过境,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但也确实能给跟随他们的流民,找一条暂时的活路。

远东公司今年入冬前,会在大明各地建立若干流民武装,通过劫掠大明各地的地主大户、官僚士绅,收拢一部分流民。如果顺利还能选择合适的地区建立一些根据地,尽最大可能解救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流民。

即便如此,大明北方数省还会有大批的流民,挺不过这个冬天。但远东已经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毕竟历史上的崇祯大旱,饿死的灾民不计其数。

以山东为例,从1637年开始,山东10多个州县志中出现“夏旱无麦”与“大旱米饥”;1638年,“春大旱,井泉大竭,黄风时作,飞沙遍天”;1639年,《益都县志》记载:“自正月不雨至于六月,七月大蝗,岁大饥,人相食,流民载道”;到了1640年,发展为全省特大旱灾,48个州县记载出现“人相食”,大旱持续到了1641年,“土地荒芜,村落为墟”,民饥而死者十有八九。

大明其他地区受灾情况也非常严重,晋、陕、冀、豫严重干旱还伴随着蝗虫灾害和严重的疫灾,使灾情更趋严重。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地大荒”。甘肃大片旱区人相食。陕西“绝粜米市,木皮石面食尽,父子夫妇相剖啖,十亡八九”。

明末小冰河时期,整个中原被急剧恶化的气候,祸害的非常凄惨。这也是大明灭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如今远东公司来到了这个时代,也算是拼尽全力的救助灾民,但是面对如此规模的天灾,也只能是秉着救一个是一个的原则,尽量的多活一些人罢了。

虽然为了救更多的人,远东公司对大批流民的各种安置工作,都是本着一切从简的原则。但是流民的净化工作,却没有一丝含糊,每个流民在进入流民营地前,都将进行严格的净化工作。

虽然流民人数非常多,但是每一名流民都要进行登记备案,而且执行的时候非常严格。远东控制区实行严格户口登记制度,每一名移民远东的人,包括大明来的移民农户和移民员工、外东北土著和蒙古牧民、外籍移民员工和外籍劳工,每人都有一个户籍本。

这个户籍本可了不得,没有它在远东简直就是寸步难行,上面记载了每一个远东移民的各种信息,连信用等级都记载的清清楚楚。如果那名移民的户籍本丢失了,会带来很多麻烦,补办的时候也很繁琐。

今年的流民因为数量太过庞大,今年冬天的移民冬训,也是相对简化,毕竟这么多人,绝对不能让他们闲下来,一旦流民们无所事事,时间一长还指不定出什么事情呢。

还有一项就是流民的甄别工作,公司也非常重视。甄别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流民的基本信息,例如移民的特长、曾经从事的行业,都要在流民进入营地之前进行甄选。

像各种工匠、郎中、裁缝、厨子、各类手工业者、船夫等行业,马上就会被公司各部门挑走,单纯的农户也会在被分到一个营地。

另一个甄别标准就是尽可能的剔除流民中的嘎杂流痞,其中最难管理的就是游手好闲的懒汉、欺善怕恶的无赖地痞、精明的小商人、势利奸诈的车船店脚牙五行、恶名昭彰的胥吏帮闲等等的几类人。还有就是一种就是迂腐的书生秀才了,净化营地每天都有书生秀才闹腾。

书生秀才在大明身份超人一等,可是在远东可就不是那么好使了,甚至他们以后在远东还属于不稳定因素。无论是谁一律都要接受强自净化。为此在净化营地出了几次流血事件,有书生秀才一头撞死的,也有闹得太过了,被一枪打死的。反正这个时候,远东都在争分夺秒的救助灾民,绝对不能放纵他们。

大批已经运到辽东的流民,在经过严格的净化、甄别和登记以后,会在流民营地简单的集训几天,然后组建中队、大队和支队等编制,都被送到辽东各地,进行各种劳动,参与辽东的各项基础建设。

各个公路、铁路、农业基础设施等工地上,到处都是来自大明的流民在日夜忙碌,工作量还不小。从流民来到远东,公司就在不断的向流民们灌输着一个观念,那就是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每天能吃两顿饭,都是他们凭着自己的劳动换来的。

当然,人多了势必会良莠不齐,而且这次波及了大明北方数省的旱灾,使得四处逃荒的流民,不再是淳朴的农民为主,也有大批来自城镇的人口。面对人潮汹涌的流民,想要把所有的嘎杂流痞甄别出来,那可就太难了。

通过这段时间的辛苦劳动,好吃懒做的人会瞬间现出原形,而流民营地经过一段时间的?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