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2 / 2)

积重难返,她便采取一种宿命的办法,把毛剪短,哪知一只漂亮可爱的猫,经过这

一修理,已面目全非,变得不成样子,胡茵梦见她难看,便弃之不要了。李敖对胡

茵梦说,你这不是爱猫,你是害猫,你对猫的爱,看来是假的。因为李敖不养猫,

只看猫照片,所以称胡茵梦是“假爱猫家”,自嘲自己为“爱假猫家”。

李敖不养猫,主要不是因为没时间,早年李敖弟弟捡到一只暹罗猫,送给李敖。

这只暹罗猫作息有定,只在中午十二点、下午六点,跑上李敖的书桌,好像是说:

“老爷开饭了,停工吧!”其它时间,一切自理,不用李敖操心,它还绝对尊重李

敖的私生活,从不捣乱,因此给李敖留下很好的印象。

李敖和胡茵梦结婚后还养过一次逞罗猫,那是香港邵氏公司马芳踪送给胡茵梦

的,猫刚到家,胡茵梦的妈妈就来到李敖家,大叫寂寞,坚持要马芳踪送的那只猫。

胡茵梦说,这只猫人家刚送的,李敖也喜欢,我再找另一只马家猫给你。胡妈不肯,

一定要这只马家猫。李敖说,当时送一只猫给你,你不要,现在我刚养了一只,你

又要抢,这是什么意思。胡妈根本不听李敖的这些话,说要就要,没有回绝余地。

孝女胡茵梦只好忍痛予之。

李敖家缺猫,正好他弟弟家有一只暹罗猫,便决定借来一养。可是这只猫一身

媚骨,又懒又好吃,你怎么摆布,它就成什么姿态,毫无灵气可言,还常常爬到李

敖腿上吵着要吃,其叫声如鬼哭狼嚎,一点不讨人喜欢。李敖称它是:“全世界最

不要脸的猫”。最后只能扫地出门了。

李家猫出局后,李敖跑到信义路新生南路口,在猫店笼子里,物色到一新暹罗

猫,此猫下巴很胖,是暹罗猫中的上品。李敖把猫买回家,正逢胡茵梦出浴,她欣

然裸接此猫,使李敖看到了最美的人猫图画。李敖离婚时,鉴于胡茵梦“守玉如身”

“爱猫如己”,把古玉和猫让她留在身边,李敖说:“当然不是‘陪嫁’,这是

‘陪离婚’。”从此李敖长时间不再养猫了。

而安却是真正的爱猫家,她对波波极具人性的细腻照顾,使李敖深受感动,李

敖对波波也如若对安一样,极尽备致,真是爱“安”及“猫”了。

李敖在《波波颂》中说:“三分白脸七分娇,粉墨活像小曹操,桌上低姿走台

步,床头高卧不提刀。故国不堪犹回首,小鸟昂然领风骚。曾经利他难为我,除却

波斯不是猫。”

李敖对安的猫的确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然而李敖也像那只猫一样,每时每刻都

在等着安的回来,然而安一直没有回到李敖的身边。

艾玫:不是我喜欢的那一类

1968年,三十三岁的李敖遇上了柏杨案。

柏杨是台湾作家,曾出版过《丑陋的中国人》,在岛内外享有声誉。李敖与柏

杨相识于1965年,偶有来往,但并无深交。

1968年2月29日晚上10点半,柏杨突然打电话给李敖,很神秘、很迫切地说:

“李先生,我有要紧事,请你无论如何到我家来一趟。”

李敖说:“什么事,你说吧。”

柏杨说:“李先生,电话里实在一言难尽,请你务必来一下。”

李敖来到了柏杨家,柏杨神色极度不安地把他请进了书房。

柏杨说:“李先生,我出了点麻烦,我知道你曾被国民党治安部门‘约谈’过,

经验丰富,你能告诉我‘约谈’的细节吗?以便我应付之。”

李敖说:“到底出了什么事,你如此惊慌失措?”

柏杨叹了口气说:“去年5月,我的太太艾玫应《中华日报》社长楚崧秋之聘,

主编《中华日报》家庭版。家庭版中刊有‘大力水手’卡通,艾玫事忙,编务有时

由我代办。我在10月6日到13日刊出的卡通中,选择译文,出了纰漏——被调查局认

定有‘侮辱元首’之嫌。”

李敖说:“你只是选择译文而已,不至于让你如此惊慌吧。”

柏扬说:“李先生,你能告诉我如何应付‘约谈’吗?”

