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荣被稚嫩的声音唤回了神,原来温茹已吃去一块糕,照往常茹娘被温荣训惯了,不敢再伸手。
“嗯,茹娘喜欢的,阿姐都给你。”温荣亲自执起一块糕小心地喂茹娘,前世是她没照顾好茹娘,她对不起茹娘也对不起阿娘。
……
温荣醒后这几日,因不再晕船,精神渐渐养好了,白日里陪着阿爷轩郎下下棋写写字,亦或是同阿娘学女红,说到女红,茹娘倒成了温荣的小先生,姊妹两还合着用五色丝线串起金玉珠子做了璎珞送与林氏。
茹娘毕竟小孩子心性,同温荣又是真真的血浓情深,纵然之前再怕荣娘,几日过后也全忘光了,现在只记得荣娘的好,时时事事都要黏着阿姐,林氏见姊妹关系亲,暗暗喜在心里,很是慰藉。
“荣娘,进黎国公府那日,可还是穿杭州郡成谭制衣坊那套新作胡服。”林氏拉着温荣坐在铺着灰缬绞纱暗花罗褥子的长板胡床上。
先前为了回盛京,林氏特意为三个孩子找了成衣匠新做两套盛京流行款式袍衫,温荣是一色鹅黄团花锦缎滚领双层织金边窄袖袍裤。
林氏本是不允温荣着胡服的,想着回黎国公府自然该庄重些,不奈温荣在杭州郡无人管惯了,珩郎又将她宠得心尖儿似的,也不帮劝,只说荣娘喜欢便罢,回黎国公府也是自家主子,无妨的。
“阿娘,荣娘想换裙衫可好。”温荣颦眉嘟着嘴,撒娇地望着林氏。
前世温荣一身亮色胡服入黎国公府,犹记得老祖母的表情言辞。温荣老祖母即为黎国公府温老夫人,是温世珩嫡母阿娘,乃高祖宣皇帝阿姊乐静大长公主之女嘉宜郡主,身份极是高贵。
那时温老夫人虽表现的亲热和欢喜,但是微可一见的皱眉还是让温荣心下生了排斥,后更说了些让温荣随自家姊妹学盛京礼仪的话,明慧如温荣就已知老祖母对她是不喜欢的。
温荣性子清傲,再加上同老祖母本就没什么感情,见老祖母不喜,亦不屑去巴结,只想凭着自己容貌和才情,要什么会是没有的,而茹娘本就不太说话,那懦捏的性子温老夫人自然看不上眼,连带着也不满林氏,只道是放出去十多年,她没教管好两个贵家娘子,在盛京都是上不得台面的。
如今温荣倒不是真就放下身段想去应承谁,只是一步步稳妥了,不能带累了阿娘他们。
“鬼灵精的爱变样儿,明日便到陪都洛阳廉阆古码头了,你阿爷说了改陆路走,还要顺路去探望旧识。洛阳到盛京陆路不过两日功夫,还是便宜的,明日下商船后阿娘去洛阳市坊的制衣坊看看。”林氏摸摸温荣脂玉般剔透的小脸,荣娘现有的襦裙皆太过素雅,只怪自己先前没想周全了,若是提前思量到,为荣娘备了裙衫,就不用临头了再慌张想法子。
……
高祖立朝后,见洛阳东临商漕大运河,北毗邻盛京,故设为陪都,经过数位贤明圣人治理,如今洛阳已是漕运之都,可谓瑶里有尽物华天宝,‘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繁盛之景便是形容了洛阳,热闹程度不亚于盛京。
温家的商船并未停靠在日常理货和载货的码头,而是入了那各色画舫泊集地芙渠渡口。
陪都陈知府早知晓今日巳时初刻黎国公府三房将抵达洛阳,陈知府祖上同黎国公府是故交,早早使人遣了两匹家豢性子平顺的白蹄乌,和一辆轻罗帷幔格窗翠盖珠璎四轮马车在渡头等候。
温荣等人下了商船,终于踩上夯实黄土,不远处货运码头嘈杂作响,街市坊处人群攒动,似乎都急急喘喘的,和悠闲自得日日映着碧树红花的杭州郡,完全两般景象。
离盛京还有那李三郎,是越来越近了……
gt;
第五章 桂兰自皎洁
更新时间2013…12…7 18:49:55 字数:2222
温家车马过了平昌门,不多时便到了知府府邸,停在府邸青铜大兽首衔环广亮大门前,陈清善陈知府早早迎了出来,陈清善与温世珩是显武五年同时入国子监学的同窗,后又一起考上丙酉科进士,陈清善更是殿试二甲第一名。
