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岁月匆匆 > 第37部分

第37部分(2 / 2)

9

1975年,邓小平复出。平潭籍的林庆武老人说,他老家来信,大儿子正在为他申办出狱手续。邓小平决定开始平反冤假错案。

大号里接通了广播,每个分队发给一份《福建日报》,作为我们每晚的学习材料。从新来的犯人口里,我们了解到社会上的政治动态。满号子的政治犯都感觉到黎明的曙光。刑事犯也蠢蠢欲动,认为政策宽了,给他们的刑罚减轻带来了希望。没过多久,池副指导员走进大号,将一首从报纸上剪下来的,题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歌曲交给我。让我在晚饭后,在开饭集合的场地上,给大家教唱。一时之间,大号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林庆武提前回家的指望没有了。大家不知道以后的政治形势会如何发展,只是现在显得心里十分沉闷。

1976年初,周总理代表毛主席视察了北京监狱,下达了毛主席关于正确对待在押犯人的批示。中队特地集中犯人作了传达。大意是:监狱管教人员对待受刑人员实行刑讯逼供的,允许犯人控告。要求每个管教干部,对待犯人要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欢迎犯人监督他们的言行。

自此之后,干部、武装人员比以前容易接近多了。犯人的生活也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费从每月八元五角,增加到十元;零用钱从一元五角,增加到二元五角。同时放宽对家属邮寄包裹和钱、粮票的限制。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变通的小政策。如;在农忙季节,由于粮食定量的增加,特别是夏收夏种“双抢”期间,每人每月的粮食定量增加45斤,再加上午、下午两餐点心,口粮达到60斤以上。按当时每斤定价一角四分计算,单粮食一项,就需要开支八元多,柴草费每人6角,还有油、盐、酱、醋,即使三餐都就青菜,按农场自己远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每斤2分计算,也吃不起呀!管理犯人伙食的干部也是绞尽脑汁,将每月用了近二万斤的青菜,大笔一挥,“算三千五百斤吧!”节省下来的菜金,还能给我们买鱼买肉,改善生活呢!

农忙过后,粮食定量突然降下来,恢复每人36斤,一时难以适应。各分队也有土政策,蔬菜分队不用说,他们满地都是可以煮吃的东西。我们农田两个分队,带队的干部都让我们忙里偷闲地在边角闲地种些青菜、蕃薯什么的。名义上是给猪吃的,但挑选好的,到猪栏的大锅里煮熟,让大家分享。这样一来,家里有接济的,不在话下,没接济的,也都没饿着。

这一年,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相继去世。到了十月的一个休息日,午饭后,池副指导员抱了一摞彩色标语纸进来,将我唤到犯人的饭厅,关闭前后大门。移走反扣在桌子上的菜碗,将两张桌子拼在一起,让我写了两幅大字标语:

“坚决粉碎王、张、江、姚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坚决拥护以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

这一切都在“秘密”进行。标语写好后,由池副指导员取走,并告诉我不要声张。在变幻无常的政治形势下,难保不会有“人人自危”的感觉。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看到,昨天写的标语贴在大号外围的墙上。

接下来,池副指导员又让我教唱《新长征歌》,歌唱“华主席领导我们继续长征”。一切都按部就班,因为有毛主席的题词:“你办事,我放心。”和“按既定方针办。”劳改队的生活仍然有条不紊地进行。

1975年初显的曙光已经黯然失色,什么时候才能再现转机呢?

