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竹楼文集 > 第23部分

第23部分(2 / 2)

通过两篇文章被抄袭发表后,我认为我还算幸运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文抄公没有理由反咬我一口,说我抄他的。被文抄公反咬一口的例子不在少数。像这样的情况,举报人反尔成了文抄公的攻击对象。在此,我劝广大的文友,你一旦发现你的文章被抄袭后,不急于公开,尽快收齐证据,这一点很重要,只要文抄公找不到在你发表文章前面的证据,你就是胜利者,否则的话,你就是为寇。

我当论坛总版主

我是企业报编辑,业余时间喜欢到网上BBS转悠。一个偶然的机会,《铜陵日报》社办公楼墙壁上悬挂着的《铜陵日报》网铜字招牌跃入我的眼帘,确信没错时,我对她产生了极大地兴趣。之前,虽然听说过报社有试用论坛,因网址不清楚,长时间没有登陆。回到家后,我顾不上吃饭,立即上网登陆《铜陵日报》网。

《铜陵日报》从她最初《铜矿工人》报问世到如今的对开日报和一份四开12版子报,加上现在拥有自己报网论坛,可以说《铜陵日报》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这更加表明《铜陵日报》已经迈入信息化办公的时代。面对这个崭新的论坛,我认真地浏览了各个版块,竭力熟悉她、认识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论坛办得竟然如此出色,丰富的论坛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时,我发现不少版块尚缺版主,觉得有必要为家乡报网论坛做点什么,不暇思索地向管理员申请当原先的《城市笔会》、《百姓生活》版块版主,说真得,如果没有我之前兼任外地两个论坛(中财论坛、《家庭》杂志)版主时获得的经验,那是很难担当起铜都论坛总版主的。

当了铜都论坛总版主后,开始,我有点担心胜任不了,不久,我发现论坛上还有几位总版主,他们都是由报社编辑组成,与他们一道参与论坛管理,在线编辑稿子,仿佛觉得自己就是报社的一员,亲身体验当编辑的酸甜苦辣。以后,在线的几位兼任总版主给了我无微不至地关怀,在我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通过各种途径鼓励我、帮助我,让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至今,我觉得这是很宝贵的财富。

以后,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论坛上了,家里的事基本上不管,象个大少爷,每天中午、晚上一到家,一头扎进《铜都笔会》看稿、审稿。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看稿、审稿,我辞掉了外地两个论坛的版主,一门心思地管好本地的报网论坛。要知道,家里上了宽带,妻子要上网聊天、查资料,消磨时间。但是,只要我往她身边一站,妻就给我让位,可以说,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我这个总版主是当不到今天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论坛有了人气,来论坛的网友逐渐增多,帖子也多了,有的网友发稿心切,一下子发三、四个帖子,对于这些热心网友的帖子,我每个帖子都认真地对待,跟帖,有的网友文章排版不正确,我还要对文章进行重新排版,不放过一个好帖子。一年来,《铜都笔会》的帖子由原先的不足五百个到现在的4690个,其中有不少是优秀帖子。为了方便网友阅读,便于编辑取稿,我发挥曾做过网页的特长,制作了《铜都笔会》百花园网页,里面收录了《铜都笔会》网友文集、《铜都笔会》网友小说接龙、《铜都笔会》成语接龙等,以此来激发人气。

对一些好的文章做到竭力推荐,决不放过。积极与报社领导、编辑构通,取得联系,争取为网友多发稿。在推荐文章的过程中先后得到了报社总编、各位编辑的大力支持,报社为我这个当总版主的也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对我提出的建议予以采纳,在我遇到困难时,报社总编还有编辑都及时地支持我、鼓励我。一年来,先后组织推荐了两期计25篇精华文章,有十一篇稿件被《铜陵日报》铜都生活版用两个版面刊登,所发稿件数量虽然不多,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报社还是想着为大家多发稿的。

