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其他类型 > 买活 > 买活 第527节

买活 第527节(1 / 2)

如果这一季不种稻谷,那就要种有肥田效果的作物,而不是如北人们设想的那样,改为种抗寒能力比较强的土豆——他们是北方来的,对‘金豆’有刻在骨子里的喜爱,根据这些新客人的说法,如果不是有金豆,可能早十年乡里就乱起来了,所以他们不论是走到哪里,都很想把这种作物种下去。在北边的彩云道,他们带来的金豆也很快就扩散开了,金豆也是所有作物中,自留种表现相对最好的一种,这也是他们偏好金豆的一大原因。

同样的,土人们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们是根本不想再种作物了,他们按照老观念,认为地是需要休息的——定是过来人,他知道这种想法是非常难以改变的,就像是他用了很久才接受人可以活到五十岁之后一样,土人对于用套种、间种的方法来弥补三季稻耗费的地力,这样的做法,始终是心存巨大疑虑的,他们很害怕地力被完全耗尽,几年后就再也长不了庄稼了。他们是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对于土地的感情,自认为不是外来人能理解的,这也是长久以来,存在他们心里的一个结。只是因为受到了不交地租的诱惑,他们才会这样拥戴知识教,否则,早就反抗知识教这样频密的耕作安排了。

村里的耕地,气候条件其实很复杂,因为是梯田的关系,山里的气温偏低,较为干爽,河边的洼地则温暖湿润,但有时候水量过于丰沛,除了水稻外完全种不了别的,如果今年河洼地都种不了第三季水稻的话,那山里的梯田肯定全没戏了。

定现在很后悔他在占城时学得还不够努力,他把大量时间花在学语言上了,对于种地反而有些轻视——他当然会种水稻了,也会伺候仙种,既然如此,他就不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还有什么需要去学的,现在就显得很困窘了:他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作物来间种,也不能随便开口,免得影响了下个季度水稻的收成。

“这件事得问祭司。”最后,定还是选择实话实说,“我得去给你们要种子——这件事非祭司发话不可,地空着肯定是不行的。”这句话堵住了土人,他又赶紧加了一句,“就算不考虑别的,种了金豆,商队收吗?金豆产量很高,这里这么湿,收下来之后,如果它发芽了呢?那就都不能吃了!”

当然,晒干磨粉也是可以的,但这也需要闲工夫,而且新客人们的确也没有种子——如定所说,他们带来的一些土豆,早就发芽了,被他们种在屋后,虽然也结了果子,但肯定不够给全村种的。更何况,新客人也不肯定在这样潮湿的天气里,金豆的收成怎么样。于是,他们都督促定尽早去找祭司,并且担保,在定离开村子期间,一定互相帮助,绝不吵架。

如果真能减少摩擦,那要定怎么奔波,他也心甘情愿了。他看大家都很认真,不像是说谎,就姑且信赖了自己的学生们,匆匆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带上一个相对比较聪明的学生,有点漫无目的地出发了,沿着村子一个个地打听着祭司现在的行踪:祭司现在也忙得不得了,原本他一个人可能只管十几个村寨,人数很少,现在,这几年间,村寨变成了一百多个,祭司就光在每个村子里巡视,一年就差不多都在路上了,更何况他也要去县里忙呢?

定大概两三个月能见他一次算是很多的了,哪怕是收获季,祭司也不见踪影,他有一种感觉,可能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会被正式提拔为祭司——定想到这里,感到的不是激动而是害怕,他学会的东西还太少了,深感承受不了这个重担,而且让他焦虑的是,他现在也很难找到自己在村里学习的办法,定还不能完全靠自己看懂教材,但又有谁能来教他呢?

“百年好合!恭贺新婚!”

“多谢招待!”

“是的,一定也帮你们问问!”

