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2)

有些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首先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而是片面追求攻难题、解偏题、做怪题。

有志报考重点大学的考生,难题是一定要做的,做好了才能拉开高考分数的距离。但是做难题必须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为前提,不是凭空攻克。没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作铺垫,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基础的题型才是高考试卷中的主导内容。所以,家长一定要时常提醒孩子注意这个问题。

3重时间轻效率

高三是拼命的一年,是忙上加忙的一年,就算过去最贪玩的学生也格外感到时间的宝贵。从某种意义来讲,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与掌握的知识应该成正比,但不是所有情况都如此。有些考生过分重视时间,分秒必争,每天挑灯夜战到凌晨两三点,早上起来连早餐都不吃,跟爸爸妈妈说句话都认为是浪费时间……但事实上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由于缺乏睡眠,白天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不起来,错过了老师的讲课。不吃早饭的后果是血糖低、心慌、出虚汗,更是影响听课效率。其实,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一堂课,比自习几个小时的作用还大。这样的孩子,家长务必要给予正面引导,首先鼓励和肯定他们珍惜时间的精神,同时要讲明时间和效率的关系,要努力做到既抓紧时间又强调效率,将来才能考得好。

高三上学期,适当强调抓紧时间还是有必要的,到了下学期就要时间和效率并重,而五月以后更应该强调的就是效率了。

另外,家长不仅要给孩子讲清道理,在具体操作上也要给予一些指导,比如把“每晚12点以前睡觉”当做一项硬性要求。强调效率不等于忽视时间,有的考生以为“效率”就是解题的绝招,有了效率就可以少做题,一样能考好。这种投机心理着实不可取。

“重时间轻效率”的现象在高考冲刺阶段,比如每年四、五月份,特别常见,家长应该特别留心。

第5节:家长帮助孩子调节心态须知

家长帮助孩子调节心态须知

1每个孩子都有心理问题。

我们说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因为孩子经常会出现心理问题。

当前,大多数家长很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则往往掉以轻心。甚至有相当多的家长还不知道什么叫心理健康,认为孩子只要能吃能睡就是身心健康。

心理问题就像头疼感冒一样,人人都可能遇到。因此,家长不要把它看得像洪水猛兽那样可怕。但是,微小的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存在不加以解决,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对孩子学习和生活造成更大的危害。

家长的心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父亲有胃病,孩子不一定有胃病;母亲腰疼,孩子不一定也腰疼。也就是说家长和孩子的身体健康没有必然联系。可是心理健康就不一样了,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暗示、模仿、感染的心理机制影响孩子。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心理问题是后天而有的,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

有这样一个女孩,一遇到困难就愁眉苦脸、掉眼泪。一了解才知道她的妈妈就这样,动不动唉声叹气,一把鼻涕一把泪。这就是母亲患有心理问题,长此以往,女儿也受到了感染。

一个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脾气暴躁,和同学交往时一句话不对就翻脸,脸红脖子粗。他的这种行为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爸爸那里来的。他爸爸无论和谁说话,态度都十分恶劣,连对奶奶也不例外。

因此,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一方面要预防自己出现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尽量改正已有的心理问题,使得长期共同生活的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心理行为。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影响学习成绩与高考成绩的关键因素。曾有家长跟我说:“王老师,我的孩子挺用功的,起早贪黑,我没见他玩,也没见他看电视,整天坐在桌子前不停地写不停地看,可成绩就是上不去。我原来以为这孩子是不是在谈恋爱,可是观察了一段时间,没有女孩子给他打电话,他给别人打电话也不外乎说学习。真不明白,难道他就是笨?可是我觉得他也不笨,办什么事都很明白很认真,成绩怎么就是上不去?”

我问这位母亲,孩子坐在那里都写什么,看什么?他妈妈说:“这孩子就是有点儿磨蹭,同一道题翻来覆去地做,写了好几张纸还不行。他自己说总是不放心,明明知道已经做对了但就是不能控制,一遍两遍不放心就做三遍四遍。”

听到这里,我告诉这位母亲,孩子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叫做强迫现象。什么叫强迫现象呢?不该想的总想,不该做的总做,还控制不住。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强迫现象?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采取了一些不适当的方法,促使孩子形成了这种强迫现象。比如有的老师规定学生要错一罚十。我儿子上小学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学校里考英语,一个单词拼错了就被老师罚写十遍。我们家长有时也用这办法,孩子做错了一道题,好,我不让你玩,再做十道或是做十遍,让你长长记性,看你以后再敢马虎。

这样的惩罚式教育导致孩子心理上出现异变,再加上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对自己又求全责备、想追求高分数,一系列综合因素的影响就可能使孩子形成强迫现象。我们试想,孩子如果有强迫现象,能提高学习成绩吗?他一道题做五遍,人家一道题做一遍,效率要差好几倍。而且不只是效率的问题,同一件事重复得多了,肯定心烦,可不做又难过,无法自制。当然,孩子的心理问题还不仅是这些,我只是举这样一个例子。

同样,在高考中心理问题也是影响成绩的一个关键原因。怎么叫发挥不好?发挥不好主要就是心理问题,平时能达到的成绩高考时达不到了。常见的考试心理问题很多,最主要的是高度紧张、高度恐惧,所谓的“考试焦虑”,一看到卷子头脑一片空白,一片空白还能答出题来吗?极个别的人甚至晕过去。

每年高考都有这种现象发生。有一个考生平时成绩很好,可是连续参加四年高考,连续四次名落孙山。为什么?一进考场手就发抖,拿着笔一个劲儿地在纸上打点,什么也写不出来,参加日常得考试却一点问题都没有。这就是高度的心理恐惧导致的书写痉挛。

每一个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重视孩子的高考,但是首先要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要深刻地认识到,孩子平时学习很努力,但高考却没“发挥”好,多半是存在心理问题。

第6节:心理问题自我调节解决

无论是成人的一般心理问题还是孩子的一般心理问题都可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获得解决。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患了轻微的感冒,只要多喝水,注意保暖,自己都会好起来,没有必要到医院去做各种治疗,又透视,又吃抗菌素,那样反而不利于健康。心理问题也是一样,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解决。

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发生心理问题,大多数也是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只不过很少有人留心总结自己的经验,也就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家有考生的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学常识,并结合生活实际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自我调节法。没有必要在孩子有一点心理问题时就紧张得不得了,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有的家长看到媒体上宣传考试焦虑对高考的危害,便问孩子:你紧张不紧张?孩子说紧张。那么走,咱们去看心理医生吧。

其实高考前,略微紧张是正常现象,会促进孩子的警觉性,有助于潜力的发挥。如果疲疲塌塌、吊儿郎当,那才是没进入状态。没有一定的紧张度怎么能保证能正常发挥呢?就像百米赛跑一样,别人都蹲下去准备往前冲了,你还不紧张,无所谓,在那儿站着,枪一响你能冲出去吗?所谓“考试焦虑”指的是高度紧张、高度恐惧,吃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