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醒狮 > 第330部分

第330部分(1 / 2)

>氨改亍?br />

主持人:可是它们太容易被炮弹和导弹击中摧毁了,也斗不过现代舰艇啊。

章:它们并非单打独斗,在敌军的舰艇被压制、我军掌握相对制空权的情况下,它们的数量就发挥作用了。我们不会让敌军的炮群随心所欲地攻击登陆群,火炮要命中在高速运动的机帆船并非那么容易。至于导弹,它又凭什么来追踪帆船呢?即使命中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我们请前方的记者带我们去看一下吧。

镜头转到了一艘机帆船上,一位上尉与前方记者站在甲板上。今天的风浪也不小,上尉是稳如泰山,记者就得抓住东西才能站住。

记者:今天的风浪真大,李上尉,你们能跟上前面的舰艇吗?。

李:今天的风浪不算大,现在我们正在抢风行驶,速度比较慢些,不过我们启动了电力推进器,肯定能跟上。

记者:哦,是电动机,怪不得几乎感受不到振动呢。这么一来红外特征也没有了。只是此类木船怎么经受得起炮弹和导弹的轰击呢,一炮就能把它打沉了,导弹的话就…。

李:美制的155毫米榴弹炮和203毫米榴弹炮的最大射程是30公里左右,如果它们摆在岸边射击,等我们进入火炮射程后大致一个小时就能登陆了。它们要命中运动目标是很困难的。导弹的射程要远得多,可是它们凭什么来追踪我们呢,如果以电视寻的器,我们也可以烟幕弹来反制。再说了台湾有那么多导弹来对付我们吗?一般在反舰时炮弹和导弹的战斗部都是半穿甲的,那么击中我们时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可以看一段录象。

慢镜头一,一枚炮弹击中了一艘帆船的甲板,如入无人之境,接连穿透甲板和右舷,直到进入海水才爆炸。看来木板的阻力还不足以引爆半穿甲弹。

慢镜头二,一枚巨大的导弹从空中疾驶而来,也是穿透甲板和船舷落入水中才爆炸,冲起的水柱破坏了木船,木船碎成了几块飘浮在海上。

李:如果炮弹或导弹硬碰硬是在船上爆炸,那就不堪设想了。那艘船解体了为什么不下沉呢?我们下船看看。你看这些是粘在船板上的阻燃泡沫塑料,能产生很大浮力。这些是压舱物和电动螺旋桨的机座,四周是爆炸索。一旦遇险帆船失去足够浮力时,引爆后这些重物就脱离木船,不会拖累整条船。

记者:那么搭载这艘船的战士和物资就不能发挥作用了。

李:不完全是这样。登陆战只要不是拥有绝对优势,是无法保证所有舰船都航渡成功的。我们这艘船按照载重量可以搭载30名战士和1。5吨的物资,可是我们仅搭载了12名战士和800公斤装备物资,大约是一个班。如果1千条船是多少呢,1艘船的损失就不会影响登陆战。而且我们的战士和物资全部有浮具保护,不会沉入海中…。

记者:可是如此低温,战士会受不了的,你看“冰海沉船”…。

李:哈哈,你的联想真丰富。小薛,你让他看看里面的衣服。这是原来为潜水员制作的,浸入海水后贴近身体的水不易流动,所以人体的热量不会给带走。在摄氏4度的水中,潜水员可以工作4-5个小时呢?我国的外贸部门大量向外出口的,现在成本不高了。小薛,再让记者看看“单兵电动推进器”,这个小东西可以用搭扣与手腕连接,拇指一按按钮,前面的环罩中的小螺旋桨就工作,它带一个人加装备的浮包,时速可以达到3-4公里。这些东西可以让我们这支登陆船队稍微“洋气”一点吧。

镜头转回了“金门”号。

主持人惊叹道:这简直是完美的土洋结合啊。

章:任何装备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让它们去横渡太平洋当然不行,不过横渡台湾海峡,那是可以发挥作用的,现在冬季,盛行西北风,如果乘风东行的话,在电动螺旋桨的帮助下,船速在轻载时可以达到20节呢…。

主持人:噢,那边飞来了一群巨型水上飞机吗?。

章:不,那是地效飞机…。

主持人:啊,那就是‘里海怪物‘啊,那可是最先进的登陆载具了。

章:嗯,我军是引进了俄制‘奥兰‘级地效飞机,它能以450…550公里的时速运送400…850名士兵和数辆坦克。我国早在1997年就研制成功小型地效飞机“天鹅”号,后来又开发了35吨级的“望湖”号中型地效飞机,飞行高度有10m,时速250公里。不过这些地效飞机都已用新型电脑、金龙电池、镁钠合金等改造,提高了隐形、快速机动、突防的能力。并拿出了自己的大型地效飞机“昆鹏”号,可搭载1辆08式主战坦克,加300名陆战队员。

主持人:太棒了!哇,后面还有大批的,噢,是气垫艇吧。

章:是的。全垫升气垫船是另一款两栖战的利器,它与地效飞机除了用于登陆、机降、运输补给,还可用于反舰/反潜作战、扫雷布雷、侦察巡逻。我军早期装备的722-2型:采用深围裙和柔性减噪音螺旋桨导管技术,气垫高度由1。5米提高到2。1米。总重560吨,载重90吨,可搭载08式主战坦克;航速60节,还有惊人的航程。镁钠合金艇体耐腐蚀性、抗金属疲劳,而电动螺旋桨和升力风扇消除了噪音和红外特征。

你也别咋舌了,去看看登陆现场吧。

恐怕台军高层的嘴张得比主持人的还大呢!。

镜头转向登陆的滩头,望远镜头架在一辆装甲运输车上。只见地效飞机和气垫艇先后轻松地越过了近岸水雷阵和滩头的雷区和障碍物,着降后纷纷吐出了战车和陆战队员。

主持人:哇,那不是M1A1吗,又是勒克莱尔,还有M60-2000型、这不是台军的M48A5“勇虎”吗。怎么它们大多数是不冒烟的呢?。

章:作为兰军还是装备这些武器比较逼真些,为了节省运作和维修费一部分改成了电动型的了。海峡对面可没有这么先进的战车。

主持人:那些直升机怎么在近岸处向下发射炮弹,哦,水柱这么高!。

章:你搞错了。那是直升机在进行反水雷作业。水雷是非常重要的反登陆武器,尤其是近岸浅水布设的水雷,扫雷艇也难以排除。上世纪末美军研制出兰绿激光探测器可以透视40米水下的水雷,而超空泡射弹枪可以引爆12米水下的水雷。你不要以为发射一束能穿透海水的兰绿激光就能看到水下的水雷了,光线在海水中传播不同于在空气中,海水中的悬浮物太多,散射光令接收器看不到远处的物体。所以必须研制极高速的电子开关,可以控制快门,只有当海底反射的光到达时才打开,以避开散射光线的影响。

我军也掌握了这门技术,现在的超空泡射弹枪通过加大口径,改善弹型,在水中的射程也增加了不少。组合起来就是一款扫雷的利器,很快能为后面的登陆舰艇打开抢滩的通道。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