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想到那天黑瞎子所说“张起灵有他自己的路要走,这条路上危险重重”,吴邪再也坐不住,与伙计说了一声“记在账上”,便亟不可待地又追了出去。一直跑到他们先前相遇的地方也没有看到张起灵,吴邪想了想,转头又跑回家。他匆匆忙忙换了身衣服,简单收拾了一点行李,并将这十几年来积攒的私房钱统统揣入怀中。
王盟目瞪口呆地看着他,脸色大变:“少爷,您这又是要去哪里?”
吴邪头也不抬地甩出两个字:“出门。”
王盟“啊”了一声,一把拽住他,把嘴一咧就要哭:“您可万万走不得啊,二老爷吩咐让我看好您,眼看着他老人家就要回来了,您这一走我哪里还有活路,我……”
“闭嘴!”吴邪揉了揉额角,哭笑不得,“二叔是讲道理的,你只和他说是我执意要走,你拦不住,他便不会怪罪于你。”
言毕他便不再理会王盟的哭喊,拎着包袱夺门而出。
吴邪快马加鞭追出涌金门,远远地就看到张起灵骑在马背上的身影。他暗自咬了咬牙,心道不管你这闷油瓶子是要上刀山还是下油锅,小爷我这次跟定了。足下用力一夹马腹,尘土飞扬之间已然赶上前去。
张起灵看他又追了上来微微有些诧异,皱着眉头什么也没问,只目不斜视地管自己赶路。
吴邪放慢了速度与他并肩而行,口中问道:“小哥,你还没说,要去长白山做什么?”
张起灵闻若未闻,就像身边压根儿没他这个人。
吴邪也不恼,笑了一笑又道:“咱们兄弟一场,你又对我有着救命之恩。如今既然专程来道别,说不得定要好好送上一送。”
“……”
“我要和你一起去长白山。”
张起灵眉头皱得更紧,秀气的眉宇之间拧起了一个疙瘩。他的目光彷如刀子一样锋利,盯得吴邪出了一身白毛汗。好在有了过去数个月的历练他的定力已经好了很多,这才没有在那人凌厉的注视中败下阵来。张起灵盯着他看了足有一盏茶的时间,最后竟是长叹了一声,轻声说道:“走吧。”
吴邪大喜,知道这是不准备赶他走了,立即乐滋滋地重新催动胯下良驹,与他一路向北而行。
长白山地处渤海国与高丽国的交界处,距离临安路途之遥远远超出吴邪的想象。张起灵似是早就安排好了行程,一出了临安府便跟上了一支北上的商队,搭乘他们的商船自临安市舶司码头入海,走海路至高丽国,再从高丽国转道上长白山。
此时早已过了台风期,在海上航行颇为平静。尽管如此,吴邪还是一上船便吐了个昏天黑地,躺在船舱里久久不能起身。商队里有随行的大夫给他看了,说这是晕船,并无大碍,等习惯了就好了。张起灵并未流露出半点不悦的神色,甚至还留在船舱里衣不解带地照顾他。这一来到让吴邪觉得分外过意不去,想着自己本是夸下海口要为他送行,竟然还要烦他为自己操劳费心,实在是有损颜面。幸而他年轻体健,适应性极强,约摸五、六日之后就能起身,又过了两日便可行动自如。
这一路上除了无边的海水并无其他景致,比起陆地上的风光真可算得上索然无味。吴邪只新鲜了几天就失了兴致,每日里在甲板船舱之间转来转去,无所事事,闲得几乎要长蘑菇。他也曾试着旁敲侧击地询问张起灵到长白山究竟要做什么,但那人警惕性高得很,任凭他磨破了嘴皮也套不出一星半点。最后吴邪也没了耐性,索性不再搭理他,反而和商队的大东家混熟了。
那商队的大东家姓章,是福建的一个世家子弟,家里曾出过数位一甲进士,少年也发奋读过书,然而终究不是那块料子,却是于经商一道颇有天赋,更是喜欢东奔西走四处见识异域风情,故而成了家里商队的掌柜。他听说吴邪乃是东南名士吴一穷之子便格外亲近,又兼此人能说会道,说起风光、掌故来使人如临其境。
吴邪在海上无聊,倒是和他混得颇为亲热。因知道他长期与高丽有生意往来,又多次游历高丽附近的几个小国,吴邪便向他询问起万奴王。没想到在中原豪侠甚至他二叔眼中都极为神秘的万奴王,这位章掌柜却知道不少外人从未听说过的事迹。
