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官场红人秘笈]玄机 > [官场红人秘笈]玄机第30部分

[官场红人秘笈]玄机第30部分(2 / 2)

第二天,慈禧太后亲信怀塔布、李鸿章亲家杨崇伊潜赴天津,同荣禄密谋于九月上中旬(10月底)慈禧、光绪同赴天津阅兵时,发动政变,废除光绪帝。

康有为这时已察觉维新派没有抓住兵权的弱处,郑重向光绪帝举荐袁世凯,并通过谭嗣同呈递密奏,请皇上将袁世凯掌握手中,以备不测。此前,康有为已对各将帅进行暗中审察,最后将关注的目光留在了袁世凯身上。种种迹象表明,袁世凯似乎是维新变法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者。当年二月二十五日(3月17日)袁世凯拜访翁同,晤谈中“极言非大变法不足以保全,非维新不足以济时艰”。为响应维新,他提出撤销军务处为新建陆军增募三千兵员的计划。离开翁府时,他还愤然留下一份西洋人绘制的瓜分中国的画报。七月份(8月)举行的强学会开幕式上,袁世凯作为首批参与者,发动与会者募捐会费,一举得款数千金,解决了会费问题,其中袁世凯一人捐银五百两。有一段时间,他每逢周六就从小站赶到城里,在维新积极分子、北洋大学堂总办王修植家彻夜长谈,“斗室纵横,放言狂论,靡所羁约”,慷慨激昂谈论维新。经常参加通宵聚谈的,还有天津水师学堂总办严复、育才馆教授兼《国闻报》编总夏曾佑等维新积极分子。袁世凯不论在京城还是在天津,逢人便谈维新变法和改练新军。在康有为眼里,袁世凯“素机警,又夙驻高丽,颇知外国事,曾与同办强学会”,可以引以为助,但又“知其与荣禄厚,未必就范”。因此,袁世凯这个武力后盾,是维新派非常需要拉拢但又恐难以拉拢的人物。康有为心中不托底,暗中安排亲信弟子徐仁禄入袁世凯军幕,考察袁的志向,并对其进行游说。徐仁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袁赞同康有为维新变法主张毋庸置疑。光绪帝接到康有为奏折后,于七月二十六日(9月11日)降旨,指示荣禄通知袁世凯速即来京陛见。

此后二日(13日),光绪帝到颐和园,请求慈禧太后同意开懋勤殿以议制度,遭慈禧太后一顿痛斥。

光绪帝感觉大事不妙,于翌日(14日)赐康有为、杨锐密诏,谕知维新变法面临的严重危机,要他们速速拿出应对良策。八月初一日(9月16日),光绪帝召见袁世凯,破格提拔他以侍郎候补,专办练兵事务。袁世凯由正三品文官按察使升为正二品侍郎,乍看属正常提升,明眼人一看则是破格超擢。清代官制,京官望重而外官望轻,各省正三品的按察使,内调担任京官时往往只能得到正四品的鸿胪寺卿或大理寺卿。袁世凯原官直隶按察使,若正常晋升,往好处说最多只能得一个三品京堂,骤获二品侍郎,实属皇恩非常。当晚,康有为与弟子梁启超正用晚餐,看到光绪帝破格提拔袁世凯的上谕,拍案叫绝,说:“天子真圣明,较我等所献之策尤觉隆重,袁必更喜而图报矣!”

荣禄立即作出反应,征得慈禧太后同意后,火速调整军队驻防,命聂士成部驻天津,董福祥部进驻京师门户长辛店。

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争夺战,进入决战阶段。袁世凯何等明白之人,他强烈意识到自己已陷于帝党与后党两个巨轮之间,稍不留神,就可能被碾得粉身碎骨。若是胆小怕事之辈,早就跳出是非之外,以求保全身价性命。但袁世凯天生不是这类人,他在两个隆隆作响的巨轮之间,心不慌,胆不颤,亢奋而镇定,在极其微妙的、极为有限的隙缝里,骑墙观望。他知道,看清投筹情势,不要站错队,这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

