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俊奇娘微愣,再看周围,已有人露出不满神色,她立刻意思到自己说错话了,可现在她家情况不一样,又怎能让弯弯这样压了她的气势呢?
瞪着眼睛,硬着脖子,扯着嗓子道:怎么,我说错了,如果不是你教的,那小子会这么干,你们家什么水都往外排,怎不臭人?话照骂,不过却只字不敢再提百首和来生了。
村里有排水洞的不是我们一家,怎得没听其它人有啥意见。弯弯冷哼一声,盯了俊奇娘一眼,转身回了院子,走到院门处,她停了下来,将袖子一挽,冲着院子里的来生大声道:来生,这外面这么吵的犬叫声,把门给我关了,吵得人心烦。
紧接着院子里便传来来生响亮的应承声:好嘞。
看着紧闭的院门,众人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这弯弯平时看着多通情讲理,温柔和善的,想不到这无声无息的就把人给骂了!
再看俊奇娘,一幅呆了的模样。大伙儿或捂嘴闷笑,或无声呲牙咧嘴,相继离去。
俊奇娘脸上青红交加,嘴唇抖了半天也没骂出一个字来,她还从来没让人这么没脸过!直到路上寂静如夜,空空如也,只有她一人的身影,她这才悻悻进了自家院子,随手砰的一声将门甩上,站在院子中间咬牙切齿的琢磨着怎么讨回这口气。
这时,杨义天从屋内走了出来,瞧着俊奇娘无声的摇头叹息一阵,然后道:你要一天到晚闲得慌,就给孩子做两身好点的衣裳,莫让他在那些同窗面前失了颜面。
这话果然有效,俊奇娘立刻回过神来,起身进了屋子,嘴里一边嘀咕:我还有儿子,我儿子出息了,你们想来舔鞋也不够份。然后在屋子里翻腾起来。
这事只过了晌午就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下午王媒婆就绕着村子转到弯弯家。拉着弯弯在院子里批判了一下午小人得志。出去后,却嘴巴紧闭。
以前王媒婆家家境在村里算上等的,大儿子在集市做生意,孝顺,不像杨风几个月不回来一趟,李开泰是经常拿银子回来补贴家里。王媒婆又在给人做媒,也能进不少银子。
后来弯弯带着大家伙做腊肉,又有几家得帮助也富了起来,好几家都赶上了王媒婆家,甚至还有比她家过得好的。弯弯跟百首就是一例子。
这样一来,王媒婆在村里气势就不如往昔了。
现在又李开明落榜了,另外两人一个中了秀才,一个进了书院,都算有出路了。比起来她自觉得有些失颜面,说话自没那么硬气了。再加上以往和俊奇娘有些磕磕碰碰,她很聪明这时候不会去和俊奇娘对着干。自己儿子没进书院,始终没人家说话硬气啊!
晚上吃过晚饭,一家三口带着孩子坐在堂屋,弯弯抱着刚吃饱的孩子一边轻拍他的背,一边哼着歌哄他睡觉。百首端了碗刚烧好的红糖水边喝边道:……不就进了书院嘛,有啥好眼红的,咱们还自个儿过自个儿的日子,能考中是他的造化,也是那孩子的能耐……不过,大人是大人,孩子是孩子,俊奇是个好孩子,每次见着我老远就打招呼,无论在田地或者山上遇见他都会主动帮忙,看在这孩子的份上,这事就算了……不过,我这人很公平,人进我一尺,我进人一丈,谁以后敢没头没脑的欺负咱家,我定是不允的。
弯弯也知道百首的难处,就算杨义天做的再过份,那也是百首的长辈。这个时代的人是非常注重孝字的。
杨义天夫妻做了对不起百首的事,若百首用同等痛报复杨义天,理论上这是没错的,但在道德上难免还是会遭人非议。
若百首以理服人,宽宏大量不计较,人们会赞赏他,帮着遣责杨义天夫妻。当年杨义天夫妻的做法实是太过份,后来他施以小惩,在田地上还让杨义天一家占了些便宜,人们不仅大力赞赏百首,对他拿回房屋田地也是举双手造成,倒是对杨义天夫妻背地责怪不少。
这就是这个时代必须遵巡的孝!
