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青涩时光 > 第29部分

第29部分(1 / 2)

>    “那你现在的麻烦是什么呢?”我斟酌着字句问。

“出了这事之后不久,我就不愿意上学,也不想回家。一方面是因为失恋了难过;一方面是因为委屈:我和她这么多年都过来了,经历过那么多事都不抵一个练跆拳道的女孩儿?真要是她跟一男孩儿走了,我也说不出什么,好歹心里也塌实。可这跟女的……我就是想不明白有什么感觉我给不了她?退一万步讲,即使我给不了她,还有别的男的呢!!!哪就轮到找女的了?”

这时,司马的情绪已经非常激动,声音也大起来了,“还有我觉得极其丢人。当时我和如月考上同一所重点大学,在高中引起轰动,老师都说我们是‘终成眷属’。到了大学,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我们(别的系里有高中同学),我俩的恋情被传为一段佳话,号称是‘挑战腐朽教育制度的经典爱情’。现在如月和伊伊的恋爱又被广为流传,说是什么‘挑战世俗传统和自然规律的另类爱情典范’!现在我走在校园里,男男女女都在我背后指指点点的。Shit!”司马骂了句脏话。

“你们同学思想还是很开明的嘛……”

“玻璃”女友“玻璃”女友(3)

“呸!他们开明?他们开明怎么都不当同性恋!”他迫不及待地打断我的话,而这也是他第一次说出“同性恋”三个字。

“家里人也知道了吧?”我试探性地问。

“您怎么知道的?”司马显然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

“你刚才说自己不愿意回家,对吗?”

他松了一口气,“您是第一个这么耐心、仔细听我说话的大人。要说也邪了,人家都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这回信了。我父母几乎是第一时间知道的。他们倒是安慰我想开点儿,然后就开始痛斥如月的不好。这让我更烦:我知道如月不是像他们说的是个坏女孩儿;要是我真能把她抢回来,以后她可怎么见我的父母呀?

“所以我在宿舍经常是一天一天地研究复仇计划,整宿整宿地给她写信,希望她能回到我身边来,可是没用。我都要疯了!”司马五官扭曲,痛苦地说。

我想了想,平和地对他说:“我下面问你的话也许会对分析整件事有帮助,但没准儿会让你心里不舒服。你不愿意说也没关系。”

“没事,您就直说吧。”

“你跟如月做爱间隔多长时间,一周一次?”

“高中时,我家离学校挺近,所以很频繁,一周三四次吧,都是在中午家里没人的时候。上大学就要少多了,男女宿舍管得特别严。”

“那如月跟你做爱有高潮吗?是偶尔有一次,还是次次都有呢?”

“不是次次都有,三四次中会有一次吧。”司马坦然地说,“但我对性知识还算比较了解,每次做之前、之后都会爱抚她、吻她。应该说我们性生活很温馨。”他表情很陶醉,显然是留恋那段时光。

顺势我就问道:“你知道如月跟伊伊有性关系吗?她们之间怎么样?”其实前面问的都是铺垫,真正关键的在这里。

司马还算洒脱,说:“如月跟我谈分手的时候说过这事,她觉得跟伊伊做爱不错,是我给不了她的完全另一种感觉。伊伊的性经验很老到,她很早以前就是T(对同性恋中男性化强者的称谓)。我认识她时,知道她在校外有个‘女朋友’,但我怎么也想不到她会把‘兄弟’的女友抢走。据说为了如月她已经跟校外的‘女朋友’掰了。”

“司马,看来你为了抢回如月私下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呀!但感情上的事可不一定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

“谁说不是?要不我为什么这么郁闷呢!”司马痛心疾首地说。

我渐渐地喜欢上这个充满灵气的大男孩。失恋后,应该说他心理上调整得不错——虽然他失恋的原因很特别。通过聊天我已经明白了,他在几个方面需要我开导:第一,司马在与相恋多年的女友分手之后感情上十分空虚、痛苦。第二,“抢”走他女朋友的是他“哥们儿”不算,还是个女孩儿,这让司马在心理上更加接受不了。第三,由于这件事本身就很特殊,司马身边的人难免议论评价一番,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都给司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让他烦躁不安。第四,别看司马思维敏捷,谈吐风趣,是个时髦的大学生,但他对“同性恋”还不了解,所以存在着偏激、误解,使得他在对如月的事上钻了牛角尖。这是对司马心理上危害比较大的,也是我俩现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玻璃”女友分析

同性恋的形成原因直到现在都没有明确的答案。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只是提出了各种假说。因为同性恋的实质是性取向的问题,所以简单来说,就同性恋的成因,大致分为三种观点:认为同性恋者的性取向是天生的;认为同性恋者的性取向是后天由于性心理发育和环境影响造成的;认为同性恋者的性取向是由前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同性恋者对自己的同性恋特征有一个发现和认知的过程。由于社会向同性恋者施加的压力和敌对情绪,对于同性恋者自身来说,这是一个充满自我否定和不安全的过程。

在时间上,虽然判定同性恋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在少年时期起就开始对同性表现出性爱倾向,但因为发现和认知过程时间长短不同,也有早晚之分。一般认为,从感到同性对自己有性吸引力到自己公开承认是同性恋,需三四年的时间。

所以,由于有性取向发现和认知的过程,由于社会的压力,以及向周围的人和自己证明自己不是同性恋或青春期性取向不固定等等诸多原因,大多数同性恋青少年也与异性交往或有性关系。

其实性学家金赛就根据性心理和性取向把人分为:绝对异性恋;异性恋为主偶尔有(常有)同性恋行为;异性恋与同性恋行为均等;同性恋为主常有(偶尔)异性恋行为;绝对同性恋等7个类型。

现实中人们对同性恋有许多误解,认为“同性恋男人是女性化的”、“同性恋女人是男性化的”、“同性恋者之间只有性生理需求”等等。

许多青少年像司马一样,认为自己是“正常人”,不必去了解同性恋的知识——司马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女朋友,恐怕一辈子不愿意了解同性恋。

事实上,对同性恋的充分认识,可以帮助我们知道以一种尊重、宽容的态度对待同性恋问题,以一颗平常心与我们周围的同性恋者相处。并且,对同性恋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少男少女明晰自己的性取向,避免在对性取向还未形成清晰概念时,与同性尝试进行性行为。

司马之所以不能接受如月的行为,就是因为对同性恋不了解,所以敌视它,对女友性取向的改变耿耿于怀。

“玻璃”女友建议

在我给司马讲了许多关于同性恋的知识,我们对司马身边的同性恋现象进行过一番讨论之后,我给司马提出了以下建议:

1你应该面对现实。如月的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但至少她没有因自己的同性恋行为而感到痛苦和自责。不错,她也许是因为某种境遇而一时选择了同性性取向,以后随着性心理的日益成熟有转变的可能;但也许这种性取向才是如月真正的自然性心理表现。你应该做好思想准备。

2既然你认为自己还爱着如月,就应该尊重她的选择,包括性取向上的选择。

3你作为一个异性恋者,只是因为与同性恋者有瓜葛,就已经受到来自家人、朋友、同学等诸多方面的压力。试想作为这一事件的焦点,如月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因此,你应该给如月和你曾经的好朋友以理解。

4对同性恋的憎恶是出于对有不同性取向的人们不宽容,这在其他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这其实是由于偏见和无知,是一种对同性恋盲目的恐惧。你学校中的同学由于性知识的欠缺,他们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对同性恋者的骚扰。我想通过我们的探讨,你肯定不会这样去做。

5我对司马讲了一个源自《读者》的故事,送给他三句话。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