袁世凯支走谭嗣同后的当晚,在法华寺“反复筹思”。光绪帝名义上是大清国第一人,至高至尊,实际上近乎傀儡,有名无实,支持他维新改良的都是一帮清口白牙的书生,手无一兵一卒。而慈禧太后掌握朝廷权力三十余年,铁杆心腹遍布朝廷内外,占据要职实权,尤其是枪杆子紧紧掌握在听从她指挥的爪牙手里,维新派要想搞她,岂不是蚍蜉撼树!置身于生死十字路口,经过急剧思考,何去何从的答案逐渐清晰起来。在这万般关键的时刻,袁某人不管投靠谁,对方都将铭心刻骨、感激万分。问题于在,若是投靠光绪帝,最终将丢掉脑袋;若是投靠慈禧太后,就能青云直上,极有可能取代李鸿章的政治地位。夜幕下的法华寺沉浸在静谧之中,袁世凯踱着方步、捋着胡须,将关系生死荣辱之事想个通透。

乱中取胜(12)

高冕

解读袁世凯一生所作所为,不难发现,他骨子里是倾向于康梁维新变法主张的。但当践奉政治主张与攫取权力发生冲突时,他就毫不犹豫地抛弃了政治主张。在他人生天平上,权力始终是最重的筹码。为追逐权力,他可以抛弃一切。

八月初五日(9月20日),袁世凯请训返回天津,光绪帝赐予密诏,命他保护新政。袁世凯辞别皇帝后,掉转屁股乘上火车驰抵天津,直奔直隶总督衙门,求见荣禄,将维新派绝密计划和盘托出。荣禄虽对正在发生的事变有所察觉,但不曾料到来得如此紧急、如此严重,听罢袁世凯的告密,犹如当脑门挨了一焦雷,惊问:“子意云何?”袁世凯道:“特以告公者欲破奸谋,卫慈圣耳!”当晚,荣禄进京,紧急求见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大惊失色,命荣禄连夜赶回天津控制军队。次日黎明,她率人马从颐和园抄小道进皇城,直奔皇宫,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以光绪帝病重不能理政为由,宣布自己训政,并大肆搜捕维新党人。初十日(25日),她急电荣禄来京,随后谕令他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兼管兵部事务,特简为钦差大臣,仍节制北洋各军。维新派在后党的白色恐怖和血腥镇压中分崩离析,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亡香港和日本,“戊戌六君子”血溅菜市口,维新派官员陈宝箴、江标、黄遵宪等数十人被革职罢免。不到一个月,新政举措除京师大学堂硕果仅存外,其余全被废除,戊戌变法皂泡一般破灭。

维新派的鲜血染红了袁世凯的红顶子。作为对袁世凯出卖维新派的奖赏,荣禄进京那日,慈禧太后令袁世凯暂行护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个令袁世凯垂涎已久的职位,虽只让他过了十天的瘾,但体现了慈禧太后在风云突变之际对他的高度信任。荣禄对袁的忠心十分欣赏,当时后党中曾有亲贵大臣认为袁世凯“既同谋又出首,首鼠两端”,不可信赖,应予惩处。荣禄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他辩护:“袁乃我的人,无所谓首鼠两端。”这次变乱,袁世凯再次成为大赢家。他既保住了光绪帝超擢的候补侍郎官衔,又提升了自己在慈禧太后和荣禄心目中的地位。从此,袁世凯其人,不仅进入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视野,而且进入她的心灵。为表示对他的宠信优渥,十一月(1899年1月)慈禧太后特别召见他,准许他在西苑门内骑马,并乘坐船只拖床,给予赏银四千两。第二年,也即光绪二十五年二月二十日(1899年3月31日),清廷宣布成立武卫军,归荣禄统率,其中聂士成率武卫前军,董福祥率武卫后军,宋庆率武卫左军,袁世凯率武卫右军,另由荣禄组建并亲率武卫中军。于是,袁世凯获得与大清国著名宿将同等的地位。这年五月初九日(6月16日),袁世凯晋升为工部右侍郎,正式跻身二品大员行列。

