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1 / 2)

>シ坷铮丫焖哪炅耍墒撬恢辈恢雷≡诟舯诤吐ド下ハ碌氖且恍┰跹牧诰印!?br />

但就在那天对话后的不久,接连发生了两件事,让吴先生和他的邻居们成了朋友。

有一回,吴先生所在楼房的顶楼水箱坏了,连着三天没人来修,住在六楼的他只好跑到底下三楼的人家去提水。

隔着一个大铁门,按门铃。“是谁啊?”一个很陌生的声音。

“对不起,是邻居,来要点水。”

迟疑了三分钟,门开了,一双极其警惕的眼睛,一张显然很熟悉但叫不出名字的脸。

说明来意,邻居竟非常热心,连忙开门,倒茶,聊了好几句天,骂了一阵子不负责的自来水公司,然后主动帮他一起把一大桶水拎上了楼。“原来你是住在六楼的。”临下楼,邻居朝吴先生的家里张望了几眼,恍然说。

以后的几天,吴先生借提水的理由,把一到三楼的人家串了一个遍,“没想到我们的邻居都这么的热心和好客。”吴先生感动地对妻子说。

再以后,水箱修好了,水来了,热心而好客的邻居们便也同时消失了。

没多久,吴先生又得到了一次同邻居们亲近的机会,那是一个酷暑盛夏中的停电经历。至今,吴先生还非常怀念那段难忘的好日子。

傍晚时分,大家实在热得受不了了,纷纷从格子般的家里逃出来,饭桌摆到社区的过道上,人们摇着不知从哪个旮旯里拣出来的蒲扇,搭讪着说话。打着光膀子的男人们互相递着烟,彼此不相识的女人们也三三两两扎成了堆,孩子们欢笑着、追逐着。

吴先生帮一个女孩子修自行车,弄得一身臭汗。她拿出一包喜糖分给大家吃。吴先生依稀记得前些天楼下停满了贴着大红喜字的婚车,现在才知道是住在四楼的邻居结婚了。于是,许多人一起祝贺她,有人说出了大伙的心里话:“如果没有停电,我们还真不知道是哪个邻居结婚了呢。”

当时,整个社区的情景就是这样,没有了空调,没有了冰箱,生活好像又回到了从前。人人脸上露出笑容,好邻居好像是从地底下突然冒出来似的。

现在,社区和楼房又恢复了原来的宁静。停水的事件后来再没有发生过,停电也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所有的房屋又关得紧紧的——可能还加了新式的保险锁。清晨上班的时候,人们礼节性地点点头,匆匆地赶自己的路,也许心里会偶尔嘀咕一下:这个人好像帮我修过车,上次分喜糖的女孩子是不是她?似乎是三楼靠东的那户人家?

看来现实就是这样,如果我们想要找回我们的好邻居,只有等下一次的停水或停电了。昨天,吴先生的妻子站在空空的阳台上突然说:“能不能给市政府提个建议,每隔一两个月,就停那么一次水或电?”

尽管吴先生对她这种幼稚的想法嗤之以鼻,但心里却偷偷盼望真有那么一天。

盼望停电的日子(2)

你也许有同样的感受:没有邻居的日子是多么地寂寞呀。

你学会过节了吗(1)

有一天,吴先生闲来无事,在办公室里翻着年历玩。这是一本很新潮的年历,凡是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全部用红色印出,让人一目了然。就这么翻着翻着,吴先生突然发现,自己好象进入了一个被节日淹没的年代。

比如,每年年尾有个圣诞节,以前中国人是不过的,现在可比什么节日都热闹,接着马上是元旦,然后是春节、元宵、情人节,紧接着,“雨纷纷”的清明节很快就要到了,而那个作弄人的愚人节,也在不远处怪笑。当然,在很多办公室里,大家都已经在开始互相询问:你五一节黄金长假怎么过?

如果吴先生不这样一五一十地数出来的话,他一定还没有注意到,他的工作和生活已经被一个接一个的节日细切成一小段、一小段,连我们的消费习惯也在接踵而至的节日中悄然改变。但是,吴先生突然很象对着镜子问自己:你是否真的学会过节了?

在吴先生的印象中,全世界最不会过节的是他的丈母娘。她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除了那几只让她套牢的股票,吴先生从来没有看到过她对谁红过脸、发过牢骚,她有一本红塑料封皮的小本本,上面全是她数十年来收集到的电话号码。每到节日,她的家里就成了礼品中转站,全中国最新颖、最时尚、最没用的礼品象流水一样地涌进家里,丈母娘每天晚上要做的事就是把送进来的礼品分门别类――这是很要紧的,如果你把人家刚刚送进来的又送了回去,那就成绝版大笑话了。然后,勤劳的丈人老头就披星戴月地一家一家再送出去,上楼下楼,鞠躬握手。那是一些喜乐、忙碌而繁琐的日子,自从吴先生娶了她的女儿,十多年了,老太太每年都是在腰酸背痛的快乐中渡过节日的。

“过节真是太累了。”有一次,她一边敲着腰一边这样对女婿说。

“妈妈,平时你们都非常的忙了,本来过节嘛,就应该好好的休息一下,可为什么一定要把礼品这样送来送去,弄得大家都精疲力竭的?”吴先生小心翼翼地问到。

“不这样送来送去,算是过什么节?你这个孩子就是不懂事。”

第二个不会过节的是吴先生的太太。每次到节日来临的时候,他们都会进行一场这样的对话:

“老婆,马上要过节了,你说我们该去哪里?”

“我喜欢到一个小岛去。去太平洋中间的塞班岛好吗?听说那里的沙滩是全世界最棒的。”

“好的,好的,我明天就去办签证。”

“好是好,不过我的小姐妹说那里的物价贵死了,一瓶可乐要2美元。我们还是去近一点的海南岛吧。”

“好的,好的,我明天就去旅行社办一下手续。”

“好是好,不过报纸上说海南岛人满为患,五星级酒店的套房里要睡八户人家。我们还是去近一点的崇明岛吧。”

“好的,好的,我现在去加油明天一大早就出发。”

“好是好,不过刚才气象台刚刚播报说,这几天可能有台风。我们还是去……”

不瞒你说,那个节日最后他们还是去了一个“岛”,那就是小区拐弯处的非常幽静的“上岛”。这样的讨论在吴先生的家里已经持续了将近五年,他们把世界地图上稍稍大一点的圆圈都聊到过了。

说到过节,吴先生的女儿可能是另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人物。自从上小学认得几个字之后,她就学会了翻台历,然后把上面红颜色的日子全部折起来。昨天晚上临睡觉前,她抱住吴先生的脖子说,“爸爸,明天你打算送我什么礼物?”

“宝贝,明天是国际三八妇女节,跟你没什么关系的。”

“爸爸,我难道不是妇女吗?”

“你是小女孩,妇女是指你妈妈、奶奶、外婆和姑姑。”

“那你打算送妇女什么礼物?”

“我不打算送她们什么礼物,孩子,过节一定要送礼物吗?”

“如果过节没有礼物,那还叫什么过节?”

你学会过节了吗(2)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