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嘿嘿,得防着点。这样,朕正式册封你为澳洲总督,军舰嘛,可以四艘常驻,另外增加一条运输船。步枪兵一万,其余运输船只,你跟东南亚诸国去想想办法,不行可以找龙康仔借。”
“真的?太谢谢你了。”刘丽霞高兴的朱显波脸啵了一下。
“还有……”
“还有?”
“当然还有,今后你只是澳洲大陆的最高长官,朕会给你派遣专门的舰队指挥官和陆地武装指挥官,还有各种衙门官员。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空出伸手,市场进京拜见皇了。”
“谢谢龙文哥哥。”刘丽霞已经将双手环在朱显波脖子,随时准备将其推到了。
“朕可以再在大明本土募集12万人陆续移民澳洲。不过你要求的银元,先期只能拨付一百万,说不定到时候你们都能实现自给了,有盈余还不一定呢。”
“有没有锦衣卫和御医啊?”
“有,当然由,你都要给朕修行宫了,朕就按照大明皇妃的礼仪给你配备齐全。今后每年冬天最冷的那一两个月说不定朕就来这里度假。“
“真的,太好了!”
刘丽霞听到此处,已经迫不及待了,不容朱显波继续,就将朱显波扒光,推倒、推倒、再推倒!
直到朱显波差不多交出了积攒的全部公粮才算罢手,朱显波倒也不含糊应对,他时刻间谍自己那个伟大的计划。如今刘丽霞想留在澳洲开发这片原始土地,那么他在刘丽霞身开发开发,重点东西下去,也是一种好办法。
女人,只要有了小孩,人的心就会定下来。刘丽霞胆识过人、精力充沛,确实是个可靠的外联邦的长官的最佳人选,至少在没有足够的皇子之前,用女人是一个好方法。
当然,朱显波知道自己内心深处也是爱刘丽霞的,哪怕是将来她和她的子女背叛了大明,他也毫无怨言,只要这块大陆是汉人统治就足够了。
当然他这种想法不能强加给龙康仔、徐光启一干人等,毕竟他们是受几千年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人。朱显波慢慢的再胸中勾画出了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的澳洲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旁边的刘丽霞睡梦中不时发出笑声。
——————————————————————
继续厚着脸皮要收藏,收藏,收藏啊,谢谢了!
第411章 回京教子
由于朱朝阳的日渐成熟,加朝中各部分工明确,朱显波再次回到京城,倒是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在朱丹等人的规劝之下,朱朝阳尽量尊重朝中个老臣子们的意见,遇到难以决断的也会主动请示周涛。
差不多半年时间,最好的消息就是京广大路,京城到随州,广州到长沙两段已经能够双向通行六驾马车,和后世的告诉公路差不多,朱显波和阿古丽已经随行人员从广州下船后就乘车北,中间就过长江下过马车,黄河都有渡桥直通。
这样一条高速公路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带动了沿岸经济发展,尤其是京城到随着一线,比起早几年明显路边的村落新添不少新房子,一些人口密集的城镇也开始繁荣。
这也是朱显波希望看到的,高速公路越发达,经济、商贸越发达,各地方的忠诚度也会相应增加,国家用于国防和治安方面的费用反而要减少不少。各封疆大吏就是想有异心,也要掂量掂量了,从京城大营到河南布政使不过一两日,就算到湖广边远地区,十日之内度能赶到。
当然朱显波需要将这种长远的规划遗传下去,回京之后除了安排人给阿古丽安排住所和册封仪式之外,首先就是召见朱朝阳,听取他主政这半年来的一些情况,和朱朝阳自己的一些想法。
“父皇,这半年来国库除了正常的开支外,还节约有一千三百多万银元。陕西和云南发生了局部旱灾,儿臣都已经按照大臣们的奏章组织救灾和下拨救灾款,并且免除了当地今年的赋税。”
“嗯,做的不错。其他的呢?”
“西伯利亚方面希望朝廷能加大移民力度,那边人眼实在是太稀少了。另外陕西、四川布政使联名表,希望朝廷能早日开工修建川陕大道。微臣让人做过初步预算,开销太大,暂时没有回复。
另外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比次增加约三十万户,其中壮丁约六十万人。另有三万流民被编入当地户籍就地工矿局安置。
另外湖广和四川、云南等省份希望朝廷能加大支持力度在当地开设工矿。”
“这些主要问题,你这段时间梳理下,到时候父皇与你一起处理。关于修建川陕大道和增设工矿局的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儿臣以为,大道修筑虽然耗费巨大,但是对于改善民生
,发展当地经济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只要朝廷能够支撑,应该早做打算。至于工矿局,应该以当地经济发展程度想匹配,目前来看云南、四川不具备这种条件,矿产开采出来需要外运不方便,本地成品又消耗不掉。”
“你能看得这么远,说明这段时间还是有进步的。其实父皇的未来规划就是海陆并进,在本土就是要大力发展商贸,修建链接各行省的大道不能停,这是为了改善民生,也是为了加强中央的集权能力。试想下,如果京陕大道全通,加川陕大道,那么我大明西南方就不会有边患之忧。
不过眼下有更要紧的事情要做,就是控制海各贸易线,从海赚回来大量的钱财才能足够支撑修建和维护链接各省的大道。
看起来是先投资海军,其实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所以这一点,你不好和那些老臣子们一样短见。在海军的发展方面坚决不能动摇。”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朱朝阳这半年多应该算是体会到了主政的困难了,原来想处理好大小事务,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尤其是朱朝阳的母亲不是皇后,他的压力自然要大得多,生怕有什么差错被臣子们记在心里,等父皇回来一并表。
“父皇想在各部意外,设立个类似于监察院和御史台的机构,增加一些人数,不过权力更大一些,甚至能参与各部长官的人选决策,你看如何?”朱显波知道自己的儿子暂时是理解不了议会制和总统制了,只得慢慢灌输。
“如此一来,是皇权至还是那个决策机构至?将来在官员升迁和人事安排会不会和吏部有冲突,甚至削弱皇室的权威啊?”
“这也是历史进步的需要,皇室想要长远的维护权威,就必须放下部分权利,让更多才华的人参与到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中来,这样也避免了皇室固步自封和不受约束。我大明出现昏君的机会就会大大下降。”
“……”朱朝阳有这样那样的担心,也是正常,但仔细想想,毕竟现在还是父皇当政,父皇如此英明之人,应该不是心血来潮,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反驳是好。
“你要自己想想父皇的话,说不定那天父皇就带着几位爱妃云游去,当太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