带着他的学生,定走过一个个村寨,接受到了不少热情的款待,这会儿正是收获的尾声,刚卖完了庄稼,新的秧苗也还没有栽培出来,农户们都抓紧时间办喜事,他们见证了不少婚礼,其中不乏有土人和新客人之间的联姻:

尤其是北面这里,战事很多,征兵死了很多男人,有些村子女多男少,正好和新客人的性别倒了过来,在语言还不完全相通的情况下,都有不少婚姻不知怎么就缔结了。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这是喜事,这种融合的婚姻,是土人和新客人之间和平相处的基础,所以他们很积极地帮忙操办,定也领了好几杯喜酒,同时他吐露来意时,也有很多村民表示赞同,这些都是居住地气候较为偏冷的村子,他们也觉得今年第三季如果还种水稻,收成不会太好。

在如今的北部,如果不会说官话,行路可没那么顺畅了,他们经过的村子,大多都是土汉交杂,但也有很多新村落,纯粹是汉人的新客人开垦出来的,在这样的村子里,听不到一点土话,如果没有会说官话的,甚至是他们的同乡带领着,也很难得到村民的好脸色。

定对此,心里是有些意见的,他认为这些村子里也需要语言老师——之前,他去别的村子,都是直接找老师的,哪怕之前互相不认识,但只要说明了身份,都会得到热情的招待。但在这些村子借宿的时候,定就得特别小心,格外的客气,对款待再三道谢,也不敢随便乱走乱看。

村子里的人也异样地看着他们,要说完全是恶意,也不至于,但怎么说呢,的确是一种陌生的凝视……定想,这种隔阂,多数还是因为他们彼此互相很不熟悉的关系,因为互相陌生,丝毫不了解,礼仪什么的都不一样,就很容易发生误会,这样的单一村子,肯定更容易和隔邻的村子打群架。

还好定的村子附近,几乎都是混合村,也都有威望不错的语言教师。否则他的工作肯定会更难做,因为他们一项主要的职责就是预防打架,在自己村里调停就已经够不容易的了,更不要说和这些单一村做邻居。

在学生面前,定只能把委屈藏在心里,努力做出这很正常的样子来,因为他并不想让学生把‘单一村的汉人很凶,轻视老师’的印象带回村子里,引发更多矛盾。就像是没有察觉到村民的陌生一样,和他们一起上路的时候,定还热心地试图教他们说些土话,“方便你们和周围的村子做生意。”

“你的官话说得挺好的!”

其实熟悉了之后,大多数人也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凶,只是他们的确对当地的土人很陌生,而且也确实和隔壁村子打过几架,对于土人存了一定的戒心——当然很重要的原因还有,单一村的百姓是基本不信仰知识教的,很多人甚至弄不明白这是什么教派。不像是混合村,新客人很快就入乡随俗,跟着一起搞苦修了。

对彼此完全陌生,太多不同的两种人来说,大家都信仰一个教,那就多了一个共同的话题,不信教的话,就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对知识教里出来的语言老师,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尊重。非得要接触了一阵子,相信定不像是‘那些恶邻’一样,大家才能逐渐说上点话,这些新客人说,他们也想学点土话,“不然远门都出不了,去修路也不方便!就是没人能教,哎,在这样的地方,不舒服得很,水土不服!总觉得很难安心扎根下来!”

语言老师的人数的确是有限的,都是优先派去混合村,想想这些单一村,在新的土地上的确也有一种举目无亲的感觉,难怪他们对陌生人有戒心了。据定所知,他们虽然也有田师傅,但不会长久停留在村子里,一个人也要管十几个村子,教了一季,就赶紧要去教别的村子了。

对这些常年种旱地作物的人来说,突然间转到种水稻,只是粗略学了一季而已,就没人管了,除了发种子收稻谷有外人来,其余都得靠自己,他们也的确会感到吃力和不安。

即便如此,他们有了一点余力,也还是要克服困难,去帮助修路,这种牛劲儿是让定很佩服的,他们之所以同路,也是因为祭司在工地上,而这些村民凑了干粮,要去工地义务帮忙。“能帮一点就是一点,闲着也是闲着,路早一天修好,后头过来的不也都是咱们的同乡!到时候——”

他们没有往下说,而是多少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定好像没有听懂一样,也跟着笑了笑,但他心底也掠过了淡淡的不快:就现在,从占城到北部,大平原一路上已经全都是田地了,新客人……还能叫做客人吗?他们的人数都快超过土人了吧?