李敖觉得柏杨怪怪的,反复问及“约谈”的事,他还不知道当时艾玫已经被

“约谈”了,一连十多个小时,到现在还没回来呢,柏杨也有意没有透露出来。

到了12点钟,李敖打算告辞,忽然楼下有汽车声,接着艾玫开门踉跄而入,大

哭大叫:

“他们审我一连十五个小时啊,他们连我上厕所都要跟着看啊……”

柏杨把艾玫扶坐在沙发上,说:“冷静一点!回来就好!”

经柏杨劝慰了好一阵子,艾玫情绪稍稍平静了下来,最后柏杨才向李敖说出了

“大力水手”事件的全部真相,并问李敖意见。

李敖说:“看来国民党来意不善,你要有所准备。”

果然到了第二天,柏杨被请去“约谈”,“约谈”时间长达二十七个小时。

柏杨放出后,李敖来看他,对他说:“他们这次放你,只是观察你被放后一时

反应或跟什么人联络,我看事情还没过去,你要交代的,就先妥为交代吧。”

柏杨听了后,留了一封长信给艾玫,向艾玫交待“身后事”,信中称:外务找

祖光、李敖;售出版社请左忱、李敖介绍;书赠李敖;盼告寒爵、申虹、李敖俟有

机会为文……

柏杨于9月8日被捕后,艾玫把柏杨留给她的信拿来听李敖意见。

李敖说:“那些藏书是柏老的心血,请给他完整保存,等他回来享用,我是不

敢收的,至于外务之事,请申虹他们处理,我则尽力为文。”

当时李敖已被国民党完全封锁,难有机会为文,但是李敖还是向海外设法。

李敖首先是尽量把有关柏杨案情的一切文件,偷运到海外,其中最重要的是柏

杨自己的答辩书,因为李敖告诉过柏杨,人一入狱,要想合法传出手写的东西,就

难上加难,但是若以答辩状等法律文书偷关漏税,则或许能有漏网的机会,因为给

律师参考的法律文书,为诉讼所必需,理应放行才是。柏杨入狱后,李敖也曾让艾

玫做这一暗示给柏杨,果然柏杨把答辩书陆续供应出来了。李敖主要通过他的美国

朋友梅心信等协助,流传到海外,使柏杨冤情和知名度上升。接着他通过美国记者

魏克曼的协助,尽量把柏杨冤狱新闻转达出去,《纽约时报》在1969年7月和9月都

有长篇报道。然后李敖又联合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博士、曾任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研

究所第一任所长的孙观汉展开“营救”工作。

尽管李敖为柏杨案在外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柏杨还是被判十年徒刑,未能减

刑。

在营救柏杨的人中,除孙观汉外,还有柏扬的太太艾玫和学生屠申虹。

艾玫当时只是在校的研究生,并在中国广播公司任职。柏杨被捕后的第二天,

柏杨的四十年老友、中国广播公司总经理黎世芬对艾玫说:“为了对我们公司全体

人员负责,你还是另寻高就吧。”

艾玫无奈之下,只好辞职。

艾玫发现像黎世芬的人不止一个,原来柏杨所谓几十年的老友,都一个个地躲

开了,只剩下海外的孙观汉和岛内的李敖和屠申虹。

李敖和屠申虹除了设法“营救”外,还要摆平柏杨留下来的“支票款”、出版

社的杂务以及安慰艾玫和他们的女儿佳佳。

柏杨被捕后的某一天,艾玫找到李敖,拿出柏杨的答辩书要李敖表示意见,李

敖看到答辩书中柏杨推翻了他曾参加东北中共间谍学校的供词,他只提到该间谍学

校叫“民主建设学院”,李敖想,如果能证明根本无此学校,则可推翻所有的罪状,

这是柏杨有意留下的活结。

李敖对艾玫说:“我在日本有一位朋友,就是《联合报》驻日特派员司马桑敦,

他是吉林双城人,为共产党坐过牢,又是东京大学硕士,他博闻强记,也许可以帮

忙查一查。”

艾玫一听?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