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袁绍之所以这些年变得有些多谋寡断也是因为身边谋士太多。每遇一事总是有大量地不同意见。细细思量治下却各有好处。让人无法决断。而如何采纳又涉及自己麾下部属地派系平衡。保持自己地权威。这才使得袁绍遇事犹豫不决。可是这件事情除了郭图、逢纪这两个明显是故作姿态地家伙之外均表示反对。袁绍也就不用再考虑了。
“既然诸位都是此意。那就依此办理吧。让高览好生带兵。决不能让张辽搅乱我军后方。”袁绍拿定了主意。缓缓地说道。
“主公英明!!!”众人齐声应道。就连郭图、逢纪也不例外。丝毫不能从他们地脸上看出失落地神情。
“主公!”
就在众人以为此事告一段落时。突然一员武将出列向袁绍躬身说道:“启禀主公,张有奏!”
“嗯?隽义有何事。但说无妨。”袁绍见是张,心中已经明了,此时奏报,必是与高览有关。张与高览二将的关系可是众人皆知地。
“主公,据高将军所报,曹军战马可以不畏碎石,而曹军骑兵更是精通胡人的骑射战法。曹将张辽出身并州,此骑兵必是张辽亲手所训。而念及张辽曾长期留在曹操身边,曹军骑兵通晓此种战法者就……末将以为,曹操身边骑兵也必然有精通骑射之兵,从张辽那两千骑兵个个能与马上高速放箭来看,曹操身边这类骑兵也不会少。再加上曹军骑兵此时可以在山地作战,还望主公能及早命人探知此中诀窍。并向平原加派骑兵,以压制张辽之气焰。”张侃侃而谈,所谈均涉及曹军骑兵,倒是投石机他们已经见识过了,也没有过多纠缠。
“主公,张将军所言甚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此事宜急不宜缓。我军若不能探得曹军骑兵之谜,下次必然还会遭到曹军的算计。”审配出言附和。
作为世家家主,审配虽然不喜颜良、文丑这等身份低下的大将,但对于张这样同样虽然家道有些中落,却依旧是世家子弟的将领却是心中认同的。而且张不但能征善战,而且很会做人。审配虽然不会拉帮结派,但为自己的家族交好一个军中重将也是他不容推卸的责任。而且审配也明白曹军骑兵的秘密若是无法查明,将会对此后两军地决战产生不可估量地影响,他自然是要支持张的意见地。
“曹操倒是会算计。若他早些在此地就用骑兵与我军大战,纵然我军骑兵会有损失也不至于如平原那样严重到只能据守的地步。真真是好算计啊!”田丰叹道。
众人闻言心中均是一震,若此战真是曹操预先算计好的,那平原那里可就危险了,谁也不知道张辽究竟还有什么后手。若是平原有失,那渤海、清河就直接暴露在了曹军的铁蹄之下,甚至此时正在围攻东武阳的袁军和冀州腹地的河间、安平、巨鹿、魏郡等地也将面对曹军骑兵的威胁。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若真发生这种情况,粮草断绝不说,军心士气必然涣散,袁绍就可以干脆的直接投降算了。
“唔……此事倒确实麻烦。咝!诸位可有对策?”袁绍吸了一口冷气问道。
“主公,可从安平、巨鹿两地抽调兵力增援平原战场,再命渤海、河间两地将领密切关注平原,并给予高览将军调动两地兵力之权。如此可将张辽之曹军彻底关在平原,甚至逐回黄河南岸。”袁绍谋士辛评出列说道。
“此计不妥!”辛评话音刚落,田丰就出言反对。“渤海之兵决不能动,非但不能动,还要从别处予以加强。否则曹军有水军之利,可随时从海上进攻渤海。况且公孙续已然投靠曹操,渤海一旦兵力空虚,难保公孙续不会趁火打劫。如今之计,只能从常山、魏郡、等腹心州郡调兵增援。且青州曹军不过三万,只要我军据守不战,张辽也不敢无视身后大军而直入我腹地!”
