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小势力虽然都没有高举义旗,但他们暗中联络,组成攻守联盟,侍卫司的禁军常常腹背受敌,就好像一头老虎遭遇狼群的撕咬一般。
他们不再因为侍卫司要为平叛军保驾护航而感到丢脸,因为他们经历的战斗同样惨烈,而且难度越来越高,他们的损伤也越来越严重!
苏牧就想带领着他们打开了黑暗世界的大门,让他们真正见识到了叛军的真正势力!
较之明面上的那些叛军,这些地下叛军才是更加恐怖的威胁!
张迪等人的叛军如同烈火烹油,轰轰烈烈,但后续能力不足,就好像在半空中燃烧的一团火油,而地下叛军们却如同干枯的森林之中,一堆黯淡的炭火!
他们或许没有太惊世骇俗的声势,但延绵不断,而且他们并没有高喊口号,他们只是默默影响着周遭的百姓,却比张迪等人更加容易将寻常百姓转化成叛军!
张迪等人就是无根的大树,可这些地下叛军却像洒落四处的种子!
梁师成和李彦昭等人此时才体会到,苏牧最初的担心是绝对有道理的。
漫说李太子刘大郎和徐进等有名有号的叛军,便是周边这些地下叛军联合起来,都足以给辛兴宗和刘光世的后军造成极大的威胁!
若说进军之前,辛兴宗和刘光世对苏牧还有怨言,认为苏牧将侍卫司留下来,是不认同他们的作战计划,那么当苏牧为他们扫清周边隐患之时,他们应该能够感觉得到,苏牧是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们。
而且更让人惊骇和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平叛大军还未与张迪等人的二十万大军打照面,苏牧的侍卫司已经默默无闻拿下了让人目瞪口呆的军功!
在敢炽军的带领下,侍卫司虽然并不能顺风顺水,但积少成多,一路统计下来,竟然已经扫荡了贼军数千,斩首虽然不多,但俘获贼军却不少,各种物资更是数不胜数!
前番已经说过,苏瑜赈济的最大阻碍就是这些叛军,只要赈济口粮和物资发放下去,大半要落入这群大老鼠的口中,被他们囤积起来。
而这些叛军也正是利用这些物资和粮食,来策反越来越多的平民,谁有粮,谁就是大王!
从这点上来说,苏牧这是替兄长苏瑜,替河北和京东的老百姓,将这些口粮都给一点点抠出来!
辛兴宗和刘光世的大军赢得了平叛大军的尊敬,但苏牧还利于民,却在民间积累了极好的口碑。
侍卫司每到一处,扫荡了贼寇之后,便将山寨里获取的物资都交还给地方,再通过苏瑜建立的良好赈济系统,重新发放下去,真正做到了缓解百姓之急苦。
这也使得百姓们都知道有这么一支军队,没有跟张迪等人生死相拼,带来更大的伤亡,而是不断细化,将那些真正侵吞了赈济粮的大老鼠都彻底清扫。
侍卫司的禁军们虽然没有进入大战场,但他们每到一处都享受着老百姓的夹道欢迎,对于心高气傲,一直享受着皇城禁卫光环的侍卫司禁军而言,这样的待遇也让他们感到极为荣耀。
当然了,这种荣耀也来之不易,虽然有敢炽军带头,但这些山寨就如同一个个暗礁,稍有不慎就要触礁沉没,侍卫司的损失也是在不断增加。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使得侍卫司越来越强壮,而且他们的抗压能力也不断增强,习惯了各种小战场的磨练之后,整个侍卫司的战斗力也在默默地提升着。
而辛兴宗和刘光世的大军在经历了跋涉之后,终于在大名府外围的大名县,遭遇到了杨天王部的大军!
杨天王是大名府本地的叛军,在百姓之中拥有着很高的声望,他们的群众基础也比张迪和高托山要更稳固。
辛兴宗和刘光世的部队一直在寻求正面决战,眼看着就要进入大名府,却一直没有发现贼军的迹象,看着侍卫司不断打扫军功,心里也是技痒难耐,眼红不已。
见得杨天王的一万叛军占据山头,辛兴宗和刘光世精神大振,第一时间发动了攻势。
而平叛大军也没有让人失望,他们将心中早已憋着的闷气都发泄出来,刘光世带领二万余先锋军,一举荡平了杨天王的山寨!
