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年卿面无表情,不像有心动的样子。
冯俏忙觉失口,章年卿最不愿意借力祖辈了。她忙道:“刑部也不错,你不呆在京城,去地方上当个按察使也好,也算干回老本行了。”
章年卿叹口气,不愿多谈:“刑部还是算了吧。就在吏部和户部挑一个好了。”
“唔,户部也不错啊。富得流油……”
章年卿眼睛豁然一亮,贼的发光。冯俏噎住半晌,吞吞口水:“不会吧,天德哥你很穷吗?”
章年卿立即正色,冷淡道:“穷到不穷,我只是突然想起,历年市舶司都在海上遭难,导致年年亏收。我在翰林院的时候,就听内阁要取缔海运。只因工部掌着造船的营生,刘宗光不肯,这件事才被压下来。我在想,皇上既然夺了我在科举上的功劳,那我重新去海运上赚回来。”
冯俏见他义正言辞,掷地有声,没有多想,道:“好啊,你想去哪我都陪着你。”
“这是自然。”章年卿翘起嘴角。
外放自然比在京为官阻力小的多,章年卿想要离京,大把的人等着送他。其中最为欢喜的莫过于刘宗光,他对刘俞仁道:“最多五年,爹一定把你提到内阁来。”
刘俞仁苦笑不已,拱手道:“孩儿谨遵爹爹教诲。”
内阁五大学士皆以满员,五大阁老谭宗贤、刘宗光、冯承辉、齐地上来的东阁大学士,兵部侍郎尚文贺以及身为三朝元老的礼部尚书晁淑年。
晁淑年接的是前礼部尚书严福光的担子,典型的大尾巴狼一个。倒戈倒的比谁都快,不过开泰帝倒是很喜欢。他是五大学士里,除谭宗仁外,唯一个掌部事的,任中极殿大学士。
谭宗贤是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掌部事。刘宗光是建极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尕工部尚书,仅为加衔。儿最倒霉的就是冯承辉,光杆文渊阁大学士,几乎成了朝上的笑话。
但笑归笑,皇上挺看重冯承辉。冯承辉的岳家和女婿都得力,只可惜冯承辉名义上是刘派的人,开泰帝才一直不愿重用冯承辉。而且冯承辉教过十多年书,桃李满天地。更别提晖圣阁出来的那一拨嫡传弟子,如今各个是朝廷上的肱骨之臣。
故,冯承辉处境虽尴尬,却没几个人真的敢不把他当回事。
刘俞仁叹息的想,父亲想把他往内阁提,不参合五大学士便罢,要参合,第一个动的肯定是冯承辉。五大阁老,三个都是皇上的人,开泰帝是政令通达,顺通无阻了。
刘宗光的话确实越来越不起作用了。父亲想换掉冯承辉,和他父子同心,也不足为奇。
只是,在这么折腾下去。他和衍圣公那点师生情谊,早晚得被消磨光。父亲再这么折腾冯承辉,他和冯俏那点兄妹情,也会消失殚尽。
若真动了冯承辉,冯俏不恨死他才怪。
作者有话要说: 我好腻害,说五点起居然真的五点起了。我自己都佩服我自己!