“呵呵呵!其实还有一计!”
就在众人争执之时,许攸微笑着开口说道。
“子远,计将安出?”袁绍对这个早年就投靠自己的谋士还是很重视的,虽然没有赋予审配这样的重要职务,可一旦许攸出谋,袁绍总是有些倾向的。
“此时曹军沿黄河分为三处,此处兵力最厚,青州防守最严。然东武阳只有一城耳,东郡河北之地均在我手。主公只要命人围住东武阳,然后躲过曹军水军巡视,将一支精骑渡过河去,直扑东平……呵呵,只要能攻下东平,控制了天子,曹操还能与我军一战吗?”
第三卷 第291章 轻松地曹操!
更新时间:2009…6…14 21:10:18 本章字数:3394
“妙!”
许攸话音刚落,就听得有人大声叫好。众人寻声一看,出言赞同的却是与许攸一向不和的田丰。
“此计大妙!以重兵围住曹军,暗遣精骑直捣曹操腹心。若能控制天子,则此战定矣!即便不能,也能让曹操各军慌乱,起到调动曹军之力。”田丰虽然不齿许攸的为人,可许攸此计却非常符合他的心意,故而也不管与许攸的恩怨,开口赞同。
“此计虽妙,然则太险,稍有不慎,不但无果,反有滔天大祸。”沮授这次依旧没有抢到“沙发”,还是第二个发言。
不过沮授却不太赞同许攸之计,虽然看上去效果明显,但曹操也非不智之人,帐下更是智谋之士甚多,岂会对如此重地不加防守。且一旦失败,袁绍立刻就会立刻背上一个谋杀天子的罪名,再加上曹操将袁术给袁绍的那封信大肆宣扬,袁绍的名声就算是顶风都会臭三里。那时候人心一散,袁绍的基业就会彻底完蛋。沮授当然不愿让袁绍弄险。
许攸的计策激进,冒险,确实得不到稳健派的认同,虽然大家都认同了曹军的实力强于自家,但只要没到穷途末路,他们是不会青睐险招的。而别的人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会赞同许攸的计谋,他们不愿见到许攸借此机会扩大对袁绍的影响力。
这样一来,当沮授的反对意见一出,众人纷纷出言反对,理由是各种各样,但中心议题只有一个,就是反对许攸的计策。
这次又是几乎一面倒的状况又让袁绍立刻拿定了主意,“既然如此,此议就不要再议了,将来若有机会再说吧。”袁绍否决了许攸的计策,不过他还是对许攸感到一丝歉意。毕竟人家许攸是在帮他这个大老板出谋划策,于是在话语中也并没有将话说死。
许攸其实也并没有介意袁绍是否会立刻就采纳他这个计策,他此时将这个计策抛出来也是搂草打兔子…………顺便的事。这时候的许攸虽然没有完全彻底的背叛袁绍,但他已经通过自己的家仆和郭嘉的部下接上了头,并通过这条线向曹军提供了不少情报。这也是许攸在做一种另类地“风险投资”,只要处理得当。他就能左右逢源。至于这时候抛出这个计策,许攸实际上也是在做投资,他的目的是讨好曹操的核心将领。凭借他的头脑,许攸已经从曹军的部署地蛛丝马迹发现了这些统兵大将对天子的态度,虽然不敢肯定,但对付一个无权的小皇帝的胆子他许攸还是有的。当年他甚至敢于谋划着拦路劫杀汉灵帝,如今给一个一点实权都没有的小皇帝找点麻烦来讨好一下将来可能的同僚也不是什么让人不可接受的事情,毕竟这些人都是曹操的亲族,自己虽然是曹操曾经地好友。也不可能比这些人更加受到曹操的信任。许攸为人虽然狂傲、贪婪,可必要的谨慎还是有地。
而袁绍的态度也让许攸满意,反正他也没有让袁绍采纳他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