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慕华从怀里拿出那数十张银票,对她解释道:“他给我的是六张一千两的银票,我就把这些银票都换成小额的了。这样比较好用,也省得在路上太招眼。”
严小夏拿着那些银票一张张的看着,而且不住地亲着,眼睛眉毛全都弯成了一条线:“我们有钱啦!现在我们是有钱人了,想去哪儿就可以去哪儿了。”
“是啊!我顺便买了两匹马回来,正好套上车我们就可以走了。如果现在就开始赶路,我估计天黑的时候能赶到前面的赵村。”英慕华看着她欣喜的样子,宠溺的眼神跟随着她。
严小夏听了这话,连忙又把一半银票塞到他手里,自己则忙乱的将另一半塞到怀里,道:“一人装一半比较安全。”她转过头又对盛子交待着:“你去叫阿土把这匹马套上那辆车吧?顺便叫小妮来,我们把剩下的东西搬到这车上来。”
看盛子应了一声,她才回过头来看看英慕华,忍不住偷偷在他脸上印了一个吻,道:“我们赶快赶路吧!”
为了两辆车子的速度一致,严小夏将行李分了两车,然后她和英慕华一车,盛子赶车,小妮小弟一车,阿土赶车。一开始清理行李的时候,在英慕华的干涉下,严小夏已经很是挑剔才选择了什么要什么是不要的,减免了很多累赘,只是让两辆车都满满的而已。
但是在他们赶路的速度明显低于预计速度后,严小夏只得耷拉着脑袋听着英慕华的训话。是以,他们都饿着肚子在半夜时分才赶到赵村,好不容易寻了一户农家院歇下。
第二天,在严小夏的痛心中,他们卖掉了许多衣物和一些零碎的东西,大大增快了马车行进的速度。
在当初决定走的时候,英慕华和严小夏就讨论出了一条游历中原的路线。他们身处苏州,现在是夏末,而季节渐渐转冷。是以,他们现在继续南下,一路走到近海的福州一带,到时候到达福州,正好是冬天,可比在苏州暖和多了。
然后他们再在冬天过后,转战北上,西北方向往上走,顺便可以见见草原和荒漠。再之后就进入盆地一带,去见见著名的几座山岳。
这一趟行程下来,必定是要一年两年,更何况他们一路走走停停,怕是要几年才能转一个圈。
计划是这样计划的,几个人也是这样向南走的。可是在十一月份,他们走到了一个叫做江州的小城,却不得不停住脚步。
江州虽然不像福州那样大,但也算是个贸易流通的地方。这个小城临海,码头装卸不断,做生意的商贩也是往来不绝。
但是他们一行停住脚步的原因则并非是看到好的商机。而是,在这安平盛世之下,传来了一道令所有人都惊慌失措的消息。
蛮夷,打进来了。
所有平民百姓,商人,农民,不管是谁,都是害怕和痛恨着战争。但是战争却总是无可避免。有的人运气好,活至百八十岁,还未亲历过一场战役,却也有的人运气不好,刚生下来便惨遭横祸。
现下,历时一个月才传到的消息从西边而来,而且,也已算是旧时的消息了。给江州县令的书函,和逃难来的难民口述的消息,同时到达。
都是称,西边蛮夷的游牧民族,集合了大批军队,从西向东开始横扫中原。
当然,这个信息的准确性,有些令人怀疑。就像俯首朝廷近百年的游牧民族,怎地就有了大批军队?这些军队怎还能够打败朝廷的铁血部队,越过防守甚严的屿天关,就直朝中原腹地而来?
这些疑问不是没有,可看向城外越集越多的逃难民众,谁也不能说这个消息是假的。
于是江州城中人心惶惶,聪明的早就收拾细软逃出城继续向东去了,而迟钝一点的,则慢了脚程,已被江州县令的封城令锁在城里。
一时之间,安好了百余年的平民们,人人自危,一个月前的消息是蛮夷打进了中原,谁知道这时候是不是就快要打过江州?
