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醒狮 > 第131部分

第131部分(1 / 1)

>傻冢本晌鹘夥徘幕N懒α俊>唐谂嘌岛笕炕怀闪宋揖闹剖阶氨福远角埂ⅲ常岛撩鬃远竦⑸淦鳎叮昂撩孜奚然髋冢拔溃?2单兵防空导弹等步兵武器,还有一批人员在培训TJ-1火力突击车、“电甲虫”微型战车的使用。最重要的还是为各个作战单位配置了精巧的通讯设备,总部可以控制到连一级的部队,整个解放阵线和解放军士气大振,将在浴血苦战中很快成长。

王刚敏锐地觉察到中印边境冲突的激战阶段很快就会过去,指示顾问团让“阿萨姆解放阵线”的解放军抓紧时机取得实战经验。于是我军各特种兵部队乃至各路大军全力为他们保驾,带领他们打了许多恶战。原来那些刚正规化的阿解阵解放军虽然群情激昂,但很怕印军,因为他们从来也没有战胜过印军的准军事部队,更不用说正规军了。

他们首先在纳萨尔巴里建立根据地,很顺利就攻占了县城,并逐一消灭了周边的各支地主武装,而后发动周围的无地农民分配了地主的土地,搞得热气腾腾。很快就惊动了印度中央政府,从新德里派来了“游击战专家”来指导围剿游击队。专家一到就命令当地的151师出动一个团去清剿,亲自向清剿部队面授机宜,还让师里组织一支后勤部队从政府的粮仓里装运了不少粮食和食油等,准备分给农民,以收取民心。师长赫明斯准将尽管不满总部仍然把他们当作准军事部队,但信心是很足的。部队已经强化训练,装备也改善了不少,甚至有了4架直升机了,还与中国人打了几仗,尽管都是败仗,还是取得了不少实战经验。去消灭那些昔日的手下败将-游击队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况且游击队居然占领了县城,目标明显,不用费劲去找他们了。

结果却大出准将的意料,在我军特种兵团手把手的指导,连一架去撤运伤员的直升机都被击落了,大败而归。尽管实施战时新闻管制,还是引起了印度朝野的震惊。印度政府还苦于无法指责中国,因为是他们首先支持西藏叛军的,又长时间明目张胆地支持达赖喇嘛搞西藏独立,现在遭到反击了。他们决心加大镇压的力度,可是阿萨姆全境都爆发了武装斗争,让他们忙得不可开交。

更大规模的武装斗争还是在利多以南的那加兰邦展开的,这里山高林密,背靠险峻的那加山脉,一向是克钦族武装活动的地盘。6月中旬我军攻占了萨地亚、利多等地后,把这里的印度人全部弄走了,但留下了克钦族的村民。并派遣了强有力的工作组做工作,给了他们不少粮食、布料等生活用品。经过大量艰苦的工作,并且得到缅共和缅甸境内的克钦族长老的帮助,双方达成了协议。原来印度人占领的地方全部由我国的移民接管,我军将提供武器、物资和训练方面的援助,支持他们到印军占领的地区去发展。原来那加兰邦境内的克钦族武装,装备非常落后,甚至要依靠长矛和弓箭与印军的准军事部队作战,由于熟悉地形印军也不能彻底消灭他们。现在得到了这么多的现代化武器,自然士气大振,他们连连出击,基本上把山区和半山区控制了起来,把那里的印度人和地主、农场主的私人武装都消灭了。印军只得再把前线的升了级的阿萨姆步枪队组建的旅重新调回来进行平叛。

那些旅长们倒是很高兴,可以摆脱前线激烈的拼杀了。印度中央政府已经觉察了中国的战略意图,重组了阿萨姆步枪队,一方面加强了各营的装备,同时保持旅的编制,各个旅配备了直升机中队和防空导弹营,决定一举平息东北战区各处的分裂主义武装。于是在野人山麓展开了又一轮激烈的搏杀。

