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一品公卿 > 第107部分

第107部分(1 / 2)

>    但是这种义学堂的规模极因为当时的教育方式,一个教书先生也带不了几个孩子。再加上因为生活苦难,家里出不起那些微薄的学费。索性也就不让孩子去义学了。反正天底下认识的读书人也没有几个。。更不指望孩子能够走到科举的路子上。与其出铜钱出粮食让孩子去读书。还不如趁着冬闲的时候让孩子多干点活儿更加实惠呢”

林三洪深知民间的实际情况,并不是说免费教书就一定会有孩子争抢着学习。因为这个事情是林三洪整体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对林三洪本人,还是对国家民族,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实现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认字这么一个简单的目标,林三洪不得不用更多心思,,

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法子,就是钱!从财政是拿出钱来,做教育补贴基金,而不是补贴教育基金。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来义学读书,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生活资助,耍是读书读的好,拿奖学金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个计发看起来宏伟,其实并不会花多少钱。就算办一千所义学。直接给教书先生开出的年薪也不过区区几千两银子,要是能看出五两白银一年的工资,估计会出现争抢着做教书先生的现象。至于其他费用,也用不了多少,砸出两万两来,足够把义学办到规模了。

若是能够给予读书的孩子一定的生活资助,家长们就算是纯粹为了经济利益,也不会反对。若是某个孩子学习半年可以得到一两银子的奖学金,对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已不言而脊

这个义学要是能办起来,才真正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是所能够摄取的资本中最为雄厚的一部余…

很快,府台衙门就出了通告文书,晓知各州县衙门。

文书是林三洪本人起草,就叫场州义学策举事纹份女书中,并没有给州县下渊。刀,务。而是越过州县,直接由府台衙门办理义学事宜。各下层衙门只负责招募教授文字的先生和教学场地,府台衙门以现银的形式支付给地安官府……

真正让人们心地的还是那些详细的条款:

年领取教授之资白银四两,一年可以领取二百六十斤精米,换季常服四套,薪炭一千二百斤,清明、端午、中秋、新年四个时令节气可领取鲜肉十斤,米酒八斤,双纬锦缎一丈二尺,

四两银子,不是四贯铜钱,再加上两石三斗白米,这样高的有点离谱的价码,对于那些骨子里贫寒却又不得不摆出读书人臭架子的贫寒书生而言,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生活的窘迫,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拒绝的了的。

因为这些钱根本不过各地州府衙门。而是直接走的是府台衙门的账目,也不怕下边的官吏吃拿瞎闹。而且府台大人已十分明显的威胁口吻警告了州县的地方官:谁要是敢在义学上胡吃乱拿,府台衙门就用律法一条条的卡,卡到哪里算哪里,,

鲜衣怒马的读书人终究是少数,更多的还是那种一边到头也吃不到几口肉,整天被家里的婆娘敲着米缸大骂“窝囊废”的穷困潦倒之辈。府台衙门忽然就开出了这么高的价码,不仅以现银的方式支付工资,还能有各种眼花缭乱想也不敢想的福利待遇,就算真的是傻子,也不可能拒绝。

这些东西可不是哪个有钱的大老爷一时心血来潮施含下来的,而是府台衙门的新学政待遇,吃的清清白白,拿的堂堂正正。

最让这些人心旌动摇的还有最后一点:在义学堂教书满三年者 可享受免农税的待遇。教书五年以上者,各地衙门书办等职务若是出缺。可优先录用。除非是当地的这些教书先生不想到衙门里抱铁饭碗。否则大小衙门里的书吏文办等小吏不得录用他人!

农税虽然没有几个钱,府台衙门也没有权限真正免了他们的农税田赋。和赋税沾边的事情肯定都要经过朝廷允许。但是扬州府台衙门这么承诺了,就表示这一笔会由府台衙门里垫出来。

免农税或许真的不是很大的实惠。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免农税更重要的则是象征意义。    只有功名在身的“朝廷栋梁”才有资格免税,可以不缴税是举人老爷之流才有的特权,曾一度是功名的最直接体现。如今只要教书三年,就可以得到这种待遇。虽然不是正正经经的被朝廷免去了税赋,是由府台衙门垫出来的,可毕竟不用自己掏腰包了,理论上可以于朝廷功名并驾齐驱,这样的荣耀可不是随便什么时候就有的!至于五年以上者,可以优先进入衙门,吃官家饭更是一个绝大的诱惑。这是关系到后半辈子的大事!

