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宗阂(牛党)借着宦官的力量,也被任命为宰相。
两党巨头,短兵相接。
但李宗阂(牛党)因有宦官的支持,显然占有上风,只几个月工夫,就把李德裕和他的党羽,排挤到中央政府之外。
任命李德裕当义成战区(河南滑县)节度使,稍后再出任西川战区(四川成都)节度使;召回牛僧孺(牛党)再任宰相。
李德裕任西川节度使时,吐蕃王国维州(四川理县)主将,举城归降,这个失陷已久,百战不克的险要,物回原主,李德裕兴奋之余,立即拟具乘势收复失土的反攻计划。
可是李宗闵、牛僧孺为了打击李德裕,宣称:“中国跟吐蕃和解,唯‘信’与‘诚’而已,得到一个维州,算不了什么。
而失去信和诚,就不能立国。
”命李德裕退出维州,交回降将。
吐蕃王国就在边境上把降将和他们的家属以及随从约千余人,全部用酷刑处死,用以镇压内部的叛变和嘲弄中国官员的颟顸。
交回降将的决定,引起公愤。
八三二年,牛僧孺被迫辞职,李德裕被征入朝。
李德裕入朝后,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能使两个政客集团和解。
身为牛党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杜棕向李宗闵(牛党)建议:由李宗闵推荐李德裕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知贡举)李宗闵不同意。
杜保退而求其次的又建议:由李宗闵推荐李德裕担任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当时称“大门官”(百官朝贺时由御史大夫率领,地位跟宰相相等)李宗闵勉强同意。
杜棕就去通知李德裕,李德裕感激的流下眼泪。
可是李宗闵没有这种伟大的胸襟和见识,他第二天就变了卦。
李德裕认为受到戏弄,恚恨更深。
和解机会,一去不返。
明年(八三三)第十七任皇帝李昂任命李德裕当宰相,李德裕跟新任御史大夫郑罩,联合反击。
李宗闵失败,被贬出长安。
但宦官们不喜欢李德裕孤高不买账的态度。
八三四年,皇帝又把李宗闵召回长安担任宰相,而把李德裕贬谪。
八三五年,李宗闵为厂营救他的同党,触怒皇帝,再次被贬出长安。
李德裕屡次失败之后,了解到宦官的重要,开始效法牛党,也跟宦官勾结。
于是,八四○年,在宦官的牵引下,他再度被召回长安,出任宰相。
恰巧昭义战区(潞州·山西长治)节度使刘从谏病逝,他的儿子刘稹打算效法河朔四镇,由自己袭位。
李德裕坚持讨伐,刘稹兵败被杀。
李德裕遂宣称牛僧孺、李宗闵曾写过信给刘稹,这些信件虽然无法提出,但那是因为刘鸫了后即行焚毁的缘故。
尤其精彩的是,一个被俘的叛军官员,愿出面证实确有此事。
洛阳副市长(河南少尹)也报告说:当刘稹失败的消息传到洛阳时,牛僧孺曾有过一声叹息(当时牛僧孺被贬到洛阳办公)这是李德裕最毒辣的一着,企图借“诬以谋反”手段,屠杀他的对手。
幸而牛党有宦官的帮助,牛僧孺只被贬窜到边远地区。
而李德裕的日子也不多了。
八四六年,第十九任新皇帝李忱即位,他在当亲王时就厌恶李德裕,于是也把李德裕贬谪。
两个政客集团的重要人物,到此全部从中央政府清除,而且不久都先后死于贬所。
朋党斗争从八二一年到八四六年,为时二十六年。
从上面所叙述的斗争形态的简单轮廓,可看出二十六年间中央政府人潮汹涌的混乱现象,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一次“轰然而至”和“轰然而去”的浪潮。
李党当权,李党党羽全部调回,牛党党羽则被逐走。
牛党当权时亦然。
他们像虫蛆一样,没有政治理想,只有私人恩怨,看不到远景,只看到眼前一寸的现实利益。
个别检查,如李德裕的能力,牛僧孺的道德,都使人尊敬。
可是,只要一涉及党派,便立刻失去理性。
牛李两个政客集团的斗争,基本动力是私人恩怨。
造成私人恩怨的原因,由于统治阶层内哄。
统治阶层中,自觉受尽委屈的世家出身的官员,集结在李德裕、郑覃的旗帜之下,对平民出身的官员排斥。
而平民出身的官员也集结在牛僧孺、李宗闵的旗帜之下反攻。
门第世家的好景,随着大分裂时代的结束而黯然。
科举考试制度使一些他们所轻视的平民,渗透到统治阶层,威胁他们的出路。
旧的既得利益集团对硬挤进来分一杯羹的新兴分子,感到莫大地恐惧与厌恶。
于是努力挣扎,异口同声地指责进士出身的官员“轻薄”、“浮滑”用以打击新兴的平民力量。
为了根本断绝平民参政的机会,李德裕曾主张停止考试。
他向第十八任皇帝李炎提出理由说:“政府官员,必须任用世家子弟,因为他们从型熟习官场生活。
对政府典章制度,比较熟习。
用不着特别训练,就具有官员们所必需的礼节和风度。
而平民出身的官员,即令有十分才干,却对这些丝毫不懂。
”幸而李炎还没有荒谬到跟李德裕一样程度,考试制度才算保持下来。
——注意的是,李德裕虽然恨透了考试制度,并故意炫耀他不是进士出身,但他内心却强烈羡慕。
只有牛党智囊杜棕洞察到这个酸葡萄的秘密,所以建议由李德裕担任主考官,企图使世家和寒门在李德裕身上融合为一。
可惜李宗闵没有这种智慧。
朋党斗争历时二十六年,这是门第世家残余势力最后一次反扑。
当下世纪(十)进入小分裂时代时,残酷而持久的混战,全以军功衡量人才,土地的荒芜又促使大家族崩溃。
门第世家才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四东南地区的兵变藩镇的灾难只限北方,吐蕃的灾难只限西方,宦官朋党的灾难只限于中央政府。
如果从徐州(江苏徐州)向:丁陵(湖北江陵)划一条线,就可发现面积占全国一半的东南地区一在本世纪(九)初期,始终保持安定。
中央政府所在地的关中地区(陕西省中部)因灌溉系统被吐蕃兵团所破坏,已不能自给自足,一向仰赖东南的粮运。
东南的安定,是中央政府存在的保障。
可是,东南地区不可能长期地跟混乱隔离,犹如一个血癌患者,他的一半身体不可能单独降。
五十年代后,东南各战区就一个接一个爆发兵变:(此表所列事件不全,有遗漏,如八七五年昭义军乱、大将刘广逐走节度使高奖,自为留后等,即未列,故此表可作大要视之——编者)表中官称:节度使是一级战区司令官。
观察使是战区行政长官。
经略使是低级战区司令官。
兵变的起因,千篇一律地由于司令官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