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武侠同人)花满楼与王怜花作者:览古寻花 > (武侠同人)花满楼与王怜花作者:览古寻花第43部分

(武侠同人)花满楼与王怜花作者:览古寻花第43部分(2 / 2)

王怜花道:“不错,我们现在该着急的,是找水喝。”

正说着,潺潺的流水声,便传了过来。

王怜花兴冲冲道:“快活王最好令人埋伏在溪水旁,暗算我俩,要我俩飞蛾扑火自投罗网。”

花满楼道:“他要玩得尽兴,便会遵守诺言,不可能在这一个时辰里提前向咱们出手的。不过,若是派人在水里做些手脚,让咱们看见水却喝不了,只能干着急,却也好玩得很。”

王怜花道:“哎呀呀,不得了!你哪天若是变坏了,一定比谁都更会整人。可惜这次怕是不能如你所想——活水之中,根本无法下毒。”

果然,溪水旁静悄悄的,并没有丝毫异状。

王怜花不禁得意,上前捧起水来正要喝,突然上流有人咯咯笑道:“小猪呀小猪,你瞧瞧你的洗澡水都有人喝。”

王怜花抬头望去,却见远处有三个牧女打扮的少女,正在瞧着他嘻嘻拍手而笑,几十条肥猪,正在溪水里打着滚。

此外,还有些牛、羊、鸡、鸭、狗,有的在喝水,有的在洗澡,还有的竟在溪水中排泄。

花满楼笑吟吟地问:“如何?”

王怜花摇摇头,叹口气道:“花公子料事如神。”

站在那里怔了半晌,突然伏下身子,捧起一掬溪水,喝了下去,而且还喝了很多。

花满楼被吓了一跳,连“传音入密”都忘记使用,惊诧失声道:“你……那里面有……”

王怜花站起来,神色不变,也不再用“传音入密”,缓缓道:“有尿是不是?若在沙漠之中,有尿喝亦算不错了。”

这话显然是说给快活王的手下听。

花满楼知他只要能让快活王上当,便不惜代价,心疼不已地道:“委屈你了!”

王怜花淡淡地说道:“大丈夫能屈能伸,这又算什么?淮阴侯能受□□之辱,我为何不能喝尿……”

索性把戏做得更足,又大声道:“等到渴得走不动时,再想喝这尿也喝不到了。”

花满楼疼惜之余又生出恼意,猛地将他拉到身边,低斥:“小坏蛋,以后不许再这么自作主张!”

王怜花吐吐舌头:“我若不自作主张,你肯定会拦我。”

花满楼无奈道:“我拦你,不是不让你喝水给快活王看,而是要提醒你,这兴龙山上明明有快活王舍不得弄脏的水。”

作者有话要说:  《武林外史》中曾写到王怜花把朱七七抓到他在晋城一处梨树林中的房屋。

晋城高平产梨历史极久远,至今百年、千年老树,成片连村比比皆是。当地流传这样一个故事:隋唐大乱,秦王李世民曾率军一路打到高平,士兵们饥肠辘辘,没有粮食吃,便禀报李世民,想入老农梨园吃梨充饥,李世民坚决不同意。第二天,老农得到消息后主动把一大片梨园让给李世民享用,军队于是绝处逢生。、

而兰州大果子梨,更响亮的名字是“冬果梨”,也是在李世民时代开始广为人知——因为魏征曾煮此梨奉与生病的母亲,使其痊愈。民间效仿魏征,将冬果梨上锅加冰糖、生姜、花椒煮后制成“热冬果”,成为兰州著名小吃。

明代受封在兰州称王的不是“太平王”,而是肃王。肃王在兰州城郊建有东、西、南、北四处花园。其中北园所产冬果梨,皮薄甜脆、色泽晶黄,名曰北园梨,“梨园落花”亦为原兰州八景之一。

兴龙山流传着成吉思汗故后,于当地留下衣冠冢的传说。即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病逝于兴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于此。

1939年,为避免在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寝遭到日军的盗窃或轰炸,成吉思汗的灵柩运至兴龙山,密藏于大佛殿内;1949年8月迁往青海塔尔寺;直到1954年被迎回内蒙古,安放在由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寝室。

斩龙脉的故事在兴龙山流传甚广,在西北其他地区亦有很多类似传说,比如秦安县西川镇杨家大坟、皋兰山西麓伏龙坪……据说斩断兴龙山龙脉后,刘伯温怕龙脉没有根尽,于是又在榆中守了三年,等他回到应天府时,胡惟庸已窜到了丞相之位,如日中天,不可一世,且诬陷他吏治不效。刘伯温深感斩龙脉是犯了和蒙恬一样堑山堙谷、绝地脉的罪过,于是一病不起,郁郁而终。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二世派使者杀蒙恬,蒙恬在吞药自杀前说:“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此乃恬之罪也。”他把自己的死归罪于筑长城切断地脉。

