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厮杀那么壮观就是了。
巴士海峡以东250公里海域“德克萨斯”号核潜艇
··本来巴士海峡是美军封锁我军核潜艇的重要关口,只是菲共控制了北吕宋和巴坦群岛后,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反而成了我核潜艇进入太平洋的便捷通道了。台湾海峡的绝大部分水深都在80米左右,并不适合庞大的美军核潜艇活动,美军没有作战用的常规潜艇的。梅里斯拥有5艘“洛杉矶”级、3艘“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它们可以穿越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北部海域展开攻击活动,以携载的潜射型“战斧”和“鱼叉”打击我陆上目标或在台湾海峡南部、中部航渡的登陆舰队,还能以鱼雷拦截从南方向北方推进的航母群和攻击舰队。
··只是现在“德克萨斯”号的艇长奥马尔·贝尔德中校却是惊魂甫定,能出任该级核潜艇艇长的自然是美国海军中的精英。“德克萨斯”号是第二艘服役的“弗吉尼亚”级,该级攻击核潜艇号称是“世界上最安静的潜艇”,又被称为缩小版的“海狼”,艇长115米,排水量7700吨,采用S6W压水反应堆,由于可以不使用主泵而依靠自然循环,噪声明显降低。采用泵喷射推进――其突出优点是可以防止产生空泡噪声,还能改善尾流特性。载员134人。其噪音仅为“洛杉矶”级的1/10。还装有先进的尾波消除装置和污染控制系统,隐身性能十分突出,能以28节的速度在水下潜行。它还是专门为近海作战而设计的,美国海军认为,21世纪的海上冲突最有可能发生在近岸的浅海区。
··为适应21世纪的信息战,每艘“弗吉尼亚”级上都有独立的计算机网络,其数据处理能力比65艘“洛杉矶”级和“海狼”级攻击潜艇的计算机加在一起还要强大。其不穿透耐压舱体的“电子眼”摄像侦察系统比传统的光学潜望镜进步了许多,能够在夜间和恶劣天气对目标进行敏锐的侦察。由此每艘造价高达20多亿美元,按计划将建造30艘,是本世纪美国50艘攻击潜艇部队中的“王牌军”。潜艇的支持者还对它的隐身性极力推崇,形容它“神出鬼没,像一个黑暗中的幽灵”,即使不现身也能给敌方造成威慑。
··现在已有6艘该级攻击核潜艇在美国海军服役,这将是“弗吉尼亚”级诞生后首次参加潜艇战,也可以说是二战后世界上的首次潜艇大战。上面提到过世界上航母群大战少见,实际上最少见,甚至说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还是潜艇大战,一般都是单艇的偷猎。潜艇间的一些战例:二战期间日本派遣过5艘潜艇去德国试图打通两国间的海上联系通道。派出的第三艘潜艇伊-34号于1943年10月13日离开日本吴港基地,11月12日在马六甲海峡槟榔屿附近海面被英国“金牛座”号潜艇用鱼雷击沉。第四艘潜艇伊-29号装上伊8号赴德时接收的新式雷达,于1943年11月5日离开吴港,14日在新加坡载上小岛秀雄少将等16名赴德人员,于次年3月11日到达欧洲的洛里昂。在返航途中于7月26日在南中国海被美国“鳐”号潜艇用鱼雷击沉。
··另一个战例是,前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决定把太平洋舰队的6艘潜艇调到战事激烈的北方舰队,美、英等盟国答应协助。1942年9月25日第1编队的2艘苏联潜艇离开海参威,于10月1日抵达阿留申群岛的荷兰港,与美海军取得联系后,潜艇向旧金山进发。11日午时,潜艇抵近西雅图附近海域,突然编队的“λ—16”号潜艇遭不明国籍潜艇的攻击,鱼雷击中潜艇首部,“λ—16”号急剧下沉,艇员无一生还。同行的“λ—15”号艇长科马罗夫海军大尉大吃一惊,立即采取规避措施,随即发现了一艘潜艇的潜望镜,他下令开炮射击,不明潜艇遁走。
