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记得两句”
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物少尤珍重,天高苦茫茫
“呵呵,他把白居易赞美荔枝的诗,用在这了,最后一句好像是天高苦渺茫。”宋娟早已口舌生津,肚子也咕咕叫了几声,“你可以创造一个新职业:陪吃或叫导吃,滢滢现在也和你学会了猎奇,还冒充美食家品菜、荐菜,小嘴快赶上你了。”
今晚京生还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士作陪。饭桌上钱局来了兴致,不仅吃得满意、喝得尽兴,聊得也是海阔天空,居然有兴趣说到了古人吃人,由齐桓公说起,从隋朝诸葛昂烹子、高瓒豪蒸妾争强赌富的故事,再到李自成的“福禄宴”……,听得在座的人,咂舌称奇,碍着面子只有不时点头盛赞钱局知识丰富、谈吐不俗。
“宝贝,你说人的胎盘,大家吃起来有顾虑,羊胎盘据说效果也不错,我们决定上这道新菜,还可磨制成粉、制成小丸,给客人带走,你还怕没有回头客。”
“我第一个要,再介绍给我几个朋友。”
“钱局已经抢先预订了。你还要吗?再养颜,人家又要把你当作滢滢的姐姐了。过来,我的大女儿,咱再来一火。”
“去你的。还以为自己是小伙子啊,你还行吗?”宋娟笑着把老公推开,摸着自己的肚子,“饿了,不过还是忍一忍吧。下次睡觉前,不许给我再给我讲你的鬼菜。”
第三章 花生米
京生作为别具阁的二把手,对中华美食文化的喜爱已经达到痴迷的状态,他自认为最得意的是对烹饪技巧的掌握,其次是对菜肴的点评。但是周围的人,并不这样看,都认为京生对女人的本事排第一,说方言的本领排第二。
五年前当时京生已经自以为对菜肴的了解到了相当的水平,颇有些自傲。当时别具阁已经小有名气,尤其是两位老板对菜肴的介绍和点评,是深受客人欢迎的,当然不可能为每个客人都提供这个服务,主要是给熟客、好友助助菜兴、酒兴。
这一天,饭店里来了一个客人,只点了一个菜:油炒花生米,要了一瓶白酒,在那里自斟自饮了一会,然后就请服务员把老板叫来,京生正好有空,就来到这位老先生面前。
“听说贵店的老板,特别喜欢向客人介绍菜肴,你贵姓啊。”
“免贵姓黄。我们都是介绍自己一点小感觉,瞎说、瞎说。” 一看老人家彬彬有礼,京生也是满嘴客套。同样的客套话,说话语气的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定是谦虚和客套了;京生当时就不是那么真心客套。
“来拿个空杯子,满上满上,”客人微笑对着京生,“我想听听您对这盘菜的高见。”
“可以可以,”看他点的菜,心里有几分明白,以往有不少熟客,就是想难为难为两位老板,往往点一些青菜烩豆腐、榨菜肉丝汤等一些小菜,看看你怎么吹。
以往基本上可以做到让客人了解这些小菜,或哈哈一笑,或知道一个典故,有助菜兴、酒兴。好在有准备,京生就侃侃而谈起来。“高见谈不上,只是知道的一点皮毛。”
“古人称花生为‘长生果’,民谚道:‘养生养生,常吃花生’。先讲这个选料”京生拿起酒杯,“最好是山东威海大花生,最有名气、也确实是好:果型大、籽粒饱满、果皮洁白、果仁色泽鲜艳。不过我们这里一般还是采购本地产的当年花生,采购时尽量靠这个标准。”
“原料为本”客人点了点头。
“一般炒制之前用水淘洗2~3遍即可。然后,把湿的花生米放在冷的铁质锅里,无需太多的油,也无需其他佐料,冷油小火慢慢来炒,而且从下锅开始就要不停地翻炒。”
“嗯,这样容易把握火候。”
“是的。先有噼啪作响之声,然后会发出咝咝的声音,等到再发出轻微的噼啪声时,即可出锅。只要火候恰当,花生米又甜又香。炒得过了,只香不甜;再过一点,就只要糊了。然后依据个人口味撒上盐、糖、或是味精,让它自然凉透。”
“是的,最佳的感觉就是香、甜、脆这个口味口感,”客人先是点头,再摇头“今天这盘略略有些过了。”
“老人家您贵姓?不错,您感觉不错啊,是有点过了。后堂的师傅们,客人一多难免会有些马虎,请多多包涵。”
“敝姓王,小伙子啊,你可知花生药用如何?”
