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张辽新传 > 第169部分

第169部分(1 / 2)

>氖裁凑苎Ю嗟厥榧偌由夏潜颈晃鞣骄朔钗涞摹墩秸邸罚抟徊皇强梢杂美闯摹5绞焙蚪岷虾捍鞘导是榭稣箍春鲇凭褪橇恕!闭帕扇缡窍耄耆蛔⒁獾剿羰钦娴卣饷醋龌嵩斐墒裁唇峁#ㄆ浣峁褪钦帕烧庳说帽涑梢桓鋈频赝ú牛泄鱿忠桓鲈缬诖锓移嬉磺Ф嗄甑娜仆ú拧#?br />

被郑玄这么一“鼓励”的张辽以后究竟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们暂且不说。张辽此行的目的确实是达到了。

“文远。为师知汝不喜儒家典籍,不过为师这里有本书倒是应该合汝胃口。”当张辽在第二日准备向郑玄告辞的时候,郑玄对张辽说。

“书?”张辽一愣,他在想是不是自己的这位老师想给他一卷自己注解过地经书典籍。

郑玄从身后地童子手中取过一个包裹,交到张辽手里,这个包裹很沉,隔着包袱皮,张辽能感觉出里面应该是一卷一卷的竹简。

“老师。这究竟是……”

郑玄看着这个包裹。欣慰地笑道:“这里面说的竹简是当年吾师马融保存的一份朋友的手稿,那人叫王符。字节信,是吾师的好友,也是当时的大家。这包裹中就是节信先生的著作《潜夫论》。”

张辽后世是喜欢历史,但也没到那种对历史上稍有些名气的人都能够完全知晓的地步,就像现在郑玄说的王符和《潜夫论》张辽就一点印象都没有。

“老师,您知道弟子我读书不多,这节信先生的《潜夫论》弟子实在是没有听过,还请老师指教。”张辽有的是办法,既然郑玄说王符是和马融齐名的学者,那他就将话说的含含糊糊,直接将话题引向《潜夫论》,毕竟这部书确实未曾流行于世,否则曹操、郭嘉、管宁等人早就会向他提起。

“呵呵,这没什么。节信先生是凉州安定人氏,为家中庶子,舅家无亲,故幼时倍受歧视;青年时不苟于俗,不求引荐,故游宦而不获升迁,于是愤而隐居著书,终生不仕。先生立意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并自号潜夫,故先生之书作亦称《潜夫论》。吾师季长(马融字)公得其赠书,并与为师学成离开前赠予为师……今日为师将它转增与汝,往汝善体节信先生之意,造福青州百姓啊。”郑玄对张辽的小心眼是心知肚明,但他却没有说破,只是向张辽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老师期许,弟子谨记于心!”张辽闻言,一改原本的笑意,一脸肃容的向郑玄躬身施礼,开口应道。

随即,张辽又向一旁的管宁拱手道别,上马而去。

看着张辽远去的身影,管宁转身对郑玄说道:“康成公,文远他……”

郑玄不待管宁讲话说完就挥挥手止住管宁的话头,“幼安,我老了,也看明白了。如今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这将来的路究竟如何走也是你们年轻人的事情了。我今生最大的成就也就只是著书立说,或许还收了一个前途远大的便宜弟子。”说到这里,郑玄也忍不住说了一句俏皮话。

管宁也笑了,他说:“康成公是确定文远能青出于蓝喽?”

郑玄扭头看了管宁一眼,笑着转身向回走去,边走边说:“或许连文远自己也不敢想象他的将来,然老朽随老,却能比年轻人看的更远。文远有才,我们只需拭目以待,必有所得。哈哈哈!”