非但如此,他们还率军追击,大肆掩杀,这一战打得是酣畅淋漓,将军士们的憋闷都发泄了出来!
可就在所有人欢呼雀跃,痛打落水狗之时,刘光世却发现不对劲了。
杨天王乃是张迪高托山密不可分的盟友,军报上分明写着,张迪等人打算大举围攻大名府,为何杨天王会出现在了半路上?
刘光世意识到不对劲,正要收兵,不再追击之时,左右两翼却突然涌出漫山遍野的贼军来!
“糟糕!中计了!”
刘光世猛然醒悟过来,张迪等人真要攻打大名府的话,杨天王作为主力之一,便不可能出现在半路!
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他们攻打大名府只是幌子,真正要做的事情,是伏击平叛军!
这种念头刚涌上来,刘光世就吓出了一身冷汗来,这些叛军并非头脑简单之辈,甚至果决狠辣到用杨天王的一万人马来当诱饵!
源源不断的叛军从左右两翼冲出来,刘光世的两万人马很快就陷入了包围之中!
穷寇莫追,归师勿掩,此乃兵家大忌,然而刘光世的先锋军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非但如此,在后头压阵的辛兴宗也遭遇到了突如其来的袭击,张迪等人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攻打大名府,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幌子,想要让平叛大军脱离铜棺岭要塞,轻率出击!
此时的辛兴宗和刘光世终于赶到懊悔不已,若是听从苏牧的建议,让贼军先围攻大名府,再抄其后路,他们就能够发现,攻打大名府根本就只是虚晃一枪!
如果叛军发现辛兴宗和刘光世不上当,就算他们真的转而攻打大名府,他们也能够有备无患,从后方解围,这才是最稳妥的战略!
而如今他们不得不陷入贼军的包围和突袭之中,虽然终于面对叛军的主力,但并不是想象之中的正面决战,而是落入敌人的陷阱之中!
第六百三十八章 泥塘遭伏
大名府下辖有大名县,县外十五里处乃一缓坡,上植桃梨杏枣,坡下有一处活水,名唤青枣儿塘,每到花开的节气,总有文人墨客到此处来踏青游吟。
刘光世的先锋军将张迪残部的叛军追掩至此,人马俱疲,只要就地休整。
这青枣儿塘并不大,呈现枣儿的椭圆,长二里,宽一里,塘边水草丰美,坡上草甸茵茵,若是往日,便是放牛饮马的好去处。
然而大水过境,泥沙俱下,早已将池塘给填平了,眼下也就剩下一处处洼地,沙土松软,坑人陷马,无人敢过,便是小巧迅捷的兔儿跑过,也要被这池塘给吞了。
刘光世本不愿在此处逗留,虽说这池塘边上也有些低浅水洼,足以供给人马的饮水,但他也怕水源已经被污染,喝了会坏事,便勒令军士不得靠近这泥塘,还派出斥候四处游弋,谨防张迪残部的人杀个回马枪。
到底是经过北伐战场洗礼的人,无论排兵布阵还是停顿休整,都步步为营,也算是老成之举,无懈可击。
军士们刚刚得胜,虽然心中欢喜,但大多是北伐的老兵,不敢托大,只是默默啃着硬邦邦的干粮,有些老兵便扯过一把嫩草儿,包着私藏的肉干一块嚼着,血迹未干的直刀就插在触手可及的身旁。
见得军士们这等老练沉稳,刘光世是又欣慰又心疼,若军士们不长进,他也不待见,真个儿生性了,他也就有些心疼了,不过战时不比往常,捱过了这几日,说什么也要给弟兄们好好犒赏一番。
也就半顿饭的功夫,刘光世便下令再度出发,往前头再杀一杀贼军的威风,毕竟那一万多贼军一路下来也就剩下二三千,那贼头还没拿下,终究有些舍不得。
再者前头就是大名县了,这地方可是大名府的重镇,往常也是治地,怎么说也有些官兵厢军,见得动静不可能不出来堵截一番的。
可就在这当口儿,一名斥候浑身是血,骑着一匹残马就逃了回来,那马屁股上还插着两根羽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