··其后2个编队的4艘潜艇到达荷兰港后美海军派出两艘驱逐舰进行护航,并将两个艇群合并为一个编队。从旧金山驶往巴拿马的途中,“C—56”号潜艇突遭潜艇鱼雷攻击,幸被观察艇员及早发现,艇长谢德林急令增速,鱼雷从艇尾不远处穿过。在加勒比海“C—55”号潜艇又遭鱼雷攻击,艇长苏什金急令转舵规避,鱼雷从潜艇舷旁驶过。护航美舰立即进行深弹攻击,不明潜艇逃之夭夭。苏联的六艘潜艇从太平洋舰队基地海参崴出发远征历时8个月,环绕地球近一周,横渡太平洋和大西洋,经过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加勒比海、北海、格陵兰海、挪威海和巴伦支海,航程约17000海里,途中受到不明国籍潜艇多次攻击,除“λ—16”号潜艇遇难外,五艘潜艇安全到达北方舰队,这次远征是苏联潜艇部队的一次创举。
··美军现在为每个航母群配置了2艘攻击核潜艇,据说这并不是战术上的需要,仅是因为核潜艇实在无事可做,为了保持士气才这样干。战后几十年里耗资无数亿造出来的核潜艇哪里去找对手呢?尤其在前苏联解体后更是如此。好不容易在海湾战争中找到了一点事干,据说射向伊拉克的第一枚“战斧”是从核潜艇上发射的,可惜伊拉克并没有潜艇来作陪练。这次台海大战“弗吉尼亚”,还有“洛杉矶”自然想露一手,五角大楼知道解放军的庞大潜艇部队绝对不会躲起来的,也许还要唱主角呢,根据情报“潜艇”派在解放军总部有相当的势力,但他们认为中国、伊朗等20多个国家拥有的100多艘俄制柴—电动力潜艇,尤其是“基洛”级潜艇在发生危机时虽然有可能兴风作浪。这种潜艇水下静音性非常好,但由于它们每天都要浮出海面来充电,因此五角大楼宣称,“弗吉尼亚”级对付它们只不过是“小儿科”。
··贝尔德中校原先对五角大楼的信条也是奉为金科玉律的。尽管对这批前线精英,五角大楼已经把掌握的全部中国潜艇的机密资料告诉了他们,中校知道解放军的核潜艇的性能已经连跨了几个台阶,在静音技术,推进系统,潜深等方面已经跨入世界的先进行列。在朝鲜事变中初步有了展现,弄得美、日两国的潜艇相当狼狈,随后在与越南和印度的海战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出现的“防空潜艇”在国际军界搞得沸沸扬扬。中情局搞到了几张解放军新型潜艇靠泊亭可马里、阿帕里港的照片,其外层消音瓦形式十分奇特,完全不同于美俄搞的多层橡胶消音瓦,一些专家推测是仿生外皮,因为中国的杂志上曾经出现过一篇论文提及仿制鲨鱼的表皮以降低水阻的效果会比仿海豚皮更好。…
··贝尔德和梅里斯都不以为然,认为解放军的潜艇部队没有实战的经验,由于美日构筑的封锁链中国潜艇难以到远洋历练,根本无能抗衡美军的先进潜艇。在一周前台海局势骤趋紧张之际,贝尔德中校以及另一艘“弗吉尼亚”级和一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组成了水下攻击支队进入了南中国海,企图在解放军发起台海战役时截断南海舰队北上的通道,并在必要时对我广东沿海的海空军基地实施导弹攻击。实际上南海对于此类重型核潜艇是一个很封闭的海域,只要看一下海图就知道,南海的最深处虽然深达5559米,有3处深达4000米以上的深海盆,但是仅限于从中沙群岛到南沙群岛之间一条相当窄长的海域。这个海盆的南部、西部都是水深小于100米的浅海,北部的台湾海峡水深更是小于80米,东部是菲律宾,巴坦群岛、北吕宋和巴拉望岛已为菲共控制,中情局也知道菲共的海军完全是我军的志愿军。