大海之上,一支由六艘大海船,十余艘中型海船组成的船队正向着西北方向航行,托老天爷的福,这一天的天气都十分不错,就是风向不好,让船速根本就提不起来,只能偏着帆,借着一点点的风力向前航行。

这六艘大船中最前面的一艘船的甲板上,有两个身着皮甲,裹着披风的军人正在那里闲聊着。其中一人正是甘宁水军中的司马,被张辽和甘宁同时看好的丁奉。

“承渊,你说老大他为啥不先回来?反正这些野人咱们也抓到了不少,就算是船都没有装满,那让手下人去做就是了,老大是堂堂的将军,何必亲力亲为?”说话的是一个甘宁长时间的追随者,如今在水军中也是一个军候,统领着一艘大型战船。

丁奉抬起眉毛,无奈的说道:“为何?还能为何。咱们是水军,虽然老大如今是三万水军的统领,官居中郎将,可老是憋着没仗打,老大如何能不难受?上次袭击幽州,那也不过是我们水军将赵将军的骑兵送上岸,泉州、雍奴的夺城之战老大均未参与。若非张将军严令,老大早就憋不住了。就这,最后不还是死赖在泉州和吴敦一起袭击了袁军,才算是稍解了老大心头的郁闷。可是一回来,张将军却让水军远赴东瀛为青州建设抓捕奴隶,老大如何不喜。这次张将军可是给老大送了口,说是只要老大认为有威胁的野人部落,都可以便宜行事。虽然那些野人的实力实在是很差,不过也聊胜于无,让老大解解馋吧!”

“也是啊。咱们水军确实憋得够呛。就说咱们的战舰,最大的一种远不是南方的水军能够相比的,只要咱们下去三、五艘,就能将南方的水军彻底掀翻。可如此实力,却始终捞不着仗打,别说老大郁闷,咱们兄弟又几个不郁闷的!”

“现在这种战舰已经不造了,张将军说现在的规模要轮流控制黄河和长江已经不成问题,需要的只是中小型的辅助战舰和大型的运输船,可以配合我们的大型战舰作战并将军队送到对岸。而且经过幽州一役,我相信将来我军北上南下之时,都会用水军运送军队在敌后登陆的战法,那时候,我们水军岂会无仗可打?咝!好冷!”丁奉将身上的披风裹裹紧。

“哦?承渊,张将军可是很看重你的,你是否听到过什么内幕消息,说来听听。”

“内幕?我这里可没有内幕消息,曹公欲扫平天下已不是秘密,北上南下也是预料之中,唯一保密的不过是时间问题。你想想,北上南下,哪一样能少得了我们水军?”

“也是,黄河,长江,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过去的。”

“我还听张将军说过,沿着大陆线南下可到达日南郡,然后绕过陆地西进,还有广阔的海洋和陆地,那里也有建立了千年的国度,听说有甘英抵达过的安息国和他未曾到过的大秦帝国,不过张将军说那应该叫罗马帝国。将来曹公扫平天下后,我就想驾船向西,去看看张将军说的这些个地方,我要比甘英走的更远……”

第三卷 第229章 军制改革开始

更新时间:2009…4…2 19:56:52 本章字数:3396

临淄城中的州牧府,自从张辽由高密回到临淄后,他就将曹海、赵虎等青州军中的所有校尉和部分司马级军官统统叫到一起,并将已经抄好了数十个备份的军制改革方案的手稿交到他们手中,让他们这些中级军官先统一思路。

张辽深知改革的难处。商鞅变法虽然让秦国强大起来,却为此送掉了自己的性命。王安石变法,却最终让大宋朝廷变成了党争之地。清末维新变法,还是变成了一场血腥的屠杀。就连后世的改革开放,那也是一步一停,走两步退一步,直到十余年后方才放手改革。原因不过是不同利益集团的诉求而已。虽然他的这个改革涉及面很小,青州军中他也有着绝对的威信,但因为他的改革是要推广到整个曹军的,所以他必须小心翼翼。而青州军中如今除了张辽就没有了将军一级的将领,也只有水军那里还有甘宁这样一个中郎将,而这群军官们身后也各有各的利益团体,就成为了张辽试水的最佳人选。

再说了,他在青州的新政是因为青州真正的豪门已经因为黄巾的缘故而死的死、散的散,那些小家族则被他拉进了利益共同体,朝廷中和青州有联系的官员也不敢再强势的曹军面前出头,这才让他的青州新政顺利实施。可张辽还想着改革官制,这就势必要触及官僚世家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不得不慎重对待。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