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张辽新传 > 第238部分

第238部分(2 / 2)

曹操咳嗽两声,正色道:“文远,此事操自然会让小妹满意,断不会放过算计小妹之人。”说着,曹操走到张辽近前,低声道:“小妹那里,文远须得多加安抚。切记!切记!”说完,曹操一脸肃容走向曹洪,开始教训这个性子急躁的族弟。

这也行啊!责任转移嘛!张辽被曹操的举动搞得一愣。不过随后他也反应过来,这实在是曹清在家中地“杀伤力”太强了。看着曹操正在教训曹洪,张辽用手摸了摸鼻子,转头看看郭嘉,两人顿时哑然失笑。

(“小妹,大哥一定替你出气,你回家时切记不能在爹娘面前说漏嘴啊!”曹操赔笑着说。

“好吧!既然兄长愿为小妹出气,小妹自然可暂时保密。不过大哥,先给文远送些月票补偿一下吧?”曹清用狡黠的目光看着曹操。

“啊!”曹操一声惊呼,但在曹清炯炯的目光注视下还是咬紧牙关,肉痛的对身边侍奉的曹昂说:“子修吾儿,去为夫书房的暗室中给你姑姑

第三卷 第330章 汉朝的官员任职回避制度!

更新时间:2009…7…28 19:18:14 本章字数:3717

曹操此时早朝后立刻赶到张辽家就是为了要安抚张辽的情绪,虽然郭嘉曾一力保证张辽绝不会失去理智,但曹操还是来了,他必须做出明确的姿态来为自己的部下撑腰。

但是在张辽家中,曹操还是欣喜的看到了张辽的态度,这种一切以曹操马首是瞻的态度真是曹操最希望看见的。这种一切以领导的意志为首的部下也是每一个领导最喜欢的。虽然这个部下有点小毛病,可是人无完人嘛,我们不能对下属要求太过苛刻。虽然这个部下很懒,时常将事情全部扔给下属,可是这也正说明了此人不会热衷于权势,正是担任要职的最佳人选。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曹操终于决定要给张辽压担子了。

重新做回到椅子上,曹操对坐在他身边的张辽说道:“文远,此次与袁绍一战,虽然袁绍还聚集了二十余万士卒屯于邺城一带,可这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只要我军能大致将如今攻下的郡县控制住,袁军就将缺衣少食,那时我军不战亦可……”

张辽听着曹操的话不住的点头,他知道曹操此时说话不过是前缀,后面一定还有“但是”之类的转折等着他。果然,接着来曹操的转折就来了。

“然,此时我军被牵制在冀州、幽州,并州则无力旁顾,且兵力散布于河北就有些捉襟见肘,若是在兖州、青州扩军,则可能会影响两州依然平稳的局面。故而操欲派出万余精锐,由文远率领,进入并州,彻底歼灭高干率领的并州袁军。文远,你看如何?”曹操说道。

如何?老大你都已经决定了,又何必再问!张辽心中腹诽道。但是他表面上还是一脸笑容的说:“主公,辽为并州人氏,领兵出征并州自然不碍,然并州平复后。望主公能将张辽调离并州。”

张辽这样说并不是他不想回家乡为官,虽然衣锦还乡这个典故在史书中最早出现在《南史。刘之遴传》中的“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会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可是这种思想却早早就有了。张母就极力主张张辽回并州为官,好让马邑的同乡们看看,当年在马邑一直只能担任郡县小吏的张家如今也出了金印紫绶、食禄两千石的高官了。可是张辽知道这种现象绝对不是什么好现象。而且他身为手握实权的将领,若再回到根基深厚的家乡为官,那即是他自己无意,手下人和家中之人也会将并州变成独立王国。这可不是张辽愿意看到地,同样也不是一生致力于天下统一的曹操愿意看到的。

所以,张辽在张母有了这样的念头之后就自己悄悄的在找能够不回并州为官的依据,还别说,在被张辽派人抢救出来地东观藏书中还真的有这样的法律条文。

汉灵帝在当政时期,为了抑制总喜欢给他找麻烦的党人。就颁布了《三互法》这样的法令,规定了本州人不得当本州刺史,本郡人不得当本郡太守;儿女亲家不得到对方的故乡当官;两州人士不得同时到对方的州里当刺史。如此一来。张辽就有了不在并州为官的依据。虽然蔡邕曾经上疏极力反对这项法令,朝中大臣也纷纷附和,可是当时早已经受够了党人唠叨的汉灵帝下定了决心,此项法令最终还是被颁布了下去。