··这支潜艇支队是从巴士海峡贴近台湾的一侧进入南海的,当时台军的反潜巡逻机还在协助美军呢。可是一进入深海盆区,贝尔德就发现苗头不对,他们根本就得不到航空兵的支持。台军的反潜机根本就不敢同西沙、南沙、黄岩岛、东沙岛升空的解放军战机对撞,被逼出了这块空域,同样美军的舰载机也难以同数量上占了压倒优势的解放军战机周旋。当然贝尔德对“洛杉矶”级和“弗吉尼亚”级自身的强大战力很自信,并不在乎空军的支持。可是接下来的7天让他明白解放军的反潜战力到底有多强。他们刚出巴士海峡就受到了立体跟踪,一开始是“渔轮”的跟踪,那些鱼群探测声纳发射出强烈的探测脉冲,几乎把声纳兵的耳膜都要震破了。“德克萨斯”号使出了绝技,加速到22节仍能保持静音航行。这里略作解释,核潜艇有三大噪音源,最大的当数反应堆主泵的噪音,而S6W压水反应堆关闭主泵后,仅依靠一回路自然循环发出的最大功率居然能让潜艇达到22节航速。当然“洛杉矶”级的静音航速达不到22节。令中校震惊的是,这并不能摆脱“渔轮”――它们绝对是侦察船――的跟踪,此时空中的美军战机当然也不能去攻击渔轮。
··贝尔德只得打开反应堆主泵把潜艇加速到34节的极速,他的声纳兵也听到了另2艘核潜艇加速的动静,“洛杉矶”级的极速为32节,果然他们听不到“渔轮”的螺旋桨的噪音了。可是声纳浮标的脉冲接踵而来,中国人的声纳浮标功率特别的强,中校知道那是拜金龙电池所赐。他当然知道还有不少被动探测的声纳浮标在盯着他们,高速行驶时他们的噪音还是相当大的。他们赶紧减速深潜,此时“洛杉矶”级又占优了,它可以潜入450米的海下,而“弗吉尼亚”级的最大潜深仅280米。只是不久他们就探测到解放军潜艇的动静了,中校的声纳系统堪称一流,理论上可以探测到100千米外的敌潜艇,其主动声纳可对10千米外的敌潜艇定位。
··“3点种方向,距离10海里,发现目标潜艇…深度250米”声纳兵报告。
··贝尔德大吃一惊,怎么会这么近才发现呢,难道目标是静止的吗?
··“经比照频谱,应该是中国的035改…,目标的速度为18节…”声纳兵继续报告。
··中校知道伍德曼是一位资深的声纳兵,他还是拿起了边上的一副耳机听了起来,同时注视屏幕上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的扫描线。目标的噪声确实是微弱,不是他们这些艺术家水平的专业人员根本就无从由背景噪声中分辨出隐藏着的目标,而速度的指示也没有错,那么资料库又得改写了。
··035型名为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常规潜艇,实际上是前苏联R级潜艇的改进型。艇长76米,宽7。6米,高5。1米,水面排水量1600吨,水下排水量2100吨,动力为两台柴油机5200马力和两台电动机,采用与R级潜艇相同的双轴六叶螺旋浆,最高航速水面15节,水下18节,最大潜深300米,8节航速时最大航程14000公里,定员57人。武器配备为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携带鱼雷18枚或水雷32枚。配备鱼-4型和鱼-1型两种反舰鱼雷。在电子声纳系统上,配有平面搜索雷达,中频主被动搜索与舰壳攻击声纳。
··035改进型,在推进器导管内腔充填吸声材料以降低噪音;改进设计螺旋浆推进器,使水下航速有所提高并抑制空泡,进一步降低噪音。在武器系统方面,采用电脑操控的鱼雷攻击指挥仪。配备法制DUUX…5声纳系统,水下探测能力大幅提高。并配用大深度发射的鱼-3型反潜鱼雷,由此具备反潜作战能力。
··常规潜艇在水下航行时仅以电池驱动推进电机,比起运行着反应堆的核潜艇噪声要小得多,但是035型改的艇体没有消声瓦,而且表面有太多的开口,导致高速航行时噪声很大。现在美军探测到的实际情况与资料里的数据差距可太大了,该型艇居然在18节时仍能保持低噪声航行。