但一直在旁边静静坐着吃着东西的来生却突然说了一句:人若太得寸进尺就是欠收拾!语气很是一本正经。
弯弯和百首两人都愣了愣,没想到来生会说出这么一句话,再看他,还是一如即往的垂着脑袋不停朝嘴里塞零嘴。
两人觉得怪怪的,再一看又觉得并无什么怪异。
只不过一句话,两人很快就抛到脑后。而且弯弯本也没那心思也没时间再去找场子,她每日带孩子,干活都来不及,天凉了,还得谨防注意孩子别染了风寒,事儿真挺多的。
第174章健忘
转眼就临近年关,到做腊肉的时间。早把酱肉需要的料配好,本着负责的态度,头几日抹腊肉香肠,她还是跟着去,因为孩子还在吃奶,百首不得不放下手里的活,跟着弯弯去庄子上,两人走了,只剩来生一人在家又不放心,本可以让他去村长家吃饭的,但这小子皮起来的时候只有百首和弯弯管得住。最后只得把他带上。
这次的猪又比去年多了二十头,看来京城各地都卖得不错。现在弯弯承包价格是每头猪三两银子,工钱自然是五百铜钱了,视做出来的活细致问题另有奖励。而且,这次香肠弯弯也新加了一种口味,用咱现代的话说就是广味儿的,当中除了没啥辣椒,还添了少许花生,吃起来別有一番口味,较适合北方人。
而且这次她早跟余掌柜商量好,准备了几十只鲜鸡鲜鸭,做成腊鸡腊鸭。
腊肉也新加了一种做法,即是抹上炒过的料,料很简单,盐加姜等各种佐料,然后抹上,不用烟熏,直接在太阳下晒。口味和烟熏腊肉又是不同的。
因为新加了几种东西,又未添加人手,这次做的较慢,足足用了四天时间才把所有的腊货做好。这期间来生一直跟在两人身边,还好他很听话,有时就让他帮着做点简单的活,不然就让他看孩子。一大群人忙呼,庄子上的人也没谁特别注意他。
之间余掌柜过来瞧过一次,弯弯又与他细细讲了各种腊货的不同之处。余掌柜直啧啧称赞:这么简单的事为何没人发现呢?然后又夸弯弯:你有这手手艺,可比那些集市上的小商小贩好,不用每日抛头露面就能过上富足的日子。
弯弯面露苦笑:余掌柜你太抬举我了。你不知道,自孩子出世后,一家人大半精力都放他身上了,屋里屋外一大堆活。百首根本没时间去做其它的,要不这儿有你照顾还有点收入,咱一家日子就更难了。
余掌柜笑了笑,弯弯没有婆婆,百首又是个疼人的,为了不累着她,百首还真有可能不出门。想了想便道:你和百首兄弟都是会过日子的人,何不寻门生意做着呢?
其实弯弯早有这想法,听余掌柜这么一说,立刻道:我们也想过。但我和百首都没经验,也不知这集市啥生意好做。真要做生意,就得在集市租个铺子。闲着的时候我和百首去瞧过,那租金着实不便宜,买个门面咱家又没那么多银子,而且这在集市开了铺子,得每日都有人守夜。家里就我和百首,有些活难免要百首去做,所以这也是个难题。
余掌柜听着点头。
余掌柜,你见多识广,有没啥好点的建议呀?弯弯道。
余掌柜沉思片刻:现在做运输买卖倒还不错,好些人到江浙一带买了丝绸。或在外地贩盐,要不就买了稀奇玩意拿到京城去卖,那地方有钱人多的是。只要你东西好,就不愁价钱。不过,盐就算了,丝绸本钱数太大,你们可以考虑买些稀奇玩意拿到京城去。
听着似乎有些可行。但是:可京城那地方我们根本没去过,也没关系。再说货源也是个问题。
这不难,我认识一些干这生意的人,而且我家少爷对这熟,如果你们愿意,下次少爷来的时候我帮你们问问他,或者直接替你们引荐一两个内行。余掌柜笑着道。这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呀,那还真谢谢你了,不过,这事我得回家跟百首商量商量。做生意可不是小事。
没事,不急不急,你们啥时候想做了,说一声便是。
这就是有人脉的好处。回到家后弯弯和百首商量了一宿还是没决定到底要不要做,如果做的话,家里那点银子就得全拿出来了。就算做的话肯定是靠着谢家少爷,反正要过年了,估计这谢少爷暂时也不会来,两人便把这事搁浅了下来。
把所有的腊货做好,弯弯便留在家带孩子,百首带着人去庄子上把接下来的活做完。估摸着时间差不多的时候,她再去检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