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其他类型 > 买活 > 买活 第224节

买活 第224节(1 / 2)

“小声点,别靠近船边,掉下去了我可不救你们!”

塔宾泰凶巴巴地从船舱里钻了出来,指挥他们排成一排,按顺序刷牙、洗脸,随后把牙刷收好:面脂倒是不必涂了,习惯了北方的冬天,在这群鞑靼娃娃看来,江南闽地的冬日,简直就是草原初秋下雨的那段日子,湿润得不涂羊油皮肤也一样柔软舒服。

“靠岸了,靠岸了!阿爹,靠岸了!”卓娅也用生涩的汉语向另一艘船上的父亲喊话,她今年六岁多,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其实很少,她还没记事呢,巴图尔——现在在汉人这,该叫他虎福寿了——就去广宁,随后被俘虏,等他再回到草原上时,都已经是三四年的时间过去啦。

不过,卓娅对父亲可一点都不生疏,才见面第二天,便骑上虎福寿的脖子,在边市里跑来跑去了,山丹夫说妹妹在母亲的新丈夫那里,会被继姐欺负,不过,现在她似乎已经把一切全都忘记了。

“是呀,聪慧,我们上岸了。”

因为虎福寿改名的关系,卓娅和山丹夫也因此都有了汉名,虎琮慧、虎吉祥。不过卓娅还不太能把聪慧这名字和自己联系在一起,她过了一会才咧嘴笑了起来,满是期盼地看着前方的码头,轻轻地念叨着,“卓娅不用吃鱼了,卓娅想吃羊肉。”

这会儿,鞑靼的孩子们都还对上岸满是期待,认为这是好日子的开始,可几个时辰以后,随着澡堂里一阵阵震天响的哭嚎声,一个个身上被搓得通红,头上剃得光光溜溜的孩子们,陆陆续续,穿着全新的棉布秋衣裤,怏怏地走到了澡堂的休息区:他们中许多人,出生到现在只洗过一两次澡呢,在澡堂子里,被商队的叔叔阿姨们,拿着丝瓜络和肥皂一起搓老垢的时候,都感觉自己的皮也跟着被搓下来了,很多(有记忆以来)第一次洗热水澡的孩子,还以为自己要被吃掉了,正用热水来烫他们的毛呢!

更让人伤心的是,并没有羊肉可以吃,本地的羊很少,牛肉也没有,他们对于炸鸡腿这东西并没有向往,因为鞑靼人很少吃鸡,孩子们也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不过,等他们穿上了新棉袄(旧衣服要留在澡堂里灭虫洗涤),被带出澡堂子,在客栈里安顿下来,并且一人手里被发了一个炸鸡腿之后,士气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孩子们吃得满嘴流油,他们脸上逐渐出现了笑容,对于被剃头也没有那么介怀了。一个个笑逐颜开地被带出客栈,到大街上溜达了起来。

“阿爹,以后我们每天都要洗澡吗?”

卓娅是这些孩子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其余的孩子,多数都是塔宾泰这样机灵的半大少年,德德玛、山丹夫、卓娅,都是因为父母的关系,才在这个年纪出了远门,这些孩子们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并不调皮,在陌生的环境懂得紧随着本族的长辈——虎福寿之外,还有欠了买活军三年卖命的哈尔,在边市做过手术的齐克奇,他们都跟着买活军的商队一起南下了,哈尔来过买地一次,齐克奇是第一次来,两个大人归拢着孩子们,跟在巴图尔身后,山丹夫和德德玛则手牵着手,和巴图尔牵成了一长串。

年纪最小的卓娅,可以被阿爹抱在怀里,奶声奶气地用鞑靼语问着,“刚才在——女澡堂——”

这三个字是汉语,因为鞑靼语里是没有对应意思的词语的,卓娅有点告状的意思,“给我们洗澡的姨姨说,以后我们每天都要来洗澡呢!”

这在鞑靼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大多数鞑靼人入秋以后就不洗澡了,水、柴都是很难得的,洗澡很可能会染病,所以他们认为,澡嘛,一年洗个三四次,就算是很爱干净的啦。

“是呀,现在我们来了南方,就要每天洗澡啦。”虎福寿轻声细语地和闺女解释着,“咱们鞑靼人身上有一股油腻味,六姐可不喜欢这样的味道,六姐是最爱干净的,所以这儿的百姓每天都得洗个澡呢!就算不洗澡,每天也都要洗脸洗脚,这儿的水比草原多——你们知道哈儿八真皇后的故事吗?”