其实此事在张辽眼里倒是十分正常,平心而论,《三互法》确实有利于肃清吏治,防止官员以权谋私。虽然异地为官不可能完全彻底地根除贪官,但是却能使贪官的犯罪成本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官员的贪污**行为起到了抑制作用。

最关键地是。他不能因为这些细节没有做好而引起曹操的“关注”。

果然。张辽在说话地同时暗中注意着草擦地表情。当他说到希望调离并州地时候。曹操地脸色有极细微地轻松。这使得张辽更加地放心了。

“文远。这有必要吗?”曹仁不解地说。

“子孝。国法如此。我等身为官员。自然也不能违背。”张辽笑道。

“国法?”曹仁等武将愕然。他们虽然也通读典籍。可哪里会关心一些细节上地法令。即使这条法令引起了朝堂上地争议。那也不是他们关心地范围。

“诸位将军。文远说地是先帝在位时颁布地《三互法》。官员不得在家乡为刺史。不过那时候除了冀、幽两州。其他各地均对此法令有所抵制。”郭嘉向众人解释道。

夏侯渊皱着眉头说道:“文远。即是如此。那又何必理会。我军中将领。熟悉北方胡人者唯有你和子龙。子龙资历尚浅。你……”

夏侯渊话还没说完。就被张辽抬手打断。张辽说:“妙才兄,资历是可以历练的。国法却是不能够违背的。何况主公自己就一直严格执法,我等亲族、部属又岂能让主公为难?”

曹操闻言一笑,说道:“好你个文远,说你的事情,如何又拐到我的身上?”

“主公,你身为豫州谯县人,可是从来未曾在豫州为官。即便如今主公权倾朝野,曹氏和夏侯氏也无人在豫州为官。这难道不是主公刻意为之?《三互法》虽然在先帝时为党人所反对,但那些党人也不是圣贤,他们地反对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丝毫没有一点公心。老实说,我本人还是认可《三互法》的,这种涉及亲属关系的任官回避制度可说是开了历史的先河,必将对后世产生极大地影响。先帝在位时虽然不怎么靠谱,不过这项原本是针对党人的法令却绝对是一项创举,也算先帝那不靠谱的经历中少有的几项善政了。”张辽说道

张辽可是可是相当清楚后世的各种回避制度地,也就是说,这些制度、法律尽数是脱胎于汉朝地《三互法》。能够延续两千年而始终不变其核心内容的法令又怎能不让张辽重视?

曹操本人就是“法治”地拥护者,对于自己在任职时的刚正不阿,严肃执法,曹操是相当满意地。而对于张辽这样适度的“吹捧”,曹操虽然嘴上责怪,可心中却相当的舒服。而且他更因为张辽严格遵守法律是受了他的影响而心中自得。当然,如此能够避免属下势力做大也是曹操满意的一面,但这就不是能够放到台面上说的事情了。

张辽将曹操地例子一搬出来,除了曹洪还在不知道嘟囔着什么外,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他们也不是没有过衣锦还乡之类的想法,不过如今的局势根本就没有到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时候,他们自然也没心思去顾及这件事。可是张辽这样做,却实际上竟他们将来可能回乡任职的机会给彻底堵死了。而曹军又在内部初步施行了军政分开的试点,也就是说他们将来连回乡带兵都没有可能。

但若要说他们会就此责怪张辽倒也不至于,毕竟在任何一个势力的创业初期,他的成员绝大部分都是拥有能够顾全大局,甚至牺牲自我这类特性地人,曹操的麾下如今也不例外。如果说荀等人还可能有些私心,可曹家的人却是在问哦自家打江山。在天下未定之时,又哪里会顾得上徇私呢?何况曹家自曹操起,将来地高官绝对不少。若是个个都要回乡任职,那整个豫州都安排不下来,还不如分开的好。这样还能借机将家族势力扩散到全国各地,不但让家族得以发展壮大,也使得家族规避风险的能力得到了加强。这是一举数得得事情,这些聪明人没人会想不到的。

所以,在沉默的片刻之后,曹仁首先呵呵一笑,对张辽说:“好个文远。果然公私分明。虽说如此一来,我等皆不能在任职时回乡炫耀,不过也能借此确保国法的执行。不过哥哥们(曹清是曹家幼女,张辽自然就是妹夫)的这点损失还得从你这里找补,别的不说,今日可得吃掉好的。”说着,曹仁扭头对夏侯渊和曹洪说道:“诸位,仁此言可算有理?”

“哈哈哈!子孝此言甚善!这些年征战,倒是长久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