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票学校统一帮买好了。还送什么,校门口直接有公车直达火车站的,你就等着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吧。”
“恩恩,上次你带的那个梅子就真的超好吃的!”
“行,这次再给你捎一罐。”
隔天,在进行了一次全校范围的大扫除后,学校放人,陈文踏上了返乡的旅程。
作者有话要说:
昨晚回家路过本市繁华的步行街,比较晚了,一群正太型男生远远走来,咋咋呼呼,拉拉扯扯。正不怀好意地YY他们,某男边走路边讲话差点撞上迎面来的车车,动作夸张地双手捂面并尖叫,复而被另一男呵斥:“叫那么大声干什么,怕人家不知道你是同性恋啊!”瞬间把老苏萌翻鸟~~~好多小受受啊~~~
结束五一假期了,童鞋们都调整好心疼木有?
哇咔咔^^
15
15、回家了~ 。。。
福埠市是位于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城市。
经济不算发达、地理位置不算优越、城市不算大,人口也不算多,不过,胜在气候宜人、四季分明,住在这里的人们都很安居乐业。
陈文带着简单的行李踏出人来人往的福埠火车站,看到眼前的城市景色和离开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掏出手机给李清锐传了个“已平安到达”的简讯,看到了之前的通话记录,呼出对象是小姨,当时只是简单地说了今天自己会到,并婉拒了她来接自己的提议。
转了两趟公车,陈文来到了城郊的月山公墓。
因为不是祭祀扫墓时节,除了公墓管理处开着门显示出有人在办公的样子,大大一片山头,上上下下竖立着整齐划一的白色墓碑,丛间点缀着排排青松,没有一个人。
这里看来是有定期打扫的,地上不过是些许落叶,墓碑和青松透出浓厚的肃穆氛围。
顺着月牙白色花岗岩的台阶拾阶而上,陈文安安静静驾轻就熟地来到了半山腰的两处墓碑前。
把提包轻轻放在脚下,献上转车时在临街花店里买的两束康乃馨,轻启薄唇,吐出淡淡的一句话。
“爸、妈,我来看你们了。”
对面的墓碑上,一张照片里的女子温婉轻笑,另一张照片里的男子忠厚慈爱。
“这时候,要买菊花还真不容易呢,我拿康乃馨替代了,你们不会怪我吧?”
“学业和生活都很好,一直有拿学校的奖学金,和同学处得也还好,不用担心我。”
“不过,大概还是做不成小时候说的科学家了,当个程序员应该还是可以的。”
“在学校有照顾好自己,也会跟同学按时去锻炼身体。”
“小姨他们对我很好,妙妙和笑笑也一直把我当亲大哥一样。”
……
陈文絮絮叨叨地说着,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午后的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影在两块墓碑之间,像是一家三个人并排着在一起。
说到后面陈文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倒是手机铃声的响起惊醒了他。
翻开一看,是小姨家的号码。
“小姨?”
“是我。文文啊,你的车晚点了吗?怎么这么久还没到呢?”
“啊,没有,车是准点到的,我先过来看下爸妈。”
“哦……这样……那你早点回来啊。”
“恩,我现在就回去了。”
“好的,快点,我煮了你爱吃的菜。路上小心啊!”
