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其他类型 > 买活 > 买活 第573节

买活 第573节(1 / 2)

如此,便算是对村子的两个目标达成一致了,柳十一又道,“第三个,我个人说一点——村里公账该建起来了,如今三家一体,也没有什么分别了,一荣俱荣的事情,我这里给大家透个话,当日万大人来村里,特意把我单独找去说话,就提到了这事儿——万大人说,三家村这几年表现很差,没有一样是提得起来的——”

说到这里,大家的头都低下来了,虽然无可反驳,但也不免感到深深的耻辱。柳十一也叹了口气,欲言又止——他说了还好,还有得争辩,这什么也不说,越发如同把前头几个族长的面子放在地上踩了,却偏偏大家还没法指摘什么,还得慰劳他替满村人央求万大人的功劳。

“我也是好求歹求,万大人才松了口——这话也是说得很白,说,咱们三家村,没什么能回报如铁城的,粮食也没有,那总得给点功劳,给点能往上报去的东西罢?若是连篇表功的折子都写不出,万大人也难为我们在城主面前说话。我便问万大人,有什么是咱们能回报的——万大人道,别的不说,买地对官吏,有移风易俗的要求,若是按买地的规矩行事,这是能表功的。”

他歇了口气,“这规矩说白了,便是几件事——大族分家、扫盲班考试,以及田师傅下村。本来还有女子立户什么的,只咱村中,成年女子不多,便不提这个了。万大人问我,这些事能不能办到,折子能不能写出来,若是能行,那他还能再助我们三家村一次——各位乡亲,这你们说我能不答应吗?”

“当时也不顾旁的,牙一咬、脚一跺,这就先答应下来。万大人倒也欢喜,说秋收罢了,我们可进城寻他,他找人来村里教授武艺、铳法,还有那等所谓元素归还的农务之法,再有明年的粮食怎么种,也由田师傅来规划,依着规划,能低价赊给我们一些种子,来年连本带利归还于他。”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嗡嗡声,很显然,大家对这个消息,有喜有忧,一来是解了燃眉之急,给的都是最需要的,但另一面又对于分家的事情有些恐惧,这毕竟是从未想过的事情,分家之后日子该怎么过,心中完全无数,因而也毕竟难免有些不情愿。

“村长,这分家……怎么算是分家?”

就有些胆大的人问了,“如今各家也是各自过活,又不曾住在一起——也没有什么财物可分——”

“是这个道理,我也问万大人那,万大人说,这就得自己去想了,反正总要和从前有些不同。”

柳十一的态度是好的,他本来也小,就拿出一副‘我也不懂,和大家一起想辙’的态度,认认真真道,“那我想,无非就是两点,第一个是族谱,第二个就是族里的公账公田了,这族谱是最好不要动它的。公田呢,以我的想法,多少也留一点,各家用余力悄悄地种,你不说,我不说,打个马虎眼,大人们也就放过去了。”

“就是这公账的规矩,从此可改了罢!以后,村里就一本大公账,各家的收成都往里交一点儿,用来筹建村务。就不再另设族账,乡亲们以为如何?”

村里本来是三本族账,有事情三家摊钱,余下的零头,散户再出,因此三家族长说话有分量,取消族账,归成公账,这的确算是极大地削弱了宗族的凝聚力,柳十一这个村长的权柄就扩张得厉害了,因此他马上又补充了一句,“这公账,我提议除了我之外,再来两个村人推举,会看账的年轻同仁来管,有什么开支,三人见证了再动钱。”

这就等于是给之前被推举出来做副村长的张、王两人留位置了,很明显这是他早想好的,这么一来大家也的确比较能接受,因此都点头称是,认为柳十一的想法很有道理。“村长,我们听你的!不如稍后就把族里的库房盘点盘点,大家按人头一扯,多的退了,交出一本公账来,你也好向上头交差!”

这意思是要把族库的积攒算出人均,再把村里的人头该出的份额都盘点一下,多退少补,如此筹措出一个村库——这样也比到了明年再成型来得快当些。说到村务,其实可以看出来,三家村百姓里脑筋清楚的人也还是有许多的,柳十一也点了点头,并不推迟,而是屈指道,“那我就说说村库接下来的开销——首先要存一笔钱,把村墙修起来——”

“该当的!”

“这是要修的!”

“早该如此了!”