那加兰邦伽兰特村8月29日

印度自从1950年1月26日宣布独立后,从原英印殖民当局手中接收了原属缅甸的阿萨姆地区,他们学习其前主子“分而治之”的手法,将阿萨姆地区分割为很多小邦,其中那加兰邦是克钦族的聚居区,印度中央政府动员了大量的讲印地语的印度斯坦族人移居到这里,克钦族人被迫迁入了深山。克钦族人民当然不甘心自己的家园被夺占,纷纷揭竿而起,展开了武装斗争。而印度政府则组建了阿萨姆步枪队来镇压负责东北各邦的反政府武装,它完全不同于著名的廓尔喀步兵团,那是完全由尼泊尔的廓尔喀族人组成的雇佣军,而它却是由印度人组成的镇压阿萨姆人民的准军事部队。阿萨姆步兵部队建制上隶属内政部,行政上受东北地区各邦邦长直接领导,作战上受当地陆军指挥,是一支实力较强的地方武装,其基本作战单位为营,总兵力5。25万人,编有31个营,主要各级军官为陆军军官,训练较好。所属部队驻防整个印度东部边境地区,司令部设于西隆,下设5个山区司令部。

除了这支准军事部队外,印度族的地主也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在政府的支持下武器也十分精良。克钦族武装虽然身体素质好,对地形又熟悉,但武器装备相差太远,在战术上、部队的编制上也很少有章法,因此他们的地盘越来越小,斗争也越来越艰苦。然而印度政府始终也没有能扑灭克钦族反抗的烈火。

6月中旬以后,我军攻占了萨地亚、利多等地,情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我武装工作队把印度族人全部赶走,却留下了克钦族人,并通过缅共和缅甸的克钦族长老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后达成了协议,我军控制区的印度族人的土地全部由我国移民使用。克钦族人的土地仍归他们所有。我军则以最精良的步兵武器:5。8毫米枪族,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反装甲火箭筒、反坦克导弹、肩射防空导弹等装备克钦族武装,当然更艰巨的任务是培训这些游击队员,让他们掌握先进的战术,采用更有效的部队编制。我军为每个克钦族游击小组配置了加密/猝发无线电话和收发报机。那些苦大仇深的克钦族游击队员苦练的劲头实在令人感慨,我军的教官则是严格要求,因此队员们的技战术提高很快。

当然最有效的练兵还是在实战中磨练。从7月中旬开始,我军的特种兵分队率领他们投入了驱逐印度族地主的战斗,缅印边界的那加山脉下,顿时枪声四起。有我军的保驾,克钦族游击队几乎是战无不胜,很快把接近险峻山区的印度族人都赶走了,收复了大批的地区。不过那里的人口密度并不大,印军东北战区并未重视这些事,还以为是我军分散印军兵力的诡计。通过实战,游击队员的进步更快了,而且把我军视若神灵。他们也只是把那些地区建成出击基地,最终目标当然是把印军赶出这块祖居之地。

到了8月中,情况再次突变。东线我军沉重地打击了东北战区的印军主力。我军的参战部队进行了第一次轮换,战线也相对稳定了下来。我军的特种兵团几乎全力以赴地支持阿萨姆反政府武装和克钦族游击队。5天前的凌晨,一支100多人的克钦族游击队在我第1集团军1个特种兵班的支持下,以优势兵力、精良的武器和规范的战术,一下子就突入了那加兰邦的伽兰特村,消灭了村里的印度族地主武装,夺取整个村子。

伽兰特村是个大村,位于那加兰邦首府科希马东北60公里山区的一个谷地中。25年前,印度族人赶走了当地的克钦族人,霸占了这片肥沃的土地,后来发展成为有400多人的村子,开垦了山谷中的大片土地。不过村中的大多数土地归二个印度族地主所有,他们各自拥有20多人的私人武装,村子沿着一处山坡修建,并构筑了坚固的寨墙。他们多次击退了克钦族游击队的攻击,有一次还请来阿萨姆步枪队击退大股克钦族游击队的猛攻。可是这次退入堡垒似的二个大院的地主武装支撑了2个小时不到,就几乎被游击队全部歼灭。二个地主做梦也没有想到,游击队装备了突击步枪、枪榴弹和60迫击炮,他们自己总算在狗腿子的掩护下逃到了科希马。

