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顺明(完结) > 顺明(完结)第465部分

顺明(完结)第465部分(2 / 2)

现在这个最坏地结果应验。众人反倒是能比较坦然地接受了。他制将军郝摇旗若是想要撤或者是想要战。肯定是全副戎装地来到这议事厅。这般好整以暇。众人心中倒也猜到了一二。

下面的人这般“镇静”,倒是让上面地郝摇旗心中感慨不已,这人心本就凝聚,怕是未战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坏打算。

就算是刘宗敏和李自成,又何尝不是想借着兵强马壮大胜之后地状态来博一次,只不过他们赌输了而已。

等郝摇旗说出了投降的打算之后,屋子之中鸦雀无声,郝摇旗的两个堂弟在议事厅外,顺着缝隙偷瞄,今天早晨的议事,也是要防备出乱子的,外面少不得布置了几百精锐士兵,关键时候要冲进来的。

不过屋子里那些武将都是垂头丧气的模样,不管是不是郝摇旗的嫡系还是旁系,都没有什么争论的意思。

过了半天,才有一名威武将军站起来,有气无力的说道:

“将军,咱们好不容易熬到今天这份上,虽说咱们不用种地受苦,可地下的弟兄们,好不容易跟着咱们有条活路了,难道又把他们推回火坑里去……”

这是这次集会中唯一调动起众人情绪的话,顺军的军将都是穷苦人出身,眼下即便是有腐化也不是那么严重,总觉得这么不管下面的弟兄心里过不去,摇旗依旧是无精打采的回答道:

“下面的兄弟们就算是跟着咱们,又吃过几次饱饭,你看看他们山东,据说就算在田庄里面做牛做马的,都没什么被饿死的。”

话说到这里,接下来无话可说,众人再也没有什么异议,事情倒是比旗预想的要平稳的多,当然,顺军的军将此时心灰若死,谁也懒得去兴风作浪了。

昨日来劝降的江华在得到了消息之后,郝摇旗也懒得留他在城内,何况有些安排有这么个外人在也不方便,索性是让人大筐把江华放下城去,让他自去陈六的军营中,算是提前打个招呼。

征西将军陈六在徐州和凤阳府,清剿匪盗,巩固防务,编练新兵,却是没什么仗可打,在江南那边的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丝毫不敢妄动,就怕对方寻到什么理由打过江来,哪还敢自己生事端。

这让一贯好动的陈六颇为的无聊,此次从南直隶突入汝宁府来到叶县一带,一路上都是顺军的杂牌部队,根本不堪一击,这仗的实在是不过瘾。

今天一早就是起来,披挂完毕,命令全军戒备,那山东盐帮的江华看见陈六这般的架势,忍不住劝道:

“陈大人何必这么紧张,昨晚大帅全胜的消息他郝摇旗已经是知道了,已经是说好了要降,应该不会有意外了?”

陈六没好气的回答说道:

“如此大战,我这边只能是老老实实的招降别人,没有意思之极,倒是希望他郝摇旗想不明白,和我结结实实的打上一场,那样倒还是痛快。”

陈六是胶州营地位最高的几个人之一,他这般说话,江华却不敢接话,只能是配着苦笑几声而已。

等太长地时间,太阳快要正午的时候,城中打出了白派出了自己的亲信将领,说是顺军步卒四万六千人,全体愿向山东投降,任凭处置。

江华松了一口气,大功结结实实的到手,今后前途不用担心了,陈六则是满脸失望,不过也只能是安排军将士卒出去受降看管,几万人过来,粮草耗费,各项补给,可都是个不小的数目,还有的操心。

不过郝摇旗率军投降地消息,陈六也是派人快马送到大帅李孟的本军去,尽管知会消息,而摇旗这边还写了一封信,是给在另一侧守御地顺军部队,劝他们投降。

在~县一带堵住山东马军和明军高杰部的顺军部队,则是在听说大军覆灭,闯王溃逃的消息后,全军崩溃,已经不复成军。

襄城本来是被顺军完全占据的城池,在李孟大胜之后,原来在山上某寨子居住的襄城县令却领着一帮同样是在山上结寨自保地乡绅豪族,下山复任,打仗的时候他们缩在后面,这时候却是奋勇当先了。