相传,秦始皇斩断过许多龙脉,比如——

丹阳:秦始皇东巡会稽郡,路过丹阳时,史官称:云阳有王气。秦始皇为破坏这种王气风水,下令派囚犯凿开北岗山,引长江水穿过丘陵流经丹阳;把云阳改名为曲阿;把“会稽驰道”丹阳段改直为曲。

南京:秦始皇东巡经过金陵时,只见虎踞龙蟠,地形险峻,王气极旺,便派人截断方山,然后引淮水贯穿金陵入长江,以泄王气。

广州:秦时岭南有“偏霸之气”,为了避免岭南出皇帝,秦始皇派人前去凿断了广州白云山与越秀山之间的马鞍岗地脉。至明代,朱元璋恐南粤“霸气”北侵,又派永嘉侯朱亮祖在越秀山上建镇海楼,以镇龙脉。(这就是七哥哥在羊城提起的,“羊城越秀、白云两山原本贯通,自秦时裂于马鞍,龙脉已损。此后本地偶有王国兴起,俱都短命。我朝如今又建了这镇海楼,将王气又锁一重,更难再出帝王。”)

花满楼在榆中兴龙山说:“恐怕日后朱家江山,正是要从此地动摇。”据考证,李自成于崇祯二年底,在榆中杀死上级军官和当地县令,哗变起义。

帖木儿国鼎盛时,是个领土从德里到大马士革,从咸海到波斯湾的大帝国。即使国力衰落后,其末代大汗巴布尔兵败逃至今天的印度,亦势不可挡,在那里开创了莫卧儿王朝。

帖木儿国开国君主帖木儿的母亲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他一直以成吉思汗继承者自居。但学术界对他的民族归属有争议,很多人认为他应该属突厥人。

帖木儿去世后,四子沙哈鲁继位。在位期间,扶持文学艺术,宫廷招揽诗人、学者,从事创作著述,兴建学校、图书馆,推动了著名的“帖木儿文艺复兴”。

沙哈鲁的长子兀鲁伯被史学家称为“皇位上的学者”,16岁起便被父亲任命为河中地和突厥斯坦总督,治理撒马尔罕30多年。这一时期是撤马尔罕的黄金时代,经济繁荣,各国商贾云集,国库充盈,学术文化昌盛,宫廷学者荟萃。他在撒马尔罕创建兀鲁伯天文台,测定了1000多颗恒星和方位,积累了关于恒星和行星运行的大量观测资料。编成《乌鲁格别克新天文表》(一译《新古拉干历数书》)。

沙哈鲁去世后,兀鲁伯继位,旋即被自己的儿子阿卜杜?拉迪卜所杀;而阿卜杜?拉迪卜又被兀鲁伯的亲信杀死。自此,诸王子混战,帖木儿帝国大乱,陷入四分五裂。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快活王的眼睛是绿色的,小王同学的眼睛却不是。假如快活王是蒙古族,这个问题倒可以解释了。有篇文章题为《成吉思汗一样红发碧眼的蒙古人不在少数》,引用如下:

蒙古人的浅色特质在不同年龄段都会有响应的变化……有些蒙古人年幼时为浅褐色眼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成绿色,或者会从绿色逐渐变成黄色,发色和眼睛相比更为不稳定。事实上只有很少的蒙古人会终身保持浅黄色、银灰色头发和红色的头发,很多蒙古人在年幼时头发为黄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色会变成浅宗或灰棕甚至会变成黑色。有高达将近40%的蒙古人在青春期以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浅发色,浅色眼睛的特征,其中将近23%的人较为明显,大约8%的人浅色特质特别明显,而且年龄越小,相应的浅色特质就越明显。

我个人倒更喜欢小王同学像妈妈,永远是双黑漆漆的眼眸……

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并称为三易。郑玄《易赞》曰:《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史记》载: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桓魋伐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子曰:“天生德于子,桓魋其如予何?”遂之郑。

☆、汗王陵寝

快活王一杯又一杯,不停地喝着酒。

有个黑衣少年奔来,拜道:“启禀王爷,他们已到溪水旁了。”

快活王莞尔:“眼看着水就在前面,既想喝,又不能喝,那滋味必定好受得很。”

黑衣少年笑道:“可笑那四条眉毛的小子,居然连尿都喝,而且……”

快活王失声道:“他喝了?”

黑衣少年骇了一跳,嗫嚅道:“他……他喝了不少。”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