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兴汉 > 第167部分

第167部分(1 / 2)

>    这就是曹操的有点,虽然他很自负,但冷静下来还是听得进建议的。因为自负,他不能容忍刘琮这个矛头小子在背后偷袭他,抢走了汉天子不说,还拐走了他想赐死的荀彧。这简直是对他曹操的侮辱。这种做法无疑想其他诸侯证明,这华夏,刘琮已经可以与他分庭抗礼。

所以曹操舍弃了孙权,火速调集兵马准备围剿刘琮。孰料出师一来屡次不顺。曹操当然知道司马懿之才。也相信他是因为没有胜算而拒绝做先锋。但曹操扔不死心。接着对司马说道:“仲达,你先前说天时、地利、人和,我方都不占优,愿闻其详!”

“主公,您熟读兵书,又何故要考懿?”司马懿也有点郁闷,你曹操不是大军事家么?这天时、地利、人和还要我解释给你听?

谁知道曹操不死心,继续追问道:“但说无妨!”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今我军远离许昌,而刘琮在新野以逸待劳,粮草充裕,士气高涨。我军此时定要避其锋芒。而久拖则更加对我军不利……况如今汉天子已经入荆州,若刘琮以宗室身份号召天下诸侯和百姓起来对抗主公,主公将会更加被动……

司马懿引用孙子兵法将敌我双方的利益说得很透彻。

要兴兵作战,需做的物资准备有,轻车千辆,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向千里之外运送粮食。那么前后方的军内外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用于武器维修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按照这样的标准准备之后,十万大军才可出发上战场。

因此,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如果拖的很久则军队必然疲惫,挫失锐气。一旦攻城,则兵力将耗尽,长期在外作战还必然导致国家财用不足。如果军队因久战疲惫不堪,锐气受挫,军事实力耗尽,国内物资枯竭,其他诸侯必定趁火打劫。这样,即使足智多谋之士也无良策来挽救危亡了。

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高招难以速胜,却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战争旷日持久而有利于国家的事,从来没有过。所以,不能详尽地了解用兵的害处,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用兵的益处。

这样的道理,司马懿能够明白,曹操岂会不明白。

但他身处高位,考虑的问题就不是司马懿这样简单的一场胜负。听完司马懿的分析,曹操微微皱了皱眉头。无疑司马懿分析的确实有道理。但此时撤军是万万不能的,这不仅是面子的问题。他曹操已经贵为魏公,汉天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如果听任刘琮劫走天子而不闻不问,肯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也会让军中将士觉得窝囊。所以这场仗无论输赢,刘琮已经挑起,就牵着曹操必定要应战!

第332章 徐晃出战

“仲达,你是不是有点刘琮了。要说到天时地利,或许我军远离许昌,略微比不上刘琮以逸待劳。但我军能征惯战。又有许多骁勇的将士。当初在官渡,袁本初都不能奈何我军,何况他一个年仅三十的刘琮。”曹操虽然心里明白,但仍旧心有不甘。

“主公难道忘记几年前的樊城大战?”

“那场会战,是瘟疫打败了我军,而并非刘琮!”

“可主公别忘了,如今也是隆冬。而丕公子的失败比起夏侯将军来可是要惨重得多!”

“但仲达领兵远胜子孝啊?”四年前的那场大败,曹操岂能忘记,而夏侯惇的五千虎豹骑本是去追赶逃窜的刘备的,结果却被刘琮包了饺子。随后曹仁领兵不吸取教训……曹操认为司马懿的统帅能力应该强过曹仁。但他忘记了刘琮也早已不是四年前的刘琮。

他利用这四年时间,稳定的荆南,还夺取了益州!曹操本想宽慰下司马懿,让其领兵前往湖阳。司马懿沉默一会之后问曹操:“主公坚持要攻击新野么?”

“当然!”

“那懿恳请主公先赦免懿的罪过!”

“你何罪之有?”曹操还以为司马懿是要向自己承认错误,当初作为曹丕的军师却没能阻止曹丕的冒进,以至于惨败而归。结果司马懿一开口,曹操又郁闷了。

“他日一旦兵败,懿希望主公能记住懿今日曾经说过的话。懿恳请主公赦免懿的罪过,懿便领兵去攻湖阳!”别人领兵都是要钱,要粮。霸道一点的还要求名将,和众多的军士。这司马懿倒好,先恳请曹操赦免他的罪过,也就是说,这仗是曹操*逼着他去打的。胜利了他司马懿有功,一旦失败,他没有罪!

虽然此前一再强调此战不能再继续下去,但听到司马懿听出这样的要求,曹操还是怒了!

“仲达莫非欺我军中无人么?你且回许昌去,坐等我军凯旋的好消息吧!”怎么说,司马懿不肯领兵,曹操也不抱希望了,直接让司马懿回许昌。

那司马懿也不懊恼,不慌不忙的向着曹操深深的鞠了一躬,抬头说道:“多谢主公关心,懿明日便启程回许昌。懿盼着主公早日得胜归来!”

“哼……”面对这个自己用威逼手段请出山的年轻后生,曹操也不像怎么滴。这个时候如果治他的罪,会引起军中将士更多的怀疑。而且司马懿也是有言在先,量力而行!他不肯做的,做不了的,曹操强迫也没用。

司马懿下去之后,曹操又立即召开前线军事会议。麾下一班文武看曹操一脸的郁闷,都不敢喘大气。早有消息灵通的知道了司马懿这小子胆大妄为,居然抗命不肯领兵出征。虽然他们感叹曹操对司马懿的宽待。却也明白得很,司马懿可是个人精,以前就一直在曹操、曹丕面前装傻充愣。

曹操政务繁忙,所以平时也不怎么关注司马懿。而这曹丕经高人指点可是一直与司马懿来往密切,并且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大家可是清楚的记得四公子曹冲是怎么死的。这似乎也跟司马懿脱不开干系!

曹冲自小生性聪慧,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这可急坏了当时的长子曹丕(曹昂已死),于是跑去向司马懿求教。

据说司马懿因为这是曹丕的家务事,而且涉及到子嗣之争,坚决不肯相助。但曹冲还是与建安十三年病重不治身故。曹操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这是曹丕干的,但私底下一些文武大臣认为就是司马懿怂恿的曹丕。

所以后来有一段时间曹操也疏远了曹丕和司马懿,并且将两人分开,曹丕据邺城,司马懿则守陈留。从此司马懿更加低调,基本上就安守本分。曹操没有召令坚决不离开陈留半步。

这次又是曹操主动召令司马懿前来助阵,更是让其担当曹丕的军师。可明眼人看的出来,这一次很显然司马懿没有尽力,不然也不至于曹丕如此惨败。

其实这些人还真没有冤枉司马懿,司马懿为了给人一个自己与曹丕保持距离的假象,可是尽量不与曹丕接触。如今曹操年纪也大了,司马懿更是从不参与子嗣的派系之争,但曹丕却是自从司马懿出仕曹操一来成长飞快。一些聪明的人认为这都得益于司马懿在暗中帮助和教导曹丕所致。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