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昕,皇命无儿戏!”凤祈暄落下重重一言拂袖入殿。
☆、十四五岁,花前月下
明昕为自己的“年少不知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凤若悠逾四日滴水未进,而他则在清政殿外跪了一日一夜。
就在凤若悠昏厥数次、神志不清的宣旨第五日,晌午,淑妃带来了一道新的圣旨。
旨意为,太子少保上官青峰因与东洛公主八字不合,指婚后致公主重病不起,现废除二人婚约,他日另行婚配。
凤若悠眸中划过一道精芒,随即再次昏厥过去,当她再次醒来,昔日清甜的嗓音干哑着索要水与食物……饿死她了!
清政殿外跪了一日一夜的明昕在跪谢圣恩后,被罚回府面壁思过,因天子下令封锁此事,对外称其冲撞太子暂夺太子伴读一职。
凤若悠经调养一月后方缓过来,期间,明昕日日光临瑶台水榭,通过九儿探听公主近况,却不让妹妹告诉公主知晓。
然而明凰与凤若悠之间早已是姑嫂胜似姐妹,明凰一概相告,且七公主早已听青衣说起宫里传言“明八公子因冲撞太子跪殿”一事,此事若是传到宫外自然无疑,可宫里人谁人看不明,皆心照不宣罢了。
凤若悠自然又气又喜,这回她不急了,反正父皇应他所求废了先前那道圣旨,自然是应了她的心思,索性治治这个无情冷心人。
凤若悠让明凰每日回府夸大她身子如何不适,把一分说成三分,明凰也觉着哥哥先前太“无耻”,乐得配合,这可急死了明昕。
荷月下旬,在一个多月的煎熬后,明家接到一道圣旨。
旨意颇为欢喜,圣上道东洛公主重病期间,明相之女尽心竭力,上感明家上下至忠至孝,特将东洛公主指予丞相八子明昕为妻。
待到上官青峰闻听圣旨所言,方知让皇家利用了一把,至忠至孝之人……那又是谁道他冲撞太子,需面壁思过?
七夕夜,凤辰昱带着凤若悠乔装出宫,偷偷来到明府外,侧门外一声猫叫,里头立时出来二人,正是明昕与明凰。
“这么迟?”明凰分外不满,天黑后足足等了半个时辰。
“快走吧,当心让爹爹逮着。”明昕压着嗓子催促,再不走,赶到灯会,人都散得差不多了。
原来这双十四五岁的小儿女要逛灯会,凤辰昱与明凰仅是帮忙的下手,花前月下,前面情意浓浓,后面则不知为何又起了争执。
☆、黯云笼罩,春无春色
暄和二十一年八月,新城公主下嫁乐官楚槿,京城里好不热闹,人人喜上眉梢,唯独御医官们神色略显凝重。
同月,兰古太子派人送来喜饼,永安公主为兰古皇室嫡脉诞下一子,兰古大喜,与凤同享。
随着冬日逐渐逼近,凤祈暄的精髓正日渐流逝,这副瘦骨嶙峋强撑数年的龙骨终究再难“伪装”。
冬月,天子染疾,卧榻不朝,政事一律由重臣入未央宫天子寝宫商议,腊月,凤祈暄下诏太子监国,遇大事不决方入寝宫商议。
同是除夕,彼年宫中设宴,宴上赐婚,好不欢喜,而今宫中佳节亦是强颜欢笑,人人背后沉色。
除夕一过,便是太子冠年,宫中迅速择吉,为太子举行冠礼,凤祈暄用了一剂重药,在内侍搀扶下勉强为太子戴冠。
大礼过后,天子病重一成,然而终因太多未了事,不忍归天。
元月末,一名自称轩辕后人的妙龄少女于宫门外求见天子,此女名为轩辕筱然,正是近百年前淩王与淩王妃之后。
轩辕悠然被请入未央宫,一番细诊,明言为时已晚,若三年前昭告天下,寻访轩辕后人医治,或可延寿十载,为今只余两月。
凤祈暄苦笑,身为天子,身不由己,若昭示天下天子有疾,太子年少、邻国不弱,倘若有心怀不轨之人伺机作乱,勾结他国……
轩辕悠然留在宫中为天子续命,凤祈暄得以减轻病痛的折磨。