他们通过当议员的亲戚请求邦政府派阿萨姆步枪队去消灭游击队。此时整个阿萨姆地区的各邦纷纷向东北战区告急,指出各地的反政府武装和游击队大肆活动,并且都装备了精良的武器,作战的战术也很有章法,各处的地主武装已经不是他们的对手,甚至派遣的少量的步枪队也大都被歼,那些“土人暴乱者”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成了劲敌。这些反政府武装占领的地区已经越来越逼近各重要的军事基地。伽兰特村的山顶上已经可以俯视科希马郊区的空军基地了。印度中央政府和东北战区都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肯定背后有中国人的支持。

昨天,印度中央政府指令,全面恢复阿萨姆步枪队,立即投入镇压反政府武装的战斗。东北战区决定,保留旅的编制,每个邦一个旅,每旅有5个营,再配置一个陆航大队有12-14架直升机,并加强了各营的机动能力和火力,增加了火力突击车和步兵战车的配置。那加兰邦的称为第3旅,辖有第11、12、13、14、15步枪营,以及一个陆航大队,旅部还有2个分别装备了轻型反装甲导弹和防空导弹的连队。

现在,第11营在营长孟吉迪少校的率领下,正分二路沿崎岖的山间公路向伽兰特村进发。由于前段时间,他们参加了正规军的作战,装备得到了加强,拥有4辆法制“潘哈德”火力突击车,4辆德制的“鼹鼠II”微型步兵战车,还有6辆改进型的BMP-1步兵战车。炮火主要还是依靠60和82迫击炮。少校对迅速讨平克钦族游击队是很有信心的,地主派了4个手下给他们当向导,还向他们介绍了游击队的情况。少校对游击队拥有先进的武器并不以为然,想当然地认为是中国军队把缴获的印军武器送给他们了扰乱印军的后方,但终究是乌合之众。甚至认为动用全营来对付100多个土人暴乱份子是杀鸡用牛刀了。不过旅长是要求他们暂时以此为基地,还要讨伐附近的游击队呢。

到了中午时分,突然前面传来了连串的猛烈爆炸的巨响。坐在一辆“潘哈德”指挥车内的孟吉迪少校,得到前面A连的报告:5个斥候兵已经拐过了山口看到了村庄,突然连串的地雷在后面的队伍中爆炸,造成了12人伤亡,1辆“鼹鼠”战车被毁。在另一个方向推进的B连也报告遭到地雷袭击,伤亡了13人。此时旅部又来命令,让他们尽快消灭这里的游击队,附近又有2个大村落入了游击队之手。少校命令工兵立即前去探雷、排雷。A连和B连的连长还想绕过雷区,可是山坡和山沟里都有地雷,又死伤了一些人。直到下午1点工兵才标出了安全通道,少校命令饱餐后的部队,立即徒步穿过雷区发起攻击,那些装甲车只好等排除地雷后再通过。

等士兵们小心翼翼地沿着白灰标示的曲曲弯弯的通道全部进入山谷,已是14:30了。孟吉迪少校在望远镜中看到,远处山坡上的村寨和田地上没有一个人,寨门都是大开的,山谷中有2个小山包,2座寨门延伸出来的2条山路绕过这2个小山包各自东西地进入山中,他率领的A连和C连在东边的一路,远处的B连在西边。少校可不想夜战,命令A连和B连各以1个排占领小山包,其余2个排快速攻入村寨,C连随后跟进。由于小山包和村子里都没有动静,所以也没有什么炮火准备,只见各有30多个印度兵端着枪向小山包冲击。起先还按战斗队形警戒突进,到了半山腰也不见动静,干脆就一窝蜂地往上跑,离山顶还有20米时,已经是气喘吁吁,突然山顶上枪弹如暴风雨般扫下来,手榴弹则如冰雹般砸下来,还有一批无声迫击炮弹准确地落入了山脚下的3挺重机枪上。狂暴的打击只持续了3分钟就嘎然而止。

