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最主要还是不敢提出质疑,敢质疑太子的决定,以后太子当了皇帝还不给自己穿小鞋?
有这样想法的官员并不在少数,他们都按照朝见皇帝的礼节去准备,规模空前。
再说这郭麒麟,他一大清早,打算取一些黄金出去兑换成银子,然后买点儿名贵字画什么的当做送给太子的礼物,结果一打开箱子,发现里面空空如也,登时眼前一黑,一口气没喘过来,当场晕了过去,把刘圈急坏了,叫了郎中来弄了许久才醒过来。但是醒过来之后却目光呆滞,面无表情,嘴角留着哈喇子,任由刘圈如何叫唤,也不见有改观。
最后郎中只能遗憾宣布,这家伙急火攻心,直接疯了。
这赵鼎原本跟郭麒麟约好了一块儿过去的,但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这郭麒麟出现,顿时十分生气,骂道:“这庶子,可别耽误了我。”骂完之后,便决定不去管自己这个学生了,上了马车,带上礼物,先去东宫了。
赵鼎带着人来到了东宫,时间还很早,那门人见了尚书大人到了,自然上来迎接,赵鼎也十分客气,给这人送了十两银子,顿时让这门人十分高兴。
刚刚进门不多远,太子陈勇正从一个房间里出来,见了赵鼎这番打扮,吃了一惊。这赵鼎怎么穿得如此隆重?难道他不懂规矩吗?
作为官员来说,什么场合能够穿什么样的衣服,其实朝廷都是有规定的,任何人也不能破坏了这规矩。所以,当陈勇一看赵鼎这着装,顿时就感觉到十分惊讶。赵鼎也是当了几十年官的人了,难道这个规矩都不懂吗?
但是,作为太子,看到这一幕,心中又是高兴的,为什么呢?因为这表明,这位官员对于他这个太子的祝福!至于后果?那就呵呵了,官员自发行为,与本太子无关啊。
于是,陈勇也是看破不说破,迎了上来,笑容满面,道:“尚书大人到了。”
“老臣见过太子殿下。”赵鼎恭恭敬敬九十度鞠躬,这也已经是很高的礼节了。
陈勇赶紧扶住了,道:“客气客气,快请坐,请上坐。”
正在这时候,又有官员到了,陈勇一看,发现这位官员又是穿的朝服,心中顿时觉得有些奇怪了,怎么都这么隆重是几个意思?难道是父皇下的旨意?不对吧……
他心中狐疑不定,其实官员心中也十分忐忑,毕竟这是明知道违规了的事情,只是太子已经传话,不得已而为之,千万不要被告到皇上那儿去才好。
接着又来了很多官员,他们的打扮都十分隆重,这让陈勇更加想不明白了,难道是他们都商量好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陈勇将这种行为看做是对自己的重视,自然高兴,也没有多想。
与此同时,晋王府里,陈光却已经接到了一份密报。看了上面的内容,他的脸上顿时露出笑容。让人准备了笔墨纸砚,当场便写起了奏疏。
奏疏是中国古文书之一类,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
战国以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统一六国后始称为奏。
奏是进上的意思。汉代臣僚上书有时也称上疏。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同时分析问题的奏章也别称为疏。
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数称为奏疏。
奏疏的文种名称,汉代有章、奏、表、议等,魏晋南北朝时期除沿用章、表、议等外又增加了启文;隋、唐、宋时期一般用表和状两种,宋代增加札子,是大臣上殿奏事前先期呈递的程式比较简便的文种;元代有奏、启和表章,明、清两代有题本、奏本、表、笺、启以及康熙朝后广泛使用的奏折等。
陈光要写的,便是举报太子的宴会上,官员们使用了朝见的规格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往大了说,形同造反。皇帝还在位,便对太子使用觐见皇帝的礼节,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当然,没有往小了说的说法,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对于这个,最为重视。
最大的区别便是,这超规格的礼节,谁是主要发起人。因为这决定了谁的罪比较大。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责任主体的划分。
