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美国方面的迷惑策略相当成功。
关键就在于选择的火箭。
“再者说,也完全有可能是两个部分都很重要…这种事情我们也不是没干过。”
几天之后的地球另一端,晨雾尚未散尽的戈壁滩上,常浩南蹲下身抓了把砂砾,看着冰冷而细碎的石英颗粒从指缝间簌簌滑落:
王宏让也跟着乐了出来:
“那倒也是…”
“没什么不可能的。”
搞就搞吧。
常浩南则摇了摇头,颇为认真地修正道:
“严格来说不是预防,而是迷惑…”
他刚才想具体解释一下,就听到旁边的对讲机突然响起;
“报告,R7区反射层铺设完毕,但气象台说午后可能有沙尘暴,是否维持原计划继续进行?”
冬天起沙尘暴的情况属实不算多见,不过在某种程度上,这对于他们来说反而算是好事。
“继续进行,不过记得把碳纤维网的固定桩加深半米,另外通知三号车组增派另外九组天线,按照三三制的排布方式设置成大小两组品字形…”
他果断下达着新的指令。
“是!”
常浩南放下对讲机,刚刚准备继续刚才的话题,吉普车后面的加密电台却又发出了滴滴声。
“怎么都赶到一起了…”
他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再次转身拉开后座车门,从里面扯出来了一个形似电话听筒的有线通讯装置。
相比用于两公里内现场沟通的对讲机,这部团级指挥电台实际上是属于王宏让的装备,只不过由于效应靶场的特殊性,以前很少有机会拿出来用到罢了。
如今正好可以用来跟几百公里外的鼎新方面联系。
“常院士,雷达信息观测到,一颗编号为US193的卫星在大约20分钟前刚刚进行了一次变轨机动,关于卫星本身的信息不全,但推测应该是一颗属于国家侦察局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常浩南心道一声果然,然后问道:
“能否通过新轨道的情况判断他们的观测重点?”
无线电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应该是在核算具体的数据:
“变轨幅度不大,预计会比旧轨道提前三个小时过顶陇原西部地区上空,但仍然是接近傍晚,所以不太像是真的为了侦察,更有可能是一次提前的演练…”
大部分侦察卫星会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上面,这一轨道允许卫星大致24小时内的周期内遍历地球上的大部分区域,也因此可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经过同一地点上空,特地进行变轨机动通常是为了调整过顶时间以保证充足的光照,对于一颗雷达侦察卫星的意义很小。
“算了,我让工作人员调整一下今天的安排…尽可能不要暴露太多信息出去。”
就一整片靶场区域而言,他们目前的动作并不算大,但美国人在情报收集领域的能耐还是得尊重一下。
王宏让并没有听到全部的通话内容,只能从一些只言片语中推测出一些信息:
“有新的卫星威胁?”
“啊,没错…”
常浩南砰地一声关上车门,一脸无所谓地回答道:
“不过问题不大…我们很快就不用担心了。”
刚开始,王宏让还觉得自己有点没太听懂,但旋即就想起了刚才常浩南专门强调的内容:
“所以您才说是要…迷惑侦察卫星?”
常浩南露出一个“算你有点灵性”的表情:
“以后的遥感卫星数量会越来越多,光学卫星还可以靠夜晚、烟雾或者气象条件进行遮蔽,但雷达卫星几乎是随时可以保持通透的…总这么躲躲藏藏的不是办法,得想办法把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
对于这个判断,王宏让倒是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