伤亡惨重的印军拖着伤兵撤了下来,接着营连的迫击炮弹呼啸着飞向山顶,二个连报上来的伤亡达45人。还没有见到游击队的影子,就伤亡了70个人,怒火中烧的少校,命令加强炮火准备立即再次发起冲击。A连连长提醒他,刚才他观察到敌军的射击中有点射的枪声,敌军迫击炮也极为准确,游击队中肯定有中国的特种兵在协同作战。少校命令攻击部队要加强隐蔽和相互掩护,并加强炮兵的观察以消灭敌军的迫击炮。可是等印度兵冲到浓烟滚滚的山顶,才发现山顶空无一人。小山包的后面有很隐蔽的交通沟通往村子。少校做梦也没有想到游击队竟有如此神妙的战术。不过他觉得游击队肯定人数很少,所以才采取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他命令各留下1个班的兵力控制这二个制高点。立即从2座寨门向村寨发起攻击。

还是A、B二个连各以一个排向村寨冲击,一个排在后面掩护并跟进。印军向村子里开了几炮,也用重机枪向寨墙和寨门内扫射了一下,一看没有任何反应,也就停止了射击。各一个战斗小组战战兢兢地冲入了寨门,只见大街上没有任何动静,发出信号后,全班的人都陆续进入了寨门。此时如同触发了一个信号,一下子整个村子响起了狂烈的枪炮声。那2个班的印军尚未分散,立即遭到四处屋顶上和墙上的射击孔内射出的子弹的扫射,无一幸免。寨墙上的大批枪榴弹准确地落入了后面印军的队伍中,还有一批迫击炮弹则落入了远处的印军的头顶上,由于是空炸引信,造成了印军重大的伤亡。致命的打击也就持续了5分钟。等印军还击的迫击炮弹落到寨墙和村子里的时候,已经没有枪炮射向印军了。孟吉迪少校得到的报告,再次死伤78人,整整1个连队失去了战斗力。实际上A、B连都必须重组,才能投入战斗。而路口的工兵又在告急,他们在排雷时,被“诡雷”炸伤了2个人,排雷进度无法加快。少校至此才知问题的严重性,他暂时无法依靠那些装甲车的火力了。时间已是下午4点半了。

他命令集中全营的迫击炮从寨墙上轰开4个缺口,然后以重机枪的火力控制,由C连从2个寨门和4个缺口同时攻入村寨,并立即控制村内的制高点,A、B连的剩余兵力随之跟进一起歼灭村内的游击队。在6门82迫击炮和15门60炮的轰击下,寨墙迅即出现了4个大缺口,C连印军分作6支突击分队,边射击边冲锋,很快进入了村内。奇怪的是他们丝毫也没有受到抵抗。于是全营的作战人员都进入了村子。少校命令把伤兵移入几间屋子内。一个排的印军爬上屋顶,实施警戒,其余印军分2路向地主的大院进发。街上空无一人,他们很快接近了那2座堡垒似的宅院,只见前后大门洞开,这一次他们不敢冒然冲进去了。直到营长到了一座宅院,才下令分成战斗小组分批突入。直到30多人进去了,里面才爆发出激烈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的轰鸣声,枪弹和手榴弹都是从主宅中射出的。突入的印军死伤惨重。孟吉迪少校只好组织工兵从院墙上炸出洞口,印军再分多路突入。不过第二次攻击并没有受到阻击,很快占领了全院。不久才发现主宅内有地下通道通到外面去,不过起先下去的印军士兵遭地雷袭击,连长不让再下去探路了。

此时已是下午6点多了山区的天色已经转暗了,这时少校才又想起在山口外排雷的工兵怎么还没有来报告,命令与他们取得联系,可是在无线电话中无人对他的呼叫作答。这时村外突然响起了枪炮声,少校立即向村边的寨墙上爬上去。只见二个小山包还在冒着缕缕轻烟,枪?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