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坏悖且钥隙ǖ挠锲靼椎馗嫠吆⒆樱骸凹彝プ饕祷蜓б凳悄阌Τ械5脑鹑巍6阅憷唇玻彝プ饕稻偷扔谑悄愕墓ぷ鳎飧颐堑墓ぷ魇且谎摹!笨赡芑岜苊庑矶嗟某逋唬彝ド钤鎏硪环挚炖帧?br />
总括而言,父母必须认识到,就像其他许多家务劳动一样,家庭作业的主要价值是在于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获得工作的经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孩子在懒于做家庭作业的时候,父母只能给他安慰和支持,而不可对他说教,或者帮他的忙。我们偶尔帮他解决一两个疑难是可以的,但是以下列方式批评他,则绝对不可:
“如果你的心不是那么野,你就会想起你的作业了。”
“如果你上课的时候真用了一点心听老师的话,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们给予孩子的批评不仅出于爱怜,而且出于同情。我们要多听,少说教。我们只能指出路来,但真正到达目的地,却要靠旅人自己去走。
第9节:最不该说的话
1、你怎么越大越……
在批评或责备孩子的时候,期待值过高,将成人的标准强加于孩子,是父母们常犯的一个典型错误。这样的父母不知道,或者,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太急迫,使之有意识地忽略掉,孩子的成长有孩子的成长所必须经过的“规律”。
事实上,这样的道理是明摆着的。比如,如果一个6岁的孩子因为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而哭泣,那是因为他只有6岁;如果一个4岁的孩子总是无法在汽车座椅里保持安静,那是因为他只有4岁。虽然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表现得更成熟听话一些,但事实是:孩子们总要经历那些固执、淘气、自我中心、多动等等行为的年月,这是他们成长的必需。
但是很多父母很容易忘记这个事实,因此孩子们这些“不乖”的行为总是令他们恼火。可是,当你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你所表达的只是空洞的责备,而忽略了孩子会这样做的原因。当你对孩子大喊:“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这么大了,连这点事情都不会”时,你所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实际所能。对于这样的父母,我们的建议是,你应多去了解幼小的孩子的感受,在你忍不住要责备他的时候,请用一些比较有同情心的句子来开头:“你看上去非常生气”,或者“我知道你不高兴,但这样的事情总是难免要发生的。”这样,孩子就会觉得,你不是一个特别苛求的人。
年幼的孩子自制力不够,他们因此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除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教导他们之外,这时,过多的责备和苛求恐怕的确不是明智的。比如,想要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可孩子通常不会主动想起来应该收拾玩具。即使父母督促他去做,他也可能决得这并不是很重要的。如果父母因此而责备他,很有可能会引起他的反感。即使他去做了,也是很不情愿的。如果这样的情况长期持续下去,等孩子年纪大一点,他就会对父母的要求置之不理,甚至还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诽谤多多。
总之,父母在责备和批评孩子之前,一定要区分清楚,这是否是允许孩子犯的错误,还是不应该犯的错误。孩子不是生来就懂规矩、明白事理的。他们也不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年龄内,就自动地学到自制力、听话和守规矩的。自制力的培养跟弹钢琴一样,是要经过好几年的练习,才可能慢慢学会的。它需要日常不断的练习,练习如何能配合一个人的年龄和理解力,对事物下判断,做选择。
2、你的年纪不小了,应该知道这些了……
几位妈妈正在为如何批评孩子而向一位育儿专家抱怨。专家于是设想了一个情景,引导这些年轻妈妈怎么样来责备孩子:
专家说:假如有一天早晨,一切事情都像是不对劲——电话铃声响个不停,小宝宝又大哭大闹,等你还没转过身来,牛奶就已煮糊了。这时,你丈夫看看煮糊的牛奶说:“天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煮牛奶?”这时你的反应会怎样?
甲太太说:我会把牛奶泼到他身上!
乙太太说:我会说:“你能干,你去煮你的混帐牛奶吧!”
丙太太则说:我会很难过,我会哭。
这时专家提问说:我们能不能很轻松地再为他煮一杯牛奶呢?
除非是让我放点毒药在里面!甲太太回答说。
专家又说:当他上班去了以后,你是不是还能轻松地完成家里的清洁工作呢?
甲太太说:休想办到。这一天都给他气饱了。
专家说:假如情况不变,牛奶还是糊的,但是你丈夫看看眼前的情况,对你说:“啊,亲爱的,你今天早晨真是太不容易了,孩子在哭,电话又找你,现在牛奶又让你伤脑筋了。”这时你的反应会怎样?
甲太太:要是我丈夫这样对我说的话,我就高兴得要死了!
乙太太:我会觉得晕乎乎的。
丙太太:我会觉得很甜蜜很快乐。
这时专家问:为什么?
乙太太回答说:因为你会有一种感激他没有指责你的感觉。你感觉他的心与你在一起,没有把你撇开,跟你作对。
专家追问:那么,当他上班去了以后,你收拾房间会不会觉得很辛苦?
丙太太回答说:不会!我会一边做一边唱歌。
现在我再告诉你们第三种类型的丈夫。他看着煮糊了的牛奶对你说:“来,好太太,我来做给你看牛奶是怎么煮的”,你们会怎么想呢?专家说。
啊,不行!甲太太说。他比第一个还糟。他这么一来,教你自己觉得自己一点用都没有了。
这时专家启发说: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从这三类煮牛奶的事件中,我们能学到什么样的教育孩子的经验呢?
我知道你的意思了,甲太太抢着回答说。我常常对孩子说:“你的年纪不小了,该知道这些了。你的年纪不小了,该知道那些了。”这种说法一定使她心里很愤怒。事实上我每次跟她谈话,她都很生气。
丙太太则说,我常常在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上,批评我的孩子。我所说的话,就跟我小时侯我母亲责骂我时所说的一样。那时侯我为了她说的话而恨她。在她眼里,我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对的,她常常要做了重做。
专家说,现在,你们是否发现,你们是在用同样的方式跟你们的孩子说话?
是这样,几位妈妈异口同声说。
那么,专家说,我们是否可以检讨一下,当我们做错了事情的时候,什么样的批评能让我们接受,又是什么样的批评让我们接受不了?
乙太太说:对方能了解你,让你最接受得了。
丙太太说:对方没有责备你,让你最接受得了。
甲太太说:没有告诉你该怎样改进,让你最接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