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一枚袁大头 > 第6部分

第6部分(2 / 2)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农村都喜欢把粮食吊在房梁上,能防老鼠,肯定是不小心袋子破了掉下来的呗~!

各位,我开头就说了,东屋是给客人住的,除了基本家具,什么都不放。房梁上自然也不会有成包的麦子。

而且最奇怪的是,除了炕上,刚才那么大风,屋里地面上竟没有找到一粒麦。也就是说,即使从上面漏下来,真能那么不偏不倚,全落在炕上?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点也是奶奶每次讲到必定会说的细节。

事情虽然怪,但却是好事儿,所以全家人高高兴兴地把麦子装了几大包,吃了一整个冬天。

之后几十年,类似的事情又发生过两次,一次是大半夜屋里下雨,另一次什么时候刮的风都不知道,只是早上打开门,屋里面一地树叶。平白无故刮来一床麦子那样的好事儿,倒是再也没发生过。

舅爷也曾请教过那个道人,道人亲自来看后说道:“不是什么大事儿,这叫‘串梁’,你们屋的大梁和某一户的对冲了,是谁家不知道,也许就在城里,也许相隔千里。想要这种事不再发生,换一根大梁就行了。看来你们比人家盖的晚,所以他们家的东西,都被串到你们屋里来了。”

换大梁显然不现实,那就等于要把整个房顶拆了重搭。反正怪是怪,倒也不怎么吓人,大不了以后不住人就行了。

舅爷后来还跟道人学过建房置梁的学问,一接触才知道,房屋的大梁是非常讲究的,方位、角度、纵贯线都要配合整个院子的布局,经过严格的计算,才不至于会出现“串梁”的情况。

也就是说,那飞来的麦子,是“串梁”另一家的。

所以古时候大户人家,放财宝的屋子,房梁数据不是严格保密,就是找高人专门用咒封上,为的就是防止有不安好心的人故意“串梁”,盗窃财宝。

所谓“黄粱”,自古相传是图吉利,镇宅的意思,和这也不无关系。

现如今,院子还是这个院子,但老房早已不在,新房子都是平顶砖房,已经没人再研究房梁了。

故事二:五姨太之死(奶奶亲身经历,音频收录)

这件事牵扯到上个故事里,推门的那位二叔。他是奶奶的二叔,不是我的,老人家一辈子活了九十八岁,直我回老家的这个夏天,才寿终正寝。

我这里也暂且称他为二叔吧,隔了三辈人,实在算不清楚。

那时候陆家是县城的大户,二叔为人不错,人送外号陆大善人,但就一点不好……爱娶媳妇儿。前前后后一共娶了五个媳妇儿,最多的时候,三个姨太来伺候他,可算是享尽了齐人之福。

第四节 五姨太之死(上)

但照算命的话来说,二叔这个人八字太硬,所以别看他娶了五个媳妇儿,没一个能陪到老的。算起来,从他十九岁那年娶第一个媳妇儿开始,到四十七岁时四太太去世,二十八年里,五个媳妇儿走的是干干净净,而且膝下没有一子一女,就剩一个老头,孤孤单单地又活了半个世纪。

据奶奶说,就是老道来县城的那年,二叔娶了第三房媳妇儿,那时前两个太太都已经病死了,老道曾经劝他别再娶了,那是害人家,可二叔哪肯听啊!之后又娶了俩,直到五姨太娶回来后第二个月就自杀了,二叔遭受的打击不小,这才终于想开,放弃了再娶媳妇儿的打算。

这个故事既然讲的是五姨太之死,那就说明她死得蹊跷。

五姨太进门那年,只有十九岁,但二叔已经年近四十。五姨太也姓陆,是县城上的本家,但他们家境却和奶奶家有天壤之别。五姨太从小娘就死了,是她爸一个人将几个孩子拉扯大。

我刚才说了,二叔平时为人不错,对本家都多有照顾,特别是五姨太家,帮扶了好多年,也不求回报。

五姨太十九岁那年,她父亲年事渐高,加上常年劳累,有一次在田里累倒后,回家没几天就一命呜呼了。当时家里的钱都给老爷子看病花了,两个孩子守着父亲的尸体,愣是没钱下葬。多亏到后来二叔得知,托人把钱送了去,这才算葬了他们的父亲。

