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醉卧江山 > 第322部分

第322部分(1 / 2)

>

有了马娘姒在手里头,苏牧也不需要宋乾这等北地向导,轻装简行,带着雅绾儿等人,就离开了平州。

临行之前,他也没有忘记给童贯和种师道留了一封信,简单地阐述了平州与幽州的地理特殊性和战略价值,童贯和种师道都是老帅,苏牧此举也算是多余,但也让童贯和种师道无话可说,毕竟他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为了防止在居庸关下虎视眈眈的萧干再度来袭,童贯和种师道没多久就在平州驻扎了大军,彻底将战果稳定了下来。

接下来除了加紧练兵和囤积物资之外,他们还需要等待朝廷的下一步指示。

而收到捷报的汴京城早已普天同庆,面对这个太宗朝以来再未出现过的大胜,很多人都将素来软弱的官家,推上了千古明君的位置上。

然而赵劼却如何都高兴不起来,因为与表面的欢天喜地截然不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早已因为一件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了。

一切的起因不是童贯和种师道的捷报,而是辽人遣使来议和了!

是的,内忧外患,连丢了数座要塞大城池的辽国人,终于遣使来议和了!

自打太祖太宗朝过后,从真宗朝开始,议和便一直是大焱对待辽国的最主要政策,没有之一。

雍熙北伐功亏一篑之后,到了真宗朝,便开始了与辽人议和的漫长旅途,这期间也有檀渊之盟这样的壮举,使得大焱获得了数十上百年的和平发展时间,当然了,副作用也显而易见,大焱在和平的年代,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在军事上却再没有拿得出手的底气。

而童贯的北伐也一直被主和派所诟病,称之为朝廷和帝国的罪人也不以为过,朝堂上的嘴仗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但这一次不一样,大焱的军队仿佛脱胎换骨了一般,竟然接连取得大捷,加上女真的推波助澜,竟然打得辽人节节退败,自身难保。

而辽人的议和条件也很是诱人,他们不再追究大焱打破盟约的责任,并将大焱攻陷的领土,都交还给大焱,也就是说,只要大焱现在停手,那么幽州等地,便彻底归还大焱,而且还能够进行谈判,将燕云十六州剩余的地方,挑选几个,归还给大焱!

按照朝堂衮衮诸公的意思,辽国人是真的走到了穷途末路,如果接受议和的提议,进行谈判,说不得根本不需要大动干戈,就能够以和平的方式,将燕云十六州给拿回来!

而他们所要付出的,只不过是停止对辽国的战争,保持中立,使得辽国能够集合力量,对付女真!

那位使者也传达了辽国皇帝的隐晦意思,归还燕云有着极大的商讨余地,如果大焱能够与辽国一同讨伐女真,那么待战事结束之后,辽人就会将燕云十六州全部归还给大焱!

上将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对于注重礼教的大焱文官们而言,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和手段,收复燕云,这绝对是政治上最大的胜利。

至于北伐,只能害得生灵涂炭,莫看北伐军节节胜利,接连大捷,可国内的财富也是如流水一般往北方输送,早已掏空了大焱的国库,如今为了支持北伐,文官们不得不压榨百姓,透支着这个帝国的生机。

立场不同,角度不同,考虑问题的重点自然也就不同,武将们的职责是保家卫国,开疆拓土,而文臣们却需要治国安民,使得国家繁华鼎盛,这二者看似没有冲突,其实是相互抵制的。

因为在这个资源不足的年代,只能二者选其一,世间并无两全法,总需要有一方的利益受到侵害。

而自从真宗朝开始,文官们的地位便扶摇直上,文官集团甚至已经强大到足以影响官家决策的地步,高高在上的清贵文臣们,又岂会苟同低贱武将的战争理念。

于是新一轮的争议就此展开,而官家也是左右为难,不得不慎之又慎地考量和权衡。

然而战机转瞬即逝,本来前线与后方就存在着距离上的不可控因素和信息传递的延迟性,如今京都的争论又陷入胶着,前行的军队就被吊在那里,给了辽人喘息的机会。

不得不说辽人此举并不像辽人,阴险狡诈,这件事办得比大焱人还要“大焱人”。

无论大焱最终的态度如何,这样的争论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得出结果,因为牵涉的问题太多,影响到诸多势力的利益,一旦这个问题抛出来,必将进入旷日持久的争辩。