如果还要再来同乡的话,那……土人不反而变成了客人?到时候,他们的后代到哪里去找田呢?

要说心底完全不介意,这是假的,但这毕竟不是定需要去考虑的问题,一个连自己村子该种什么作物都茫然无知的语言教师,何必去考虑整个土人的前途呢?这样的想法,只是淡淡地掠过定的心头,没有成为长期的阴影,他还是更专注于脚下的旅程,和逐渐增多的,那些志愿去帮助修路的汉人一起,经过一个个相似的,崭新的吊脚楼村落,经过一亩亩留着金黄色的秸秆茬子,时不时能看到有人在里头翻耕的水田——

他们走了七八天的功夫,从平地又走进了山里,走到了人头涌动的工地上,这还是定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样大的工程,绵延数里全都是修路人居住的帐篷,同时还有许多他从没有见过的,巨大的机械,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和怪响。

哪里都是高大的汉人,奋力地嘶吼着口音浓重的官话,时而能看到土著的头在人群中一涌,就又被淹没了——那是来工地附近卖吃食的小贩,修路好像是不用土人的,至少不用定这一族的土人,他倒是看到了一些和新客人显然不太一样的百姓,也是较为矮小,黑瘦,但脸颊上又有两坨被晒出的红晕,他们说的语言,定听不懂,但也知道不是汉语,他猜测是高原上住的土人,也就是彩云道来修路的人。

不但汉人来了,连高原上的土人都下来了!往后,南国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定也不知道他们修这条路,对彩云道会有什么好处,就像是刚来到占城时一样,对这样巨大的工程,所带来的震撼他还没完全消化完毕,或许要用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反应过来。不过好在这不妨碍他干自己该干的事——他很顺利地就找到了祭司,祭司似乎最近都在协调工地上的事情,见到他的时候,满脸黑灰,正在用清水狼狈地搓洗着鼻头上一块很顽固的污渍,浑身上下也散发着异味。

“哦,是定啊!”但是,他依然保持着那股让人敬畏的,仿佛什么事都难不倒他的风度,也还是和从前一样,一眨眼就能解决棘手的难题,“为了第三季的作物来的吗?你做得对,确实,我们在山里也能感受到,今年气温是低了一点,水稻的收成可能不理想……这样,我给你收集一些长豇豆的种子,梯田你们放水后种豇豆和大豆,低洼地种点水芹菜,这些都可以肥田——我会联络商队,让他们运盐过来。”

定还没开口,他就把担忧给打消了,“占城很缺蔬菜,腌菜,哪怕是简单的盐水泡菜都是好卖的,多放盐,做得咸一点。商队收了运到占城去卖,哪怕价格不高,也比空一季度要划算些。”

种自己吃的菜是根本不需要报备的,一分两分地就足够了,成亩的种菜,就必须要有人来买走,否则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为何做什么都要有祭司点头,祭司点头了才会有盐,有盐才能安排种菜,否则只能种可以储存的主粮——就这样也得向祭司要种子。

“土豆不要种了,不但适应不了气候,而且气温不够低,自留种不减毒很容易减产。”

祭司有条不紊地解答着定的问题,同时查看他带来的笔记——定登记了途径村落的诉求,祭司也都一一地记下来了,只用了一个来小时,就把困扰了这些村子甚至一两个月的问题全部处理完毕,办法简单,处置得也很公道,让定打从心底地钦佩起来,他心里想:“只要有祭司常常在村里的话,或许所有的问题都不会是问题……可惜的是,现在到处都是新进来的人,可祭司却实在是太少了。”