可胶州营还暂时用得着他,这名县令完全看不出是大明地官吏,对李孟的态度如同对待皇上一般。

这等猥琐小人根本做不成什么事情,不过此时地方上凋敝异常,无人可用,也就暂时用他了,同时李孟的元帅行辕连续向开封城那边发出命令,要求尽快调拨屯田田庄的筹备和管理人手来这边,大批的俘虏,大批的无主田地,尽快设立屯田田庄才能稳定下来。

大战在深秋发生,这么多俘虏地吃用是大问题,李孟少不得又要给河南巡抚李仙风去信,让他调拨物资来这边。

袁文宏和一干军需已经开始准备把大批的俘虏送到开封城那边去,开封城墙和附近地黄河堤坝在连年征战之下,年久失修,若不尽快修缮,恐怕会出大问题。

在大战之中,尽管伤亡比很少,可胶州营还是有一定的伤亡,各级地军官都准备在这些俘虏老卒之中抽取合适的人手补充进来。

更不要说那几千投降地骑兵,还有更多的马匹,这些是一贯人丁单薄的胶州营马军最需要的。

战场的那些尸体的掩埋,还有顺军丢弃的粮草辎重,这都需要人来做,一边是发愁俘虏太多,很难处理,一边又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有不少缺口,真是让顺军的一干官吏还有地方官难做。

好在是这一战之后,汝宁府、开封府、汝州和河南府一部分,差不多完全在山东的控制之中,而且闯王兵马的溃败,接下来河南的大部分地盘落入胶州营的手中,也是迟早的事情。

地盘大了,人口也多,田地多了,安置人的地方也就多,所以也就是个麻烦,倒不是什么难题。

旗率部投降的消息在当天傍晚传到了李孟的帅帐之中,随行的诸位军将都是惊叹万分,本以为在周围的几万步卒还是个麻烦,谁想到被大帅如此轻而易举的解决,果然是正奇结合,计策若神。

但下属们紧张忙碌这些收拾战局的琐事公务,李孟不过是调拨八百亲兵和三千轻骑去追击闯王李自成,就再没有什么军令下达了。

将近四千骑兵追到鲁山就放弃了追击,闯王李自成这么多年的征战,亡命奔逃的可不是一次两次,他既然跑出去了包围圈,想要追上,可就难了。

闯王尽管是跑出去了,可他辛苦积攒起来的主力在襄城这一战之后灰飞烟灭,想要再重新练出这么一支部队来,可不是仓促能办成的事情。

而且闯王能有这样的地盘,能积累起来这样的实力,完全就是倚靠着一场场胜利,这次大败之后,天下人都是明白了谁强谁弱,有话叫众人拾柴火焰高,可大顺接下来却是树倒猢狲散了。

就算是闯王想要恢复,也要看胶州营给不给他这个时间,以胶州营行事的风格,这种可能基本没有。

李孟不是崇祯,胶州营的各位军将也不是大明的督抚,万万不会因为李自成耍的一点小技俩就会延缓自己地计划和攻势,胶州营对待顺军的态度一直是忍和等待,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机会,现在这个机会被找到,忍了这么久的山东兵马自然要把事情做的干脆利索,不留后患。

这些都是后话了,尽管河南形势一片大好,李仙风和开封城内的各位官员以及在河南有身份地位地豪绅名望,都开始写信派人来恭贺齐国公此战大捷,想必这消息传播开来,天下间凡是有资格写信恭贺的,都会来表明自己地态度了。

这一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大家都是心中明白,代表贫民流贼的李自成和代表大族士绅的李孟,到底应该选择那一边,大家心中更应该明白。

看着是喜事连连,不过在襄城一带大营中,高阶的武将都是知道,大帅这段时间地心情不好,脸也经常是阴着。

众人都在琢磨,这一战是不是有什么隐患,可思前想后,这一战之后,应该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莫非是胶州营在其他方向上有什么问题,塞外和关外都是一片大好,现在那边已经是冬天,就算是有战斗也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