请看第十一章《曙光再现》。

第十一章曙光再现

邓小平复出,并很快主持中央工作。他在整顿各项工作的同时,再次强调平反冤假错案。对于不理解当时政策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院长换了又换。平反工作终于得以顺利进行。

1979年4月,沙县林业局政策落实办公室的同志来到建阳溪口,向中队管教干部作了交代,并与胡振铎本人见面。说明在“五一节”之前,要为他召开全县规模的平反大会……

由于种种原因,五一国际劳动节之前,胡振铎并没有回家……

1

陈彪逃走之后,从二监调来一个反革命集团集团的首要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的李福中。干部认为他经过几年的监狱改造,思想有很大转变,从监狱里提出来,送来农场劳动,是对他以往改造的肯定,也是对他的鼓励。凡进过看守所或监狱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机会脱离禁闭式的看押,及早到农场去。哪怕是极其繁重的体力劳动,也觉得阳光充足了,活动空间相对扩大了。劳动虽是加重了,生活也改善了。因此,对李福中来说,这是一个继续表现他认罪改造的大好机会。

分队管教廖干事把他带到我们中间,宣布李福中从此担任我们的学习小组长,顶陈彪的空缺。这时候,我们的生产小组长也姓李,就叫他李生产吧!李生产是农民出身,会使唤耕牛犁田耙地。可李福中却是学生出身,什么农活都不会。

两个都是邵武人,谈不上配合默契,只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在干部面前打小报告,抬高自己,压低别人。虽然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经他们一说,上纲上线,就都成了抗拒改造、不死悔改的典型。弄得人人自危。大家对此愤愤不平。

有一天中午,黄干事开门走进大号,将我唤到围墙边的荫影处,单刀直入地警告我:

“胡振铎,我了解你。但你今后说话一定要注意。有人反映你口无遮拦,这样对你会十分不利。”

我心里已经十分明白,这个人就是李福中。对于这种心怀叵测的人,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决定“以牙还牙”,约了几个年轻人,注意他的一言一行。

机会终于来了。那一天在大直垅改田,天气还冷。准备下田的时候,李福中来了一篇高谈阔论。他说:

“其实,地主也并不都是坏的。我爷爷就是个地主,他十分乐善好施,常常在佃农春荒缺粮的时候,将粮食借给他们。”

好了。言词凿凿,旁证倶在。我看你李福中还能往哪里躲?我将他的前言后语,以及所有在场的旁证,都一一开列清单,呈报给管教干部。此后又遇上两三次,如此照做。

接下来是春耕大忙季节。我们每人一担粪桶,装满稀泥浆,要上坡几层梯田到秧坪做秧地。每担都是百二三十斤,一个接着一个,不能停。因为泥浆一倒下去,水分很快被地面吸收,会影响稻种下播。中队长正在我们分队的秧地里督察。他心里更着急,一而再地催促:“快,快!”正好,李福中的担子挑到了。他一看,火了!

“干什么,李福中?这是抢播稻种的时节。‘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这个道理你都不明白吗?你挑什么泥浆,半桶!从二监调你出来,是看重你。你倒好,到农场里度假来了……?嗯!”

中队长的指责,让李福中呆若木鸡。他是来这里好好表现的,想不到反而惹得中队长生气。看起来,光会说不会干的“革命派”用不着:光会思想改造,不会身体力行的犯人也不吃香哟!这事让我想起长篇小说《简·爱》里的一个情节:当那个孤苦的小女孩被罚站在板凳上,双手举过头顶,扶着头上所顶的装满水的面盆时,她的姨妈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

“惩罚你的肉体,拯救你的灵魂!”

一个人的灵魂改造,是需要付出肉体的痛苦作代价的。任何人想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轻而易举地换取干部的信任,取得改造思想的成果,是不现实的。

春耕之后的一个晚上,李福中被廖干事叫到大号的围墙边,各自坐在一张自制的矮板凳上,谈了很久很久。第二天,李福中打起包袱,跟着进城去的手扶拖拉机,回二监去了。

从此,一分队的学习小组长由我担任。

我不是一个使奸耍滑的人。我平时最痛恨有这种思想和行为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有缺陷暴露在他人眼前,只要不是大的原则问题,就要互相体贴和包容。即使要批评,也要注意方法方式。我们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方位上,替别人想一想,都已经是处在人间的最底层了,何必逼虎伤人呢?

2

劳改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