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师爷听得频频点点,两眼闪出光亮:“该愤!该怨!第二愤歌又是哪一首呢?”
“第二愤歌为齐国名相管仲,身陷囹圄之时所作,可称之为愤青激歌的‘黄鹄歌’!”
阮师爷拍手应道:“不错。身居囚车,心遨天地,不激不能有为也!”
春秋时齐国公子小白听从大臣鲍叔牙的推荐,欲聘用自己的仇人管仲(管仲曾箭射小白,射中小白衣服上的带钩),委以重用。此时管仲在鲁国监狱里关着。公子小白谎说要亲手杀掉管仲报仇,向鲁国要人。管仲坐囚车从鲁至齐,心中明白小白、鲍叔之意。押送路上担心鲁国的智谋之士察觉真相,而追杀于己。就作了“黄鹄”之词,教唱给押送自己的役人。役人同管仲一路高唱“黄鹄歌”,忘记疲劳越走越快,一天走了两天的路程,等鲁国追兵追到时,管仲已进齐国境内。后管仲扶助小白,大兴齐国,成为“春秋第一相”,公子小白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黄鹄词为:黄鹄黄鹄,戢其翼,絷其足,不飞不鸣兮笼中伏。高天何跼兮,厚地何蹐!丁阳九兮逢百六。引颈长呼兮,继之以哭!黄鹄黄鹄,天生汝翼兮能飞,天生汝足兮能逐,遭此网罗兮谁与赎?一朝破樊而出兮,吾不知其升衢而渐陆。嗟彼弋人兮,徒旁观而踯躅!——翻译成现代语意思就是:老子现在被困住了,有翅难飞;有朝一日打开牢笼,你们就看老子展翅高飞的俊影吧!
此歌可谓深契阮师爷心肺,如清泉滴穿孔石,如甘雨浇淋旱地,那叫一个痛快,不由大声击掌喝好。
“请问第三首?”
“第三首,便为战国壮士荆轲,辞燕赴秦之际,于易水河边高渐离击筑伴奏,放声高唱的‘易水歌’!可谓古今愤青之千古绝唱!”
阮师爷以掌击额,象是责罚自己竟未能想起如此大名鼎鼎的愤青之歌。不由自主,两人遂异口同声吟唱起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末期荆轲流浪诸国,被燕太子丹不惜代价相识相托,遂接受刺杀秦王的任务。出发那天,太子丹等人为荆轲送行,一直送行到了易水的岸边,临别之际,荆轲的好朋友高渐离击起筑乐,荆轲和着曲调唱起歌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送行人们无不流下了眼泪。荆轲唱毕,不再回头,登车飞驰而去,不久即上演了图穷匕首现,掷刃刺秦王惊心动魄的悲壮一剧。
“易水歌”虽仅仅两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慷慨悲歌永垂于千古。列为愤青之歌压卷之作,实在贴切不过。
二人唱毕,阮师爷敲桌击凳,如饮甘露如灌淳酒,如醉如痴如颠如狂,手舞足蹈高语向空。“水击乃响,人愤乃为!不愤不以为青春有过也!”
覃小贝一时感染其中,同样掷书大叫:“唯有愤青,推动历史之真正主人也!”
“啊,贝兄!知音恨晚,相见恨晚啊!”
“啊,阮兄!忘年之遇,荣幸荣幸啊!”
若不是碍于男女老幼之身份,两人当场就要紧紧拥抱了。小屋之内,其乐融融。
站在屋外的杜凤和小花,听到屋内暴出的歌声与笑声,面面相觑。实在想不通,这两个无论从身份、背景,还是相貌、年纪都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怎么就相见甚欢地聊到一起了呢。
山寨卷 15 糗事
覃小贝使用三个先秦典故,杜撰出“愤青之歌”的名词作为敲门砖,一下敲开阮师爷郁闷闭塞已久的心灵大门。
阮师爷对覃小贝无限惊奇。枣林相遇,知晓对方狡黠多智,今日倾谈,发现小姑娘的学问也深不可测,心中难免浮起一层妒忌失落之意。想想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人与人的天份、智力和境遇真是不能攀比的,唯有长叹一声,换作更多的兴奋与激动。如此智妙之人,若能成为压寨夫人长留山寨,那么自己在这里也就论道不孤了。
于是,阮师爷左一口“柳絮才高”,右一声“扫眉才子”,发自内心对覃小贝一阵猛夸之后,将覃小贝引为学问知音,定为忘年之交。
其实,阮师爷哪里知道,覃小贝的古典学问也卖得差不多了,若能想出第四首来,她就绝不会只说“三大愤青之歌”,她只不过将有限知识运用得十分巧妙而已。
对于“四大文青”那样以风liu自诩、春风得意的上层文人,覃小贝颇为鄙视,只想打击挖苦打击;而对阮师爷这样迂腐认真、困窘潦倒的底层文人,她多理解和同情。中学读《孔乙己》,她曾为孔乙己悲惨结局而怜伤许久。今日在山寨中遇到阮师爷,纵使不能给他多大帮助,让他开开心也是好的。
当然,覃小贝更没有忘记此行登门的目的。于是顺着阮师爷的高涨的性情,从先秦聊到唐宋,从诸子说到百家,以听为主,不时点头,当提到阴阳家的话头时,她及时“随意”将话题转为周易与五行术,问完天干地支她困惑的几个问题,终于更加“随意”地问道:“阮兄对奇门遁甲一定也精研颇深吧。”
阮师爷尖尖的耳朵抖了一下,用手捋着不多的几根胡子,得意地呵呵笑了:“从你谈到八卦起,我就知道你一定会问到奇门遁甲的!——你想逃出桃花林,是不是?”
覃小贝大吃一惊,心叹姜还是老的辣,自己半天耍花招、兜圈子、摆迷雾阵,结果刚切入正题就被人家一眼看穿了,这枯瘦落魄、遭人奚落的阮师爷实在不能小觑啊。
不要小瞧任何一个对手,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人!在以后的日子,覃小贝越发明白确定了这一点。
她点点头,对阮师爷的问破,同样报以哈哈一笑。“你会报告寨主吗?”
“不会。”
“寨主夫人逃跑,你知情不报,是谓不忠不义啊。”
“我报不报根本无所谓,因为——你根本逃不出桃花林。哪怕你向我请教,了解了奇门遁甲。”
“哦,桃花林难道如此奇诡厉害,连阮兄也无可奈?”
阮师爷长叹一声气,爽快地承认:“明了原理,不一定就能解开难题,何况这是一位大名家调置的超级难题。我对奇门之术略略了解,走出去却是几无可能。”
阮师爷随后向覃小贝讲了自己一件不光彩的糗事儿。
初到山寨,阮师爷对桃花林的传说和警告大不为然,自己好歹也算是个遍读百家书的通家,岂能让一片树给拦住。他反复观察,详细计算后,大模大样走进桃林,起初一段路鸟语花语,薄雾如纱,简直就是在自家果园散步么。但是越往前走,越是露大雾重,渐渐浓雾重到不见三步之外,阮师爷方知不妙,依照奇门原理掐指换算,择门换向,但是不管怎么择怎么转,越走雾越浓,天色竟也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