有首歌谣道破袁世凯乱中投机的真相:“六君子,头颅送,袁项城,顶子红,卖同党,邀奇功。康与梁,在梦中,不知他,是枭雄。”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纷乱的局势,再度为袁世凯创造了乘乱而起的机会。

甲午战争失败后,长期在山东、直隶、河南一带活动的反清秘密组织义和拳,改变反清立场,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将斗争矛头指向设在中国的洋教会和外国势力。清廷为利用义和拳,于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1900年1月)颁发上谕,承认义和拳为合法群众团体。义和拳遂改名义和团,且声势大振,以山东和直隶为中心的义和团运动迅猛爆发。曾经残酷镇压过义和拳的山东巡抚毓贤,是清政府官员中较早改变对义和拳立场,倡导庇护义和拳的人物,义和拳的仇洋排外运动在山东风起云涌,迅速蔓延。西方列强对毓贤非常不满,要求清廷撤换山东巡抚。他们认为,袁世凯是继任山东巡抚的最佳人选。英国驻京公使窦纳乐在写给本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里的信中说:“关于今后山东北部的局势,我认为,最有希望的前景是挑选袁世凯充任巡抚。这位官员曾担任多年的中国驻朝鲜大臣的职务,并且最近统率驻天津附近受外国人训练的军队约八千人。他已经宣布,必须将全军随他调往该省;同时,他性格果断,而且在必要的时候立即使用武力,这是他一生中在各种危急形势下进行活动的特点。所以,使人们有可能期望,在他所管辖的省份中,顺利迅速地平定叛乱。”西方列强对袁世凯特别青睐,主要原因是此人手中掌握着中国最新式的一支武装,而且他仇视义和团,更乐意按洋人眼色行事。列强在中国的代表人物,数度对清政府婉示以袁世凯取代毓贤的愿望。不知什么原因,清廷与西方列强的意愿竟然不谋而合。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日(1899年12月6日),清廷谕令将毓贤调离,山东巡抚一职,由袁世凯署理,并命袁世凯仍统率武卫右军。三个月后,清廷实授袁世凯为山东巡抚,正式成为一员封疆大吏。

从清廷颁发上谕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短短半年时间里,直隶境内义和团迅猛发展,大批团民拥进京城。慈禧太后为防止“祸起肘腋”,并利用他们对付支持维新的洋人,于五月(6月)宣布义和团团民为“义民”,进一步采取安抚政策。列强对此大为光火,五月十四日(6月10日),英、俄、美、德、日、法、意、奥八国组成联军,共两千余兵力,从天津直扑北京。慈禧太后一下乱了神,急令袁世凯前往救助。二十一日(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这一日,袁世凯接到率部赴京勤王的谕旨,慈禧太后要他向洋人开战。

乱中取胜(13)

高冕

斗争形势错综复杂。袁世凯面临极为艰难的选择:不派兵勤王吧,必得罪慈禧太后,将来没好果子吃;派兵勤王吧,必得罪洋人,经营多年的军事实力会消耗殆尽,来日往上爬的本钱就会化为炮灰。究竟如何是好?经过一个又一个夜晚的苦苦思索,袁世凯终于想出一个两头都不得罪的好主意:只派少量人马赴京勤王,避免与西方列强交战,保存军事实力。心明眼亮思路清,二十三日(19日),他向朝廷上奏,堂而皇之地说:京师乃天下根本,亟应提一旅之师星夜奔驰救援,待命阙下。同时,他又强调,山东省“为南北咽喉、海疆重地,而威海、胶澳英德逼处”,这两个列强包藏祸心,对山东正蠢蠢欲动,加之省内多处出现匪乱,人心很不稳定,恐内乱即起,英德等国趁乱吞并山东。因此,在这危急局势面前,他尽最大能力“凑集三千人”,派一名部将统率赴京。清廷见山东海防如此吃紧,不敢抽调他的人马,急令停止派兵,这对他来说,正中下怀。

二十五日(21日),昏聩的慈禧太后宣布向列强开战,实际上是拿羸弱大清的一国之力与整个西方阵营对垒。同日,他命各省督抚把“义民招集成团,借御外侮”。袁世凯深知大刀长?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