能混到衙门里做事情,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门吏,一丁点的品级也谈不上,可在乡下就是了不起的人物了,会有很多乡亲巴结奉承。有什么事情办起来也会方便许多,”

是之当然不是文秀才的名,而是他的号,文秀才这些的读书人,喜欢用这种号来替代本名。

文秀才已经四十六岁了,读书读了几十年,若是他那个腰阔膀远的老婆站在十步之外,他都看不清是男是女,因为读书太久的缘故,眼睛已经不够用了。读书的时候,都要把书本凑到脸上,看起来好像是在闻书上的味道,而不象是在用眼睛看。久而久之,文秀才就得了个文瞎子的“雅号”

当得知府台衙门出了这个《扬州义学策举事》的通告之后,文秀才欢喜的泪眼模糊,更加看不清楚东西了。踢踏着一双早不知穿了多少年的破鞋,卷起“一路沙尘”用一种很他的年龄严重不符的速度飞跑进家酬

还没有进屋呢,就开始大喊大叫:“夫人,夫人,快把我那领长衫取出来

文夫人  也就是尖秀才的老婆正在屋里糊天棚,听到文秀才的喊叫,眼皮都没有动一下,抄起板凳的笤帚。隔着门就准确无误的砸在文秀才的脑袋上:“叫什么狗屁的夫人?真当咱们家是高门大户不成?老娘跟了你这穷酸几十年了,连缎子鞋都没有买过一双,哪有这么寒酸的夫人?赶紧去给老娘搅一桶浆糊过来

“我,,我是读书人,”每当被老婆数落的时候,文秀才真的很想这个悍妇上去厮打一番,可这个老婆无论是体型还是力量,都远胜文秀才,上去打架的时候从来都是文秀才吃亏。虽然每次被老婆骑在地上的时候都会高喊着“别打脸”可每次都落个满脸花”

对于这个老婆,文秀才还是很怕的。

这么多年以来,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的文秀才根本就无力支撑这个家,要不是强悍的老婆家里家外都操持起来,早饿死多少年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仅适用在国家层面,在家里也同样适用。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文秀才都会放下自己的臭架子,时老婆百依百顺。

不过这一次不一样了,文秀才准备去义学堂做教书先生了,可以去赚钱了,可以去挣面子了,自然不象以前那么顺从,而是大马金刀的在板凳上一坐,以命令的口吻说道:“老爷我要去义学堂做教书先生了,一年就是好几两银子的进项,还能给你带回锦缎和白米

“屁!”老婆豪爽的本性或作一口吐沫啐了过来,毫不客气的说道:“少摆你的臭架子,就你这样的,自吹自擂的是个秀才,其实根本就是童生,天下的读书人都死绝了也不会请你做教书先生”

文秀才这个秀才的名号确实是自封的。当年考生员的时候没有考过去,而且一直都没有考过去,直到现在还是个童生呢!文秀才太过于爱面子了,总是说“参加过生员考就丹几才!类的论调,反正乡亲们都知道他的底细。也懒辆。心计较。除了几个调皮的年轻人经常取笑他这个名为秀才实为童生的读书人之外,大家都使用“文秀才”这个称呼。久而久之,就连他自己都认为自己的真正的秀才了,,

被老婆又一次揭了伤疤,文秀才老脸一红,不服气的说道:“怎?六十岁的童生都不算老,姜尚八十岁才辅佐文王,我才四十五”四十六,正是大有作为之时。

如今府台衙门要大兴义学,这就是要重视我们读书人了”

“你算什么读书人?读书人都是大老爷,都是穿绫罗绸缎骑高头大马的老爷。别说绸缎骏马,你若是能给老娘和家里的崽儿赚回几斤米来。老娘就认你这个读书人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