城外的人想进来避难,城里的人想出去逃难。可是任谁在城门下呼喊,江州的城门仍是一动不动。甚至于海边的开放码头,也已经封锁,远出贸易回船的人,都只得仍在靠岸的船上过活,不得进城。
城门内的人是越集越多,城外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剩下的,大都是已经没了银两没了干粮也已走不动的人,只得停在这里,等谁好心搭救一把。可是既然是留下来的,都是这样的情况,于是城外的哀鸣声便一天天低去。江州县令,却是躲在他的府衙里,连脸都不露,只是每日的命令,依然下的严紧。(!)
正文 第一百三十九章 被困
第一百三十九章 被困
这日,本来是冬天到来之前难得的艳阳天,太阳暖洋洋的照在屋顶上和大街上,若是往些年,这住户的门前,大都是搬了椅子靠在门边择着菜,晒晒太阳。可是今年,家家大门紧闭,不是去了城门前候着,就是已经放弃了希望,关紧门户,以防招惹事非。
连这原本门庭若市的喜运来酒楼,都已经半掩着门,不招待客人了。里面住着的,都是在闭城前没走掉的。英慕华和严小夏一行,就是这样被困在了江州的喜运来酒楼。一日一日过去,他们六人的心也是一日一日往下沉去。
他们都俱是沉默着吃着粥,可是那粥,却已经是比白水还稀。喜运来的掌柜就站在柜台里抠着算盘珠子,一张脸只不过是区区十几日,就变得越发老了。唯一一个还剩下的小二,是因为打小就在这酒楼里住着的,也是坐在一阶楼梯上,满面愁容。
严小夏吞了几筷子咸菜,终于忍不住放下碗筷,倒不是这样的饭食她吃不下去,实在是这里的气氛太过阴郁,每个人的心情都如同久要下雨却一直未下的阴天,沉得都能提出重量来。
“我们还是高兴点吧!也有可能朝廷的军队,已经把那些蛮夷都打跑了。”严小夏开口,硬是提高的雀跃声调,在此时却显得分外古怪,她看了看围坐的几人,都仍是不出声。
那柜台后的掌柜,只挑着眼皮看了她一眼,又耷拉下去了。
小妮却忍不住也开口道:“那个县令真是的,干嘛不放人出去呀?难道让我们所有人都等死吗?”
盛子皱了皱眉,反驳道:“据说这是朝廷的命令吧?不然那些人还未打到这里来,这城中人都已乱了,该跑的跑,还逃的逃,岂不是让那些人看笑话?”
“难道朝廷为了不让人看笑话,就要圈死我们?那这朝廷还不如……”小妮气愤填膺,一张嘴差点不受控制起来。幸好有小弟拉了她一下,她才住了嘴,低下头去,偷偷看了两个主子一眼,见他们都没有责骂自己的意思,才放下心来。
严小夏的想法和小妮基本相同,这样的朝廷,还不如被翻了重来比较好。只是这话,她也说不出口,不是不敢,是现在这个时刻,实在是不想打破任何人的希望。
希望朝廷哪一日开了眼,就让县令开了城门让他们逃罢。
英慕华这时也放下筷子,道:“就算开了门逃,能逃到哪里去?想必再往东去的城里现在也已得了消息,封锁城门,我们现在走了,没有干粮,能走多远?到时候也是跟城外的难民一样,活活饿死。”
此话一出,本来还想说话的几人又都沉默下来,他们哪里想到了这一层。
每个人都是这样,只看的到眼前的困难,以为这一层困难度过,前面全都是康庄大道了。都未曾想过,也许这一关过去,前面的情景更不如现在呢?不如还就躲在这里,为这一点困难操心罢了。
严小夏到底还是把碗里剩下的粥喝了完,这时不保存体力,等到连酒楼里都没了粮食,那才叫苦连天无人应。
她又看向掌柜问道:“掌柜,这里的粮食还够几日?”
“这里的粮食还够几日?”楼上却正好走下来一个姑娘,也正如是问着掌柜。
两人对看一眼,再都将目光投向掌柜。
掌柜的则挑着算盘珠子打了几下,道:“要是日日吃粥,这一楼的人,倒还够吃个十几二十日。”
“整日吃粥?那样子还不是连路都走不动了。这几日吃粥吃的腻死了,能不能换一个?”那姑娘走至柜台前,手里握的一把剑就拍在了上面。
这次掌柜的连眼都不抬了,他慢吞吞地道:“不如姑娘换一家酒楼吧?店里一共一二十口人,米粮本来就不够了,姑娘还想一个人全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