这一下,大家都点起头来了:这也是为何大家不抵触交公粮了,村子里很多事情都是要集合所有人之力才能办的,春耕秋收、水利村防莫不如此。其实说实话,除了一些内斗之外,三家村的百姓也都勤谨,这一两年间的确没有闲着,是给他们做了一些事情的。只是老族长大概毕竟有春秋了,很多决策现在看来颇为愚蠢,一旦换上柳十一,大家油然就感到村里有一股新气象正在慢慢地起来了。

“不管怎么说,村墙也是明年的事了,今年是来不及的,但入冬前要建起一间学堂来,文武先生都要在这里上课,也可以算作是我等的议事之所。哪怕是茅草屋也得建,这里又是一笔钱。”

建房子、买种子、建村墙,填补之前马匪掠去的一些大型铁质农具,比如几家共用的铁犁,还要买牛买马,这么算下来,村账要花的钱的确是比较多的,而今年的收成又很有限,这就只能指望明年多种土豆了,用富裕的土豆产量来填库了——不说别的,至少给干活要管饭罢,哪怕是土豆也能给人吃饱啊。

柳十一把账这么算下来之后,大家对明年农务改革的心思,便更加热切了,几乎已经没人反对改种土豆的决策,甚至更因此对即将开展的扫盲教学(为了更好的和田师傅学习),也热心了起来。

柳十一见气氛渐热,面上也多了一丝笑容,但很快又收敛了起来,几乎是刻意地比之前更严肃了少许,拍了拍掌,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道,“账是初步列出来了,还欠种子和肥料钱,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全加在一起,村库压力也很大,丑话说在前头,明年收的公粮数字肯定比今年更多些——”

这个大家是能料到也能接受的,只要是农民认可了必花,且不会乱花的钱,他们给起来其实还是很爽快的。大家脸上也都很轻松,还有人打算说几句俏皮话来鼓舞士气呢,但这时候,柳十一口风一转,又道,“但这公粮,不能只按亩数简单摊派,万大人点拨了我,说必须按土地质量来征,这般才是公平。”

“土地质量评级,也就是按买地的规矩来,距离、土质、水浇,都是影响分数,分数最高的一等田——我说白了,在咱们村就是这些近田,要承担的公粮数量肯定最大,万大人说,要是下等田的三倍!如此,方才能催促上等田的农户仔细耕种!他说这也是‘移风易俗’的一部分,我也已经答应万大人,要按这个法子来征公粮了!”

此言一出,犹如重石入水,果然众人皆是大哗,一帮人又惊又怒的同时,另一帮人则纷纷喜出望外,大嚷‘这话有理’,顷刻之间,本来就隐隐分成两帮的村民,彼此间立刻剑拔弩张,怒目相视,仿佛下一刻就要彼此厮打到一块一般!

而柳十一则不慌不忙,和台下的父亲交换了个眼神,举起喇叭,慢悠悠地道,“别打架——我说乡亲们,如铁城的武师傅,马上就要来村里教大家演练了,这会儿打架,你们是不想被挑去做那铳兵训练,不想摸火铳了么?”

这话一出,犹如一桶冰水迎头浇下,那些个嫡系近亲的汉子们,惊讶至极,像是第一次认识到柳十一一般,拿眼睛盯着他,竟说不出话来!而柳十一,唇角噙着冷笑,分毫不让地迎着他们的眼神,是真的丝毫不惧,他心底,有一种很新鲜的明悟逐渐浮现:

这个村长,他开始逐渐找到感觉,也当得实在起来了!

第1192章 卡喉咙的扫盲班

“哎, 老张,你说你这随堂小测上,真的没有偷看么?眼下就咱们兄弟几个, 你说实话也不打紧的——这也是怪事了,那曲里拐弯的所谓拼音, 你是怎么记下来的, 在我这,那是它不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一节课好容易记下一两个拼音, 过个课间, 就又和什么都没学过一样啦!”

“可不是,老张,你有什么窍门,可教教我们呗!”

“俺这哪有什么窍门啊, 就是和老师说的一般,将那拼音和身边常见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譬如说这a,好大一个圈圈,不就像是一张大嘴吗, 张嘴喊出来的声音,可不就是‘啊’了——至于其他的, 就是自己去想, 能想到什么, 记下来便是了。”

“这样啊……可先生不是说了, 最好不要这样记吗?说这样记下来的, 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却不好真正掌握拼读的办法呢。”

“嗐, 那先生……先生虽然是学问人,但年轻且轻着哩,课间俺去和他谈天,先生说,头前他教的都是孩子蒙童,那孩子的脑子就是好使,和我们如何一样?他说得虽然有道理,可死记硬背啥的,俺们记不下来啊,那可不就,猫有猫道,狗有狗道,怎么样能行怎么样算数了么。”

“这话倒也是有理,甭管反应快不快,能记下来考过试就行了,反正,这会不会拼音和能不能种田,其中的关系,我看也没多大。”

“嘘!小声些,仔细被村长听去了,要发作你呢!”

