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配给制很简单,每个大唐子民从事什么职业,什么营生,在当地衙mén都有备案造册的,想买麦芽糖的,就去衙mén开凭证,从事农耕的,每人每年可以直接从行军饼坊限最多买一斤的麦芽糖,从事航运行商等生意的,则可以适当放宽等等,反正就是根据其一年出mén的天数来划分区别。
至于说有人想从行军坊批发麦芽糖出去卖的,则没这个限制,每斤十文,你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但是想做麦芽糖生意,就必须先从兵部拿到许可,并登记在册,同时,对有人一次xìng大量的从他们那购买麦芽糖的,必须登记。
每人每年一斤的配给数量,大约也只够其在家做点糕点之类的,因此这些人大多都不会愿意将自己的配给转给他人,同样,番外人想要从普通百姓收到足够多的麦芽糖,其所huā费力气也是不小,动静肯定很大,很容易被人发现。
而以后,随着米焦(这是闽北叫法,学名应该叫米通,超市里有卖的,不过超市里卖的麦芽糖含水过高,导致了米通不脆,软趴趴的,不好吃,书友想吃好的,建议还是自己做,并不难,只是繁琐了点)做法的推广开来,配给的麦芽糖就更加不会有人愿意去卖,想吃米焦的,还需要另外去买麦芽糖呢,哪里肯将自己的配给分给他人?
事实上,王况建议实行的配给制里面,已经有了劫富济贫的雏形了,有点类似于二次分配,富人家,想吃好点的,自然肯huā大价钱去买麦芽糖,穷人家,如果说按大唐平均一家六口人算的话,一年六斤,紧巴紧巴点,有个一二斤差不多就够了,多的可以用比那些专mén从事麦芽糖买卖的商人低一点的价格卖给富人,给家里多点贴补用,算是各取所需。
这个办法并不是完美的,但目前的情况,也只能做到这一点,没办法避免有人仗势欺人,以权势或其他方法去bī迫弱者将起配给让出。任何的制度,都不可能做到完美,做到兼顾所有人的利益。
许多人说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王况并不这么认为,他以为,应该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才对。试想一下,假如地方豪绅勾结了各级的地方衙mén来欺压一户穷苦人家,这穷苦人家被欺负,你让他上哪里去申冤?告到衙mén?被买通了;想越级上告?也被买通了;去京城告状?不给你开路引,或者给你来个跨省;急了去杀人?人家既然是有势力的,养了一大帮的打手和恶犬,你怎么杀得到?所以,只能是可怜,不是他们不想抗争,而是真的没办法抗争。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的反抗大多都是徒劳的。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麦芽糖在行军饼坊里开始大批量的生产,那么,林家再占了三成的份子,其利润将是十分的惊人,不要说其他人,恐怕到时候李世民都会眼红起来。
王况毕竟在后世有过许多经验,明白在许多时候,实话实说比起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更能得到老板的欣赏,前提就是这实话只能老板知道,虽然说实话实说表面上得到的效果和冠冕堂皇的理由得到的效果都是一个样,那就是给了朝廷收回两成利润的理由,但实话实说,却能给李世民留下个好印象,一个诚实本分的印象,这个印象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爆发出来,给林家给王况谋求到更多的好处。
好处不是只有个官职,只有财富,只有地位的,关键时候,李世民能念着王况念着林家的好而给予一定的保护或者其他地方的睁一眼闭一眼,这比钱啊,爵位啊什么的都强。
不过既然林家如此上道,主动的让出了大部分的利益,李世民也不能不有所表示,他将王况的奏折传给了几个大佬看,当然了,王况那一页的说明,是不会外流的,只有李世民自己知道。
大佬们也惊讶于林家竟然能有如此的气魄,一年几千上万贯的利益说献出来就献出来,而且这还是平时的利益,若要是战事一发,其利益就将成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可以说,只要大唐连续对外征战一年,林家如果不献出利益的话,绝对能在短时间内一跃成为大唐第二富的人家,当然第一富只能是建安王家,这是大家公认的。即使现在建安王家的财富在大唐还排不上名次,但他们相信,只要王况愿意,随时都可以成为首富。
既然要表示,那么财物肯定是不行的,以林家现在的财力,除了一些违制的东西搞不到外,其他的还不是想要就能有?既然金钱不行,那就只有地位了,林翰是从商的,商贾人家不得为官,这个改变不了,林明又刚升级,而且大家心知肚明,不用几年,林明又能往上升,林荃淼呢,刚入仕,资历不够,而且据说在小梅关也是搞得有声有sè,前途也是光明的,那么就只剩了个林老太爷。
于是商议的结果,林老太爷得了个正八品上的给事郎的散官,林府大mén上的牌匾也由李世民御笔亲题,有了这个牌匾,等于林家就有了个基本的保护伞,谁想动林家,那就要考虑考虑一下皇帝的态度了。
第三0六章 木小郎君
第三0六章木小郎君
在给大家讨论的的话题里,李世民还隐瞒了一点没拿出来,这是王况再三要求的,理由是涉及到今后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上百年的西南安定。
而且由于王况所说的实在太过骇人听闻,即便是前面和麦芽糖有关的验证都证明了王况是正确的,但李世民对这最后一条还是将信将疑。他决定还是要派了心腹之人亲自去验证一番才行。
王况所说的就是和高原反应相对应的平原反应,平原地区的人上到海拔三千米左右以上时,就会因缺氧而发生高原反应,这也恰恰是大唐立国以来几次和吐蕃的jiāo战只能采取守势的原因,大唐的军士,如果都上到高原,战力还不足原来的一成,和吐蕃兵在高原对阵,基本是完败。
平原反应俗称醉氧,与高原反应的症状也有些相似,主要就是从高原下来的人,到了平原由于氧气的供给突然加大,可能出现:倦、无力、嗜睡、xiōng闷、头昏、腹泻等症状,就像喝醉了酒一样,如果体质不好的甚至会出现血液、心、肺的长久xìng异常改变。
作为穿越人士,王况是知道这一点的,但他不可能说自己知道,只是说这是推测。
“凡天下万物,必定张驰有度,过尤不及,此所谓物极必反。寻常人等,若是平日粗茶淡饭,少有荤腥,使其骤然多吃鱼ròu,其人必定数日数十日内倍感不适,反之,若是平日多吃鱼ròu者,使其骤然远避ròu食,亦如是……若此法能得以验证,则对吐蕃可yòu敌深入,围而一举轻松歼灭。”李世民的脑海里一直在闪烁着王况的这段话。
李世民虽然是礼佛,但那只是为了报答五百僧兵救过他一命的份上,而对佛mén在大唐的扩张大开绿灯。但骨子里,李世民和他老爹李渊一样,都是信道的,甚至一直到晚唐,皇族信佛的人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还都是信道。
王况的话和道家的基本理论不谋而合,深深的打动了李世民那颗隐藏在心底里的野心,而且,王况又是从饮食方面来做个旁证,加上李世民自己的经验,这个说法其实已经是信了大半的了,但事关重大,不得不小心谨慎,因此在事情定了下来之后,李世民将长孙无忌给留了下来。TXT电子书下载**
“辅机如何看王建安的建议?”李世民在把王况的意思又复述了一遍之后,问到。王况的那一页说明,他还是不肯给长孙无忌看,因为里面很明显的,王况隐隐的也将长孙家也列入了可能会觊觎林家利益的一群人中去,不是李世民不相信长孙无忌,是他不想因此而引起长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