其实那点钱对于他们大户人家来说不算什么。但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父亲的头七过了后,五姨太就来到我奶奶家,说是为了报答二叔,硬要嫁给他当媳妇儿。

当时一方面二叔帮衬他们家并不求回报,再者他刚娶了第四个媳妇儿不久,暂时还没有接着娶的打算。

可谁知道这丫头犟得很,不同意,就跪在奶奶家门口不走。家里人没办法,就跟她商量,说又不是非当媳妇儿不可,如果需要钱,家里可以给他个使唤丫头的差事先干着。可她不,就是非嫁不可,说是爹托梦说的,必须听从。

到后来,奶奶家里当家的也没办法了,就跟二叔说你看着办吧,赶紧把这事儿处理了。一个大宅院,家门口天天跪着个人算怎么回事儿?

二叔后来想了想,这闺女也不丑,而且屁股大,好生养,自己现在还没有一儿一女,说不定娶她进门,没两年就能生一个大胖小子。再者这丫头闹得满城风雨,都知道非他不嫁,现在推出去,也没人肯娶她了,那等于是害了人家,不行干脆就迎进来吧!~

没办法,和家里商量来商量去,看样子也只能如此,于是选了个不错的日子,彩礼一送,没怎么张罗,就把这小姑娘迎进了门。

要说这事儿完全是五姨太自愿的,她进门后就算随了心愿。二叔脾气也好,轻易不对几个媳妇儿发火,应该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才对。

怪就怪在,这闺女进门后,就整天唉声叹气,也不说话也不笑,除了吃饭,平日里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只有见了家里的小孩子们,才有那么一点点喜庆气儿。

二叔见这情况,得其所好,给了五姨太一个差事……平时就没事带着我奶奶他们几个孩子玩就行了。

照奶奶话说,那个五姨太在她看来,说得好听点,像林黛玉,看见朵花儿谢了都能难受上半天;难听点,就跟个神经病似的,天天没事儿就在那自言自语,说一些很消极的话。

就在她进门两个月后的一天,那天是初一,五姨太带奶奶他们几个小姑娘去赶大集,回来的时候,五姨太扯着奶奶在河边漫步,走着走着就慢慢停了下来,愣愣地瞧了河面半天,突然说道:“你们看这河水多漂亮啊,我真想死在里面!”说完,撒开手就要往河中间走。

几个女孩子当场就吓哭了,好在赶大集的时候人多,附近有人循着哭声瞧见这一幕,赶忙过来,这才把已经下了河的五姨太给拽回来。

当晚,二叔第一次对五姨太发了脾气,要说她是有点气人,怎么地都要嫁进来,可进了门,非但不高兴,天天不是唉声叹气就是寻死觅活,问她为什么,也不说话。这哪是娶媳妇儿啊,整娶进来个祖奶奶。

吵到最后,二叔见她就低着个头在那儿玩衣角,自始至终一言不发,也懒得说了,就让其晚上去西屋陪四姨太住,顺便让姐姐给“开导开导”。

谁都不成想,刚入二更,一大家子睡得正香的时候,全院就只听见西屋里四姨太的一声惨叫:“哎呀!快来人哪!老五上吊啦!”

等二叔他们赶到,只见五姨太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根麻绳,已经不知道在门后挂多久了。

最奇怪的是,那麻绳居然打的不是死结,就那么交叉一搭,顶在脖子下面。而且五姨太什么也没踩,屈着腿就把自己吊死了。

二叔他们哪还有心思观察,冲上去正准备将她放下来,三姑却突然喊道:“别动!我听老人说,上吊死的人都会憋着一口气出不去。二哥,你现在别放她下来,膝盖顶在肛门上,脖子那里只用虚搭在绳上,等到早上鸡一叫,马上放下,让老五双脚在地上顿一下,说不定就能活过来。”

“有…有用么?”二叔抱着五姨太,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

“唉…死马当活马医吧!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