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能容忍,他想击败高远不是吗?这是他心中的魔障,这很好,这与我们的目标一样,只要目标一致,便可以合作,他给我想要的,我给他想要的,至于以后的事情,那再说吧,高远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如果我们败了,那万事皆休,如果我信赢了,那再来与他较量吧。”范睢缓缓地道。
“这不是养虎为患吗?”
“这头虎,先咬死的是敌人,然后才有可能反噬我们,现在不养虎,我们自己就先完蛋了。”范睢笑道。
“他答应了先生的要求?”
“当然应了,接下来我们在国内的改革不会受到太多的阻碍,即便有,也不成报候了。路超的表态,将让绝大多数人放弃心中的幻想,既然放弃了这个幻想,自然就会向我们靠拢,在这个靠拢的过程之中,我们一边完成国内的改革,一边要不动声色地拆掉路超的这一支臂膀,瓦解李氏学派。”范睢轻轻地道。
“可是首辅,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纵然拆掉了他的那只臂膀,但极有可能军队在他的手里会越来越壮大的。到时候,尾大不掉,我们根本没有法子反制于他。”
范睢嘿嘿笑了起来,“你认为他能战胜高远吗?”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明台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他希望路超能战胜高远,这样大秦最大的外部威胁将消除,但如果路超赢了,朝廷又如何对付他?
看着明台不断变化着的容颜,范睢轻轻笑了起来,“他打不赢高远的,这个人内里已经疯了,一个疯子,看着正常,但是不可能成就伟业的,他的疯,到最终,只会将自己坑了。”
“可是他败了,于我们大秦也不是什么好事。”明台有些郁闷地道。
“我们需要的不是他的胜利,只需要他为我们抵挡住汉军的攻击,成为我们的一道屏障而已,他与汉军缠斗越久,我便越喜欢。”
“可死得都是我们大秦的勇士啊!”
“这支军队已经算不上我们大秦的勇士了!”范睢脸色变得残酷起来,“新的大秦勇士将会很快成长起来。”
“可您答应了路超,让他成为全国的统帅,他有权调动所有的军队,我们即便辛辛苦苦训练出一支军队,也会被他调走啊,他再做做手脚,岂不是又成了他的人?”明台道。
“有两个人他不会调。”范睢竖起了两根手指。
“哪两个人?”
“第一个,檀锋,从他的话里话外可以听出来,他对檀锋还是很忌惮的,檀锋这个人,论起才干,不在路超之下,论起阴谋,也是一把好手,这样一个人的手下,路超是不敢用的。第二个人是白起的玄衣卫,这是王室近卫军,你即便送到路超哪里,他也不会用。路超会大量的调集地方卫军编入他的军队,这个人对自己有一种偏执的自信,他会自信的认为,这些地方卫军到了他手上,也会被练成一支劲旅。”
“此人带兵的确有一套。”明台苦笑道。
“让他在晋阳去与高远打吧,要钱给钱,给粮给粮,要什么我给什么。”范睢的眼神变得犀利之极。“而我要的,只是时间。”
看着范睢坚毅的神色,明台莫名的在心中也一下子充满了信心,看起来,范首辅比路超更阴险一些,也许,最后的胜家,一定会是眼前这个老人。
长平城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秦军虽然没有撤军,但却也没有再大举攻击,偶尔的攻击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浅尝辄止,这种壮况,让赵希烈等人大惑不解,按说秦军应当大举进攻才对,因为时间对他们是不利的,汉国的援军正在源源不绝地向这里开拔,等到汉国大军抵达,那就轮到他们受虐了。
而更让赵希烈不理解的是,大王高远似乎早就料到了这种局面,每天都是悠闲的躲在屋子里研究着他的棋谱,自得其乐。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军的进攻完全停止了下来,在长平之战展开之后的第二十天,秦军突然大幅后撤,一直撤到了卢宾才停了下来,也直到这个时候,长平的赵军斥候终于探查到了详细的情况,秦军竟然在卢宾开始大规模地修建要塞,防御阵地。
秦军撤退的第二天,大汉王朝第一军区司令官许原率部抵达晋阳。随同许原抵达的是隶属大汉第一军区的第六军,军长颜海波,第八军,军长罗尉然,第九军,军长步兵。三个主战军兵力合计超过六万人,另外还加上了一个独立骑兵师,师长公孙义,辖下骑兵一万人。
“长平绞肉机计划,并不是现在就结束了,恰恰相反,从现在才真正算是开始。”回到晋阳城中的高远,看着集结在自己麾下的一众大将,笑着道。“我达到了目的,路超也达到了他的目的,接下来就是在这里持续地给秦军放血吧,一点一点地将他们的实力消耗在这片土地之上,许原来了,我也要走了,蒋老爷子已经给我来了无数封信了,几乎就是指着我的鼻子斥责我不务正业,躲在长平享清闲了。”
屋里一众大将都是哈哈大笑起来。
“接下来并不是急着向秦军进攻,我们要给他一定时间,让他调更多的军队过来嘛!”高远挥着手,恢谐地道,屋里再一次响起了笑声。
“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希烈部下的整编,完成整编才能让我们的战斗力更加强大,希烈,你觉得怎么样?”