“《本草纲目》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京生有些得意。
“难得,年纪轻轻知道这些,非常难得,”老人频频点头,“《药性考》也说:‘食用花生养胃醒脾,滑肠润燥。’花生适用于治疗营养不良、脾胃失调、各种贫血、咳嗽痰喘、肠燥便秘、乳汁缺乏等症。生花生健胃、煮花生润肺、炒花生保肝,但是油炒花生米,不仅食多上火,而且不会化痰,却有生痰之效,可能是唯一的遗憾啊。小伙子,花生原产地是哪里啊?”
“您老不是中医吧?”京生略感诧异。
老者含笑摇头,“来,喝酒。”
“食多上火,这我知道,生痰之效少有听说。”京生来了兴趣“《药性考》没听说过,产地嘛?您要这样问,肯定不是中国了。关于花生,老人家还知道哪些?”
“花生的原产地一般认为是南美的巴西、秘鲁一带,其实我国也是原产地之一,只不过与现在广泛种植的品种不一样而已。”老先生说几句,嚼几个花生米,喝一口酒“炒前如果将花生米用盐水浸泡一段时间,时间长短视花生米的干湿程度,一般也就是10~20分钟,这样炒出来的花生米就会酥脆爽口。两者有何区别,黄老板有时间比较一下。炒制时加上一点上好的花椒,增加麻的口味,应该也会有不少人喜欢。”
“小陈,给老人家砌一壶好茶”京生对领班说,又对老者“再加个‘一只鼎’的黄泥螺?”
“也是下酒的好菜。”老者继续,“花生膜补血、花生壳止血、整株的花生有降血糖的功效。像我这样的老头,多吃花生还可防治老年性痴呆。”
“嗯、嗯、嗯”京生暗暗钦佩,如此年纪,还可信手拈来、滔滔不绝,又不显得卖弄,不简单,对老者的态度更加真诚。
“春秋战国以来,有名的食单、食谱、食经、食疗经方、饮食史录、饮食掌故等著述不下百种,现代的美食谱、美食图书更是数不胜数。”老者可能觉得孺子可教,意犹未尽地说道,“我认为一个真正的高手,尤其对自己拿手菜的主料,还应该参考《本草纲目》或《药性考》,对其药效有一定的了解。中华美食,医食同源,食疗相融,博大精深,老祖宗给了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啊。《本草纲目》不用多说,《药性考》是清代医学家龙柏所著《脉药联珠药性考》的简称,他一生还有《古方考》、《食物考》,这都是提高厨艺的武林秘籍啊。”
“长见识,真长见识,”京生点头不已“以前在哪里高就?您一定是个高人。”
“高人?哈哈哈”老者轻抚胡须,不做回答。
“小陈,老爷子这桌免单!”老者轻轻摆手,京生急道“至少酒钱算我的。您知道米的妈妈是谁?”
“嗯?”老者一头雾水。
“是‘花’啊,因为花生米啊,开个玩笑,开个玩笑。”
老者被京生逗得哈哈大笑,连说有意思。
“我还知道一个关于花生的小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京生虚心请教“可惜有关花生的典故我不知道。”
老者作思索状“我倒知道一个,不知可算典故?叫做邓小平‘一盘花生一瓶酒,成渝铁路定子丑’”
那是在进军西南的路上,小平同志宴请工程师,那时条件艰苦有限,就是一盘花生米和一瓶白酒,他想知道成渝铁路需要多长时间建成。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小平同志太渴望家乡早日通火车了。工程师先给了一个15年期,然后小平同志就开始和他就着花生、猜拳喝酒,当场拍板给人、给条件,一顿酒喝完,工程师给出了2年半的时间。小平喝醉了,可是醉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