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你可有何建议?”曹操满意的问道。贾诩智慧和善于审时度势的才能曹操早就清楚,而收服张绣之后这一段时间,他对贾诩也多方面加以观察,更是发现此人善于做人,刚才的回答中也能说明贾诩的谨慎。手下能有这样的人材,曹操自是心中满意。
“没有。”贾诩摇摇头说。
“嗯?”
看着曹操三人奇怪的眼神,贾诩赶紧解释道:“对幽州战事,张将军和郭祭酒已然谋划的十分周密,诩找不到可以补充的。至于乌桓人,也不过是突发事件,要看主公对他们是何种态度,需方好谋划。”
曹操点点头,说:“操之意是接纳,让他们作为榜样,来分化其余的胡人。若仅仅是利用他们,那就太可惜了。说不定文远会在背后说我浪费资源的!哈哈哈!”曹操笑道。
“明公,诩虽不知张将军对这乌桓人有何打算,然明公若要扫平天下,北疆之安定则尤为关键。如今北疆胡人以匈奴、鲜卑、乌桓为主。匈奴已然势微,若中原无大变,绝无兴风作浪之力。鲜卑、乌桓同属东胡,自匈奴势微后渐渐崛起,然鲜卑自檀石槐出现后变得更加强大,虽檀石槐死后陷入分裂,可还是能压制住匈奴和乌桓。若明公能借此机会招揽心向我方的乌桓部落,则可在将来安定北疆的战争中获得助力。想来张将军也必有此意,否则不会如此重视此事。”贾诩既然已经进入了曹操的核心幕府,自然也就不再顾忌什么,只是他还不知道张辽对此事的真正态度,故而言语间还是有些保留。
“主公,文远的用意必然是借此机会介入乌桓人之中,拉拢一批乌桓人为我所用,为将来经营北疆打下基础。虽然不知这家伙的具体布置,不过无非是一拉一打,用他自己的话,就是一手拿着钢刀,一手拿着金银,是选择钢刀还是金银,悉听尊便。”程昱说道。
贾诩在一旁听的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身为大儒郑玄的弟子却会如此明白的说出这种杀气腾腾的话,虽然他也知道这是实话,可习惯了含蓄的贾诩猛然之下还是对这么直白的话有些硌涩。
郭嘉在一旁看出了贾诩的心理变化,若论观察人心,他才是目前诸侯的谋士中唯一能和贾诩并列第一的人。郭嘉笑着对贾诩说道:“文和先生,文远之言虽然直白,却没有说错。他这人就是这样,对正事从来不会拐弯抹角。而且他对北疆可是垂涎三尺,他曾说过,若主公同意让他开发北疆,他有信心在五十年间将北疆建设成不逊于雒阳的繁华之地。”
贾诩对郭嘉转述的张辽之言很是惊讶,“五十年虽然不短,可要将北疆建的不逊于雒阳,这可不是诩所能相像的了。”
“呵呵,文和,文远曾言道,北疆资源之丰富远远超出我等的相像,虽然气候寒冷,然土地极为肥沃,只要能解决百姓的住宿和取暖,再大规模的进行移民,五十年建设北疆已算是速度慢的了。”曹操笑道。
“大……大量移民?”贾诩没想到张辽会有这样的打算,“是以罪囚充实边塞之举吗?”
“不是?”郭嘉摇头道:“黄巾之乱和凉州羌人叛乱均是由于官吏、豪门大肆兼并土地和欺压百姓所致,主公若扫平天下,也必将要面对这一现实。可豪门世家是我大汉的统治基础,我们也不能抛开他们。故而文远就想开疆拓土,以缓和豪门兼并土地的危害。而他在青州的新政,也是为了想找到能稳定社会的方法。就目前而言,似乎效果还不错。”
“什么不错?这小子分明就是个闲不住的主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战争狂,只会叫嚣着什么用我手中的剑为百姓的犁找到土地。”程昱现在看张辽是越来越顺眼,因为张辽也是个对外强硬之人,可言辞中总喜欢损他两句,这也算是一种偏爱。
“哦!”贾诩知道曹操雄才大略,是能够问鼎天下的的人,但他没想到曹操的下属现在就开始为将来统一的天下而做准备了,此时他真正感觉到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误。
第三卷 第二零一章 合金!机械!