仲春,东洛公主下嫁丞相八子明昕,凤祈暄了了一桩心事,至此唯独翃儿尚未及冠不曾封王娶妻,大儿媳又年幼不曾拟旨赐婚。
暮春月初,凤祈暄招大臣商议,令三皇子凤辰翃提前行冠,立为亲王,时值三皇子距及冠尚差三年,大臣见天子垂垂未敢言阻。
宫中卜筮吉日,于月中为三皇子举行冠礼及封王礼,凤祈暄未能起身亲临,只在未央宫中命人将门窗大开倾听宗庙钟声。
龙榻上,凤祈暄喃喃自语:“贞儿,听见钟声了吧,翃儿已成年封王,你当能安心了……”
☆、山陵崩塌,举国缟素
数日后,凤祈暄神智渐散,弥留之际,只见昔日景象凌乱浮现,有天下大事,亦有骨肉亲情、儿女情长。
儿时,父皇、母后与兄弟姐妹伴他左右,东宫大婚,太子妃慧质兰心,冯良娣与计良娣娴静温和,继位大宝,册后封妃,新纳德贤二人,儿女相继问世,宫中稚声笑语,二女夭折,又悲痛难当……
凤祈暄一生中,后宫仅王皇后、计淑妃、宫德妃,已去十余年的冯贵妃、戚贤妃五人,七个儿女早年又相继夭折二女。
于帝王而言,他承祖、承父,至亲,原本不多,却又因种种,或无可奈何、或阴差阳错,痛失二妃二女,可谓亲缘不顺之人。
一生治国的成就、曾经的喜、曾经的悲,一切的一切,终在暮春末化为一场烟雨。
暄和二十二年三月三十,伴着暮春最后一场烟雨,宫中传出丧钟,天子驾崩,举国缟素。
按礼,失怙、失恃丧期二十七月,俗称三载,唯天子因以江山社稷为重,新君以日易月为先帝服丧二十七日。
凤祈暄效法祖、父之宽仁厚爱治国,遗诏令臣民随新君“二十七日释服”,成为大凤皇朝以“二十日七日国丧”的第三任君主。
国丧期由太子监国,与群臣共同理政,三省六部九卿各司其职,待黄道吉日行登基大典,继而由新君主理大行皇帝入陵仪式。
四月二十五,新君登基大典三日后,举国未除缟素,宫中再传噩耗,太皇太后因伤心过度骤然病危,疾势凶猛,未足半日即崩。
事实上,太皇太后早在闻听先帝驾崩便已病倒,轩辕悠然为太皇太后续命近一月,直至新君登基大典过后了却心事,安然长逝。
国丧期因太皇太后而延期,五月中,太皇太后入葬世宗宁陵,五月下旬,国丧止,臣民可去缟素,仍自发不着鲜亮。
近两月国丧期间,新城公主、东洛公主,纷纷入宫陪伴寡母——新晋皇太后与淑太妃,远在兰古的永安公主与兰古太子亦派来使节吊唁,令宫中三位遗孀略得安慰,而新君继位后,将朝政治理得井然有序,更令王太后倍感欣慰。
☆、再相见时,今非昔比
凤辰昱初登大宝前后痛失两名至亲,面对国与家的重担,其冠后不足半年,日趋成熟稳重。
然而即便天子亦是血肉之躯,陌生、空荡的未央宫内,夜半无人时,岂无感伤。
自去年荷月凤若悠指婚后,公主院内便无公主听课,但依制公主女伴仍可续学,明凰与司徒丹、文舞儿三人依旧如常进宫听课。
直到年末,先帝病重,宫中沉郁,丞相明轩连同中书令文仲、大将军司徒曜奏请太后、皇后,将公主院撤学了。
除夕后,明凰依旧进宫陪伴待嫁的凤若悠,亦令太后少了些许愁眉,即便在凤若悠成了她的嫂嫂后,二人仍每日入永寿宫请安。
六月初,明凰再次陪八嫂东洛公主凤若悠进宫看望淑太妃,淑太妃与德太妃在新君登基后已搬入位于永寿宫北太妃居处寿安宫。
已出嫁的凤若悠入宫见母妃前需先入永寿宫向“嫡母”请安,明凰又一次来到昔日欢声笑语之地,顿觉鼻尖发酸,眼前模糊。
凤若悠于国丧期日日进宫,明凰却并非次次作陪,只七八日一进宫,一是国丧期戒喧哗,明轩恐她于宫中言行不当,二是宫中阴郁之气比相府重得太多,以致父亲不阻亦不愿如往昔般日日入宫。
两月间明凰共入宫七八次,因凤辰昱忙于政事、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