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一品公卿 > 第75部分

第75部分(1 / 2)

>皇怯窭迹瘛⒗贾徊还且桓龉芾硪恍┫性邮挛竦睦⒗芏选?br />

摆一个愧儡出来在台前当幌子,真正的大人物则隐身在幕后,不是要紧的事情不会露面。这种经营模式对于林三洪来说根本就不算多么高明。在后世很多打擦边球的企业当中。这是最常见到的手法。

三爷和刘黑三若不是同一个人。那才真的活见鬼了呢。如果说的巧合的话,这两个名字也未免太巧了。

不管是不是巧合,刘黑三既然能够代表翰香书寓卖人,并且和官府签订文书,那就说明他必然是翰香书寓的头面人物。最奇怪的也就在这里了。

翰香书寓虽然不是说明正经营生,可从文书上来看他们所做的事情并不违法,甚至得到了官府和律法的认可与保护。

既然他就是翰香书寓的高层,完全可以明锣明鼓的柳姑娘买到手然后细心调教,等柳姑娘长大之后再卖出去,这才符合翰香书寓的宗旨。

这个叫做刘黑三的人当年把柳姑娘买到手之后,并没有安置在翰香书窝,而是转手又卖了一次,然后再买回来!

这种左手到腾到右手的花招看起来高明,根本就瞒不过林三洪,要说这里头没有猫腻的话,那才真是大白天碰利鬼了呢。

“再找,查找所有刘黑三具名的往来书文,我倒要看看这个刘黑三是哪个庙里跑出来野鬼

又是一番翻腾,在两个月的往来书文当中,就找出十几分和刘黑三这个名字有关系的,除了几份是和翰香书窝有关系之外,还有好几份牵扯到其他几家歌馆、绣坊。

“嘿嘿,果然是条大鱼”林三洪劈手扯过衣裳披在身上:“去府库提一千五百两现银,大老爷我要是翰香书寓拿人!”

林三洪说的是拿人,而不是去领人。

宛若冰雪聪明。自然知道这一字之差背后的意思。

大老爷根本不是要去赎买什么杨姑娘柳姑娘,而是要去抓捕刘黑一一。

“现在就去么?老爷,现在不好召集人手的吧?”

经过整整一夜的忙碌,现在刚刚的破晓之时,各衙门的捕快、站班估计还在床上睡大觉,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召集起来?

“就是现在。”

林三洪披衣而出,到了府台衙门前头,喊起了两个师爷:“章、韩两位先生,帮忙去府库中给我提出一十五百两现银。”    连个师爷都是淅东人,睡眼惺忸的被大老爷喊了起来,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操着细音的淅江话问道:“老爷要替银子做何?”

府库的银子知府确实有权调用,但也不是说句话就能把银子拿出来去用那么简单。若是如此的话,府台衙门岂不是成了知府大人的私产?

要想调银子,就得批印。以备来日做账和上头的检查。

“就写买人之资。”

“买人?”

林三洪说道:“你们不必多问,就这么写吧,写好了伞过来给我用印。银子我急等着要用。”

连个师爷似乎还想问点什么。看到府台大老爷心急火燎的样子,也摸不清楚这个新任老爷的脾气,只好去写提银的请条。

师爷很快就写好条子,林三洪用上自己的官印之后。让韩师爷去提银子。

“章先生,你速去找同知大人,让他来府衙见我,还有桌属衙门的各位大人也要通知到。再调一百个府兵在府衙门口集合,一会儿我给你用印,”

“老爷  ”章师爷实在不明白府台大人是要做什么,居然还摆出这么大的阵势:“不是小人多嘴小人本是大人的私属幕僚,吃的穿的都要从大人患这里拿。您作为小人的东家人有责任在重大事情上”细声细气的章师爷很谨慎的问道:“老爷这到底是要做什么?”

“去拿人呐,连府兵都调了,不是去拿人还是做什么?”

“敢问老爷是拿什么人?”

“刘黑三!”

“刘黑三?”章师爷很明显呆了一下,旋即说道:“刘黑三是扬州地面上有名的士伸,除非老爷手上有他作奸犯科的实证,否则不宜轻动啊!”

“嘿嘿,我是知府,连一个刘黑三也动不得么?老爷我手上就有他拐带人口逼良为娼的实证,你们快去依照吩咐办事,切莫拖延!”

刘黑三犯法的证据,林三洪一点也没有抓在手上,所有的举动都是出于臆断。

没有证据就调集人手抓人,这种看似荒诞的行为若是放在几百年后,绝对是要犯大错误的愚蠢行径。一旦曝光,牵扯其中的所有官员都很难保住脑袋上的乌纱帽。

但这不是后世的法制时代,而是大明朝的人治时期。

在大明朝这样的大环境下,林三洪这个层面的官员可以做出“有罪推断”先下手把人拿了。然后再寻找证据也不算晚。

其实刘黑三买卖人口的事情都是经过官府允许,并且备录在案,完完全全的合理合法。但是知府大人认为他有罪,或者是认为他可能有罪。在这种情况下,林三洪就可以把“人证物证”等等这一切都一脚踢开,先把人抓起来再说。

林三洪深信一点:三木之下,不管刘黑三是哪个庙里的野鬼,也会乖乖伏法。不管什么样的汉子,在衙门里五花八门的刑讯面前,都会问一说一问二说二。实在不行,老虎凳辣抓水什么的刑罚都用上比喻。这个时代的辣板还在另外一块遥远的大陆上。考据党

刘黑三绝对是有罪的,林三洪绝不怀疑这一点,至于现在有没有拿到他犯罪的证据,并不是很重要,只要先抓捕起来了,可以慢慢“审问”只要最终拿到了证据,就不算抓错了人。

“有罪推断”就是在事先认为对方有罪,这在当时是很流行的做法。

如果一切都要严格依照律法,等凑齐了人证物证,再和主管诉讪的衙门和主管刑狱的衙门会商以后,估计刘黑三老也老死了,还抓个屁的呆犯?

再次强调一下,这是大明朝,在普遍情况下,一个知府老爷的臆断比实打实的证据都管用。即使在几百年后,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我说的是平行时空,和任何社会现实没有任何关系。

“既是府台大人已有确凿的证据小人就不在多言。”

时辰不大,韩师爷就提出了一千五百的现银。

而章师爷则请来了扬州同知和桌属衙门的官吏。

同知算是知府的群手,品级也不算低了,尤其是在治理地方事务方面,很有些实用的经验。听说新来的知府林大人要去捉拿刘黑三,同样露出颇为吃惊的样子:

“大人是不是听信了什么谣言?刘黑三可是本地极有名望的士仲,修桥补路之类的善事做过不少,每逢灾年,也会开设粥棚赈济灾民。深的人心呐!”

林三洪绝对不相信刘黑三是什么大善人,他这种人若是良善之辈的话。天底下早已四海晏平,老百姓早就安居乐业了:“彼时王莽如何?”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