更新时间:2009…3…1 19:36:28 本章字数:3482
“用手中的剑为百姓的犁找到土地。张将军胸怀远大,诩佩服!”贾诩喃喃的重复了一边程昱的话,不由得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张辽由衷的佩服起来。
“文和,你千万别多想,类似这种话,文远说的还多着呢,什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真理永远只存在于弓箭的射程之内等等。你要是每句都去细细思索,那就别做事了。”郭嘉看到贾诩的样子就知道贾诩也被张辽的这种话给绕进去了,赶紧出言劝告。
曹操也呵呵笑道:“文和,文远的这些话听上去很新鲜,可是文远自己也说过,其实说穿了也就一句话的事情,那就是谁的拳头大,谁就说了算。其他的不过是玩些文字游戏罢了!文远还说要就此写一本书,不过到现在都没有结果。”
贾诩再一次被雷倒了,他没想到这个张辽如此有趣,无奈的笑道:“拳头大的说了算。大实话!大实话啊!”
“话糙理不糙!这就是张辽,张文远!”曹操颇为自豪。
“确实如此。至少诩还没有看到过有类似张将军这样的人。”贾诩颇为服气的说道。
郭嘉看到贾诩对张辽有些心服,心中暗自好笑,他在想,若是贾诩知道正是张辽搅了宛城张绣的好局,破坏了他贾诩的谋划,不知会有什么反应。
“明公,既然我们知道张将军的最终意图,那也就无需在此时过多的考虑,虽然那个部落有意归顺,可具体的问题还需要获得准确的信息后方可谋划策略。不如等幽州那里有了详细的消息之后,再和张将军一同会商?”
贾诩的意见也正是曹操等人的想法,所以曹操想都没想就表示同意。
“当然,我们也不是什么都不用做。以诩之见。我等……”
且先撇开曹操等人不说,在临济城地张辽此时却收到了一件意外的礼物。
“主公,这是家中的工匠无意中熔铸出的东西,不但分量不重,而且相当坚硬。工匠们将它重新铸成杆子后又发现它的韧性也很好,虽不如白蜡杆,却也想差不多。于是他们干脆就新铸了这一杆长枪,并报告了夫人。夫人得知消息,立刻让我将此枪送来青州。”
在临济城外的军营的校场边上,张辽面前站着的张成在说话的同时将手中的一柄黝黑地长枪送到张辽的手中。
张辽接过这柄全金属制作的长枪。立刻就发现它的重量虽然比白蜡杆要重一些,可依然在他能够接受的范围,而且用力一抖动,枪杆也立刻能抖出弧度。张辽心中清楚,这杆枪虽然会让他在战斗中的时间缩短,可也让他地兵器质量超出了旁人。一旦开战。他完全可以用兵器来欺负人。何况依照他如今的地位,还需要他张辽长时间战斗的机会几乎没有。
“好枪!”张辽口中赞道,手上也不闲着,右手持枪,猛然身体一转,对着身后的枪靶猛刺过去,只听得“嚓!”的一声轻响。枪尖轻松地没入木头制成的靶子中。随即张辽一抖枪杆,“咔!啪!”两声,枪靶子竟然被震得粉碎。
张辽收回长枪,审视这完好无损的枪尖,不住地点头。“好枪啊!好枪!”
张辽如今经过刻苦的锻炼,双臂的力量已经十分强大,虽然还没超过典韦、许褚。可也能和赵云、甘宁战个平手,白蜡杆虽然韧性很好,但在他和赵云这样的抖动下若想震碎木靶,则白蜡木做成的枪杆也必然断裂,这枪法中地“抖”字决就施展不开,虽然不影响军队中大规模使用,却实实在在的让张辽、赵云他们时常要更换枪杆。如今有了这种韧性和硬度就极好的金属枪杆。他们这些使用长枪地武将就不需要让自己的卫队多带枪杆了。
张辽越看这杆枪越顺眼。黝黑的枪身陪着黑色的枪尖,完全符合他低调的作风。而且全黑色的长枪在夜战中可是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