“恩,会的,小姨待会见。”
挂了电话,陈文随手把手机塞回裤子口袋里。
手抽了出来,不自觉地摊开,举高到与眼平行,凝神定定地看着空空的手心,有阳光洒在上面,像是在捧着阳光。
“冬日掌上的日光,一寸能许一个愿望。”
记忆中妈妈含笑的声音在耳边柔柔地响起。
一寸日光的愿望……
陈文抿抿嘴,蓦地握拳收回手,提起包包转身离开。
陈文去小姨家的时候刚好碰到江城下班的晚高峰,路上堵了一会车,等到达的时候,维妙和维笑都已经放学回到家了。
维妙和维笑是小姨杨心雅的一对双胞胎儿女,维妙是姐姐,维笑是弟弟,比陈文小两岁,正在读高三。
“文文哥哥回来啦!”一进门,姐弟俩就咋咋呼呼地扑了过来。
维妙是拉着陈文的胳膊甩啊甩的,维笑则接过陈文的行李帮他放到房间里。
小姨家里,有专属陈文的一间房。
晚饭很丰盛,估计杨心雅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十八般武艺齐上,摆了满满的一餐桌,色香味俱全,连姨夫维大伟都连连惊叹这可是陈文才有的高级别待遇。
维妙维笑毫不客气地大口大口吃,边含含糊糊地叮嘱陈文一定要等他们下晚自习回来才可以睡觉,他们要和他说话。
“胡闹,你们文文哥哥坐火车那么累了,今天得要早点休息。”杨心雅瞪了两孩子一眼。
维妙维笑立刻撅起了嘴巴。
“都18岁了,还这么孩子气,让文文哥哥看了笑话。”
“没关系的,小姨,我不累。”陈文笑着对维妙和维笑点点头。
既然陈文都这么说了,杨心雅也只好同意:“不许闹得太晚啊,听到了没。”
“知道啦!”姐弟俩异口同声。
“好了,快点吃饭。”维大伟适时地发话了。
一顿饭吃得还是很和乐的。
杨心雅没有在陈文脸上看出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心下颇感欣慰。这么多年了,这个孩子平安健康地长大了,也算不辜负姐姐和姐夫的在天之灵了。
晚饭后,模范好丈夫维大伟自觉地收拾碗筷,杨心雅和陈文则进到房间里谈话。
“知道你要回来,我特意帮你洗了床单和被套,被太阳晒得暖暖的,你今晚一定睡得很舒服。”
看着小姨那张酷似妈妈的脸笑着对自己关怀,陈文只觉得心也是暖暖的。
“谢谢小姨。”
“傻孩子,跟姨还客气什么。这半年在学校怎么样啊?也不见你打电话回来。”
“在学校很好的。”陈文专挑好的说,诸如学校又新建了教学大楼硬件条件更好了,参加的社团活动多多都快参加不过来了,周末有空班委还会组织集体活动增加同学的友情等等。
“食堂的饭菜怎么样?怎么觉得你瘦了。”
似乎每个家长见到久别的孩子总要说这句话呢,陈文轻叹。“学校的饭菜当然比不上小姨手艺好啦!不过你也知道我的,不挑食,都还好。而且我也没有瘦啊,应该是结实了,看看,手臂还有肌肉呢。”说罢卖弄地屈了屈手臂肘关节。
“你呀……”杨心雅轻轻摸了摸陈文的手臂把它放下,“对了,打到你卡上的生活费怎么没用?怕你这次回来不够钱买车票,你姨夫给你查账的时候才发现钱都没少过。”
“噢,我这不是有奖学金么。学校给的奖学金挺多的,够我日常的开销了。”
不想话题一直围着自己打转,陈文转而问起小姨这边的情况,“妙妙和笑笑高三了,课业压力挺重的吧?”
说到自己的那对双胞胎,杨心雅自然而然就滔滔不绝起来,尤其又作为两个高考考生的妈,那是太多的事要操心了。于是陈文微笑着在旁边听,不时附和几句。
客厅里的钟十点整报时的时候,杨心雅才意识到说得太久了。
“我这是……一说起来还就没完了,文文累了吧?”
“哪有,还精神着呢。”
“好了好了,你先去洗个澡,那两魔头现在也放学了,一会回来还得折腾你呢。”说着杨心雅起身,“你们也别说太晚了,主要是你,好好休息休息,知道吗?”
“Yes,Maiden!”陈文也站起身,似模似样地行了个军礼。
目送着小姨关上房门离开,陈文收敛了脸上的笑容。
从6岁,到20岁,14年了,小姨一家对自己视如己出。可是,还是自己的原因吧,那种愧疚感压得太重,已经不想再在这个城市继续待下去了。
所以为什么高考的志愿选择了那么远的北城,而且那么努力地去适应那个城市。
如无意外,这次应该是最后一次回江城了。
过完下个学期就升大三了,既然做了扎根的打算,就要开始找地方见习打零工什么的了,好在自己的专业还是挺适合这个越加信息化的社会的,前景应该乐观。
没人知道陈文心中的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