“大王所言极是。”赵希烈躬身道。
“很好,仗要打,但民政也不能放松,接下来政事堂会派出大批官员过来,有些事情也需要军队的配合,恢复上谷,晋阳等地的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我们大汉军队战无不胜的源头。”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继往开来(123)老臣子
翠屏山半山腰,一个个头戴藤帽的民夫们哧溜溜地从山坡之上滑下来,拔腿向着安全的地方跑去,示警的铜锣咣咣的敲响着,每九声为一个单元,连敲三遍之后,偌大的翠屏山已经看不到一个人影了。
远处,一个有些佝偻的身影凝视着翠屏山半山腰处那横亘的岩石,这是阻挡他的最后一个关口了,破除了他,整个大汉疆土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将正式贯通,感觉到一颗心儿在砰砰的跳动,郭荃轻轻地拍着胸口。
“准备!”一个雄壮的声音在吆喝着。
“点火!”
一点火星从地上弹跃而起,如果一个跳动的精灵,一路向上攀爬,燃烧了数十米之后,跳跃的精灵骤然分成了数十朵小花,以更快的速度向上飞舞。
远处,观察的人们纷纷堵住了耳朵,这样的场景在他们工作的地方已经无数次上演,他们已经很熟悉此时该怎么做了。郭荃没有堵耳朵,他微笑着,得意地看着那些跳动着的小精灵。
轰隆一声巨响,骤然之间天摇地动,山崖之上烟雾迷漫,无数的岩石伴随着烟雾飞起,一声接着一声,数十声如雷霆一般的爆炸依次响起,烟雾弥漫,遮住了他们头上的这一片晴空,身处其中,已是难辩东西南北,耳边尽是隆隆的响声与巨石滚落的声音,郭荃身后,数名卫兵跑到了郭荃的左右,将他牢牢地卫护在中间。
这位可是工部尚书,大汉位阶最高的官员之一,这场爆炸的威力远超了他们之前的想象,先前最多也不过就是单一的爆破,那里像今天这样的连环爆炸,要是一不小心伤了这位老尚书,只怕所有人都交不了差。
烟雾渐渐散去。翠屏山重新出现在众人的眼前,看着远方,所有的人突然都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之声,横亘在大家面前的那片巨岩已经不复存在,从他们这里看过去,翠屏山的半山腰便像是被切了一刀一般,深深地凹陷了进去。
“清理爆破现场,清理碎石,浮石,分队前进!”一声声吼叫声响起。一个个藤帽从躺藏的地方跃将出来,提着工具,重新向着那片已被炸得面目全非的工地挺进。
郭荃微笑着转身,向着身后那一排排的工棚走去,最中间的一个便是他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作为一名工部尚书,他其实是不需要一直待在工地的,但这位已经老得有些身形佝偻的工部尚书却是数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呆在第一线。他很清楚,自己的本事基本上都来自于实践经验,而蓟城的工部衙门,那些案牍工作。实在不是他能撑起来的,将那些日常的工作扔给了自己的副手,而他自己,却一直呆在最前沿的地方指挥着这条东西大动脉的修进。
整整两年。今天是最后一道关卡,也终于迈过去了,打通了翠屏山。便正式将辽东与辽西郡连接了起来,从今以后,自辽东三郡至辽西,将会有一条坦途大道穿越在崇山峻岭之间,这一条大道将把两地通行的日程缩短至少一半以上。辽东的矿产,粮食,以及无数的资源将顺着这条大道,源源不断地运进中原。
郭荃坐到了藤椅之上,瘦小的身躯几乎全埋了进去,浑身的骨头都感觉有些疼,特别是一双腿,很多时候,都有些不听使唤了。轻轻地捶着腿,郭荃从身边的案桌之上拿起一个小匣子,宝贝之极的抱在怀里,小心地打开,里面是厚厚的一叠文稿。
字写得很不好,或者一个刚刚小学毕业的学生,字迹也要比他写得更好一些,但这,却是郭荃这些年的心血,他以前是一个奴隶,年过五十才成为征东军中的一员,那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