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一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当然鉴于柴桑的重要xìng,加上曹cāo在汉中给刘琮带来的压力,刘琮必须速战速决,所以这个损失还算能够接受。关键是经此一战,江东的根基已经被动摇。所以刘琮打算接下来让刘磐带人强攻南昌之外,其余的部队全部留在柴桑休整。
这样做有几个个目的,一是为了等已经从荆州出发的水陆步兵两万人。江东水军基本上已经被打残了,但到底扬州诸郡还有不少郡兵,县兵,一路打过去也需要沿途留下士兵守卫所以人手就略显不足。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刘琮打算在柴桑等待曹cāo的下一步行动。
自己攻下柴桑的消息,想必不rì便会传到曹cāo哪里。虽然江东岌岌可危,唾手可得。但刘琮可不想自己在前面抢地盘,曹cāo在后面捅菊花。如果曹cāo拿下汉中之后继续南下,刘琮就必须调整战略部署。江东要攻,但就不是大军压境速攻,而是采取jīng兵策略和继续煽动、分化江东。剩下的人则必须回到荆州,这样荆州才能分兵支援魏延。
刘琮还有一个小算盘,那就是打算等到张昭和小乔被救出来抵达柴桑之后,便是招降韩当、陈武、徐盛等人。这些人和蒋钦一样跟随孙策转战多年,对江东非常熟悉,有了他们的加入必将事半功倍。从蒋钦的汇报来看,韩当等人当初那么忠诚的支持孙权也完全是因为孙策有过嘱托,而且孙策夫人大乔在其中也是其中起到了决定xìng作用。
可以说没有大乔和张昭,孙权这个吴王怕是在上任之初就被人拱翻了。如今大乔已经于孙权彻底决裂。想必那张昭也是恨透了孙权。张昭能够容忍孙权不用他,可以容忍孙权称王,但绝对无法接受孙权威逼大乔行刺。至于杀害孙绍,可以说张昭从此与孙权有了不共戴天之仇。在孙策死后,张昭甚至将孙绍将儿子一样培养!
如果大乔和张昭能够转而支持刘琮,那么刘琮收服江东将会变得顺利许多!
第418章 浑水摸鱼
攻下柴桑,刘琮也算松了一口气,如今的江东人人自危,从年初开始的间谍活动,以及拉拢江东名士在这个时候就体现了作用。鲁肃和吕蒙汇合之后仓皇逃到南昌。不等他们准备妥当,刘磐再次杀到。原本吕蒙和刘磐鏖战了月余,互有胜负。但如今南昌城内连同鲁肃带出来的将士总共也不过一万五千与人。
士气低落更是没打说。南昌虽是豫章郡所,却无法与柴桑相比,无论是护城河还是城墙都不如柴桑。关键是人们心中的那道防御堤坝已经崩塌!鲁肃和吕蒙也是本着能拖一天是一天,好给孙权争取点时间在其他各郡募集、调拨士卒迎击刘琮了。
如今整个江东成建制的除了拱卫吴县的外,也就是孙静在南海镇守交州的一万多人,这些人要想穿过桂阳、长沙是不大现实的。而会籍正在闹动乱,所以抵达吴郡需要一段时间。而庐江的守军不过区区数千人,是万万不敢撤回去的。所以鲁肃其实也在打着一个算盘就是尽量拖住刘琮东进的步伐,至于孙权能不能说动曹cāo出兵那就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
而刘琮拿下柴桑之后,便是派人回武昌召刚刚回去的刘尚前来,毕竟之前刘琮以朝廷名义擢升刘尚为豫章郡守,就要用刘繇的威望,尽快的收服柴桑以及周边百姓。当然在柴桑休整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收割粮食和等待江夏郡的夏粮到位。在等着曹cāo攻汉中和刘磐攻南昌消息的同时,刘琮的主要工作便是陪同大乔已经韩当、阚泽等人。rìrì好酒好菜伺候着。只等张昭和小乔等人抵达,刘琮方好出言劝降。
与此同时,法正便向刘琮进言,江东必须趁乱拿下,而北方曹cāo则可以从其内部想办法牵制住。
“主公,如今曹cāo北方可谓是尘埃落定,主公何必以朝廷名义承认曹cāo,然后为我军赢取时间?”
“孝直之意莫非是封王?”