迎客的婢子、老妈妈上前将林氏、温荣、温茹扶下,而陈大夫人与陈家二位娘子亦亲自来迎。
陈大娘和陈二娘见着温荣和温茹,很是热情,陈月娘十三四的年纪,妃红半袖襦裙,百合髻上簪着数朵水红忍冬花,陈歆娘同温荣一般年纪,翡翠短襦束腰裙,单螺髻上簪了三支绿玉笄,虽是家常打扮但看着舒心大方。
陈知府同阿爷、轩郎去了前厅,陈夫人携女眷到后院说话歇息……
前世温家一行亦是有到洛阳知府歇脚,只是温荣迷迷糊糊,对如何来的知府府邸,后又是如何离开的,几无印象。
知府府邸虽不若江南大户园子那般以山水见长,没有重檐迭楼曲院回廊,但是怪石古松也别有一番情趣。
四个小娘子在一起吃着茶果子说些各自地方有趣的事儿,很快便热络起来,而林氏同陈夫人本就是京中旧识,也在说着体己话。
林氏向陈夫人说了温荣裙衫的事,陈夫人立即差人请了成衣匠到家来,为荣娘量了尺寸。林氏交代成衣匠若是有合身、时下又流行的成品使人送过来看看,若是没有,就烦劳加急赶制则个。
“荣娘定是听闻盛京美景和郎君甚多,所以连衫裙都来不及收拾,就匆匆忙忙上路了。”月娘知晓荣娘要临时赶制衫裙时,戏笑了荣娘一句。
“叫你浑说笑我,看我不扯你嘴巴子。”温荣作势起身就向月娘扑来,逗的月娘是赶忙躲到陈夫人身后,却是呵呵直笑个不停。
温荣入京没有事先准备好衫裙,说出去是件不体面的事,更有可能招来嘲讽或被看低了去,可陈夫人和两位娘子并未因此冷嘲热讽,或是暗暗藏了什么心思,只是玩笑了几句。
温家三房在陈家这二日,长幼相处都极是愉快,不管陈知府和陈夫人对温家三房是真心相待,还是看在了黎国公府面上,但至少现在没有算计之意,而月娘和歆娘亦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不会和人绕弯子的直性子,这点温荣很是喜欢。
有了陈知府家的交代,制衣匠不敢怠慢,连夜赶出了温荣进府的衫裙,月白色缦纱暗花广袖长衫、桃红璎珞束胸落地长裙、影金锦缎面玉底绣鞋,均是盛京最时兴的款式,林氏见温荣穿上了袅娜纤巧,肌骨莹玉,这才放下心来。
虽与陈府相处甚欢,但入京一事亦不能耽搁。两家的小娘子已然混熟,要分开了很是难过,温荣毕竟是活过一世的人,心下虽不舍,但情绪不至于太过,温荣看着泫然欲泣的陈家娘子和茹娘三人,柔声安慰她们。
“盛京和洛阳是近的,待我们至盛京安顿后,就封了书信来,过数月京中便是赏菊江会,月娘和歆娘若是得空,一道去盛京可好。”荣娘一左一右握着二人的手,很是诚恳地说道。
温荣前世并无交好的贵家娘子,在她印象中盛京那些贵家娘子,多是些骄纵任性自以为是的。
呵呵,不过前世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温荣心下自嘲了一句。
大家又说了些话,温荣等人便上了马车离开,温荣撩起帷幔,月娘和歆娘还在遥遥同自己招手……
从洛阳到盛京需两日车程,温荣无事便陪着茹娘玩翻绳,或是琢磨琢磨九连环和鲁班锁。
“陈大郎过了年便满十四岁,陈家打算将他送入京去国子监上学。”林氏和温荣说着闲话,手上缠绕着红粉两色玉线,细巧地来回穿着,编那吉祥如意的祥云结。
“待在盛京安顿后,轩郎亦是要去国子监上学的么,刚好同陈大郎有个伴了。”出了陪都明承门,温荣还能听到阿爷同轩郎在夸陈家父子,说陈大郎眉眼自明,谈吐间不卑不亢,是能成大气候的,只可惜了陈大郎并非陈家嫡出之子……
温荣倒是不认为可惜,自古以来,嫡出庶出之分困了多少人心思,灭了多少人志气,可纵是名门望族,长房嫡出之子承了家业,挥霍无度,不思进取,也荣不过三代的,反倒是庶出的别自轻自贱了去,奋发图强,得了功名,照样光宗耀祖。温荣心下这样想,嘴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