··“左满舵,加速到22节。”中校下达命令。
··他想尽快甩掉目标,也想看看对方的反应。可是对方并未示弱,也加速跟了过来,噪声增加得不多。显示对方有出色的探测能力,要知道“德克萨斯”号此时仍是静音状态啊。
··“10点种方向发现新的目标,距离9海里,速度20节…频谱比对显示,应为中国‘宋’级的改进型…,深度280米…”
··不久声纳兵又发现后方有一艘“超基洛”级在跟踪,“德克萨斯”号落入了水下、水面和反潜机的立体包围网中。美军这二年化了极大的力量来收集我军改进型潜艇的信息,而我军潜艇部队频繁在南海和印度洋作战不可能完全躲避美军庞大的侦察网,让他们收集到这些潜艇的频谱。这里要略微作些解释:每艘潜艇在海下航行时产生的噪音都有自身的特征,其强度在各个频率的分布基本是固定的,这就是所谓的频谱。
··例如,“基洛”级潜艇被誉为“海洋的黑洞”,其噪音级基本与海下的本底强度相当,但它还是可以被探测到,只要探测系统中有它的频谱资料。声纳探测系统的电脑可以根据系统中储存的频谱资料,排除本底噪音的干扰,把潜艇的噪音突现出来。作个很通俗的比喻,尽管周围的噪杂声很大,但是一个母亲还是可以从中分辨出她的宝宝的哭声,因为她太熟悉这个哭声的特征了。当然,我军也收集了美军各型、各艘潜艇的频谱资料,其中有些是从俄国人那里买来的,那些“洛杉矶”级的是相当齐全了,这艘“新鲜”的“弗吉尼亚”级自然成了“追捧”的对象。水面侦察船、潜艇、反潜机都忙得不可开交。
··双方开始在这小小的海盆中斗智斗勇,此时美中并未开战,因此也不能发射鱼雷、导弹真干,但是并不等于没有危险。不久一艘高速侦察船行驶到“德克萨斯”号的上方以船底的声纳阵列精确定位,然后坠下了一个35吨的“锚”――曾经一下子砸沉了一艘越军“山高”级小潜艇。前苏联的侦察船曾经以数百米长钢缆挂上数十吨重的钢球撞击美军的潜艇,迫使遭撞击的美潜艇浮出海面。核潜艇的钢壳并不会被钢球或以合金钢作锚尖的巨锚击穿,可是遭撞击损害的耐压壳体很可能在深潜时被高压海水挤破。核潜艇艇长的头脑绝对不一般,贝尔德一听到声纳兵惊呼:“头顶有异物高速接近?”
··他立即联想起前苏联侦察船的大铁球,马上发出连串指令,“德克萨斯”号惊险万分地躲过了一次“金锤击顶”之灾。左舷的声纳阵列记下了巨锚掠过的恐怖声响,声纳兵不由得擦了下额头的冷汗,中国巨锚比俄罗斯铁球的下坠速度可快得太多了。那些“渔轮”可不甘心,还不时地以巨锚来骚扰,渔轮要抛锚那可是天经地义的,至于锚的形状和材质国际上可没有规定,潜艇要是挨上了可无处去打官司。当然潜艇也可以急速上浮去拱翻渔轮,美军的一艘核潜艇就曾经在上浮时弄沉了一艘日本的900吨级的渔轮,还若无其事地不去营救翻沉渔轮的日本渔民。不过此渔轮不同于那渔轮,核潜艇躲它们还唯恐不及呢。
··更令贝尔德中校冒汗的是中国的那些常规潜艇居然长时间地在海下以高速同他周旋,这决不是西方的AIP系统能做到的。他痛苦地感受到孤军奋战的涩味。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五角大楼号称可以实时地控制到单兵,唯独不能与这些中校们指挥的庞大的核潜艇联系。理论上中校可以在100米深的水下放出数百米长的天线来单方面地接收五角大楼通过极低频天线发送的电文,不说此类电文只能包含极少的信息,而且接收时航速要降到很低,而且要直线航行。在如此群敌环峙之际,中校是不大敢随便冒风险的。通过动力浮标可以向五角大楼报告一些极为紧要的信息,那也是要冒风险的,因为动力浮标并跑不很远,它一发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