哈哈,早上的更了,下午的也**不离十了。
没意外的话,晚上九点还有一更。
么哒,爱你们~
第100章
三年后,泉州市舶司。
泉州遍地刺桐,其中亦以刺桐港为最大。章年卿陪着几位洋商一路从市舶库参观到刺桐港,操着一口洋文,和诸位洋人谈笑风生。
毛竹寻个空跑来,对章年卿道:“家里有急事。”
章年卿目露诧异,对诸位洋商说声抱歉,拉着毛竹细问:“出什么大事了。”他神色一凛,心慌不已。若没有大事,冯俏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叫人来喊他的。
毛竹苦着脸道:“你还是先跟我回去吧。这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
章年卿当机立断,“走,回府!”一行人,撒腿就走,几乎是一路小跑回去的。
三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泉州市舶司的门面也今非昔比。
章年卿来时候,泉州市舶司可谓是一堆烂摊子。不仅市舶司老旧无人打理,连正经官员也没有几个。
当年李威海上出事后,泉州市舶司形同虚设,不通贡也不通舶。偌大的市舶司什么也干不了,坐吃山空。市舶司提督一职也一直空着,这几年一直由当地同知兼领着。
章年卿不以为意,似乎是在大风大浪里看惯风雨,他不仅毫不担心,还笑着安慰大家:“我哪次去的地方不比这里糟心。”他气定神闲的站在那里,负手而立。望着略显颓败市舶司,嘴角翘起笑意。
冯俏当时不在场,只听毛竹说,章年卿人高马大的站在那里,比在场的官员都高出一头。他身长玉立,面容俊美,端着不卑不亢的气势,加上这些年在官场上积攒的威严,一时竟没有人敢挑衅,也没有人拿他年纪说事。
冯俏暗笑,南人比北人本就稍矮一些。何况章年卿本就比同龄人都高,这几年个头猛进,在河南的时候,比陶金海都高半头。和章芮樊倒是差不多,不过章芮樊当时穿的皂角靴,木底都要一寸高,不算数。
许是泉州市舶司今非昔比,许是章年卿真的气势惊人,同知将位子让的很痛快。不仅亲自带章年卿参观了府衙,内宅住所,连各个仓库都和港口都一一带着章年卿看了。同知笑道:“……属下对章大人早有耳闻,章年卿少年英才,实乃我等楷模。泉州百姓有了章大人,可算有福气了。”
话锋一转,他叹了口气,道:“只是当年李大人的事出了之后,上面对泉州港口的船只出海,审查极为严苛。运货比邻近港湾都要迟十天半个月。洋商那边不愿意,朝廷这边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让出海。前两年来调来横额半路出家的周大人,朝上面递了个折子,说什么将原先三成的押金,提成五成。船只安全到了,再给剩下的。”
章年卿初来乍到,还不懂里面的门道。给毛竹使了个眼色,毛竹立即装愣卖傻的问:“这不挺好吗。”
同志大人急道:“咱们是好了,那洋人能乐意吗。凭什么出海的风险他们要承担一半啊。”
章年卿又给毛竹使眼色,这次毛竹实着愣了一会,好半天才领会精神,试探的问:“出事了,不是给退吗?”
“嗨,哪能啊。钱进了市舶司的腰包,谁给你往出吐啊。别说你叫知府大人,你去叫天王老子也没用!以前三成的时候都不退,五成?呵!想的美。”同知满脸鄙夷,说完才觉得哪不对,忙描补道:“章大人,我不是说你啊。我是说以前的……呃,朝廷,对,大家都是给朝廷办事的。”
章年卿笑笑,“这有什么,不必拘谨。”
同知见他笑的灿烂好看,一副少年意气的模样。也露出一个和蔼的笑,像是看着自己小儿子一般。
章年卿到泉州后,第一件事先让人给他请了两位老师。一位教泉州地方话,一位教洋文。经过一月的学习,章年卿开始着手整顿市舶司现况。不到半年,便重整了刺桐港昔日的繁华。
他还给乌蓬帮和漕帮牵了线,让乌蓬帮挂在漕帮名下,两家合伙做生意。作为报酬,章年卿将海运上的单子给漕帮做,由漕帮保驾护航,负责海运。每次抽一成报酬给他。还许诺允许漕帮自带银两,借东风运舶来货,贩到运河上去卖。
汪霭和俞七很争气,自从漕帮和乌蓬帮结盟后。两人便成了穿一条裤子的好兄弟,将偌大的运河硬生生一分为二,和薄津浩分庭而治。汪霭和俞七很大方,两人还把运河剿匪赵喜山拉入伙,汪霭没有露面,一直又俞七出面接待。
三人将运河把的严严实实,让失了乌蓬帮的薄津浩不得不向通州船行求助。自乌蓬帮出事后,刘宗光便掐断和薄津浩的联系。也不知是避嫌还是责怪薄家办事不力。
总之薄家势力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