【陈光使用的是三十六计里的哪一计呢?请加群48830176参与竞猜,每个人有一次竞猜机会,第一个猜对的人可以得到作者发出的500起点币红包。竞猜截止到第三十六章更新为止。】
第三十六章无中生有
根据探子从东宫发回来的信息,陈光写得十分愉悦,这可是自己计划了好几天的事情,如今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着,他的心情不愉悦那才是怪事。
其实打小报告是一件很让人鄙视的事情——至少现代人会很鄙视。
但是本着你做得了初一我自然就做得了十五的优秀理念,想起自己被陈勇已经阴过好几次了,陈光做起这事情来那是毫无心理负担。
洋洋洒洒几百字,必须用书面语,也就是读起来比较晦涩的文言文。在之前陈光总觉得古代人真是吃多了烧的,你就按照说法的方式好好写东西不行?非得弄出什么之乎者也来。穿越之后他算是明白了,用毛笔写字实在是体力活——所以说万言书那么出名,能一口气写一万个毛笔字的,一般都是奇葩。
用书面语表达,几个字就能囊括一大段口语需要表达的内容,实在是对体力的解放。之所以觉得晦涩难懂,只是因为不熟练罢了,等通晓了规则,这玩意儿就跟记速写似的,能减轻许多负担。
当然,正规文书里使用书面语,也表达了双方的礼数。
写好了奏疏,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这玩意儿千万不能有错别字,就算是有笔画写不好那都是要重写的。
自己检查了一遍,又给敏儿看了一遍,得到她的认可之后,陈光便派人将奏疏送进宫里去。
穿越之后,陈光逐渐发现自己身边配置是十分简陋的,比如贴身伺候的,有个杨荣,加个小梁,如今杨荣去了希望工程,就剩下个小梁了。这还是照顾生活起居的,其他方面根本就是一片空白,比如客卿,比如幕僚。
成亲之后,敏儿就充当了这幕僚的角色,一般陈光做什么事情都会跟敏儿商量商量,就算是这上奏疏也不例外——毕竟相比较穿越客陈光来说,敏儿虽然是元国公主,但好歹是这个世界上地地道道的本地人。
“小邓。”等墨迹干了,陈光叫唤了一声。这个小邓名叫邓潘,是皇宫里派来的,连带着还有二十个下人,跟原来晋王府的下人一起,负责整个王府的大小杂事,这邓潘现在基本上取代了杨荣的位置,成了晋王府新晋总管。
不一会儿,一个大约二十岁的年轻人进来,面白无须,没有喉结,是皇宫里净过身的,说话声音不男不女的听着感觉有些别扭,他就是邓潘。
“晋王殿下,夫人。”
陈光将奏疏密封好,盖上自己的印鉴,让邓潘把它送进皇宫里去。
“这太子殿下也太坏规矩了。”敏儿微微皱眉,说道。
陈光搂着她的肩膀,道:“是啊,所以我觉得我很有必要提醒一下父皇,顺便也提醒一下皇兄,不要做出格的事情,你说我这样对不对?”
“对。”敏儿很干脆地说。她还不知道,其实这一切,都是陈光安排的。
过了一会儿,敏儿又问道:“咱们是不是不施粥了?”
陈光道:“对啊,出了施粥之外,我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需要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个我懂,是指让他们做工付给工钱的事情吧。不过这施粥是不是太虎头蛇尾了呢?”敏儿十分不解,她觉得既然这件事情要做,那就要有计划有安排,有头有尾。
陈光道:“其实我有计划,不然也就不会去找玉峰寺的释然大师了。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我没想到那一块地会是大哥想要占领的,也没想道他为了那块地会烧了我的房子,视人命如草芥。更想不到他会哄抬米价然后自己再跑出来施粥。”
是的,他已经得到消息,京城的米价在那段时间一天比一天高,就是自己这个好大哥一手策划的。当时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陈光觉得自己应该是生气的,但是后来他发现自己很平静。既然烧房子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相比较之下抬高一下米价,反倒变成小儿科了。
“所以说,我有计划又能怎么样,我只能随机应变,只要我变的速度足够快,快过了他们反应过来的速度,那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