那万奴王的父亲本是女真部落的小头目,被契丹贵人提拔,用以搅乱女真内部,故而将他三个子嗣一并收入北院大王帐中做个亲随,从小就读书识字。万奴王更是仰慕中原文化,自二十几岁回到女真族内后,便穿汉服、用汉俗,将族内习俗一并抛却。他两个哥哥与父亲也管不得他,只得分给他一些奴隶、土地及财物,让他独自过活。不想十余年后,那万奴王不知如何练得一身神迹,翻手之间便将他父兄以及周围十余个女真及其他蛮夷部落的头领统统杀了个一丁不留,自称“万奴王”,建起了“东夏国”。只是他武功虽高,却无多大野心,若契丹人派兵去,其大小头目总是首级难保。如放任不管,他也不对渤海以外的土地、人口有觊觎之意,也默认自己是契丹属国,却从不纳贡礼拜。如此不尴不尬十数年,契丹王族也都见识了他的武力,不得已就连契丹皇帝本设在渤海附近的春钵捺也放弃了,从此契丹三座行宫成了两座。传闻自此之后,每年万奴王生辰之际,不仅周边小国,就连契丹也要派王室重臣前往贺礼。曾有两个小国因为傲慢无礼,整个部族所有的贵人都被万奴王杀死,部属妻女籍没为奴。
那万奴王虽好汉俗却是极为残暴,手下设置的官僚稍不如意则有刀锯加身之虞。据说除了为他赶车的一个亲信之外,上至百官、下至属民若敢抬头看他一眼,轻则挖眼,重则车裂。后来还是他的丞相劝他道:“大王不欲别人相视,若有万一,百官众僚不识大王,如何明白号令?”从此情况才好了些。只是若非有事,在朝堂之上敢抬头的臣属也往往会籍其他罪名或流、或杀。即便他这老成信重的丞相,后来也不知为何,被他全家流放至极北之地。
吴邪见他所知甚多,便不失时机地问他是否听说过万奴王有个义子。
那章掌柜答道:“万奴王立国算来已有六十余年,身形相貌不见老态,北地蛮夷视之如神仙,便是他的臣属也不敢过问他的私事。何况从五十年前他入寇西北之后,就很少在人前露面,只是每十年必由他的亲信驱赶车驾外出一趟,也不知去往何方,更不知道他是否收过义子。倒是听闻他从不向臣民属国索要美女,不好女色应是真的。”说着他话锋一转,又道,“据说在幽燕以及高丽国内,凡是‘颜记’的货栈都是万奴王的私产。”
吴邪一一对照自己已知的情报,明白那章掌柜所言多半属实,并非漫无边际的坊间传闻。只是那万奴王行事诡秘,心性莫测,张起灵这小王爷恐怕也当得并不舒坦。
如是足足在大海上飘泊了将近一个月,当吴邪吃鱼虾配干粮吃得快要发疯的时候,商船终于到达了高丽国。
一踏上陆地张起灵就带着吴邪与商队众人分道扬镳,换了马匹日夜兼程向西赶路。他走得很急,好像在计算着日子,就连休息的时候也是心事重重的模样。吴邪心里直犯嘀咕,却又偏偏问不出个子丑寅卯,少不得将一肚子的疑惑都忍了下来,舍命陪君子。
(瓶邪仙侠)天地洪炉28(下)上卷终
二人紧赶慢赶,总算在入冬之前到了长白山下一个叫做二道白河的小镇。此地并不属于渤海国,乃是女真部落的聚居地,到处都是身着异族服饰的女真人。
到了这里之后张起灵明显松了一口气,也不挣命似地赶路了,而是熟门熟路地找到一家同样挂着“颜记”招牌的商铺,从袖子里摸出一个怪模怪样的木牌子给里面的伙计看了,又叽里咕噜说了几句吴邪听不懂的外族话。那伙计的态度立刻变得恭敬起来,点头哈腰地将他们让了进去,找了间清静的客房请他们住下。
吴邪不知道这里算不算东夏国的属地,但看张起灵对此处熟悉得就像自家后院一般,想来应是八九不离十。
深秋的二道白河冷得刺骨,吴邪身上穿的是从家里带出来的一套夹袄,仍是被冻得瑟瑟发抖。好在这“颜记”商铺本身就做的是皮货和药材的买卖,内中不缺兽皮和毛裘。里面的伙计见他是与张起灵一同来的,只当他是小王爷的亲随,于是连钱也不问他收,捡了两套上好的皮毛大氅随手送给他,还很周到地给他换了一双厚厚的皮靴。
本以为万奴王战死首阳山后,东夏国内定是人仰马翻乱成一锅粥,可看这小镇上却是一派风平浪静,“颜记”商铺中的各项事务也是井井有条,就像是根本没发生过任何变故。想来那万奴王也不全然是个穷兵黔武之辈,手下必然也是能人辈出,这才能使得国内处变不乱。
那客房里只有一张床,好在足够宽大,且被褥衾枕一应俱全,两个人并排躺上去也不嫌挤。连日来舟车劳顿累积的疲惫一拥而上,吴邪恨不能一头栽倒就睡死过去,可是看到张起灵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又无论如何不敢睡了。
“小哥,有话你就直说。”
张起灵犹豫了片刻,说道:“明天我要进山,你不能再跟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