他又打量了一下眼前这蜿蜒的,狭窄的,似乎还正在逐渐吃得胖大起来的长路,心里再次掠过了曾有的忧虑——这一次,阴影浓厚了一些,快要变成乌云了。“路修起来了,会有更多人过来,但祭司却不会也跟着变多……不怕这些人坏,也不怕粮食不够吃,不知道在怕什么,但却的确又真的很怕,人越来越多,祭司却这么少……”

“怕什么呢……是怕……是怕会乱起来吧,人这么多,心里想的,嘴里说的,什么都不一样,好像就算大家都怀着好心,也很容易就因为一点小事乱起来。就像是我的村子里,那些学生们,都不是坏人,可就是容易吵架……”

“而且,和占城不同,这些地方,我们所经过的这些地方,好像缺了一些东西,一些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是占城有而这没有的,是什么呢,是什么呢?”

“是……我知道了!是规矩!”

突然间,定一下明白过来了,“占城的人再多,是有规矩的!可村子里却没有规矩,祭司只顾得上管种田,管发仙种,收粮食联系商队,除了这些之外,没有任何规矩!所以才这样令人害怕担忧!”

“哪怕是再简单也好,汉人、土人,都需要能够统一遵循的规矩!粮食——粮食只是安定的基础,但粮食却不是一切,再简单也好,哪怕只有几句话也好,南洋需要一个规矩!就算只是想要粮食而已,祭司们也必须尽快把规矩给定下来!”

第1109章 南洋没有数字

“南洋需要的又何止是一条规矩!”

电扇呼呼地吹着,却依旧驱散不了鼻端那挥之不去的臭味,郑地虎烦躁地拿起手中的香精小瓶子,往墙角的闻香瓶中又加了一点精油,他拧了一条冰手巾,往额头上贴着,驱散那股子快要爆开的烦躁情绪,“都在问我要数字——我又哪里给得出数字!说实话吧,我现在唯一有把握的就是港口运走的米量——这是有数字的,至于其他,真别问我,我没一样是知道的!想要数字,那就给建电报站啊,村村通电报了,数字也就跟着来了!”

因为没有开窗,屋内的湿度比屋外更大,毛巾很快就变得温热起来,湿嗒嗒地沉重地搭在脑门上,郑地虎把它一把扯下来,往墙角一扔,把圆性惊得肩膀一耸,他这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讪讪地一笑,想要说点什么来找补,但张口却又成了带了抱怨的解释,“说实话,我不干的心思都有了!要不是怕六姐收拾,老子是真不想干了,不如回家打鱼去,也强似受这个气!”

“大人是显见得清瘦了!”

圆性自己其实也瘦了不少,但他有一个好处,性格如他这样柔顺被动的人,他的压力是有一个限度的,如果超过了他处理的极限,打定主意随波逐流了,反而也就没压力了。因此虽然这两年他也是忙得脚打后脑勺,屡次被郑地虎训斥,也受到了其余大祭司的压力,但圆性反而比之前要超然多了——大不了你就撤我的职,治我的罪,只要你还没下这个令,那我就继续按我的步调,干我能干得了的那些活,你要想换了我,随时欢迎。

最后,事实证明,要找个比他更合适的人还真不容易,在这个节骨眼上,换人只会更增烦难,郑地虎骂归骂,到底是没把他换掉——换掉他那就真没人了。所以,圆性还得以在彩云道继续做他的大祭司,尽其所能地调配着人手修筑昆顺走廊,同时发动一切能发动的力量,来平息新老住民之间的矛盾。

最新小说: 炼狱杏寿郎总受向无节操车 离婚前老公被穿了[ABO] FBI掰弯杀手后互,攻了 网游之倒行逆施 男友中二病又犯了 别有天 农家仙田 星河贵族 [排球少年同人] 非典型追求黑尾 踏月行(修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