“是是,我多嘴了,该打,该打!”

正是日中近午时分,扫盲班下了第一堂课的时候,村里刚刚扰攘过一会儿,这会第二堂课的学员都去上课了,而第一堂课的学员也早已回家,村内的土路静悄悄的,一点儿说话声都传得很远,这几个成年学员的嘀咕,透过开了一条缝的窗子,清清楚楚地传到了柳十一耳朵里,也惹得他唇角微扬,颇有点儿忍俊不禁的意思。

谁人背后不说人?他倒无意去查看这几人的身份,握着窗户的手,微微一顿,打消了把窗户推得更开一些,换一换屋内空气的念头,而是依然维持原样,等人走远了,这才把窗户重新合拢,又拿起床帚,把炕面清扫得干干净净。

这边爬下炕,把畚斗拿到厨房外的垃圾堆里倒了,又从大灶上烧开的那已经化开的雪水里,舀了一勺到木盆中,投出了抹布来,在那里擦拭柳母铺好的炕席,柳母站在一边,等他擦了一遍炕席,自己拿了一张干抹布来,再把炕席上的水汽擦掉,对柳十一道,“去把火烧热。”

柳十一做了这个村长,说起来也有一年多了,虽然是没有报酬的,村里的公账也管得很清廉,不肯从中谋求一丝银钱,似乎并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但生活中的便利还是多了许多。那些受了他帮助的人家,送米送鸡,柳家不收,自己上山打柴火的时候,为他家捎带一点,这顺手的人情,柳家也不好推拒。

因此他们家这一冬天是不缺柴火少的,还能分出去送给别人。柴火不缺,炕就能烧得很旺,把火力一加大,炕席没多久就干透了。

柳母正好把褥子面、被面什么的,都放上去最后再烘一烘,这才坐在炕尾,让柳十一叫柳九郎来,帮着她把换洗后的被面褥面缝上——所以说,先敬罗裳再敬人,这话也是有道理的,这么天寒地冻的,孩子都不让外头玩的气候,这要是一般的人家,木柴供烧火取暖都难,别说多烧水来洗衣服甚至是被面了!

多得是人家一冬天不洗外头大衣裳的,至于炕席,铺上了就得换季了再打扫吧!要知道,这炕都是黄泥糊面的,烧热了难免有灰,这要是不勤加打扫,就等于在土堆里打滚,那能不邋遢吗?这在冬天能清清楚楚、整整洁洁地走出家门,身上的冬装,不说一尘不染,至少干净得体,没有油垢烟灰,都不用去看补丁个数,哪怕补丁叠补丁,也能让人高看一眼,认为这家人出身良好,值得结交呢。

柳家这里,一家人都好洁,柳十一这会儿仔细想想,也发现父母的一些习惯,倒不像是出门经商的,更像是师从过什么武术名门,行动间都有特别的忌讳,比如勤于打扫,在起居饮食上都有自己的讲究。

再加上他们虽然家境不差,但自幼就讲究‘自家事、自家毕’,一家人也都手脚利落,因此养成习惯之后,哪怕沦落到黄金地来,也还能尽力维持从前的习惯。柳十一当了村长之后,讲究起来就更加轻松了,这不是,眼看着其余百姓都是缩着脖子走在寒风之中,柳家屋里却至少是算得上暖和的。

土炕、火墙,散发着微薄的暖意,刚才开了一会窗,那点子烟气被冲散了,虽然屋内依然黑洞洞的,白日也要掌灯,而且一阵风过,屋顶的苇席就往里漏着丝丝缕缕的灰尘——茅草屋顶底下都是垫的草席,没过几年就要换掉,即便如此,也比不得瓦片屋顶,这也是茅草屋更要勤于擦洗屋内的原因。

除了这屋顶之外,四面的土墙也难免落灰,更是倚靠不得……怎么说呢,和老家还是无法比,但比起初来乍到那几年,已经要好上不少,比较起来,也足够让柳家人满足了,他们可以自豪地说一句,哪怕就是在如铁城,一般的百姓过得也都是这种日子哩,能住上水泥屋的,也就只有城主等少数几个人罢了。

最新小说: 炼狱杏寿郎总受向无节操车 离婚前老公被穿了[ABO] FBI掰弯杀手后互,攻了 网游之倒行逆施 男友中二病又犯了 别有天 农家仙田 星河贵族 [排球少年同人] 非典型追求黑尾 踏月行(修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