而在这段时间之内,辽人却能够自如且极具针对性地做出应对的措施,无论是对女真部,还是对大焱的北伐军。

可以说仅仅只是遣使议和,即便没有实质性的成果,辽人从一开始就大赚了一笔。

他们赚的就是这一段极其可贵的时间,这是他们得到喘息的机会,如果童贯和种师道足够霸气,不予理会,继续北伐的脚步,辽国的压力就会更加巨大,那么战果就会继续扩张。

可惜他们已经拿下了幽州,他们等待着官家的赏赐,更等待着官家的下一步指示,若此时擅自发兵,出了什么问题,谁敢去承担这个千古骂名?

早期的大战略已经随着蒙古部族的覆灭而不复存在,幽州便是官家当初的既定目标。

事实上让官家感到为难的,也正是幽州的夺取。

在先期既定目标之中,官家就曾经有过推演,只要能够拿下幽州,相信辽国人就会遣使议和,那么就能够通过议和的方式,取回燕云十六州。

可以说辽人如今遣使来议和,是正中了官家下怀的,是在官家设想之中,最完美的一个结局。

然而现在又出现了新的变数,那就是官家突然发现,自家军队的本事,竟然不仅仅只是拿下幽州,甚至已经强大到了足以动用武力,将整个燕云地区收复回来,甚至足以威胁到辽国的生死存亡!

是见好就收,给双方一条活路,今后继续磨磨擦擦争争吵吵的过日子,还是孤注一掷,非但收复燕云,甚至还能够开疆拓土?

这是考验一个帝王雄才伟略的分界点,按说赵劼登基以来,毫无作为,沉迷于文娱,一直被人视为守成都不足的软弱文治帝王,在对待武事的态度上,向来保守到了极点。

而赵劼在议和这件事上的迟疑,也给朝臣们释放了一个极其不祥的预感,那就是官家确实动心了!

辽国无论在疆域还是武力上,都比大焱要强大,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实,即便如今辽国已经日暮西山,又遭遇内忧外患,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焱想要趁人之危,到时候弄巧成拙,又当如何是好?

赵劼确实犹豫了,他将蔡京、王黼等政事堂的公相们都召集起来,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密议,东西两府本该是官家的左膀右臂,可西府枢密院的童贯等人早已出征在外,而东府的相公们,对待这件事情,却要么保持沉默,要么模棱两可,让官家赵劼也是感到极其的郁闷。

这像极了大焱人根子里最喜欢的关扑和赌博,是要拿整个帝国去赌一个千秋万载的圣君,还是见好就收,做一个守成之主?

归根结底,又回到了这个问题的根本,面对辽国这头奄奄一息的迟暮病虎,大焱官家有没有这个胆量,拼着极有可能被老虎反咬一口的危险,在辽国的脑袋上,来上一棍子?

第五百一十六章 生女真

虽然在女真部的大战之中,耶律余睹的临阵反戈出乎了意料,使得燕青差一点就有去无回,但对于大败的结果,他还算是比较满意的。

他一直想着将耶律余睹除掉,彻底掌控斡鲁朵,奈何耶律余睹实在太过警觉,以至于一点机会都没有找到。

燕青本以为这是耶律余睹的性格使然,可惜等到耶律余睹叛变之后,他才陡然惊醒,原来这耶律余睹早就有了反意。

有他耶律大石这么个劳苦功高的扶龙之臣,耶律余睹根本就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即便老皇帝春秋之后,耶律大石要么扶植傀儡皇子,要么自己当皇帝,断然没有他耶律余睹什么事。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