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中医内科学 > 第27部分

第27部分(1 / 2)

>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炒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健脾益气补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益心脾安神;木香行气舒脾。

2。肾精亏耗证

症状:健忘,腰酸乏力,甚则遗精早泄,头晕耳鸣,或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

治法:补肾填精。

代表方:河车大造丸加减。

常用药:紫河车、龟板、熟地、杜仲、牛膝填精补髓;人参益气生津;天冬、麦冬养阴;黄柏清相火;酸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石菖蒲开窍醒脑。

3。痰浊阻滞证

症状:健忘,头晕,嗜卧,胸脘痞闷,呕恶,痰多,舌苔腻,脉滑。

治法:化痰开窍。

代表方: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健脾化痰;枳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龙齿、珍珠母、磁石镇心安神。

4。瘀血痹阻证

症状:健忘,言语迟缓,神思迟钝,面唇暗红,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化瘀开窍。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活血养血;柴胡、枳壳、桔梗、牛膝调畅气机,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第五节痴呆

痴呆是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导致的一种神志异常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重则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行为失常,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等。

中医古籍中有关痴呆的专论较少,与本病有关的症状、病因病机、治疗预后等认识散在于历代医籍中。《内经》中有类似痴呆症状的描述,如《灵枢·天年》云:“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唐·孙思邈在《华佗神医秘传》中首倡“痴呆”病名。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有“癫狂痴呆”篇,指出该病由郁结、不遂、思虑、惊恐等多种病因积渐而成,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并指出病机为“逆气在心或肝胆二经,气有不清而然”,至于其预后则有“有可愈者,有不可愈者,亦在乎胃气元气之强弱”之说,至今仍对临床有指导意义。清…陈士铎《辨证录》立有“呆病门”,对呆病症状描述甚详,认为其主要病机在于肝郁乘脾,痰积胸中,盘踞心窍,使神明不清而发病,治疗应以开郁逐痰、健胃通气为主要方法,立有洗心汤、转呆丹、还神至圣汤等方,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脑髓说》曰:“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说明年老肝肾亏损、脑髓失充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中风)初起神呆遗溺,老人厥中显然”以及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中风后善忘”等,是中医学较早关于血管性痴呆的记载。

西医学中老年性痴呆(Alzheimer病)、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以及脑叶萎缩症、正压性脑积水、脑淀粉样血管病、代谢性脑病、中毒性脑病等疾病均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本病的形成以内因为主,多由于年迈体虚、七情内伤、久病耗损等原因导致气血不足,肾精亏耗,脑髓失养,或气滞、痰浊、血瘀痹阻于脑络而成。

一、病因

1。年老肾虚

脑为髓海,元神之府,神机之用。肾主骨生髓而通于脑,年老肾衰,肾精日亏,不能生髓,髓海空虚,髓减脑消,则神机失用而成痴呆。此外,年高气血运行迟缓,血脉瘀滞,脑络瘀阻,亦可使神机失用而发生痴呆。

2。情志所伤

郁怒伤肝,可致肝气郁结,肝气乘脾,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蒙闭清窍,使神明被扰,神机失用而形成痴呆;肝郁日久化火,上扰神明,则性情烦乱,哭笑无常而成痴呆。思虑伤脾,脾虚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不足,脑失所养,神明失用;或脾虚失运,痰湿内生,清窍受蒙而致痴呆。或惊恐伤肾,肾虚精亏,髓海失充,脑失所养,皆可导致神机失用,神情失常,发为痴呆。

3。久病耗损

患中风、眩晕等病日久,或失治误治,一则耗伤正气,肝肾亏损,气血亏虚,致脑髓失养或脑窍不荣;二则久病人络,血行不畅致脑脉痹阻,清窍失养,神机失用,而发为痴呆。

二、病机

本病基本病机为髓减脑消,神机失用。髓减脑消可由肾精不足或气血亏虚致髓海失充,脑失所养所致,亦可由痰瘀实邪痹阻脑络,清窍失养所致。

本病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相关,尤其与肾虚关系密切。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肾精不足、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气血亏虚则脑脉失养。标实为痰浊、瘀血痹阻脑络。痰瘀之邪蕴久易化火上扰清窍,或心肝火旺上犯清窍而致病情加重。总之,本病病机不外虚、痰、瘀、火四端。虚,指肾精、气血亏虚,髓海失充;痰,指痰浊蕴结,蒙蔽清窍;瘀,指瘀血内阻,脑脉不通;火,指心肝火旺或痰郁化火,上扰神明。

本病在病机上常发生转化。一是痰、瘀、火等实邪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如痰浊、瘀血相兼致痰瘀互结,使病情缠绵难愈。二是肝郁、痰浊、血瘀可以化热,而形成肝火、痰热、瘀热,上扰清窍。若进一步发展,火邪可耗伤肝肾之阴,致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肝阳上亢,阳亢风动,上扰清窍,而使痴呆加重。三是虚实之间可相互转化。实证的痰浊、瘀血日久,若损及心脾,则气血不足,或耗伤心阴,神明失养,或伤及肝肾,则阴精不足,脑髓失养,可转化为痴呆的虚证。而虚证病久,气血亏乏,脏腑功能受累,气血运行失畅,或积湿为痰,或留滞为瘀,又可因虚致实,虚实兼夹而成难治之证。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以记忆力减弱为主,表现为记忆近事及远事能力减弱,判定认知人物、物品、时间、地点能力减退,计算力和识别空间位置结构的能力减弱,理解别人语言及有条理回答问题的能力障碍等。伴性情孤僻,表情淡漠,语言重复,自私狭隘,顽固固执,或无理由地欣快,易于激动或暴怒,道德伦理缺乏,不知羞耻等。

2。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渐进加重,病程一般较长。

3。患者多为老年,常有中风、头晕、脑外伤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1。痴呆与郁病

痴呆的神志异常需与郁病相鉴别。郁病主要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导致,多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不发作时可如常人,无智能、人格方面的变化,多发于青中年女性,也可见于老年人,尤其中风过后常易并发郁病。而痴呆多见于老年人,以呆傻愚笨为主要特征,且病程迁延,其心神失常症状不能自行缓解,伴有明显的智能、人格方面的变化。

2。痴呆与癫证

癫证属于精神失常性疾患,以沉默寡言、情感淡漠、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成年人多见。而痴呆则属智能活动性障碍,是以神情呆滞、愚笨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志异常疾病,以老年人多见。另一方面,痴呆的部分症状可自制,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须指出:重症痴呆患者与癫证在临床症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难以区分。

3。痴呆与健忘

健忘是以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为主症的一种病证。而痴呆则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二者均有记忆力下降(善忘)表现,但痴呆不知前事或问事不知等表现,与健忘之“善忘前事”有根本区别。痴呆根本不晓前事,而健忘则晓其事却易忘,且健忘不伴有智能减退、神情呆钝。健忘可以是痴呆的早期临床表现,日久可转化为痴呆。

【辨证论治】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