曾有人问我,在《铜陵日报》网当总版主,每月能拿到多少报酬,对于他们的一片好心,我总是找些理由搪塞。现在无论在什么论坛当版主全属个人爱好,不受任何利益所驱动,凭个人兴趣当版主,是一种兼职,我个人认为,在《铜陵日报》网当总版主也是报社对我信任,对于我个人而言,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尽管我付出了很多,但论坛上所给我的一切有益的东西那是无法估量的,她使我认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如福建的邱天、山东的乡村、江苏的萍风等,特别是通过论坛认识了本地的一些优秀作者,大有恨之相晚,之前,我与他们没有谋过面,现在,王林、刘平友、左克平等都成了我的挚友,在论坛上,他们对于《铜陵日报》网予以了极大的支持。

然而,版主的工作并不简单,论坛管理过于烦琐。于是我便成为一个“拼命三郎”,奔忙在论坛上,浏览全国各地的论坛,取众人之长,竭力当好版主,关注网友的帖子。今年7月1日,也是我当总版主一年,回想起当版的365天,也有我的苦衷。首先深感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低、起步晚、经验少,我将《铜都笔会》当着一个极好的学习场所,认真地学习网友的每篇文章,学习的同时,与大家交流,共同探讨文学创作的技巧,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文学创作水平。近两年来,尝试着向省内外报刊投稿二百多篇,有一百五十多篇(次)小说、随笔、笔记小品被《铜陵日报》、《江淮时报》、《合肥晚报》、《齐鲁晚报》、《皖江晚报》、《现代生活报》、《珠江时报》、《新安晚报》等省内外五十家报刊采用,欣喜之余,我要感谢报社领导给了我一个锻炼的机会,将竭尽全力继续当好论坛总版主。

一个梦想

读书的年代,正是文革盛行时期,那一幕幕离奇的革命激情和暴虐的自我失控的年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看到高年级的学生右臂膀上戴着“红卫兵”袖箍,陆续到北京串联时,我非常羡慕,盼望着早点去北京。每当邻居家的孩子从北京回来,总忘不了带给我一些制作精巧的纪念章和红色的语录本,并给我讲见到毛主席的幸福时光。

一回看电影,看到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广场上百万红卫兵挥舞帽子时,电影院里一阵掌声,随后便是:毛主席万岁!掌手和口号声响彻电影院,能在电影上看到毛主席接见广大红卫兵,我激动的几夜没有合眼,因为,那年,我也加入红卫兵。当了红卫兵以后,我要到北京去的决心更大了。

心情最不好的时候,就是看到周围的红卫兵去北京。

一次,家里来了一位神秘兮兮的人,说话的声音格外小,来人是父亲的同事。他儿子要到北京去串联,上面规定,参加串联的学生必须身着军装,他们苦于家里没有军服,借了很多家末果,就在他们打算放弃时,他们父子忽然想到了我家。

父亲当过兵,军服一直由母亲保管着,当有人要借军服时,我竭力阻止,坚决不借,还与他们大吵。面对我的举止,他们父子仍然客客气气,没有责怪我,表现出了高昂的姿态。这军服谁也不借,将来哪天我要到北京去,穿什么呀。我拼命地抱着军服不松手。孩子,我们只是借你们的,等用过了,我会完好无损地还给你们的,好吗?来人一再劝我,尽管这样,还是借给了他们。

当小青年将父亲的一套军装穿在身上,腰系皮带时,那威武神气的样子,我好生羡慕,冲着他说:能不能带我一起到北京去。小青年摸着我头说:以后去北京的机会多着呢。之后,我有一段时间不与父亲说话,与他闹起了矛盾。

很快,红卫兵回来了,他送给我一张在天安门前的留影照片,好风光呀。

以后,我也没有记起那套军服,忽然有一天,学校通知我们上街游行,学生要着军装时,我才想到了那套军装,此时,已经过去一年了,人家借走的军装不知保管的怎样,当我与父亲提起军装时,父亲非常遗憾地说:他们一家已经迁到乡下去了。

后来,我下放,只能把去北京当着一个梦想。

几十年想着去北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