这是黄金家族老祖宗的故事,孛儿只斤家的子孙都记得,“哈儿八真皇后原来是太阳汗的妃子,鞑靼人去的时候,她说鞑靼人身上有油腻味——你瞧,这都是写在祖辈的故事里的,其实那就是不洗澡的味儿加上羊油味儿,六姐可不喜欢这样的味道。”

鞑靼孩子们立刻开始嗅闻自己了,他们以前可不觉得自己臭呢,这会儿也闻不出什么不同,哈尔笑着说,“等你们习惯了这里,再回草原就闻出来了,实话说,那股味儿可不咋好闻。这会儿既然有水,咱们就该多洗澡,到谁的地盘尊重谁的规矩,到了六姐的地盘,就该遵守六姐的规矩,是不是?”

这是鞑靼人都认可的道理,卓娅便慎重其事地点了点头,告诉父亲,“卓娅喜欢香香的,卓娅从此每天洗澡!”

“真乖!”虎福寿亲了亲女儿的小脸蛋,把她放到地上,“好宝珠,自己走一会吧,吉祥牵好妹妹,哈尔,照看着,我去衙门里走一趟。你们就在这里闲逛,不要走远。”

“好嘞。”

“阿爹你去哪里呀!”

卓娅不舍地问,哈尔说,“你阿爹要去填表格,登记你们这些新来的小孩儿呀,还有带回来的商品也得处理——哦,那儿有卖叮叮糖的,你们等等。”

他们这会儿在县衙前头,这是块很大的空地,周围有不少房子,沿着这圈空地,很多人在摆摊,也有好些少年,骑着两轮自行车倏忽来去,卓娅看着看着,嘴巴逐渐张大,变成一个椭圆形,别的鞑靼少年少女,也看得两眼发直。

这个东西叫木轮自行车,他们是知道的,也曾在报纸上看到过,但是见到实物,仍然情难自禁地被它吸引,认为这个东西,要比草原上最神骏的马儿都要稀罕,甚至宁愿拿自己不那么心爱的小马来换——最心爱的小马,就如同是自己的伙伴,这次要南下时,很多人被迫和自己的马儿分离,因此好生流了一番眼泪呢。

“来吧。”

哈尔很快就拿了一张大大的绿叶(荷叶)回来了,里头是一根根的木棍子,木棍子上缠了褐色半透明的糖条,“一人一根,不许弄脏了衣服!手沾脏了告诉我,我带你去洗手——不许抹衣服上,抹上去的人下回没糖吃了。”

这对鞑靼人来说是很高的要求,之前,他们的铁头盔可以用来煮肉吃,皮袄也就是擦手布,现在,这些规矩都要慢慢的重新适应,不过,哈尔许诺他们,“等你们学会干干净净的吃东西,就给你们买叮叮糖吃——这个糖棍子还不是叮叮糖,叮叮糖是那边那一块一块的东西。”

鞑靼人没有不爱吃糖的,孩子们含着糖棍子,都拼命点头,心情也开朗了不少,卓娅指着空地对面的人群,“那里在干什么?”

“哦,那是婚介所来贴条子了。”哈尔看了一眼,很无所谓的说,但很快便见到所有人都感兴趣地看了过来——甚至包括一路都自感见识短浅,不敢出声的齐克奇。

他考虑了片刻,“好吧,多少人想去?——都想去,那我们就都过去看看,你们也能练习一下拼音和汉语听力——我可是要考你们的!谁要是拼读不出上头的拼音,那……那也没有糖吃!”

大家都很听话,又拼命地点起头来,于是哈尔便抱起卓娅,带着另两个小的,让齐克奇看住了大的,一起往那处地方走去——这是个四面都是木板的地方,上头贴了一排排的红底招贴,重重叠叠,前头又打横摆了三张桌子,不少人都排队在那似乎在等着办事。看了让人感到非常新奇,德德玛对山丹夫说,“山丹夫,你可知道,我父亲想把我许配给你?”

她已经十一岁了,在草原上算是半大姑娘,山丹夫和她一路做伴,互相已经非常熟悉,“知道呀,可我额祈葛说,买活军这里可不允许提前定亲,他说买活军在婚事上的规矩,可和草原不同,有一种叫婚书的东西,非常非常重要,婚书要是写不好,这婚可就结不成了!”

德德玛不由分说地一把抓起山丹夫的手,“可不是,所以咱们今儿可得好好瞧好了,买活军的婚书是什么东西——要是没有道理的话,我们就不遵从它,等你十三岁,我们就回草原成亲去,生了娃娃再回这里来。”

山丹夫满脸愁容,可不敢反抗,只能低声嘀咕说,“我可不想生娃娃……”

显然,这件事轮不到他做主,德德玛如同未闻,把山丹夫拉到招贴板边上,鞑靼人视力好,隔远也可以看见招贴上的拼音,当下就念了出来。“吴家有子,年已廿五,身高165,体重120,收入……要求如下:三权——打圈……”

她其实很机灵,不但拼音说得好,一路也认得不少汉字了,汉语更是说得很不错,这会儿磕磕巴巴,连念带猜的,大致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但对于这一句话,则无论如何不能理解了,不由得扭头望向哈尔,求助一般地问道,“三权,后头跟了一个圈,哈尔阿巴嘎,这是什么意思?”

