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由得起身,心思不稳!这方家是咄咄逼人吧,逼着她不能退婚,不能反悔!
这个方奎,还是李夫人还真是想娶她啊。
孙嫚子把银票折起来,放回首饰盒子里,放的时候,发现还有一张纸,抽出来一看,只见那松劲的字体写着“十年修得同船渡 百年修得共枕眠”
这句话?难道李夫人是那人?
午饭自然是二嫂子给送进孙嫚子的房中的,孙梁氏打趣她说“小妹,小妹夫一表人才呢。刚才对咱爹娘说要见你呢。”
孙嫚子低头装含羞样。孙梁氏见她这样子也不好说太过。不过提醒她,端午节可是要送给未来的婆婆公公相公荷包帕子什么的,让她早点开始做着。
孙梁氏要走的时候,孙嫚子低头拉着她的衣襟说“嫂子,他来时你在么?”
“在,在门口给你看着呢。你不用害怕,比你二哥长的好看着呢。”孙梁氏安慰着她。
其实孙嫚子听了嫂子的话,差点笑了出来。
孙家的院子小,自然装不下那么多人吃吃喝喝,大家都看了热闹,帮好忙就走了。但是走的时候都得了孙家送的一碗菜或者一袋晶糖,说喜事大家都讨喜气。
方家来人也就留下了方奎和跟班琴子,琴子自有孙家大娘招呼着,其实是打探那方女婿有了几个通房和小婆了。
酒过三巡,那方奎本来不白的脸更是发红,小眼更是眯的厉害。方奎喝的畅快,那琴子看的眼急啊,三爷,您悠着点,那三奶奶还没见您面呢,要是在她面前再瞪不起眼来,可就落不了好。夫人出门还嘱咐您来,先和三奶奶见面啊。您倒好先和舅爷们喝上了。
方奎也暗暗叫苦啊,轮着喝酒,他喝五杯人家才一人一杯。这些舅哥是不是想把他喝趴下不让他见孙姑娘了?
其实方奎你多想了,今天他们肯定让你去见孙姑娘,但是你们谁见谁还两说。
最后那方奎喝的十二分醉才被舅哥们放过,又被三四舅哥掺着到了小妹的房里,那孙梁氏就在门口看着。
看着坐在凳子上眯着眼的方奎,满身的酒气知道他醉的不轻,孙嫚子就仔细的打量起来。人长得魁梧些,不与时下的柔弱书生相通,干活力气是有的。头发粗直有光泽,说明他很健康,还有脸盘子大,不妖孽。还成!就是眼看不出大小,醉的厉害了。她小心地量了量他的脚,这样做鞋有数,又比量了他的身形,做衣服比比人多费布啊。
她更要上前看他的眉眼,只见他喘出一口酒气,努力的睁眼看前面的人儿,嘴上嘟囔着“孙,孙姑,姑,给我绣个,绣个,包。”说完就倒在了桌子上。
麦黄杏
作者有话要说:亲们,写好我就放草稿箱,有错字将就着。有时间改啊。欢迎捉虫,欢迎找茬。琴子看着醉倒在马车上的三爷,听着马蹄声,懊恼的想着怎么回府向夫人回话。想起那孙家二奶奶学给大奶奶那的话,他都觉自己的爷丢人。
“孙,姑姑,给我绣个包!”俺的娘来,三爷您能再辈分低点么?还绣个包?包着包子给您吧。丢大人了!
回到方府,琴子和门上的小厮把三爷送回兰苑,然后到芬芳苑回话。
等秦嬷嬷领他进去时,没想到一般进不来园子的老爷也在,看他吃惊的样子,那方老爷不由得咳嗽了一声。
琴子觉得自己失礼了,赶紧的给老爷夫人磕头。细细的说着今个在孙家发生的事情。
说到孙家四位舅爷,夫人脸色有了笑意,还轻声问他“那大舅爷和二舅爷可向你端秀才架子?”
“没有,那家子四个舅爷都挺和蔼的,孙家老夫人倒是话里话外的打听三爷有没有通房和妾。奴才都实话实说了,那孙老夫人倒也满意。”
“那孙小姐可对你家三爷满意?”