“孙权称王,曹cāo所不齿。但曹cāo出身为世人所诟病,如果主公此时愿意承认曹cāo地位,无疑会环节双方关系。而与此同时从北方内部着手……”
“嗯,此事可以尝试下。”刘琮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拖住曹cāo。曹cāo的北方已经大定,再也没有人sāo扰他了。那么能够拖住曹cāo南下步伐的也只有从内部分裂。很快作为穿越者,刘琮便想到了曹植与曹丕等人的世子之争,如果此时就算不给曹cāo封王,曹cāo回到许昌之后怕是很快也会称王……
而曹cāo如今年近六旬,称王之后必定会开始考虑世子人选。而目前曹cāo的几个成年儿子当中,依次是曹丕、曹植、曹彰。其中呼声最高的自然是曹丕,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shè,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
曹cāo认为时下兵荒马乱,教曹丕学shè箭。曹丕六岁时学会,曹cāo又教曹丕骑马,曹丕八岁时学会。建安二年(公元,曹丕随曹cāo南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反,曹昂和曹安民遇害,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逃脱。建安九年),曹丕随曹cāo攻破邺城,纳甄氏。
曹植自幼颖慧,十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cāo的宠爱建安十五年,曹cāo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他便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曹cāo看后,赞赏不止。当时曹植只有十九岁。
自此,一向重视人才的曹cāo产生了要打破“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的念头,要将其王位交给这个文武全才的儿子曹植。因此曹cāo对曹植特别宠爱,并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吾yù立为嗣”。曹cāo的这一想法,非但没有给曹植带来什么福分,相反给他后来制造了不尽的痛苦,使他后来卷入争夺世子的漩涡之中。
然而曹植率xìng旷达,不知道砥砺言行,饮酒也不加节制。典型的持宠而骄。相反,曹丕则善用权术,自持内敛。情报现实曹植此时正在西面跟随曹cāo征汉中,而曹丕负责守许昌,有司马懿、吴质等人辅佐。刘琮想要给他们找点事情,最好的办法便是给曹植出头的机会如此一来,曹丕必定担心,从而在粮草组织方面可能拖住曹cāo。
于是刘琮不辞辛劳亲笔一封,信是给曹丕的!在信中刘琮非常直白的说道,今后天下大势必将是二分天下,而二分者非曹cāo、孙权与汉室,而是刘琮与曹丕。刘琮直言自己拿下江东之后便是接受汉天子禅让以示正统。当然刘琮也没忘了对如今曹氏大家赞赏。
随后话锋一转,曹cāo者,世之英雄,琮内心佩服。然英雄迟暮……反正那意思就是这世界是我们大家的,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将来归根结底是我们的!琮很欣赏曹丕这个对手,如果在有生之年无必胜把握何必惺惺相惜?
当然惺惺相惜是有前提的,刘琮自信,南方的半边天下在自己的掌控当中,也预祝曹丕能够顺利掌控北方。如此一来就算他rì早战场相见也是人生一件快事。不过刘琮也不会忘记添油加醋的欣赏下曹植之才华,转而叹息自己大哥帮着外人欺侮自己,三弟不成器。刘琮很是羡慕曹氏一门三文豪,羡慕曹丕有几个好兄弟!亲笔信之外也不忘备上一份私人礼物,由韩嵩自襄阳出发前往许昌。
另一路则是伊籍带着大汉皇帝的圣旨前往汉中。无非就是为表彰曹cāo平定天下,尊崇汉室与刘琮缔结和平盟约并且坚实的践行。朝廷册封为魏王!其子曹植曹子建才高八斗,擢为凉郎中令领汉中太守。
郎中令始置于秦,为九卿之一,掌守卫宫殿门户。汉初沿置,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职。郎中令的属官有负责议论的大夫;负责宾客迎送、接受群臣奏事的谒者;供奉宫廷、等待受职的诸郎;以及期门、羽林等禁卫军。郎中令的职掌也比较复杂,职掌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主要职掌和其它职掌。主要职掌包括宿卫jǐng备、管理郎官、备顾问应对,劝谏得失、郊祀掌三献、拜诸侯王公宣读策书。
曹cāo自己要称王称帝,刘琮自然不会舍不得一个九卿,再说曹植也会真的跑到襄阳来要俸禄。但偏偏就是这个郎中令却很有讲究,他是曹丕的顶头上司!曹丕曾经在汉天子还在许昌,曹cāo任丞相时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刘琮不怕曹cāo说自己胡闹,也不怕曹cāo不接受。反正自己就是一心去向曹cāo示好的,同时让曹cāo不要忘记三年和约还有一年呢。
毕竟汉天子在襄阳,只要曹cāo不称帝,那他就是大汉的臣子,朝廷至少从道义上能够管一管他。当然刘琮最重要的动作还是让黄忠从襄阳出发带着五千人马进驻上庸,上庸原本就留有四千人,此举就是为了让黄忠居中接应,无论曹cāo从汉中进川还是从长安下宛城,黄忠都能第一时间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