第444章 买地婚俗(中)

“这三权一圈,就是要写在最前头,必定是要看到的,什么是三权一圈呢?便是这征婚者自身的财产权、人身权和工作权,这三者都要得到保障,也都愿意保障对方的,就一体打圈,若是不然,那就要仔细列来,自家可以不要什么权,或者不给对方什么权——这是所有婚书必须约定的东西之一,若是没有,那婚书不给备案,就不算是成婚,倘若私自生子,男女双方都要去矿山的。”

京城这一头,张兄弟也正在烛光下讲述着买地婚俗的奇特之处,木头夫妻都听得是入神,不由有问这三权具体的意思,张兄弟一一详细解释,二人也为之咋舌道,“人身权所谓,便是连家常口角互相捶打几下也是不成么?”

“若是双方都打圈了,那自然是不成的,打圈的人,往往还会约定罚金,譬如说倘若因暴力而被提告离婚的话,施加暴力者要赔一笔钱出来——这是一个耳光,抓一下都不行的,休要以为这条只框了男方,便连女方也有这般的事情,因双方口角,她连抓带挠只是撒泼,把丈夫头面抓破,第二日便被告了离婚,罚了约好的十两银子,她犟着不肯给付,便被送去矿山了。”

这木头夫妻虽是京城人士,但所住的街坊也不算太富贵,如何不知这女子撒泼时的凶狠?又知道在村中有一等说法,闹得越凶,丈夫便越能被降伏了去,因此所谓‘葡萄架倒了’的笑话,在坊间也是常见,听了都道,“那几下也不至于要命,竟如此严格?”

“婚书所约便是极其严格,一切依婚书行事,官府是只管婚书的,譬如某男常年殴妻,其妻告诉,分割财产时,因其婚书中未主张财产权、人身权,所以竟不能分得多少财产,又没有什么陪嫁,若要离婚,便几乎是净身出户,官府绝不会偏帮妻方一点。”

这话要在两面来说,第一面,在京城这里的生活中,丈夫殴妻的事情,很严重的应该也并不多,但争吵时打几个巴掌,踢几脚这压根不算是什么事,当然,舆论中不觉得这算是什么能耐,是持反感态度的,但要以此告诉和离,官府也绝不会支持;第二面呢,买活军的官府既然会管,似乎是贤明的表现,可却又只维护婚书,而不维护道德,这就难免令人费解了。

木头夫妻都陷入思索之中,过了一会,木头先道,“我懂了,买活军官府此意,其实还是为了推广婚书啊,若是婚书不写明白,官府也予以维护,那谁还认真在婚前斟酌婚书呢?”

张兄弟笑道,“正是如此了!当然也不是都不管,夫妻互伤至于官府所定的重伤标准的,入刑了那要治罪,不过倘若常年殴打,只是常年打巴掌踢几脚,没有什么重伤,那官府只看婚书析产,是不会考量这些事情的。

所以,这几年来,凡是在婚介所登记的也好,自己商量做亲的也罢,三权不圈,那你找不到良人,便是其余条件,花团锦簇,我只问你,你不签人身权罚金,什么意思?是否你有殴妻殴夫的爱好?我家的好女儿、好儿郎,成婚自也不是为了被人打的。”

这规矩虽然听时繁杂,但仔细想想,却十分入情入理,尤其是这番妙用,令人击节赞叹,都道聪明,“正是了,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如今婚嫁一事,就只怕所托非人,毁了一家的日子,有这婚书在,倒是可以起鉴别在前,只可惜咱们敏朝衙门,哎,不谈也罢,哪有为百姓婚姻考虑到这些的!”

木头媳妇是关心行情的,因问,“一般这样违规的罚金定在多少呢?此前张兄弟有言,这彩礼给付娘家,在买地已经不流行了,难道买地那处已经不作兴彩礼嫁妆一说了?”

“这三权,违规的罚金倒都还好,一般定在十两、二十两这样,若是定得多了,也没什么意思,因为官府是只管析产时给付罚金的,譬如说阖家财产就五两银子,哪怕罚金约了百两,官府也只管把五两给你,余下的你自己主张去。”

最新小说: 炼狱杏寿郎总受向无节操车 离婚前老公被穿了[ABO] FBI掰弯杀手后互,攻了 网游之倒行逆施 男友中二病又犯了 别有天 农家仙田 星河贵族 [排球少年同人] 非典型追求黑尾 踏月行(修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