“这个,小的还真是不知。倒是那孙二奶奶说了三爷个事,夫人,这可咋么好啊!小的,小的没有劝着少爷啊。”一边说着,一边猛磕头。
李夫人急了,赶紧的让秦嬷嬷扶起他,仔细的问着“可是阿土唐突了孙姑娘?”
琴子扭捏着不知道怎么说好,最后方老爷发话了“有什么都说了,我和夫人不怪罪你。”
“那,小的就说了。”琴子很没脸的说起了“姑姑给我绣个包”的三爷糗事。
说完后,本来要等一顿训斥的琴子却听到夫人的笑声。
“哈哈,阿土真是可爱。没事,不怪你。这事等三爷醒来,要是问你,你就如实的回答,没有问就算了。”
李夫人笑时,神采飞扬,看的方老爷眼热的慌。夫人多久没有开心的笑了?
那日方家少爷来下了聘礼,晚上就一场及时雨下了下来。那雨下的平和,没有风,没有冰雹,正好滋润了需要最后一场水的麦地。
孙家人都说这场雨的好运是方家姑爷带来的。这亲事结的好!
孙大娘觉得老天在真是睁眼了,送她一个好女婿。下聘那日,等方女婿走后,嫚子特地给她一个首饰盒子,里面整整八千两银票。当真的千金下聘啊。
本来带聘礼东西都让邻里夸耀着,要是知道真有千金,那还不羡慕死?最后,这些个银票她还是让嫚子自己留着。她养儿养女不是为了什么聘礼养的,再说了,她的儿子们可是要凭着自己的本事挣口饭吃,要是吃老子娘的,那不就是养了二流子了?
送的粮食归了仓,猪是活的,也赶进圈里。十六盒子点心,四个儿子每家两盒,嫚子四盒,剩下的老两口留着。二十尾鱼,老大老二哥拿两条,家里留四条,其余的也都放养在老大的鱼塘里。
两筐子苹果,个大红润,水分足。表面有着小小的细沙,原来用沙培来保鲜的。天气热了,这些也不好保留,所以也就分食了。
倒是那鲜美的樱桃,嫚子抓了一碟子给爹娘,给了三哥二哥一人一小捧尝尝鲜,送给了大嫂二嫂各一碗,喜得孙梁氏说跟着小姑子沾光了。
剩下的,她放在了水井里,留着给小侄子当零嘴。
晚上,那孙成君和孙小四温书听雨声,孙小四嘟囔着“这小小的果子倒是好吃来。什么名堂啊,我们也种吧?”
“应该是樱珠吧,这东西在府城有,但也是上京才产的。”
“这样啊,方奎也太不够意思了,只送小妹,还送那么小点。”
听着弟弟的抱怨声,孙成君扑哧笑了,上前拍着他的肩膀调侃道“还这么点?估计我们两个这一小捧可值几分地价呢,你还嫌少?”
“啥,三哥你怎么这么不地道!这么金贵的东西,你都告诉我一声。害的我都吃了,还没仔细品味一下。不行,你的让我一半!”说罢就要抢。
孙成君一听把书一扔赶紧的护着自己的樱桃,喊道“我这是留给你三嫂的,你少打这个主意。”
孙小四上前拉着三哥的胳膊也喊道“三哥啊,可怜我些,均点给你四弟妹吧!”
哥两个声音也大,正屋的老两口听了,笑的直不起腰来。这两个活宝,看样子要早早的娶了媳妇才能长大。
第二日里,孙家的男人一早跑到地里看麦田雨水下足了没有,看到地都湿了三寸,下的足。
省了功夫,工钱来挑水了,所以孙大伯就对老大,老二说道“今年端午要收麦子呢,正是忙时,趁着这会有空,各自都掂量着早点走了岳家亲戚。端午时候猛劲收麦子。还有那麦客也早早的定好了。咱们八十亩麦田是个大活计,找相熟的,口碑好的麦客。当然给的工钱也是顶高。”
又对两个小儿子说道“你们两个早上读书,书院里给你们农假,但不可慌了学业。趁着这功夫也到你们岳家走走,看看老人,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